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X射线相衬成像技术对软组织成像时比基于衰减的传统X射线成像技术优势明显,现在亟待发展一套广泛适用的相衬成像理论来指导其发展和临床应用.首先介绍了同轴相衬成像及相位成像的原理,随后根据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理论,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微焦点源的尺寸对图像可见度的影响,最后在数值模拟结果指导下通过实验室直径为50μm的微焦点源X射线成像系统获得了厚度为150μm左右塑料气泡膜的相衬图像.  相似文献   

2.
王贺  母一宁  张鹏飞  张璐 《计量学报》2018,39(6):811-815
对铝、黄铜、不锈钢3种金属材料制作的光栅在不同射线剂量和厚度差异的条件下进行图像采集,结合系统级的联合调制评价模型研究不同材料对X射线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射线剂量下,无论哪种材料的光栅,厚度差异越大成像反差越大;在厚度差异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射线剂量变化,不同材料对射线的调制能力变化趋势相差甚远。对光学调制传递函数、射线剂量和光栅厚度差异值进行三维曲线拟合,建立物质对X射线的调制模型和采集模型。在像增强器成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X射线相衬增强滤波模型,通过对薄膜基准目标源进行图像采集,在噪声环境下对其进行积分滤波处理和相衬增强处理,结果压低了图像噪声的同时也强化了目标轮廓信息,并大幅地增强X射线的成像反差。  相似文献   

3.
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利用X射线穿过样品后的相位变化, 通过衍射信息来获得样品的结构特征。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在生物影像、显微成像以及材料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如果X射线成像样品物质密度比较低, 它对X射线的吸收很小, 所以常规的吸收衬度成像质量较差, 不易分辨样品的结构细节。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都表明当X射线束点尺寸减小到一定尺度后, X射线源的空间相干性增强, 采用相位衬度成像可以提高低密度样品的成像质量。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质量与X射线束点尺寸, 样品到影像记录平面之间距离直接相关。本文研究了X射线束点尺寸与低密度样品影像边沿轮廓宽度和对比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低密度样品的介电常数、X射线源到样品距离, 以及样品到影像记录平面距离, 存在最优化的X射线束点尺寸。在该最优化配置条件下, 低密度样品的X射线成像可以获得最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王华 《计测技术》2005,25(6):5-8
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具有一些引进胶片成像技术所不具备的特点,本文介绍了几种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的技术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并就其综合性能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两种常见的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的应用情况;对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调制传递函数的概念,综述了医学放射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测量的常见方法,并从调制传递函数计量的角度分析了各方法的测量精度及其优缺点,最后给出了常见的医学放射系统质量调制传递函数评判准则.  相似文献   

7.
该文的前半部分(本刊上一期)已扼要介绍了X射线成像的三种衬度机制及成像设备各主要组件的构造,下半部分将继续介绍应用各种衬度的不同的成像方法和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8.
该文着重从衬度的形成讨论了X射线成像。介绍衬度生成的三种机制:吸收、位相变动和衍射。还介绍了成像设备的主要构成部件:X射线源(X射线发生器、直线加速器和同步辐射),各类探测器、像增强器与显示器,机械、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等;应用各种衬度形成的一些成像方法也作了简述,如利用吸收衬度的造影成像、数字减影和双色减影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利用相位衬度的干涉仪法、类同轴全息法和衍射增强法;利用衍射衬度的Lang透射法和Berg-Barrett反射法等,并用少量例子说明。  相似文献   

9.
基于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的钢丝绳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钢丝绳缺陷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存在的漏检、误检等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检测方法-基于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的钢丝绳检测系统,并介绍了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系统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经初步论证,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X射线组合透镜是一种利用折射效应对X射线聚焦成像的新型元件。本文结合衍射理论和统计学理论,推导得出X射线组合透镜近焦点处的三维聚焦强度分布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对X射线组合透镜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得出了PMMA、Si、Al三种材料的X射线组合透镜在不同工作波长下的强度增益、焦斑尺寸和焦深等聚焦性能指标。并针对PMMA材料X射线组合透镜,分析了近焦点处三维聚焦性能随组合透镜结构参数的变化关系,给出了一种PMMA材料X射线组合透镜的设计结果。根据设计的组合透镜结构参数,计算了当X射线工作波长为0.15nm时,X射线辐射经过组合透镜后的近焦点处的强度分布。  相似文献   

1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