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恶意代码的编写者通常采用自动化的手段开发恶意代码变种,使得恶意代码的数量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由于自动化的方式会重复利用恶意代码中的核心模块,因此也为病毒研究人员辨识和区分恶意代码族提供了有利依据。借鉴灰度图的思想,利用K-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算法,给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恶意代码谱系分类的可视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将二进制文件转换成双色通道的位图和像素归一图,从可视化的角度标识恶意样本特性,以此实现恶意代码族的相似度比较及分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了像素归一化的降维映射机制能显著地减小文件可视特征的呈现时间开销,且该方法以自动化操作的方式运用Jaccard距离算法进行快速相似度比较,实现了恶意代码样本的有效分类,提高了分析人员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2.
恶意代码行为捕获是进行恶意代码行为分析,提高防御恶意代码能力的基础。当前,随着恶意代码技术的发展,恶意代码结构及其通信活动日益复杂,使得传统的恶意代码行为捕获技术难以有效应对恶意代码的攻击与破坏。如何更加有效地捕获恶意代码行为成了目前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此目的,本文在充分利用Agent的自主性和适应性,实时采集目标系统的状态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恶意代码行为捕获方案,分析了其行为捕获流程,介绍了功能模块组成,并基于Windows平台实现了该方案,为下一步针对恶意代码分析及防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动的恶意代码动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的恶意代码采用多态和加壳等方法来隐藏自己,使得恶意代码的分析检测变得越来越困难.传统的手工分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不能满足恶意代码分析的需要.本文设计实现的自动化恶意代码动态分析系统MwDAS,可以自动地对恶意代码样本进行快速的动态分析,通过Kernel Hooking和Filter Driver技术在内核态提取其行为特征,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实验结果表明MwDAS可以提高恶意代码的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Android平台下恶意软件的高效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Dalvik指令的Android恶意代码特征形式化描述和分析方法,能够在无需反编译应用程序的基础上,快速检测样本的恶意特征.该方法首先依照DEX文件格式对Android应用程序切分得到以方法为单位的指令块,通过对块中Dalvik指令进行形式化描述以实现程序特征的简化和提取,之后综合使用改进的软件相似度度量算法和闵可夫斯基距离算法计算提取特征与已知恶意特征的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比对结果来判定当前待测软件是否含有恶意代码.最后建立原型系统模型来验证上述方法,以大量随机样本进行特征匹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描述特征准确、检测速度较快,适用于Android恶意代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杨萍  赵冰  舒辉 《计算机应用》2019,39(6):1728-1734
据统计,在大量的恶意代码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诱骗型的恶意代码,它们通常使用与常用软件相似的图标来伪装自己,通过诱骗点击达到传播和攻击的目的。针对这类诱骗型的恶意代码,鉴于传统的基于代码和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存在的效率低、代价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首先,提取可移植的执行体(PE)文件图标资源信息并利用图像哈希算法进行图标相似性分析;然后,提取PE文件导入表信息并利用模糊哈希算法进行行为相似性分析;最后,采用聚类和局部敏感哈希的算法进行图标匹配,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轻量级的恶意代码快速检测工具。实验结果表明,该工具对恶意代码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恶意代码演化与溯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恶意代码溯源是指通过分析恶意代码生成、传播的规律以及恶意代码之间衍生的关联性,基于目标恶意代码的特性实现对恶意代码源头的追踪.通过溯源可快速定位攻击来源或者攻击者,对攻击者产生一定的震慑打击作用,具有遏制黑客攻击、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近年来,网络安全形势愈加严峻,归类总结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在恶意代码溯源领域的研究工作,首先揭示了恶意代码的编码特性以及演化特性,并分析这些特性与溯源的关系;然后,分别从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恶意代码的溯源技术和研究进行梳理,同时对每个溯源阶段的作用以及影响程度进行了讨论,并对目前恶意代码的溯源对抗手段进行分析;最后讨论了恶意代码溯源技术面对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威胁也越来越严重,针对恶意代码的分析、检测逐渐成为网络安全研究的热点。恶意代码行为分析有助于提取恶意代码特征,是检测恶意代码的前提,但是当前自动化的行为捕获方法存在难以分析内核模块的缺陷,本文针对该缺陷,利用虚拟机的隔离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n-VM"思想的内核模块恶意行为分析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分析内核模块的系统函数调用和内核数据操作行为。  相似文献   

