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混凝土建筑垃圾和红砖与石灰砂浆混合建筑垃圾中制备出再生混凝土粗、细骨料和再生红砖粗、细骨料,分离出细粉料(〈0.15mm),并对其材性进行分析,结合混凝土制备技术,得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方案.其中建筑垃圾占原材料重量比例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简单介绍了建筑垃圾处理源头处理减量及资源化方向,及国内一些利用建筑垃圾的工程案例。介绍了目前城建集团河北环科分公司加工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性能,再生细骨料与目前北京市大量的天然砂的性能对比,满足要求的再生粗骨料中红砖含量的限定。还介绍了使用再生骨料生产的实心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路面砖、混凝土砌块的物理性能参数,证明了再生骨料在生骨料生产的实心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路面砖、混凝土砌块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单一再生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的相关性能研究逐渐趋于系统化和成熟化.但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故同时考虑采用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以不同的掺量分别替代天然骨料制备了双掺再生混凝土.试验中以双掺再生混凝土处于相同工作性为基础条件,重点研究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的品质和掺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的品质对双掺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作用由小到大依次为:Ⅰ类Ⅱ类Ⅲ类;随着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掺量的增加,其抗压强度均逐渐减小,当掺量均为50%时抗压强度的最大降低幅度可达57%.相比较单掺再生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双掺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但可将其应用于成本要求和强度等级要求较低的混凝土工程中.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利用建筑垃圾中的红砖,提出了采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和再生红砖骨料按比例全部替代天然骨料,制备再生混合骨料透水混凝土。通过比较再生混合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透水性能及抗冻性能,探究复掺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对再生混合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有所提高,透水性能有所下降;粉煤灰对再生混合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提升较为明显,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提高,透水性能下降,而粉煤灰的过度掺入,会大幅度降低再生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在保证有较好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在采用85%再生混凝土骨料和15%红砖骨料为混合粗骨料的基础上,选择粉煤灰掺量为10%,聚丙烯纤维为6 kg/m3的最优配合比组合。  相似文献   

5.
选用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块分别作为再生粗细骨料来配制再生混凝土,以研究在混凝土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建筑垃圾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找寻出建筑垃圾的最佳取代率,使加入建筑垃圾后的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能够满足C30混凝土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与取代率,再生骨料完全可以配制出满足工作性和强度均能符合要求的C30混凝土。粗废混凝土和粗废砖的最佳取代率均为20%,其中粗废混凝土取代时,粗骨料的最大取代率可达60%。细废砖的最佳取代率为10%,细废混凝土的最佳取代率为15%。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研究中,相对于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的研究缺乏完整、统一、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根据再生混凝土细骨料的特征,综合考虑其物理和化学改性,进行再生细骨料在应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与资源紧张的问题,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分别按照不同的取代率替代天然骨料以双掺的形式制备再生混凝土。研究结果表明,双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能要差于天然骨料混凝土;随着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其用水量显著增多,各个龄期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但这两种性能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当双掺再生骨料的取代率均达到100%时,相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其用水量增多22.1%,抗压强度降低19.2MPa,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42以上;再生混凝土应用时,双掺再生骨料的取代率均不宜大于50%。  相似文献   

