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素多孔海绵材料在组织工程、组织诱导、药物控释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其制备方法主要有冷冻干燥法、盐析法和发泡法。通过与其他高分子的共混,可进一步调节多孔海绵的性能。本文综述了丝素多孔海绵的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丝素蛋白多孔材料及其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欣  张海萍  陈宇  朱良均  闵思佳 《纺织学报》2008,29(10):132-136
讨论丝素蛋白纤维多孔材料、再生丝素蛋白多孔材料以及丝素蛋白非织造状纳米纤维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材料性能。认为丝素蛋白多孔材料具有合适的孔径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种组织或器官的细胞可在这些材料上黏附和增殖。综述丝素蛋白多孔材料作为一种优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人工皮肤、骨、软骨、人工肌腱和韧带等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天然蚕丝及再生蚕丝作为生物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再生丝素蛋白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再生丝素蛋白的结构及其生物应用.再生丝素蛋白材料以其易加工性能通常被制成丝素膜、丝素水凝胶、无纺网、多孔丝素海绵等多种材料,应用在人造皮肤、抗凝血材料、药物缓释、传感器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廖银琳  王卉  张克勤 《印染》2012,38(10):48-53
丝素蛋白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独特的机械性能等,适用于开发优良的医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文中介绍了制备多孔丝素支架的各种方法:制孔剂法、冷冻干燥法、气体发泡法、静电纺丝法、无纺法、模压法和三维打印法等,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丝素蛋白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现状,文章介绍了湿法纺丝、干法纺丝等制备丝素蛋白纤维类材料的制备技术及纤维性能特点,发现湿法纺丝中纺丝液浓度普遍低于干法纺丝,且湿法纺丝过程中凝固浴对材料性能影响波动较大.冷冻干燥法、盐析法、发泡法等制备丝素蛋白支架类材料,冷冻干燥法获得丝素蛋白支架孔隙率可高达99%.同时,对...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型绿色环保的低共熔溶剂提取家禽羽毛角蛋白,并将其与丝素溶液共混,经冷冻干燥制备角蛋白/丝素多孔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分析技术对材料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角蛋白/丝素多孔复合材料保持蛋白质分子链的基本骨架和角蛋白两个特征衍射峰,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随着丝素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角蛋白/丝素多孔复合材料孔隙率下降,密度增加,压缩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利用丝素蛋白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天然桑蚕丝为原料设计编织支架型人工韧带,经冷冻干燥方式形成海绵状多孔丝素支架材料,并利用扫描电镜、流变仪以及电子强力仪测试材料性能.结果表明:海绵状多孔丝素支架材料的表面出现多孔,同时针织线圈之间也由多孔丝素材料相连接;溶液的黏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浸入丝素蛋白溶液前后的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针对丝素蛋白(SF)吸水性差、力学性能不足等问题,以丝素蛋白为基材,亲水性葡萄糖(Glu)和塑化剂甘油(Gly)为辅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SF/Glu海绵,然后通过蒸发溶剂法制备聚氨酯(PU)薄膜。通过医用热熔胶黏合SF/Glu海绵与PU薄膜获得丝素基双层敷料,并对双层敷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Gly质量分数为0.5%,PU质量分数为8%,Glu质量分数为10%条件下制备的双层敷料,其吸水率高达自身质量的12.5倍,溶失率低于2%,保水时间延长至11 h;Glu和SF的相容性较好,Glu可使SF维持较稳定的β-折叠结构;制备的双层敷料无细胞毒性,且具有阻菌功能。  相似文献   