8.
罗世奇  田生伟  禹龙  于炯  孙华 《计算机应用》2018,38(4):1058-1063
为了进一步提高恶意代码识别的准确率和自动化程度,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Android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方法。首先,提出恶意代码纹理指纹体现恶意代码二进制文件块内容相似性,选取33类恶意代码活动向量空间来反映恶意代码的潜在动态活动。其次,为确保分类准确率的提高,融合上述特征,训练自编码器(AE)和Softmax分类器。通过对不同数据样本进行测试,利用栈式自编码(SAE)模型对Android恶意代码的分类平均准确率可达94.9%,比支持向量机(SVM)高出1.1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恶意代码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9.
赵跃华  张翼  言洪萍 《计算机应用》2011,31(7):1901-1903
恶意代码大量快速的繁衍使得恶意代码自动化检测成为必然趋势,加壳程序识别是恶意代码分析的一个必要步骤。为识别加壳可执行程序,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自动化加壳程序识别方法,该方法提取和选取可移植可执行(PE)特征,使用分类算法检测PE文件是否加壳。测试结果表明,在使用J48分类器时加壳文件识别率为98.7%。  相似文献   

10.
毛蔚轩  蔡忠闽  童力 《软件学报》2017,28(2):384-397
现有恶意代码的检测往往依赖于对足够数量样本的分析.然而新型恶意代码大量涌现,其出现之初,样本数量有限,现有方法无法迅速检测出新型恶意代码及其变种.本文在数据流依赖网络中分析进程访问行为异常度与相似度,引入了恶意代码检测估计风险,并提出一种通过最小化估计风险实现主动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该方法只需要很少比例的训练样本就可实现准确的恶意代码检测,较现有方法更适用于新型恶意代码检测.通过我们对真实的8,340个正常进程以及7,257个恶意代码进程的实验分析,相比于传统基于统计分类器的检测方法,本文方法明显地提升了恶意代码检测效果.即便在训练样本仅为总体样本数量1%的情况下,本文方法可以也可达到5.55%的错误率水平,比传统方法降低了36.5%.  相似文献   

11.
针对恶意代码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但真正的新型恶意代码却不多,多数是已有代码变种的情况,通过研究恶意代码的行为特征,提出了一套判别恶意代码同源性的方法。从恶意代码的行为特征入手,通过敏感恶意危险行为以及产生危险行为的代码流程、函数调用,应用反汇编工具提取具体特征,计算不同恶意代码之间的相似性度量,进行同源性分析比对,利用DBSCAN聚类算法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恶意代码汇聚成不同的恶意代码家族。设计并实现了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不同恶意代码及其变种进行同源性分析及判定。  相似文献   

