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静电纺丝法制备MWNTs/聚胺醚复合纳米纤维,将收集到的无纺布通过SEM观察其微观形貌,并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量纤维的直径;分别用TG和XRD测试了复合纤维的热性能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MWNTs含量较多的纺丝溶液受到的电场力较大,比较容易得到纤维,且得到的纤维直径较细;MWNTs含量为1%时溶液的可纺浓度为30%~34%;TGA分析表明,随碳管含量增加复合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提高;XRD分析表明,碳管较好地分散于聚胺醚中。  相似文献   

2.
静电纺丝是一种利用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强电场中进行喷射纺丝的加工技术,是获得纳米尺寸纤维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单一组分的纳米纤维已经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而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或聚合物/填料颗粒)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的复合纳米纤维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文中总结了由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及其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复合物/碳复合纳米纤维、聚合物/金属复合纳米纤维、聚合物/粘土复合纳米纤维、共混物复合纳米纤维、装饰型复合纳米纤维等。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金属盐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出了摩尔比为1:1的SrTiO3-SrFe12O19磁电复合纳米纤维。并通过FT-IR,XRD,SEM和VSM等技术对纤维前驱体及其产物的结构、热处理产物的物相、形貌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经900℃焙烧2h后,即可得到纯的SrTiO3和SrFe...  相似文献   

4.
以聚丙烯腈(PAN)、乙酰丙酮铁(AAI)、N, 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 采用静电纺丝-煅烧技术成功制备出磁性碳纳米复合纤维。通过TEM分析发现CF900的直径约为130~210 nm, 磁性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纤维中, 并探讨了碳化温度对碳纳米复合纤维磁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饱和磁化强度(Ms)和剩余磁化强度(Mr)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样品CF900的饱和磁化强度(Ms)高达27.55 A·m2/kg, 比表面积(SBET)和总孔容积(Vtotal)达354.0 m2/g和0.315 mL/g。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聚醋酸乙烯酯(PVAc)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纤维的直径分布、整体形貌及单根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PAN、PAN/PVAc、PVAc纳米纤维膜的化学组成;同时借助热重(TG)分析了PVAc的加入对复合纤维膜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PAN)∶m(PVAc)=5∶5、质量分数为10%时,所得纤维膜最有利于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膜;PAN与PVAc之间产生配位键,从而提高了纤维膜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柳巍  赵从兆黄蕾 《功能材料》2007,38(A06):2210-221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络合剂与Mn(CH3COO)2和La(NO3)3·6H2O反应制得前驱体,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P/Mn(CH3COO)2·La(N03)3纤维,经煅烧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LaMnO3微/纳米纤维。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现代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焙烧后纤维的直径明显减小,在150-300nm之间:PVP特征吸收峰消失,新生成的M-O吸收峰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变强;XRD分析出现相应氧化物的特征峰,说明有LaMnO3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合肼还原一定浓度氯金酸溶液的方法,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保护剂的乙醇/水溶液中,成功制备出粒度较小,且高度分散的金溶胶,紫外吸收光谱证实了溶液中金纳米粒子的存在.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AuNs/PVP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纤维的表面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由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P/In(NO3)3·4.5H2O/Ga(NO3)3·xH2O前驱体纳米纤维,然后经高温煅烧获得了多孔结构的GaInO3无机纳米纤维,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热重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组分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硝酸盐与PVP的质量比为20%时,前驱体纳米纤维成型良好;经800℃、900℃和1000℃煅烧4h仍能保持纤维结构,但纤维直径明显减小;当煅烧温度大于或等于900℃时,才生成六角晶系GaInO3;根据UV-vis测试结果计算出800℃、900℃和1000℃煅烧后样品的禁带宽度分别为3.22eV、3.48eV和3.66eV;经250nm光激发后其室温光致发光光谱在496nm处出现较强的蓝绿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电压、接收距离、挤出速度对静电纺丝聚氨酯纤维形态的影响,在共混溶剂DMF/THF为1∶2、浓度为8%、电压为30 kV,挤出速度为6 mL/h、接收距离为15 cm条件下,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氨酯/POSS复合纤维膜,研究了POSS对其形态、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OSS后,聚氨酯纳米纤维的直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起始分解温度比纯聚氨酯的分别提高了约15℃和22℃,并且其力学性能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静电纺丝法制备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晓辉  于磊  鲁敏  张月明 《材料导报》2013,27(14):82-85,103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以实验室自制的细菌纤维素(BC)为原材料,选择室温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AMIMCL)为溶解体系,制备出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实验中通过添加助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降低纺丝液的粘度,并设计了转动的滚筒收集器,考察了BC质量分数、DMF的添加量、电压、固化距离等因素对静电纺丝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纺丝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BC质量分数为5%、AMIMCL与DMF的质量比为1∶2.5、电压为23kV、固化距离为12cm、环境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能够制备出连续的、直径为500~800nm的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BC的晶体结构为纤维素Ⅰ型,而BC经离子液体溶解并静电纺丝后其结构转化为纤维素Ⅱ型。  相似文献   

