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几种吸湿快干型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8种针织服装,利用穿着实验对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运动过程中,受试者对不同服装的湿感差异不大,而在运动后的静止休息阶段,受试者对吸湿快干型服装、纯涤和纯棉服装湿感觉的评价有明显差异,吸湿快干纤维在湿传递方面存在显著的优越性;在热、闷和粘感评价方面,运动阶段和运动后的静止阶段,受试者对吸湿快干型服装的感觉评价存在明显的优越性,运动静止休息15min后,除了含棉纤维比例较高织物的粘感评价较差外,受试者对这几种实验服装的热、闷感评价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体实验探讨高温环境中服装材料的选择,并验证人体实验与仪器测试结果的统一性。在31℃,75%RH的人工气候仓中测量穿着被测服装后人体皮肤温度、皮肤与织物间微气候区的温湿度、人体代谢量、汗液蒸发率以及主观感觉值,然后对被测服装的舒适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中吸湿能力强即回潮率大的织物阻碍了汗液的蒸发,将直接影响人体的舒适感觉,与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仪的测试结果是一致的。高温环境中穿着的服装应考虑选择疏水性的纤维织物,以加快汗液的蒸发。  相似文献   

3.
真丝材料热湿舒适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服装面料的传热湿性能,在对它们进行分析与比较的基上,较全面、客观地讨论发真丝的热湿舒适性原理。另外通过空着不同材料的服装进行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反应的测试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真丝对人体的卫生保健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服装面料的传热传湿性能,在对它们进行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较全面、客观地讨论发真丝的热湿舒适性原理。另外通过穿着不同材料的服装进行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反应的测试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真丝对人体的卫生保健性能。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8种针织服装,利用穿着实验对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运动过程中,受试者对不同服装的湿感差异不大,而在运动后的静止休息阶段,受试者对吸湿快干型服装、纯涤和纯棉服装湿感觉的评价有明显差异,吸湿快干纤维在湿传递方面存在显著的优越性;在热、闷和粘感评价方面,运动阶段和运动后的静止阶段,受试者对吸湿快干型服装的感觉评价存在明显的优越性,运动静止休息15 min后,除了含棉纤维比例较高织物的粘感评价较差外,受试者对这几种实验服装的热、闷感评价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灰色聚类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认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对轻薄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及类似风格的棉、毛、丝织物的导热性、保暖性、冷感性、透湿性、输水性、润湿性及透气性进行了测试,利用灰色聚类分析对4种纤维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湿环境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次于蚕丝织物,优于棉、毛织物;在低温环境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与棉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相当,均低于羊毛织物,蚕丝织物最差。  相似文献   

7.
根据运动中人体显汗的特点,提出了影响运动中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子。对典型针织运动面料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其热湿舒适性进行了模糊评价。  相似文献   

8.
热湿环境个体调节桌面风扇对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主动调节行为在满足人体舒适的同时还具有节能的潜力,但现有的文章很少有关于热湿环境下,个体主动调节行为对热舒适影响研究.为此,在热湿环境下对给定风速和个体主动调节风速的情况进行人体主观感觉的实验研究.本次实验共有24名受试者参与,背景环境温度分别为26,28,30℃,风速模式分为固定风速模式和自由调控风速模式两种.实验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受试者的舒适性情况,结果表明,使用风扇能有效提高受试者在高温环境下的舒适性.个体主动调节的行为不仅可以使受试者在热湿环境中的舒适度优于固定风速下,其调节模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当受试者可以自由控制风扇时,其热感觉最接近于中性,电风扇平均功率最小.  相似文献   

9.
夏季服装热湿舒适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很多,如简单物理指标评价,衣内微气候参数评价,出汗假人评价值,真人生理学评价,真人心理学评价等。本文主要从人体生理学,衣内微气候参数方面对在夏季服装热湿舒适性进行了评价,研究中利用人工气候仓,高精度衣内微气候测量仪对穿着不同服装的人体生理参数进行了测量。用主因子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各种面料的物理性能,各受试者生理参数的差异;同时对人体主观感觉与服装物理参数,人体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夏季高温环境下空气流动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程度,于2008年夏季,进行了吹风环境下人体生理、心理热舒适实验。统计分析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吹风使人体生理参数及热感觉出现明显下降的现象,且下降的程度与其所处环境的空气温度有关,相同风速下,空气温度越低,下降程度越大。但当空气温度达到约34℃时,吹风对人体生理参数基本无影响,但对热感觉仍有所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加强空气流动可在一定程度改善人体热舒适性,但是这种改善是有限制的,空气温度过高、风速太大或长时间吹风都可能会导致人体不舒适。  相似文献   