12.
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作为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无论是传统的基于规则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还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启发式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首先都需要自动化或人工方式提取恶意代码的结构、功能和行为特征.随着网络攻防的博弈,恶意代码呈现出隐形化、多态化、多歧化特点,如何正确而有效的理解恶意代码并提取其中的关键恶意特征是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13.
网页恶意代码是木马用来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各种有危害性的木马都可以做成网页恶意代码来传播危害用户,通过分析网页恶意代码的运行机理,对其中网页恶意代码实现跨安全域的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跨域漏洞形成原因,从程序开发人员的角度给出跨域网页恶意代码的防范方法,为上网用户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4.
齐法制  孙智慧 《计算机科学》2016,43(Z11):342-345, 367
当前恶意代码具有种类多、危害大、复杂程度高、需要的应急响应速度快等特点,针对现有恶意代码分析方法难以适应现场快速分析处置与应用实践的需求的问题,研究了基于特征阈值的恶意代码分析方法,构建了恶意代码快速分析处置的具体环节,包括环境分析、文件细化、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并通过构建的阈值判断来定位代码的功能和家族属性,并给出清除恶意代码的具体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证明,此方法对恶意代码安全特性相关的意图、功能、结构、行为等因素予以综合,实现在现场处置层面上对恶意代码安全性的分析研究,为当前网络安全恶意代码的现场快速响应和处置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前海量的恶意代码报告已经成为基于云安全的反病毒网络系统的巨大负担。使用高效、科学的分类方法对大量涌现的已知或未知的恶意代码及其变种进行自动分类处理是快速应对恶意代码的基本前提。为了实现对恶意代码的自动分类,首先对解决聚类问题的经典无监督神经网络模型Kohonen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引入部分监督学习过程的神经网络模型A_Kohonen算法;然后基于A_Kohonen算法实现对各种恶意代码的自动分类机制,从而为反病毒专家对恶意代码进一步细化与分析处理提供有效支持。实验分析表明,基于A_Kohonen算法的恶意代码自动分类机制能够有效、准确地初步分类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16.
研究基于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模型及其实现方式,并分析实现中的关键技术。使用自定义行为特征编码模板进行恶意代码匹配,将短周期内2次匹配成功作为判定恶意代码的标准,利用最大熵原理分析2次恶意代码行为的信息论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病毒检测误报率和漏报率,并且能有效防范未知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17.
目前恶意代码出现频繁且抗识别性加强,现有基于签名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无法识别未知与隐藏的恶意代码。提出一种结合动态行为和机器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搭建自动化分析Cuckoo沙箱记录恶意代码的行为信息和网络流量,结合Cuckoo沙箱与改进DynamoRIO系统作为虚拟环境,提取并融合恶意代码样本API调用序列及网络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双向门循环单元(BGRU)建立恶意代码检测模型,并在含有12 170个恶意代码样本和5 983个良性应用程序样本的数据集上对模型效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全面获得恶意代码的行为信息,其所用BGRU模型的检测效果较LSTM、BLSTM等模型更好,精确率和F1值分别达到97.84%和98.07%,训练速度为BLSTM模型的1.26倍。  相似文献   

18.
内核态恶意代码作为破坏操作系统内核,隐藏其他恶意代码的一种恶意程序,已经成为了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威胁。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伴随操作系统启动加载的恶意程序通过对计算机启动过程进行劫持,在操作系统启动完成之前实现自身的加载和运行。其结合了普通内核级恶意代码特点和优先于操作系统启动并根植于系统硬件等优势,比普通内核级恶意代码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破坏性。分析这种新型恶意代码。首先对其技术发展进行梳理,然后重点针对Windows下典型的启动型恶意代码,分析其在操作系统启动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环环相扣的实现技术原理。最后分析了目前检测技术现状,指出现有的检测方法过于依赖在线检测和完整性检测,从两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恶意代码分类是恶意代码分析和入侵检测领域中的核心问题.现有分类方法分析效率低,准确性差,主要原因在于行为分析原始资料规模大,噪声高,随机因素干扰.针对上述问题,以恶意代码行为序列报告作为基础,在分析随机因素及行为噪声对恶意代码行为特征和操作相似性的干扰之后,给出一个系统调用参数有效窗口模型,通过该模型加强行为序列的相似度描述能力,降低随机因素的干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机器学习模型和操作相似度窗口的恶意代码自动分类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自动恶意代码行为分类器原型MalwareFilter.使用真实恶意代码生成的行为序列报告对原型系统进行评估,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操作相似度窗口提高了训练和分类过程的性能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语义的恶意代码行为特征提取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蕊  冯登国  杨轶  苏璞睿 《软件学报》2012,23(2):378-393
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恶意代码行为特征提取及检测方法,通过结合指令层的污点传播分析与行为层的语义分析,提取恶意代码的关键行为及行为间的依赖关系;然后,利用抗混淆引擎识别语义无关及语义等价行为,获取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的恶意代码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实现特征提取及检测原型系统.通过对多个恶意代码样本的分析和检测,完成了对该系统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上述方法提取的特征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基于此特征的检测对恶意代码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