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波分复用(WDM)光网络中动态业务下的波长分配问题,在无波长转换器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种新的波长选择算法。该算法在支持多优先级的动态门限法的基础上,通过延后使用资源较少的链路上的波长以减小阻塞率。仿真结果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WDM网络中,网络向连接请求提供的可用性和全网的阻塞率之间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更加实际和科学的网络可用性概念,即为可用性与阻塞率的平衡点对应的可用性值。设计了动态业务下的网络可用性算法来得到网络可用性值,并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无任何波长变换器的光网络中传统p-cycle算法保护性能的劣化,并提出了基于波长互补配置方法以及固定路径最小拥塞业务预路由算法的改进p-cycle算法。通过OPNET仿真平台验证了改进后的p-cycle算法可在略微牺牲动态业务阻塞率的情况下,很好地满足保护倒换时波长连续性限制,从而大大改善了p-cycle算法的保护性能,这对于将p-cycle保护方式应用到现实光网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WDM网络中,分光器件和波长变换器件随机放置的情况下,两种器件的数量分别对于多播业务阻塞率的影响.从仿真结果可以得出,增加配置有波长变换器件节点的个数可以明显地降低阻塞率,而增加配置有分光器件节点的个数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阻塞率的增加.并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针对异构网络中多业务场景下群组切换时网络拥塞的问题,提出了阻塞率约束下的多业务群组切换算法。将用户按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为不同业务类型的用户分配以不同的切换优先级。对于处在同一优先级的用户,在目标切换阻塞率约束条件下,将这些用户分散到不同的时隙上,从而避免大量用户同时选择同一个网络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保证系统的切换阻塞率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且能满足不同业务类型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3G与WLAN互连的异构网络中一种多媒体业务的联合呼叫接纳控制算法,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业务特性选择合适的优先接入网络,考虑到切换用户及不同业务类型用户的优先级,分别在3G和WLAN中设置了多级的接入门限值.运用多维Markov链模型对该算法的新呼叫阻塞率和切换呼叫掉线率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在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QoS需求的同时,在新呼叫阻塞率和切换呼叫掉线率之间获得了良好的折中,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具有混合传输速率、调制格式和动态色散补偿特性的容量可升级透明光网络中的光路连接分配问题. 提出了2种感知损伤的路由波长和补偿量分配算法(IA RWCA). 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感知损伤的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相比,IA RWCA算法可以显著改善网络性能,降低网络阻塞率.  相似文献   

8.
无线Ad Hoc网络功率控制透明传输调度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无线Ad Hoc网络中具有功率控制的透明传输调度算法,通过探测接收邻居的节点数目,周期性地调整节点发射功率,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与邻居节点的冲突. 通过分析和仿真,证明本算法比没有功率控制的透明传输调度算法在吞吐量和分组发送阻塞率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同时,通过减少发射功率,提高了网络的整体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全网负载均衡以减小网络拥塞,针对业务持续时间已知的特点,依据链路的剩余生存期和未来拥塞度设置链路权值,提出基于区分权重的持续时间已知的业务流疏导与选路算法(DWG-HTA).设计了DWG-HTA算法流程,提出IP/WDM网络中动态业务流疏导问题的整数线性规划ILP模型.仿真结果表明,DWG-HTA算法比典型选路算法最多降低网络阻塞率达24%,并验证了其负载均衡的有效性.针对小型网络拓扑和预先规划业务情况,给出了DWG-HTA算法与ILP模型的阻塞率对比和DWG-HTA算法的性能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多级链路结构及阻塞率计算问题,探讨了SPC(程控交换机)数字交换网络的特点,通过定义李氏网络图的最小路集,给出杂交换网络的阻塞率的最小路集算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简便高效,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动态业务条件下,带可调谐波长变换器的多粒度光交叉连接节点结构特点,并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粒度光交换网络的动态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波长变换最长波带匹配(WC -LBM)算法. 该算法在动态业务到达时充分利用已有的波带和波长资源,通过使用已有波带、新建波带、新建波长以及使用可调谐波长变换器等不同的优先顺序实现连接的建立. 利用NSFNET网络拓扑对上述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并与传统的光交叉连接 (OXC) 节点和多粒度光交叉连接 (MG OXC)节点构成的光网络的业务阻塞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具有可调谐波长变换器的MG OXC组成的网络阻塞性能优于已有的网络.  相似文献   

