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饮食文献是指涉及饮食烹饪之事的所有文献与资料。在中国。许多哲学、宗教典籍都因涉及饮食烹饪而成为与饮食相关的文献,内容颇为丰富;而在西方国家,涉及饮食烹饪之事的哲学与宗教文献相对较少,内容也较为单一。这里便对中西哲学宗教与饮食文献的差异进行较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卢克莱修的宗教批判思想是《物性论》写作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的,它以原子论自然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幸福快乐为主要价值诉求,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关于宗教起源的认识,二是对宗教迷信危害的揭露,三是对当时流行的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神灵观、灵魂观、生死观、命运观等基本观念的批判。卢克莱修的宗教批判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无神论,他把对整个社会和政治的批判以宗教批判的方式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宗教渗透与反渗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把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联系起来,从政治角度看待宗教,而不是就宗教论宗教,这对我们研究和解决现实的宗教渗透问题具有方法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与哲学关系密切,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与宗教是相通的,艺术和宗教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相互激励,互生互长.艺术与道德是两种相互联系的社会精神现象,具有内在联系的同时,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一直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即:哲学的宗教化和宗教的哲学化。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两种形式,哲学与宗教总是相生相随的。作者以历代西方哲学家的理论内涵作为依据,探讨哲学里的神光及其于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和特质,试图说明宗教对西方哲学的深远影响和潜在魅力。  相似文献   

6.
哲学教育重在培养哲学思维能力,这个观点是基于哲学学科的特征和哲学本科教育的目标,以及目前哲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哲学是一门理性之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哲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质疑、反思、批判的态度和精神的主体;培养具有哲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哲学创新能力的主体.然而,哲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讲授,却存在着偏离其特征和目标的问题.因此,应改革哲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并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哲学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精华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与相似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就是要用唯物史观重新审视传统哲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用传统哲学之精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难题。立足于宗教文化的定义及长期性、群体性、政治性、民族性、文化性的特征,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宗教的具体特征,再结合高校中宗教信仰的现实传播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对于当前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40年代日常生活研究的提出,哲学家们把目光转向了现实生活,然而现实生活总是有其自发的调节系统.宗教作为日常生活的调节方式的一个重要维度,近年来它的调节作用日益被彰显出来.作为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对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有着多层面的关照.所以,宗教过去、现在、将来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者在相互促进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宗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历来争论不休。杨庆堃先生运用西方社会学理论对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教的广泛存在进行解析,提出"制度性宗教与分散性宗教"这一组概念,梳理宗教与传统社会的关系模式,认为正是由于宗教在传统生活里的去中心化造成了宗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模糊性问题,为中国宗教研究在社会学话语体系中获得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宗教禁忌是一种常见现象,本质上是人们信仰和崇拜神秘的异己力量和神圣的宗教对象的一种宗教行为。探讨了宗教禁忌的内涵、起源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简单地把宗教观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不能解释宗教的曾经和正在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所发生重大和深远影响的宗教与国家世俗政治的分离,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超越世俗政治、正如它不能超越世俗生活一样,世俗政治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目前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都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服饰与宗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服饰与宗教文化的关系,研究了服饰纹样、色彩、款式、行为中的宗教因素,指出宗教服饰在宗教活动中的标识、载体和象征作用,并阐明宗教文化对服饰发展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4.
如何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既是后教科书时代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日常哲学原理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从《哲学通论》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出发,以对“哲学即是哲学教育”命题的讨论为切入点,以日常教学中的“物质”概念为案例,通过对其进行前提性的考察,试图展示一种不同于传统章节式教学的反思式教学模式,并进而提出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雕塑是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之一,宗教雕塑是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宗教雕塑注重写实,中国宗教雕塑注重写意;西方宗教雕塑真实生动、细致入微,中国宗教雕塑整体概括、气势恢宏。中西方宗教雕塑不同视觉风格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原因。就内因而言,是宇宙观、审美心理、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外因而言,是哲学和自然科学、安放环境、外来文化、材料及处理等不同。追溯中西方宗教雕塑视觉风格的成因将有助于中西方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16.
探讨服饰与宗教文化的关系,研究了服饰纹样、色彩、款式、行为中的宗教因素,指出宗教服饰在宗教活动中的标识、载体和象征作用,并阐明宗教文化对服饰发展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宗教语言词义深刻,其富含象征性的表达打开了存在与上帝之间的一条通道,搭建了由世俗世界通向宗教世界的符号阶梯。宗教语言不仅是一种社会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语言,是对"不可言说的对象的言说",是传达超验实在的意义的符号。  相似文献   

18.
宗教语言词义深刻,其富含象征性的表达打开了存在与上帝之间的一条通道,搭建了由世俗世界通向宗教世界的符号阶梯。宗教语言不仅是一种社会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语言,是对"不可言说的对象的言说",是传达超验实在的意义的符号。  相似文献   

19.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讨论也逐步深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如简单化倾向、急于求成等,要克服和避免这些问题,重要的方面是应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入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文化哲学范式下加以把握,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现代西方先进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任务定位在西方先进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进而创造出新的中国文化上。  相似文献   

20.
针对对"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在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对其内涵进行了探析,揭示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并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哲学发展面临的困境,阐述了哲学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探寻走出哲学发展困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