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纳米碳酸钙(CaCO_3)对氯化聚乙烯(CPE)/丙烯酸树脂(ACR)/聚氯乙烯(PV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机械热分析(DM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松弛行为、纳米CaCO_3在CPE/ACR/PVC共混体系中的分散状态及共混体系的断面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CaCO_3能够显著提高CPE/ACR/PVC共混体系的冲击性能,而不降低共混体系的强度。加入纳米CaCO_3后,共混体系的低温损耗(tanδ)峰强度显著增大,并且与冲击强度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对应性。SEM观察发现,8 phr纳米CaCO_3可在CPE/ACR/PVC基体中形成纳米尺度的均匀分散,加入过多纳米CaCO_3则会出现明显的团聚。  相似文献   

2.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氯化聚乙烯(CPE)/碳酸钙(CaCO3)复合材料,对不同CPE含量的PVC/CPE/CaCO_3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P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熔体的储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先升高后降低,而松弛指数(λ_1)、特征松弛时间(τ_2)则分别呈现减小与增大的趋势,当CPE含量由0phr变为10phr时,复合材料冲击性能提高了约133.5%。通过对复合材料熔体动态流变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出CPE与CaCO_3颗粒之间逐渐形成部分包覆、全包覆、过包覆的结构模型,从而解释了CPE增韧复合材料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PVC/重晶石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新型无机功能填料——纳米硫酸钡(nano-BaSO4)的表面处理及添加量对聚氯乙烯(PVC)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纳米粒子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添加1%经过硬脂酸处理的纳米硫酸钡可以对PVC基体产生显著的增韧补强作用,其冲击断面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且SEM微观形貌观察表明,纳米粒子在PVC基体中分散良好。  相似文献   

4.
PVC/特种CPE的共混增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法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氯化,得到分子链上具有特殊氯分布的特种氯化聚乙烯(CPE)(SCPE),其可以作为增韧剂对聚氯乙烯(PVC)增韧。结果表明,在SCPE含量为5份时,PVC/SCPE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相对于PVC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4%左右;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62.5%(13 kJ/m2)。差示扫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具有不同粒子形态的无机填料(球形的纳米二氧化硅、片状的滑石粉和纤维状的玻璃纤维),以及不同粒径的碳酸钙(纳米碳酸钙、超细碳酸钙)对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导电炭黑(CB)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电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形态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状填料比球形和片状填料更有利于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保持;粒径较小的纳米碳酸钙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影响较小。当炭黑含量为12phr时,添加15phr纳米碳酸钙后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仅为6.04×106Ω.cm。  相似文献   

6.
详细研究了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和纳米碳酸钙(Nano-CaCO3)的三元复合体系的加工工艺和组成变化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如果先将CPE等弹性体和纳米CaCO3制成母粒,然后再与PVC进行混合,有利于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在复合体系中,纳米CaCO3和CPE达到了协同增韧PVC的作用,同时,纳米CaCO3具有补强作用,且当母粒的组成为CPE/纳米CaCO3=1∶2时,对PVC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CPE对PVC/PP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Instron毛细管流变仪对PVC/PP及PVC/PP/CPE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结果发现,增容剂CPE对PVC/PP体系的流变性能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在PVC/PP共混物为“海-岛”结构时,CPE起着作为橡胶的增粘效应;另一方面,在PVC/PP共混物为“互锁”结构时,CPE的润滑增塑效应使得它起着降低“互锁”共混物熔体粘度、提高成型加工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PMMA、SAN改性PVC/CPE共混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刚性聚合物(PMMA、SAN)对PVC/CPE共混体力学性能、冲击断面形貌及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对PVC/CPE=100/10、100/15体系,SAN对PVC/CPE=100/10体系都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和一定的增强作用;初步的测定显示,刚性聚合物能改善共混熔体的流变性,促进PVC/CPE共混体系中CPE网络结构的形成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9.
PMMA,SAN改性PVC/CPE共混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刚性聚合物对PVC/CPE共混体力学性能,冲击断面形貌及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对PVC/CPE=100/10,100/15体系,SAN对PVC/CPE=100/10体系都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和一定的增强作用;初步的测定显示,刚性聚合物能改善共混熔体的流变性,促进PVC/CPE共混体系中CPE网络结构的形成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10.
PVC/EPDM合金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采用聚氯乙烯(PVC)、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主体材料,氯化聚乙烯(CPE)为增容剂,并配以其他助剂制备PVC/EPDM合成。实验结果表明:选择PVC30、EPDM70、CPE30、白炭黑30~50、过氧化二异丙苯(DCP)2~3(均为质量份)及适量助剂,可制备性能较好的PVC/EPDM合金。CPE对PVC/EPDM合金的增容效果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相近,但优于丁腈橡胶。  相似文献   