8.
采用C30混凝土制备的再生粗、细骨料对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置换率再生混凝土进行了抗透气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粗骨料为再生粗骨料、细骨料为天然砂时,再生粗骨料置换率对再生混凝土透气系数的影响较小;当粗骨料采用天然碎石时,再生细骨料置换率对再生混凝土透气系数的影响较大,其透气系数随着再生细骨料置换率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废弃混凝土在建筑垃圾中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研究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性能可以提供理论支持和应用参考.以工业建筑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得到的再生细、粗骨料为例,研究再生骨料的微粉、泥块、针片状物质、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与碱集料反应性能指标,以及堆集密度、空隙率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所生产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性能指标,达到了《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2010)的Ⅲ类指标要求,可用于配制等级较低的非结构混凝土,以及强度等级不高于M10的砂浆,再生粗骨料可用于配制C25及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科的性能指标,达到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的Ⅲ类要求,可用于配制C25及以下等级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主研发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工艺,对城市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处理。通过试验分析了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以及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探讨了各项性能变化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回收工艺有效改善了骨料质量,活化骨料性能,加工功效明显,制备出的再生粗骨料能够满足GB/T 25177—2010《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要求,再生细骨料满足GB/T 25176—2010《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要求;当再生粗骨料的掺量不大于50%、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40时,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与同配合比基准混凝土相近;通过增加外加剂掺量等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再生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满足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和泵送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建筑垃圾中的碎砖和废弃混凝土进行处理,生成再生骨料。分别对再生碎砖骨料和再生废混凝土骨料基本性质进行试验,然后根据两种骨料的不同掺配比例替代天然粗骨料进行再生混凝土的配制,并检验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中碎砖和废混凝土所占的比例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很大。再生碎砖骨料的含量越大,混凝土的工作性越差,力学强度越低。而随着再生废弃混凝土骨料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良好,力学指标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智威 《混凝土》2007,(4):103-106
作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更新的产物,废弃混凝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废弃混凝土资源化产品即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技术已基本成熟.但是,再生混凝土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尚面临成本、制度等诸多问题.运用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对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企业、区域和自然生态系统三个层面探讨了再生混凝土产业链构造.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再生骨料利用的可行性,并对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和压碎指标等基本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发现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和原生混凝土粗骨料级配与混凝土的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建筑材料生产和使用造成资源过度消耗、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对以废弃混凝土为原材料的再生骨料基本性能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比再生混凝土与原生混凝土性能的不同,分析了其性能改变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改性方法,同时得出了较合理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研究表明,再生骨料可以配制普通混凝土,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会降低,通过加入一定的粉煤灰,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改善其和易性。  相似文献   

15.
建筑垃圾已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种类。建筑垃圾处理后可作为再生骨料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实现资源化。本文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并对比研究三种工艺技术路线。通过对比再生骨料的物理性能(表观密度、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及电耗)和力学性能(压碎值),最终确定适合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的工艺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应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用废混凝土破碎生产再生骨料,代替粗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用废混凝土配制的再生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强度与耐久性满足工程需要,而且再生混凝土还具有密度小、脆性低、抗裂、保温隔热性好等特点.应用效益分析表明,工程建设时用再生混凝土代替中、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以取得更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再生混...  相似文献   

17.
以3种不同的再生废砖粗骨料替代率(40%、70%、100%)和再生废砖细骨料替代率(40%、70%、100%)设计7组试验,对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进行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再生废砖粗骨料替代率可降低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在再生废砖粗骨料替代率为100%的基础上,增加再生废砖细骨料的替代率,则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持续下降,其中全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最低,相比普通混凝土降低幅度为57.52%;定义了再生废砖骨料影响系数G,G值越大,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越低;研究了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变化机理,在Hasselman-Johnson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修正公式,计算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再生混凝土是我国当前处理废弃混凝土和发展绿色建材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再生粗骨料性能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通过试验手段,分析得到了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较天然骨料在颗粒级配、吸水率、密度和压碎指标等物理性能方面的差异,为我国今后制定再生混凝土的相关技术规程,大力发展再生混凝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variability observed in the composi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C&D) waste is a problem that inhibits the use of recycled aggregates in concrete production. To contribute in this field, a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varying water/cement ratio and substitution percent of natural aggregates by recycled aggregates. The experimental program used samples of main Brazilian C&D waste sources, which are concrete, mortar and red ceramic bricks as well as tiles. Results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modeled. The study shows that for both concrete properties,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was more influential than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However, the use of fine recycled red ceramic increased concrete strength. Coarse recycled red ceramic aggregate and fine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exercised the largest and the smallest influence, respectively, in concrete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20.
秦拥军  付明阳  崔思贤 《建筑科学》2012,28(5):42-43,47
混凝土骨料工程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通过对再生混凝土骨料和天然骨料的基本物理性能试验对比分析,得到再生混凝土骨料较天然卵石骨料的吸水率高、表观密度及堆积密度小、压碎指标大;为配制符合工程性能要求的再生混凝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建筑废料的利用和"绿色建材"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