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和翻译"为主题,对近15年来刊登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进行了检索统计,综述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翻译研究现状。从研究内容看,可以分为理论研究、文学翻译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从研究特点看,呈现出了研究范围广、研究开展不平衡、缺少反思批评研究的特点。总体而言,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正处于迅速发展、全方位应用的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后殖民理论其鲜明的政治色彩契合了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翻译研究再现翻译中的文化身份。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解读后殖民语境中译者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的文化模型理论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阐明语言的本质,用认知语言学的文化模型理论说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然后分析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指出现阶段实施外语文化教学面临的种种阻碍因素和实际困难,如教学内容难以确定,教学条件有待完善,缺乏相应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等等,提出文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各方面配合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的建构主义意义观认为意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使用认知机制建构的。这里的认知机制包括隐喻、转喻、概念合成等。这一意义观对翻译有重要启示,即:各类识解方式的运作对翻译中涉及的意义的推导和语言表达的选择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译者的识解操作,译者提供出译文文本,用于导引出原文意义。转喻源于人的基本认知能力,是识解方式的一种,它帮助人们推导意义,形成语言表达。将以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为视角,以期说明认知语言学转喻理论及认知语言学在翻译研究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框架理论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思路.近年来,不少学者以框架理论为基础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不同文化中的认知框架存在差异,这在翻译中有所体现.从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来看,翻译的过程可以理解为译者将原文中的框架转化为相应的译入语文化框架的过程,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框架对应,而需要进行一定的框架操作以使目标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原...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于诗歌的翻译也层出不穷.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他们以认知语言学的不同角度为出发点,对诗歌翻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积极探索新的视角来研究诗歌翻译.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主观化理论为框架,从主观化对等的四个方面——辖域与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并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  相似文献   

7.
概念整合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特殊的语言使用形式和文化交流手段,其本质是不同思维模式及文化层面的转换.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说明,译者同时拥有源语和译入语两种思维模式是顺利将其进行转化的前提条件;指出翻译中不同思维模式及其不同表现形式的讲授是翻译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自从翻译"文化转向"以来,译者主体性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从体验和认知的视角阐释了译者主体性。以《聊斋志异》中《罗刹海市》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探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形象塑造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对英汉意象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多重适用性。首先简短地提出了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接着从意象编码的方式,意象认知模式的特性及其影响意象差异因素的三个维度对英汉意象的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和评析;最后指出比较英汉意象差异性有助于了解这两种文化和语言的异同,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应用文化语言学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0.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的实质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同时,认知理论成为语言研究中所广泛研究和普遍接受的理论,强调人们通过对外界事物的直接体验、认识和感知认知对象,并进一步内化为自身语言或信息结构的一部分,最终达到交流、交际或其他的功能目的。在此主要结合语言学中的认知理论,从目的论探讨在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的翻译中如何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隐喻角度谈词汇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介绍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阐述隐喻对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重视词汇隐喻意义的教学,从认知的角度进行一词多义教学和重视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规模的翻译实践始于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之后经过历代优秀译者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了具有高度指导意义的传统翻译理论。建国之后,西方语言学和现代文化思潮逐步进入中国,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逐渐走向系统化和学科化。受到西方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启发,翻译学的研究角度越来越多元,语用学、符号学、翻译美学、社会文化研究等与翻译相关的跨学科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必然会加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吸收,并和跨学科研究、各类型双语种、多语种翻译语料库的建立结合起来,形成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发展的新特征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以认知语言学体验观为理论框架论述文化体验观,阐明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现代大学英语1》中的具体文化实例阐释了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文化类型及其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词义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分别阐述了词义的范畴化和非范畴化对ESL词汇教学的启示作用,论证了范畴化与非范畴化的互补性和合作性对学生联想认知的提高,.从而有效地辅助ESL词汇教学.研究表明,灵活地理解词义的范畴化和非范畴化对ESL词汇教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先例现象是俄罗斯语言学家在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内容与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相关联。作为词的文化现象的先例现象,已成为俄罗斯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它被视为探究语言个性和民族个性的重要窗口。以此从心理语言学角度,通过对先例理论的阐述,剖析其来源,揭示其丰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并且强调先例现象的解读对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关于它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给翻译带来了新的视角。通过分析发现,意象图式理论和框架理论为古典诗词翻译提供了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解释语言结构的认知理据;功能语言学分析语言结构的意义和功能。从人类的连接意向图式认知方式出发,探索主系表结构句子结构的认知理据,并从功能视角分析主系表句子结构的意义和功能,进而提出了"主系表结构句子翻译三步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主系表结构句子翻译三步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可指导主系表结构句子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认知科学的基本概念及信息加工模型的研究,结合译者翻译心理的特征,尝试性构建了以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翻译过程模式,以期对译者翻译过程及翻译心理有更多了解,对译员培训、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科学.认知语言学观照下的翻译活动表现出翻译的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以及和谐性等特性.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出发,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客体、过程、目的以及原则等四个方面审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期为译者主体性的阐释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传统结构主义语言理论之上的传统语言教学法有着其必然的枯燥性、语言学习者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词汇记忆牢固性差等缺陷。为了改善这种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本文依据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架构起一种全新的语言词汇教学方案。这一方案具体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聚合理论、喻性认知模式和范畴化等理论在语言词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词汇教学实践、也证明这种基于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之上的词汇教学方案确实能弥补传统词汇教学法的缺陷,大大提高语言词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