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电力通信中的以太网业务需求量大幅增加,多技术协同组网是今后电力通信发展的趋势。文章基于ZigBee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和光传输网络中的多业务传送平台,研究了变电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机房内部、远端站点的数据传输方案,其中机房内多点部署无线ZigBee传感器采集上传温湿度、水浸、烟感等信息,主站与子站间数据传输采用交换类业务模式。该方案可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且业务配置高效灵活,能够有效节省传输带宽。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电力信息专线通道的传输效率较低,无法满足配电网实时调度管理需求,提出基于北斗短报文的电力通信信息压缩传输方法研究。通过压缩电力通信信息提升传输效率,基于北斗短报文传输压缩信息,确保电力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传输电力通信信息的传输时延为2.96s、丢包率为17.7%,验证此方法传输效率较高、传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电力通信网用于传输电力生产的各类控制信号,是保证电力安全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文章对电力骨干传输网承载电力通信业务的组网结构、业务配置方式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首先讨论了电力传输网的分层网络结构和业务生存性方案,然后详细分析了SDH传输网承载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继电保护业务、调度数据网、调度交换网等业务的通道配置模式,对不同模式下各类业务通道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最后对电力骨干传输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鹿西岛微网示范工程对智能配用电通信系统的要求,结合鹿西岛配用电通信系统的实际情况,文章分析了目前电力通信系统常用的几种技术,着重介绍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PON)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优势和组网特点,提出了以EPON技术为基础的适合鹿西岛地区配用电通信系统建设方案。文章还介绍了海岛施工和工程工期的注意要求,对今后偏远海岛微电网配用电通信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山东电力标清会议系统运行已近10年,存在产品老化、系统不稳定等问题.为了满足山东电力对电视会议系统不断提高的需求,信通中心研究了电视会议的新技术,确定采用H.323、H.264标准,组建了高清电视会议系统.系统部署为二级网络,配置2套MCU、2台电视会议终端,1号终端通过电力通信骨干网、2号终端通过信息数据网同时在线运...  相似文献   

6.
从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现状出发,指出了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要求和特点,并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功能要求,为网管系统的建设设计和方案选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力调度系统作为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面临更高的语音、视频、数据等业务相融合的智能调度需求,调度软交换系统也成为电力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程控交换方式的电力调度现状下,如何良好地过渡到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新一代电力调度是值得探讨的。文章结合当前软交换系统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对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电力调度系统的功能、组网方案和承载建设、性能及互联互通的现状和发展作出了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帮助构建下一代电力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对档案业务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心也开始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转移,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电网企业集中式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在甘肃省电力公司各单位已全面建成并投入大规模应用,完成区域级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实现了公司系统档案资...  相似文献   

9.
从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现状出发,指出了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要求和特点,并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功能要求,为网管系统的建设设计和方案选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清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采用VHF通信组网方式将遥测站数据分别送宜昌中心站和水布垭中心站并返回确认信息,提出了一种单频无线组网设计方案,利用单站单路由发信多中心接收确认机制,解决系统传输时延与接收中心的数量成线性增长的难题.实践表明,该设计方案具有灵活的路由控制能力,设备具有高度的互换性,可应用于电力、水利和防灾等领域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通信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对电源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天津电力本部通信机房原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PS)已无法满足运行要求。通过对原UPS运行方式的分析和对交流通信设备负载的计算,设计了UPS改造方案,并利用此方案完成了天津电力本部通信机房UPS的改造工作。改造后UPS系统的容量、可靠性等均较改造前有显著提升,同时确保了交流通信设备的供电安全,可以为今后电力通信机房UPS的设计、改造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管理水平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与服务质量。针对目前电力通信网不同厂商网管系统之间存在互通性与互操作性较差、北向接口被占用等问题,对各厂商文本业务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与提取,并以此作为数据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文本信息提取的电力通信传输网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将系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功能模块,从而实现了电力通信传输网业务信息的管理,改善了网络运行水平,提高了网络运行维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服务于电力调度,调度交换网需要不断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可靠性.分析了贵州电力调度交换网络存在的问题.讨论在已建成调度数据网络和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前提下,利用软交换技术组建冗余调度交换网络的可行性,给出了软交换系统组网方案,指出主站端和用户端的接入方式,以及IP地址和带宽的规划要求.方案的成功实施.证明了通过调...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电力通信传输距离不能满足输电距离要求的问题,根据电力通信的特点,借鉴海底光纤通信提出塔内光中继超长距光通信技术,搭建了10 GBit/s速率、长度为452 km的试验系统。该系统已稳定运行26个月,初步验证了塔内光中继技术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文章还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上海地区的实际情况,以一个试点小区的示范工程为例,介绍了电力光纤到户的基本建设目标和光纤组网方式,并列举了对早期建造的居民住宅小区进行光纤通信网络建设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电力通信光纤的进一步拓展利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孤岛式微网组网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微网技术,利用太阳能、汽油发电机、蓄电池等,提出一种孤岛式微网组网模式,有利于改善在野外沙漠或者高原地带,这些环境光照条件良好而用电难的问题.以PLC控制器为核心进行了系统方案设计和控制电路设计,将太阳能发电技术集成到建筑物屋顶上,并基于能量调度策略设计了系统运行控制程序.根据现有的条件对该微网系统进行了负载投切试验、超负荷试验,组网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微电网系统工作状况良好,智能控制功能满足实际要求.组建的微网系统节能、环保,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建设周期短是移动变电站的优势之一,然而当前大多数移动变电站通信系统建设仍采用敷设固定光缆、配置光传输设备的方式,由此产生了通信系统建设周期长、投资利用率低等问题.5G通信大宽带、低时延、多连接、边缘计算及网络切片等特性为电力通信建设水平提升创造了契机.文章将5G通信技术引入移动变电站建设,充分考虑电力通信系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的通信业务逐渐向IP化靠拢,通信业务数据网将是建设下一代电力通信网的必然选择。内蒙古电力通信业务数据网主要承载的系统包括高清视频会议系统、IP电话会议系统、调度电话录音系统、变电站通信监控系统、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和华为10G光放网管系统等。文章详细论述了内蒙古电力通信业务数据网的设计原则、网络拓扑、业务接入、路由方案、地址分配、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部署方案,对省级电力通信业务数据网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电力通信网络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MSTP)技术组建。随着电网智能化的要求,传统的光网络不再能适应电力系统数据业务快速增长的要求。于是,智能光网络应运而生,智能光网络(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ASON)代表了光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向,它能够解决带宽快速部署、端到端配置和业务保护/恢复等问题,提供可靠的网络控制能力。探讨了南方电网公司利用ASON光网络智能保护/恢复机制的技术实现电力业务的智能抗多点故障自愈的应用。该应用提升了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也为下一步推进智能通信网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现有电力通信调度系统的应用方式,并采用视频编码和AMC 2种关键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适于电力通信调度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实现了运维现场与指挥中心的音视频通信。该系统借助成熟完善的移动通信网络,利用先进的视频编码技术对视频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视频传输系统传输距离短、信号干扰严重、频率资源紧缺及功能单一等不足,可提升电力通信系统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