11.
针对评估主观测试方法在服装舒适性上的应用,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涤纶、棉、涤/棉混纺面料服装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对其舒适性进行主观测试评价,并对其主要物理指标进行测试,同时运用回归分析对主观舒适性指标和客观测试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主客观测试能够辨别出服装舒适性能的总体差异,并且对于服装舒适性趋势预测的呈现有所帮助。主客观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相贯性,而与服装舒适性主观感觉相关度最高的测试指标为水蒸汽传递速率、透气率、织物模量以及悬垂指数。主观测试方法可以很好的适用于热、冷环境下着装人体热湿舒适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服装起源着手,对内衣的功能演变做作了简略的叙述。贴身内衣要求具有较好的吸湿性、透气性、舒适性;保健内衣不但具有保护肌肤的作用,而且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的疗效;补整内衣具有对人体形态的补整作用;内衣上的图案又有着种种吉祥的寓意;内衣还与遮羞礼仪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没有集中热源的空调房间采用工作区水平送风方式的气流流动及人体热感觉。对不同型式的风口的送风气流分布规律做了研究和比较。探讨了在人员活动量较小时,采用这种送风方式对人体整体及局部的热舒适性问题。研究表明,工作区内垂直高度上气流分布越均匀对于节能和人体热舒适都越有利,并提出了改善风口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文总结了皮革服装舒适性中运动舒适性、结构舒适性、材料舒适性以及压力舒适性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皮革服装着装舒适性测试方法和评价方式.从皮革微观组织学特性出发,结合人体着装生理和心理指标的测量,以及着装舒适性预测系统的评价,分析了皮革服装着装舒适性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A data-driven method was proposed to realistically animate garments on human poses in reduced space. Firstly, a gradient based method was extended to generate motion sequences and garments were simulated on the sequences as our training data. Based on the example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fast output realistic garments on new poses. Our framework can be mainly divided into offline phase and online phase. During the offline phase, based on linear blend skinning(LBS), rigid bones and flex bones were estimated for human bodies and garments, respectively. Then, rigid bone weight maps on garment vertices were learned from examples. In the online phase, new human poses were treated as input to estimate rigid bone transformations. Then, both rigid bones and flex bones were used to drive garments to fit the new poses. Finally, a novel formulation was also proposed to efficiently deal with garment-body penetration. Experiments manifest that our method is fast and accurate. The intersection artifacts are fast removed and final garment results are quite realistic.  相似文献   

16.
冷却顶板只能除去显热负荷,无法除去湿负荷,置换通风的除湿能力受到送风量的限制,当整个制冷系统处于温度最低点时,冷却顶板表面温度可能会降到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以下,而出现结露的危险。为了保证冷却顶板表面不结露特别是在湿负荷较高的状况下,作者提出了在冷却顶板表面形成干燥空气保护层的方案,同时以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模型为基础。采用有限容积法对具有干燥空气保护层的冷却吊顶一置换通风系统的气流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削减垂直温度梯度,提高舒适性。解决结露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杂技服装设计从属于舞台美术设计艺术,与时装设计不同的是其本身具有特殊设计方法和理念。本文主要是在杂技服装的设计艺术创作中,根据不同的主题以及演员的表现形式,进行舞台美术艺术设计的第二次创作,做到形体与服装紧密的结合,创造舞台美术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18.
经编无缝合体女上衣压力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高花宽、原料、款式以及垫纱相同而贾卡组织不同的3件160/84A单色经编无缝合体女上衣作为试样,挑选25名体型符合160/84A号型区域的青年女性试穿,采用Labview8.2的虚拟技术测量上体不同部位的服装压,并同时进行主观压力舒适性评价.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求解各部位的客观压力值,对主观评价中各等级的频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得出各部位舒适压范围,从压力敏感度和承压能力两个角度进行了压力舒适性分析.提出对于压力敏感度较高和承压能力较差的部位,可以采用贾卡薄组织或网孔组织的设计来改善经编无缝服装的压力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过渡空间的登机桥热舒适问题比较重要. 过渡空间的恶劣环境会影响乘客的登机感受乃至影响航空业的服务质量. 本文对A380铝合金型登机桥桥体进行合理简化之后,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对登机桥桥厢内部的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进行数值模拟. 研究了送风参数对桥厢内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与作用,得到了不同的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度下桥厢内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在符合人体热舒适性的范围内确定了登机桥最优的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度,从而为登机桥这样的过渡空间环境控制与空调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20.
The severity of the hot and humid conditions to which miners are exposed increases as the depth of the work site increases. This can cause heat stress that can greatly affect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workers. To resolve this, a cooling garment has been developed that uses an atmospheric discharge of liquid CO2 to create a cool microclimate with an average temperature of 12.5 (±0.4) °C beneath the garment. To evaluate the garment’s cooling efficiency, 19 male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an experimental procedure. The two modes, cooling on and off, were compared. Significant 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modes after minute 27 (p < 0.05) until the end of the recovery phase for the heart rate (maximum difference of 10 beats per minute) and the internal body temperature (maximum difference of 0.33 °C).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des also affected the subjects’ perceptions. The ON-mode wa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well-being and thermal comfort, and reduced humidity sensation. Perceptions of exertion were lower in the ON-mode condition from minute 2. The finding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of the ability of this cooling garment to reduce heat stress in hot and humid conditions similar to those encountered in deep m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