11.
以甲酸溶解壳聚糖(CS)、三氯甲烷/乙醇混合溶剂溶解聚乳酸(PLA),两溶液混合后得均质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出CS/PLA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纤维的形态与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6%的CS甲酸溶液与质量分数15%的PLA三氯甲烷/乙醇混合溶液(三氯甲烷∶乙醇=1∶1,体积比)等体积混合,电压15 kV,极距15 cm下,可得到均匀的直径为(290±28)nm的CS/PLA复合纳米纤维,且CS和PLA分子间以氢键结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步法制备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利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胺基二苯醚(ODA)合成聚酰亚胺酸(PAA)纺丝液,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A纳米纤维,在高温下亚胺化获得PMDA-ODA型PI纳米纤维,研究了溶液浓度、纺丝距离及纺丝电压对纤维形貌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纤维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AA溶液浓度为20wt%,纺丝距离为18cm,纺丝电压为20kV时得到的纤维形貌较好。同时利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对其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SiC纳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低的热膨胀系数、高的比表面积、高强度以及高的热稳定性和热导率。静电纺丝法制备SiC纳米纤维被认为是最简单最通用的方法之一,并成功应用到了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多个领域。对静电纺丝原理和装置,静电纺丝法SiC纤维的制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和归纳,并对纤维的二级结构做了简短的介绍,最后对SiC纤维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提出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络合剂与钛酸异丙酯、醋酸锌混合制得前驱体溶液,用静电纺丝法制得PVP/Ti(OCH(CH3)2)4/Zn(CH3COO)2复合纳米纤维,经700℃煅烧后,生成直径约300~400nm的Zn掺杂TiO2复合纳米纤维。研究结果表明,前躯体溶液的浓度、纺丝电压和接收距离对纤维的形貌和结构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在日光照射下以Zn掺杂TiO2复合纳米纤维光降解亚甲基蓝溶液,光降解效率优于TiO2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并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制得纳米纤维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静电纺丝的纤维中聚乙烯醇的结晶度明显降低,羟基磷灰石与聚乙烯醇为物理复合;复合纤维随着羟基磷灰石含量增加,直径增大且分布均匀性降低;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质量比为2/8时,复合纤维形貌较佳。说明静电纺丝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静电纺丝法是一种制造纳米或亚微米纤维的技术,综述了静电纺丝工艺的进展以及这种纺丝方法纺制纳米或亚微米纤维的形成机理和工艺过程,结合静电纺丝法的最新进展列举了一些纳米或亚微米纤维的研究成果,展望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静电纺丝制备肉桂醛/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溶液饱和法制备了肉桂醛/β-环糊精包合物,将其添加到聚乳酸(PLA)溶液中,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肉桂醛/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直径及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通过红外光谱对其做特征官能团分析,同时对其热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肉桂醛/PLA复合纳米纤维膜纤维形态良好,其直径范围在133~177nm。红外光谱显示肉桂醛与PLA属于物理混合;随着肉桂醛/β-环糊精包合物添加量增加,其纤维膜拉伸强度逐渐降低,但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不显著。纤维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具有抑菌性能,且随着包合物添加量的增加抑菌性逐渐增强,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乳酸纳米纤维和聚乳酸/磷酸钙复合纳米纤维.对两种电纺纳米纤维的表面形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表征及单轴拉力测试表征.讨论了聚乳酸纳米纤维和聚乳酸/磷酸钙复合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掺加了磷酸钙的聚乳酸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扼要回顾近年来电纺丝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电纺丝工作原理和部分关键设备;控制尺寸、结构、取向及复合材料制备等;探讨连续化生产和组装纳米纤维;典型应用领域及电纺丝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20.
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及其工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静电纺丝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还存在产率低的问题,重点分析了为提高生产效率而采用的多针头纺丝和无针头纺丝等批量化生产方法,简述了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介绍了静电纺丝制备聚合物纤维、无机物纤维、同轴及中空纤维的情况和特点。随着对静电纺丝方法、设备、工艺和材料研究的深入,通过对高压静电场分布的控制采用多喷头组合方式和无针滚筒方式将成为产业化制备纳米纤维的有效手段。通过控制高压电场分布利用提高效率后的单孔纺丝方法制备出了长、宽、厚分别为1000mm、350mm、1.28mm的芳纶1313纳米纤维布。最后对静电纺丝工业化规模制备纳米纤维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