12.
波带交换光网络中的一种动态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分析了波带交换(WBS)光网络中多粒度连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最长波带通道(LBP)算法。为了有效地减少网络成本和网络的阻塞率,LBP算法在业务到达时按照尽量利用已存在的最长波带通道、新建波带通道和新建波长通道等不同的优先级顺序来实现连接的建立。本文比较了此算法下采用不同节点交换比例和不同路由方式时波带交换网络的阻塞性能,并分析了不同业务量时多粒度交叉连接节点的最佳交换比例,所得结果对波带交换网络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组播的应用使光交换节点的丢包率和分组竞争概率增加. 为解决这个问题,综合考虑节点的结构代价和丢包率性能因素,设计一种反馈共享的有限范围多波长转换器和输出共享的基于逻辑运算的全光网络编码器结合的光组播节点结构,并在光组播调度策略中着重考虑最小化波长转换度的组播冲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最大权重独立集算法的波长分配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的光组播节点及算法,该结构能够在低成本代价和低时延的基础上降低丢包率,提升了光组播节点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引入WDM光网络中关于光开关大小的阻塞概率模型,定性分析了光开关大小(即节点度)对波长连续光网络和波长可转换光网络中阻塞概率及波长转换器增益的影响。给出一种光开关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即在保持低阻塞概率的情况下,用小的光开关替代大容量的光开关来实现大容量的输入/输出,降低了网络的花费,且便于网络扩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波分复用(WDM)光网络中单对光纤链路失效情况,提出基于链路的保护动态组播业务的优化共享保护算法(LB-OSPM)和基于哈密尔顿p-cycle的快速保护算法(HPC)。LB-OSPM算法通过引入预留波长使用情况矩阵和波长预留矩阵记录预留波长资源的使用情况,在对工作树任意一对光纤失效情况寻找保护路径时,实现了不同组播树的保护链路间共享预留波长资源。HPC算法选配单个哈密尔顿p-cycle对全网波长链路进行保护,实现保护路径的高度共享,具有高效和快速的优点。研究采用COST239网络拓扑对不同波长资源配置和网络负载情况下2种算法的网络连接阻塞率做了仿真,并与最优路径对共享不相交路径算法(OPP-SDP)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算法在对单对光纤链路失效保证100%恢复率的同时均可获得更低的连接阻塞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分布式波长路由光突发交换网络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并行的组装算法.该算法根据对网络流量的预测,将突发帧组装过程和突发帧资源预约过程并发执行,和传统的波长路由光突发交换网络比较能够极大降低网络的端到端时延.同时,该算法充分利用了波长路由中的双向预约机制,在轻网络负载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丢包率.此外对该算法下网络的TCP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改善整个网络的TCP性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相关的多纤WDM网络阻塞率分析模型. 该模型通过把独立链路的各个波长的空闲状态处理为马尔可夫链, 可以分析采用First-fit波长分配及固定路由算法的多纤波长路由网络,解决了以往模型只能处理随机波长分配算法的问题. 数值分析表明,提出的模型能更加精确地估计波长路由WDM网络的阻塞率,并反映不同波长的利用率情况.  相似文献   

18.
波长选路光网络的一种新的波长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波长选路网络光路径层设计中的波长分配问题,给出了一种新的数学描述。结合波长选路网络的特点和路径图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波长分配算法。通过对路径图的顶点着色问题的求解得到波长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9.
波长可变光网络中的动态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光网络中的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问题,并结合分层图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波长可变光网络的动态RWA算法,它一次性地完成了寻找路由和分配波长2个任务.通过计算机模拟证明,算法借助波长转换技术提高了波长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