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对近10年来发表在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上意象图式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发现研究焦点主要关注意象图式与语言教学、意象图式与文学鉴赏、意象图式与心理认知。意象图式产生于人们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中,今后的研究可以从更多不同角度的意象图式出发探讨人们对于不同抽象概念的表征加工,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的认知与语言行为的关系。而意象图式对语言教学的研究领域也有待于深究验证。  相似文献   

2.
意象图式是建立在人和外部世界互动体验基础上的一种基本认知模式。从认知模式视角,分析探讨商务英语语篇中常见的意象图式模型,有助于商务语篇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3.
介词to的意象图式及其意义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词to可以表示实体间朝向并到达的动态关系,也可以表示单独的朝向关系或静态的位置关系。其空间意象图式映射到其他认知域,形成to的各种意义延伸。  相似文献   

4.
运用认知文体学的解读模式,分析了杜牧诗歌《山行》对景物的描绘,以及其中的意象图式和对概念隐喻的运用。认为按照认知的框架来解读诗歌,可以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语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Lakoff的意象图式模型理论为指导,从宏观角度对舒婷诗歌连贯性进行阐释,尝试为诗歌语篇连贯的研究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文学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作家理性思维与情感活动的综合体现,作家在创作中可以用各种方式建构意象。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中,作者用隐喻构建了一组审美意象,传达出对同性恋现象的“道德反思”与同性恋者的“心灵独白”。对其中隐喻性审美意象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文本深层次寓意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从意象变化看李清照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一生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尽在其词中表现。就李清照词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分析其心路历程。从李清照对意象的遣用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意象图式是建立在人和外部世界互动体验基础上的一种基本认知模式。以意象图式理论为视角,基于对商务语篇中常见意象图式模型的分析,探讨了意象图式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期更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商务英语技能。  相似文献   

9.
《逃离》中"Flora"和卡拉的意象图式在"图形—背景"不断更迭的过程中,被不断切断、重续,造成了两种意象图式的交织叠加、互为映射。并以此构造了精巧的叙事结构,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在意象片断的重组与再续过程中,Flora的形象被不断重塑,其内涵不断丰富,最终形成了层次多重的意象原型,并推动了各角色意象图式的动态构建。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于方位的认知是通过"空间隐喻"实现的,哲学上把这种空间隐喻叫做"意象图式",这是"自然意象图式"。除了"自然意象图式"外,还有个"心理意象图式",这是客观方位认知在人类头脑中的"镜像"反映,它是人类在方位问题上的一个更高级、更深入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与一个民族的习俗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笔者经过分析可知,汉语心理方位词"上"和"下"除了表示具体方位以外,它们的指称意还有更丰富的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11.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式,是我们理解世界的认知手段.分析《登高》的三个英译本中意象图式的运用情况,具体阐述意象图式在诗歌英译中的概念识解操作,旨在开拓唐诗翻译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运用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理论来对"动词+up"的结构展开全面且细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多项实例证明,up除了包含空间意义之外,还包含一定的隐喻意义。同时,短语动词的构成也是比较复杂的,小品词和以及动词都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这种语义致使其结构可由空间域通过隐喻拓展至心理域和社会域,和动词搭配时能引申出更广泛的语义。  相似文献   

13.
图式加工:一种社会心理研究的认知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理论是分析社会行为的一个理论视角。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复杂知识储存和表征的一个概念。图式形成以后会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发挥各种作用,以图式为基础的图式加工对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自我理解、偏见和歧视、群体间的行为差异有影响,因此图式加工是具有认知特色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从隐喻的角度研究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绿阴山强盗》,分析在生活困顿、梦幻游离和戏剧性回归过程中主人公赫克的活动时间、思维中的意象和活动场景的深刻寓意,展现生活的真实,揭示其焦虑的必然性和夜幕下回归的虚幻性,凸现作家对郊区既批评又为之辩护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down","under"和"below"是英语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表示空间概念的三个意义相近的介词,而对介词意义分析的最适合的工具便是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本文利用意象图式作为工具,对介词"down","under"和"below"进行图式分析,旨在探究其原型图式及其词义延伸的特点,并通过比较其原型图式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解构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形成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的翻译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通过对李清照词中菊意象英译的分析,深入理解解构主义翻译观,分析不同意境中的对于"菊花"意象不同策略的翻译,以此探讨其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边城》中,沈从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水汽氤氲的世界。水在中国具有原型意味,沈从文从水与孤独、水与忧伤、水与生命三个方面借用了水意象的传统资源,来构筑他的艺术世界和传达他的审美理念。水成了作者认识世界、礼赞自然和思索生命的载体,是其作品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分析纳博科夫小说<微暗的火>的主人公谢德所写长诗中的身体和家庭两个容器意象.主要根据Mark Johnson描述的容器图示隐喻蕴涵,分析了身体和家庭对于谢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风颂》是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是一首脍炙人口、含蕴深刻的写景名篇。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抒写了秋之实体的气息;雪莱在其中创造的中心意象——"西风"表现出了"破坏者"兼"保护者"的强大有力形象。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感情真挚磅礴、格调高昂激越,表达了作者摆脱现实、享受无限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当时丑陋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和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20.
《西风颂》是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是一首脍炙人口、含蕴深刻的写景名篇。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抒写了秋之实体的气息;雪莱在其中创造的中心意象——"西风"表现出了"破坏者"兼"保护者"的强大有力形象。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感情真挚磅礴、格调高昂激越,表达了作者摆脱现实、享受无限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当时丑陋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和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