11.
聚氨酯-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考察了聚氨酯-纳米碳酸钙/聚氯乙烯(PU-nano-CaCO3/PVC)反应挤出工艺的基础上,结合PU 的反应特点,将经硬脂酸表面处理的nano-CaCO3利用超声辐照技术并经搅拌分散于液化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L-MDI)中,采用反应挤出一步法工艺制备了PU-nano-CaCO3/PVC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U与nano-CaCO3的质量配比为4∶1时,对PVC的增韧效果最佳,PU与nano-CaCO3能协同增韧PVC,且nano-CaCO3具有补强作用。当PU/nano-CaCO3/PVC质量比为20∶5∶75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冲击强度达到58.3 kJ/m,拉伸强度为51.5MPa。  相似文献   

12.
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纳米CaCO3的用量对PVC复合材料结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PVC共混体系中加入纳米CaCO3可明显地提高材料的韧性,而不降低材料的强度。当共混体系中纳米CaCO3的用量为8份(质量)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81.1kJ/m^2,是不加纳米CaCO3的7.3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断面形态,发现纳米Ca—CO3在PVC基体中达到了纳米级的分散,复合材料的冲击断裂面产生了大量的网丝状结构。纳米CaCO3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动性能变差,加工流动改性荆M的加入可以改善纳米CaCO3/PVC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获得PVC/CPE共混物具有高冲击强度配方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模压工艺条件和着色剂对该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条件的改变,对材料的性能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工艺条件控制恰当时,可以获得最大冲击强度。着色剂的加入,使材料的冲击强度有较大的降低,但同种色料在所研究用量范围内则降低不多,对其他性能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碳酸钙作为相容剂,制备了PVC/LDPE/纳米碳酸钙的共混物,对其进行了DSC、DMA测试,并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了共混物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的加入影响了共混物中LDPE的结晶性能,降低了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减小了分散相尺寸.说明纳米碳酸钙能有效地提高PVC/LDPE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成型压力35MPa,压制时间15min,升温速率60℃/h,烧结温度330℃保温1h,375℃保温2h的制备工艺得到PTF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CaCO3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最后对冷压烧结成型聚四氟乙烯制品的质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氯化聚乙烯(CPE)经熔融共混和注射,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引发交联,同时经偶氮二碳酰胺(AC)发泡成交联发泡材料,其力学性能与配方、交联发泡温度和时间有关,较适宜的温度为440 K~450 K,最佳的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48 K和360 s.通过HAAKE密炼机研究了共混物熔体的转矩随混炼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并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亚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当共混入2%~5%的CPE时有较好的粘弹性匹配和相容性,可提高10%~25%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AS/ABS/CPE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断裂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流变方法研究了ABS树脂与氯化聚乙烯(CPE)的相容性。通过力学性能的测试和电镜观察研究了AS/ABS/CPE共混体系力学性能与组成、工艺、形态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AS/CPE共混体系中加入ABS后,改善了AS与CPE的相容性,使该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共混型的NBR/CPE/EVA热塑性弹性体(TPE),讨论了橡塑并用比、增塑剂用量和填料类型等对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橡塑并用比为5/1~10/3、增塑剂用量为20~30质量份、填料炭黑用量为30质量份时,配合合理的动态硫化工艺条件,可以制得物理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优异的共混型的热塑性弹性体。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9.
PVC/PP共混体系的亚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扫描电镜(SEM)对PVC/PP共混物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发现共混物在高PVC和高PP共混组成时,其亚微形态属于典型的“海-岛”结构。在两相逆转的中间,经历了一个两相连续交错“互锁”的相转变区域。5份增容剂CPE使PVC/PP体系的相转变区域明显变宽。PVC/PP共混体系的“互锁”结构随剪切速率的提高逐渐被破坏,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20.
CPE/P(AA-AM)吸水膨胀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机械共混将氯化聚乙烯(CPE)与自制的吸水树脂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共混,并且以合成的两亲聚合物为共混试样的增容剂实施增容,讨论了吸水树脂以及增容剂对共混试样的力党性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共混时随吸水树脂量增大,共混试样的拉伸强度降低,其吸水率增大,CPE-g-PEG的加入改善了试样的力学性能,接技物的量为6份时,拉伸强度最大,添加不同量的接枝物,试样的平衡吸水率均增大,接枝物的加入,改善了共混试样的重复使用情况,降低了其质量损失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