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威胁。从个人角度来看,公民信息不合理的收集、利用和篡改,不仅泄露了主体的个人信息,且直接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从行业流动来看,个人信息的处理不当,不利于行业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动摇公众对行业的可信性;从国家层面来看,个人信息的保管不到位,不仅影响我国在国际跨国贸易和跨境商业中的地位,还影响国家安全,动摇我国国际政治地位。本文从宪法视角对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研究,供相关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网络警察在履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开展互联网安全监管以及保障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等职能时,不可避免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产生冲突。我国目前需要通过立法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对网络警察执法进行规范与制约,同时借助一些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这样在保障国家信息网络安全的同时,可最大化地实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各种形式和途径被不断地收集、利用和传输,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不断凸显,且由于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不完善,以及国家监管力度不足和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应当通过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力度以及提高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等手段,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权益。  相似文献   

4.
信息数据时代下,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时伴随而生的是数据杀熟,账号泄漏,骚扰短信等个人信息的不良窃取。仅仅依靠传统的“硬法”来规制社会效果不佳,民间“软法”在网络市场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从网络平台软法建设个人信息保护入手,着重分析了网络平台软法发展背景;民间软法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义;软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规制网络平台“软法”保护个人信息等。探索民间软法治理的发展路径,完善在网络市场活动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模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敏感个人信息的保护面临新的挑战,我国以前的保护个人信息的刑法体系已经无法周密保护公民的敏感个人信息安全。敏感个人信息由于具有极强的人身及财产关联性,在大数据时代更易被收集传播,导致公民遭受重大损失,更需要刑法的特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为保护敏感人信息带来新思路,为与前置法顺畅衔接,文章建议取消刑法中敏感个人信息的分级制度,同时调整侵犯敏感个人信息的起刑点。  相似文献   

6.
网络个人信息的的保护及监管是当今社会热点之一,对网络个人信息的特点、类型及权力性质全面分析、明确界定,对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规范政府部门在网络个人信息保护及监管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非政府机构的积极作用,创新社会管理,建立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公开透明的网络个人信息保护及监管模式,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网络安全,保护公民的网络个人信息权。  相似文献   

7.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环境下,社会各方均需要对大量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和使用,故与之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浮出水面,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事件。与此同时我国最新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已发布生效,如何依照法律有效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是当前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与个人信息相关的主要事件,分析在哪些领域特别严重,存在哪些问题等。发现问题后分析并思考可采取的保护措施,给出相关方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时间段分别可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对个人信息进行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8.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9,(4):102-105
美国加州颁布的《2018年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CPA),在借鉴《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的同时,探索适合美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特有路径。文章将CCPA和GDPR进行对比,从其共性中分析美国顺应世界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的新趋势,从其特性中探索美国个人信息保护权益衡量的特有路径。我国应该借鉴美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灵活性、具体性和有效性,建立个人信息保护集体诉讼机制,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救济渠道;分业制定个人信息具体规则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有效依据;加强源头治理,提升行政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至关重要。通过对我国个人信息在刑法上的保护进行分析,发现其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刑法上宜增设非法传输、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罪,同时宜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及公自诉相结合的形式,并且应增设资格刑。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背景下层出不穷的隐私泄露问题,为现实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就个人信息保护而言,本文深入剖析信息泄露背后所涉及的法律现象,当下保护个人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公民意识、国家监管、行业责任等多元主体的角度寻求应对之策。与时俱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隐私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明确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是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基本前提。要维护实现个人信息权利,仅单纯从个人权利保障出发或从促进信息数据企业发展出发都不是可取的路径。要克服个人信息权利属性"个人-企业"二元模式的局限,充分认知国家在个人信息权利构造上的决定性作用。赋予个人信息权利,实质是国家通过法律对个人信息这一资源性权益,在"个人-企业-国家"之间分配过程中,对个人人格尊严与财产的一种法益保护。要从"个人-企业-国家"三元模式中,深化个人信息权利属性的再认知,从三者价值均衡中,寻求个人信息最佳保护实践。  相似文献   

12.
平台经营者利用自身市场支配地位违法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的情形屡见不鲜,大数据杀熟就是其中典型。这类个人信息侵害行为同时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私法以及《反垄断法》所保护的法益:个人信息保护和竞争,由于两种法益存在冲突,为维护平台经济稳定发展,须谨慎权衡,个案个判。再加上特殊的数据环境,单一个人信息保护法难以完善解决平台类个人信息侵害案件,应当重视跨部门法之间的联动协调。  相似文献   

13.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我国在数字社会中进行前端防控犯罪治理思路的典型转型,其中构建的信息监测共享机制成为政企多方协同治理的范例。该机制授予企业组织一定程度以个人信息工具化利用为特性的用户信息控制权,使得信息主体与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其结果可能表现为个人信息删除权的被迫落空。在信息监测机制通体流程解构为“信息实名-信息留存-风险信息识别-风险信息核验-风险信息共享-中止服务”的程序链条中,包括安全义务主体、信息处理目的、信息留存时限都与删除权的权利场景不相协调。其疏解路径应当分别从《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两法规范体系内进行思考,明确在法理和规范性解释下法定个人信息利用行为对信息删除请求权抗辩的合理性,厘清信息监测共享机制中与义务主体、内容有关的模糊地带,同时对信息留存的时限与方式给予上限性规定,实现两法以个人信息保护为核心的共同意志。  相似文献   

14.
个人信息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消费者影响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从消费者角度看,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以及智能化,算法对于消费者的侵害也更隐蔽化和多样化。算法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存在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的缺憾、算法侵权的责任确定、技术的不透明性和地位的不均衡性。应当通过完善消费者公益诉讼、明确算法侵权下的责任承担、技术面向下的算法透明以及加强经营者自我监督治理,促进算法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算法向善,为数字经济时代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告知同意规则虽然是国际通行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但在实践中面临着多重困境。《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坚持采纳告知同意规则的同时也对其采取了一系列修正措施。但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现状来看,告知同意规则面临的实践困境并没有得到改善,信息处理者与信息主体之间仍然处于利益失衡的状态。检视《个人信息保护法》所采取的扩张合法性基础、实施信息分类与差异化保护、细化完善同意规则等修正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纾解了同意规则难以落地的窘况,但仍存在诸多疏漏。应采取引入合法利益豁免机制、构建行政监管机制、发扬个人信息保护设计理念等手段作为告知同意规则改进完善的对症之策。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之下,个人信息泄露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其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从我国高校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作为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对大学生进行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公开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学生和高校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建立高校信息安全保护体系的措施等建议,以期为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国家信息化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7.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普及推广的当下,网络安全语境下的个人信息与数据治理日益凸显其战略意义,包括2018年《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35273一2017)(以下简称《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战略、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范相继颁布施行,充分反映了主管机关对民众权益、产业发展和国家利益的高度重视,也折射了当下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所追求的多元价值集合的鲜明路径特色,反映了新时代客观综合保护的规范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腾讯与360之间引发的"3Q大战"之争出发,论述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并对国家相关政府机构和第三方测评机构在个人信息保护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已经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极大的危害。文章以个人信息泄露与传播的规律为基础,提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以银行、网络招聘、火车票及电信实名制和医院为例说明个人信息保护的迫切需求;接着从"两高"新增个人信息安全犯罪新罪名,专家、人大和政协委员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呼吁到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开展的相关工作,说明各界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