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西方误读和误译的影响,中国译论家将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成“功能对等”;后来“功能对等”进一步被错误地推演为“等效翻译”。“等效翻译”原则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在西方译’÷论家误读误译Equivalence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翻译原则;它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理论内容和体系。FunctionalEquivalence被译成“功能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被推演为“等效翻译”进一步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之下,文章从语义对等、社会文化对等、文体对等以及修辞对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商业广告翻译中的一些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科技英语的语言结构,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结合英汉的语言特征,总结出一些科技英语的翻译策略,通过实例证明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许多城市都增加了英译标语,但错误现象经常出现。从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入手,以实例说明对等翻译理论在标语翻译中的可行性,并阐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标语翻译中的原则,指出标语的译文应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特征和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冲突,从而有效地实现标语的交际功能和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比较大卫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物质文化词的翻译。利用现有《红楼梦》平行语料库进行检索,在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没有办法做到功能对等理论的最高层面,即译本读者与原文读者的感受完全一致。由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当正确理解功能对等理论的本质,以便真正为翻译工作提供指导,而不是盲目追求绝对等值。  相似文献   

6.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倡导译文要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本文依据此理论从语义和语体两方面对《天净沙·秋思》的四个英译本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地位,译者翻译时应该充分考虑原文诗歌的韵律、修辞、语义、文章体现的主旨等因素,从语义和语体上做到最大程度的对等,这样才更有利于原文诗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重点讨论翻译中应实现奈达提倡的功能对等,建立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翻译模式,并阐述这种功能对等只有在语篇提供的语境下,才能实现在形式、风格、语义、语用等方面自然对等.  相似文献   

8.
重点讨论翻译中应实现奈达提倡的功能对等,建立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翻译模式,并阐述这种功能对等只有在语篇提供的语境下,才能实现在形式、风格、语义、语用等方面自然对等。  相似文献   

9.
广告文本的特殊性要求译文尽可能完整全面地实现广告语言的注目价值、记忆价值、可读性以及表达功能、引导功能和美学功能。彼得.纽马克交际/语义翻译理论和尤金.奈达的翻译功能对等理论为英汉广告翻译中实现修辞特色的对等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比喻、双关、夸张、拟人、反语、仿拟、对照等修辞方法,探讨了英汉广告翻译中的修辞等效美学效果并对修辞在翻译中的应用原则及表现特征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语义对等、风格对等和读者反映三方面通过举例来逐一对许渊冲的《离骚》英译本和霍克斯的《离骚》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各个译本的得失,领略两位译者不同的汉英翻译技巧,许译本更加注重形式对等,而霍译本更加注重语意对等和读者反映。对于《离骚》这样的典籍,两位译者的翻译都有不完美之处,只有肯定功能对等对汉英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注重功能对等的同时更加注重形式对等,才能使译本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海外享有盛誉,令不少外国朋友赞不绝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菜的英译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事实上,中国菜的英语翻译非常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对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是不利的。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依据,以宁波地区的菜单为例,论述了中式菜名的英译。本文分析了中式菜肴的特点,重点讨论了中式菜名的有效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汉语的网络新词不断涌现,随之产生的还有它们的英译。本文介绍汉语网络新词的定义,分析网络新词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网络新词翻译的标准,提出汉语网络新词的英译应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依据,采用回译、对等翻译法、直译、意译及意译加注法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2012年发布的《十八大报告》为例,结合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探索政治文本的英译技巧。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2000)鉴于此,本文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分析了《报告》英译本如何再现原文意义。研究发现,在词汇方面,译者可采用注释、重创、词性转化、增译、减译等翻译技巧;在句法方面,政治文本翻译时经常要增补主语、再现源语逻辑关系、实现句子再平衡;修辞上,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政治文本中较常出现的重复和排比两种手法,此时,为达到文体对等,译文中应保留其形式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原文的口吻。应当指出的是,不论采用何种翻译技巧,译者必须首先对政治文本有透彻的理解才能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4.
三字格惯用语在汉语中很常见.许多三字格惯用语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趣味隽永.针对三字格的这些特点,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讨论几种对三字格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依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结合外交口译的特点,提出在口译中译者应采用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四个原则,用译入语准确地译出相应的外交内容,从而达到最佳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负载词是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复合体,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衡量翻译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奈达的"动态-功能对等"来看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从而达到文化翻译的目的,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动态对等原则是奈达翻译理论中的一个经典。虽然已臻于完美,但当将其运用于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时常常会陷入一种两难的局面,那就是在读者的反应与文化的传递中无法抉择。文章试从文化意象缺失和歪曲的角度对动态对等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认知理论关照下的英汉概念隐喻对比发现,英汉概念隐喻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性为隐喻的翻译提供了便利;而差异性又为其带来了难度。翻译是将源语语言转换成译入语语言的活动,隐喻的翻译无疑受到概念隐喻的制约。本文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原理和等值翻译论,研究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2001)认为英语中四分之三的语言是隐喻性的;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对林译《浮生六记》第二卷《闲情记趣》进行认知隐喻探析,发现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隐喻翻译策略主要有原文为隐喻表达的翻译(译文为非隐喻或直接省译)、原文和译文都为隐喻、原文非隐喻而译文为隐喻。  相似文献   

20.
截取美国情境喜剧《六人行》中部分片段,试用尤金.耐达"功能对等"理论来对其字幕中文化语汇的翻译进行赏析,并分析功能对等在字幕翻译中的作用和局限,以期对字幕翻译及翻译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