9.
蚕丝丝素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用于创面敷料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和开发、应用前景广阔。综述用作创面敷料的丝素微/纳米纤维网、多孔海绵、致密薄膜和水凝胶的研究现状,概述装载生物活性物质的丝素创面敷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丝素创面敷料研究领域未来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丝素和丝胶是蚕丝中的两种天然蛋白质,二者的氨基酸组成和特性不同.用丝胶与丝素共混可以调节丝蛋白材料的凝聚态结构、微观形态结构、理化性能及生物学性能.综述了丝素/丝胶共混膜、多孔材料、纤维、凝胶中丝胶所占比例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丝素蛋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在组织工程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对丝素蛋白生物医学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制备结构和性能可调控的丝素蛋白材料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已经逐步成为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对丝素蛋白材料进行化学交联改性是调节材料结构性能的重要方法。本文对丝素蛋白材料交联改性所使用的交联剂进行了概括,并就交联改性丝素蛋白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医学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张加忠 《国外丝绸》2007,22(1):9-11
报道了一种新的方法制备多孔3-D丝素海绵体。方法涉及含有少量有机物的丝素液的冷冻和解冻。该法不需要冷冻干燥、化学交联、或是添加其它高分子聚合物。溶剂浓度、丝素浓度、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影响了海绵体的形成、多孔结构和机械性能。XRD和FTIR实验表明海绵体中存在Silk—Ⅰ和silk—Ⅱ结构,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无规构象的丝素分子向β结构转变。经处理后材料的拉伸性能有少量的下降,但丝素海绵体经高温灭菌后形态未发生变化,因此丝素海绵体可以用高温灭菌。由此法制得的丝素海绵体有望用于组织工程支架,因为构成海绵体的丝素蛋白是生物相容性的,具备多孔结构且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适合于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经多孔丝素蛋白整理后,丝织物对茉莉花精油的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丝素蛋白孔隙率随着丝素蛋白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丝素蛋白质量分数为17.5%时,孔隙率达到最低值13.75%;断裂强度随着丝素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丝素蛋白质量分数高于17.5%后趋于稳定。随着丝素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大,经多孔丝素蛋白整理的丝织物表面呈现孔径均匀、微小化和有序化的微孔,且整理并未改变织物的分子结构。多孔丝素蛋白整理提高了丝织物对茉莉花精油的吸附性能,质量分数为18%时丝织物的整理效果最佳,且经多次水洗和磨擦试验后,丝织物依然保持较高的精油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制备轻质且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光催化剂,针对静电纺丝中聚合物载体大都有污染且不可再生的问题,以丝素蛋白为载体,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制备醋酸锌/丝素(ZnAc/SF)纳米纤维薄膜,然后浸渍于硫化钠(Na2S)溶液中制备硫化锌(ZnS)/SF纳米纤维薄膜,最后经煅烧得到ZnS/C纳米纤维薄膜和多孔ZnO薄膜。借助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通过亚甲基蓝催化降解实验研究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多孔ZnO薄膜是由10~20 nm颗粒组成的介孔网络组织,具有吸收紫外线能力,比ZnS/C纳米纤维薄膜有更强的光催化作用,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可达99.5%;多孔ZnO薄膜可进行回收利用,4次循环后降解效率达91%。  相似文献   

15.
多孔丝素膜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采用冷冻干燥法可以制得多孔丝素膜,其内部丝素的结构以无定形为主,含少量丝素Ⅱ,平均孔径可在10~300μm范围内调节。这种多孔丝素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可在多孔丝素膜中进行人表皮细胞的培养,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等能够长入其内而成活。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蚕丝丝素蛋白材料的止血性能,采用盐解和酶解2种方式水解蚕丝丝素蛋白,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2种蚕丝丝素蛋白材料.通过凝胶过滤色谱、水溶性实验、凝血因子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分析了2种蚕丝丝素蛋白材料的分子质量、水溶性和止血效果.结果表明:与盐解法相比,酶解所得材料具有较低的分子质量和较好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材料,以丝素蛋白制备的膜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丝素蛋白膜的力学性能是一个重要的表征参数,对其后续的体外体内应用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先简述丝素蛋白的多级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然后总结制备工艺对丝素蛋白膜力学性能的影响,阐述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丝素蛋白膜微观结构的影响及由此所致的力学性能的变化。丝素蛋白膜的制备工艺包括丝素蛋白溶液的制备(先脱胶再溶解丝素)、成膜工艺(按结构形式分为致密膜、多孔膜和多层膜),以及成膜后处理(有机溶剂浸泡、水蒸气退火和外力作用)等。此外,讨论复合丝素蛋白膜中不同改性方法导致的结构变化与力学性能的关系。最后,展望丝素蛋白膜材料的发展趋势,为不同需求下的丝素蛋白膜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再生丝素蛋白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了研究热点。介绍了再生丝素蛋白的制备。根据材料形态的不同,对丝素水凝胶、多孔支架、薄膜、微球的制备方法做了综述。分析了丝素蛋白材料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摘天地     
《丝绸》2004,(9):53-53
041755电子纺丝法制备的丝素纳米纤维结构和性能/常丽娜编译,尹桂波校/国外丝绸,2004,No.3,32~35,38电子纺丝制成的纳米丝素膜可用作伤口包覆材料。以甲酸为溶剂制备丝素纺丝液,用50%(V/V)甲醇溶液作纺后处理剂以提高结晶度。未经处理的丝素纳米纤维和经过化学处理的丝素纳米纤维的形成结构及多孔性可通过电子显微镜(SEM)、水银孔率法、广角X衍射(WAXD)、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固态βCCP/MAS核磁共振(NMR)谱图进行观察。SEM显示电子纺丝素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达80nm,分布在30~120nm之间。电子纺丝法制备的无纺布状丝素…  相似文献   

20.
用丝素水溶液制备三维生物材料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制备三维多孔丝素支架的新方法,此方法制备的支架具有可控的结构和形态,尤其是孔径和孔隙率可以调节和控制。在蛋白酶的存在下支架可完全降解。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实现支架的物理稳定性。调整丝素水溶液的浓度和选用不同大小的NaCl颗粒,可控制支架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