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现有的网络恶意流量检测方法依赖统计特征进行建模,忽略了网络流量本身所具备的时序特征,通过对时序特征的提取、学习、建模,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恶意流量检测精度。【方法】将网络流量以会话为基本单元进行切分,对每个会话截取固定长度的流量字节,以词嵌入的方式为每个字节编码,通过融合多头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其时序特征,将提取的特征输入分类器从而实现对恶意流量的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模型对恶意流量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9.97%,明显优于通过统计特征建模的恶意流量检测方法,对比LSTM和Bi-LSTM等同类模型也有提升。【结论】融合多头注意力机制的网络恶意流量检测方法能够明显提高现有算法对恶意流量的检测精度,能够有效支撑网络空间安全保卫与防护任务。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互联网全面加密环境下的恶意加密流量精确检测,针对传统识别方法较依赖专家经验且对加密流量特征的区分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时空特征与多头注意力(HST-MHSA)模型的端到端恶意加密流量识别方法.基于流量层次结构,结合长短时记忆网络和TextCNN有效整合加密流量的多尺度局部特征和双层全局特征,并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进一步增强关键特征的区分度.在公开数据集CICAndMal2017上的实验结果表明,HST-MHSA模型的流量识别F1值相较基准模型最高提升了16.77个百分点,漏报率比HAST-Ⅱ和HABBiLSTM模型分别降低了3.19和2.18个百分点,说明其对恶意加密流量具有更强的表征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互联网全面加密环境下的恶意加密流量精确检测,针对传统识别方法较依赖专家经验且对加密流量特征的区分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时空特征与多头注意力(HST-MHSA)模型的端到端恶意加密流量识别方法.基于流量层次结构,结合长短时记忆网络和TextCNN有效整合加密流量的多尺度局部特征和双层全局特征,并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进一步增强关键特征的区分度.在公开数据集CICAndMal2017上的实验结果表明,HST-MHSA模型的流量识别F1值相较基准模型最高提升了16.77个百分点,漏报率比HAST-Ⅱ和HABBiLSTM模型分别降低了3.19和2.18个百分点,说明其对恶意加密流量具有更强的表征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霍跃华  赵法起 《计算机工程》2023,(5):165-172+180
加密技术保护网络通信安全的同时,大量恶意软件也采用加密协议来隐藏其恶意行为。在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TLS加密恶意流量检测模型中,存在单模型检测算法对多粒度特征适用性差和混合流量检测误报率高的问题。提出基于Stacking策略和多特征融合的非解密TLS加密恶意流量检测方法。分析加密恶意流量特征多粒度的特点,提取流量的流特征、连接特征和TLS握手特征。对所提取的特征通过特征工程进行规约处理,从而减少计算开销。对规约处理后的3类特征分别建立随机森林、XGBoost和高斯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模型学习隐藏在流量内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使用流指纹融合处理后的多维特征,利用Stacking策略组合3个分类器,构成DMMFC检测模型来识别网络中的TLS加密恶意流量。基于CTU-13公开数据集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二分类实验上识别召回率高达99.93%,恶意流量检测的误报率低于0.10%,能够有效检测非解密的TLS加密恶意流量。  相似文献   

5.
孙懿  高见  顾益军 《计算机工程》2023,49(1):154-162
在互联网加密化背景下,传统恶意流量检测方法在加密流量上的特征区分度较差,为更好地从加密流量中检测出恶意流量,设计一个融合一维Inception-ViT的恶意加密流量检测模型。基于流量数据的时序性特点,通过一维Inception结构对GoogLeNet中的Inception结构进行改进,使用适用于序列数据的一维卷积替换二维卷积,并添加池化操作去除一些冗余信息的干扰。同时,融合ViT模型,将经过一维Inception结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ViT模型中,利用多头注意力突出重要特征,增强特征区分度以提升模型检测结果。为验证一维Inception-ViT模型各模块的有效性,与6种变体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一维Inception-ViT模型性能最好,平均召回率和平均F1值指标分别达到了99.42%和99.39%。此外,与其他8种现有模型进行比较,一维Inception-ViT模型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同时在恶意加密流量Neris和Virut细粒度分类上,与性能最好的基准模型相比,一维Inception-ViT模型能够有效减少样本检测混淆,可更准确地对恶意加密流量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无法并行利用全局流量数据包挖掘时序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注意力特征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将原始流量以会话为单元切分为网络流,网络流中的数据包均转换为灰度图并归一化;利用卷积网络层提取数据包的空间特征,进而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对流中的全部数据包空间特征并行建模,计算数据包之间显著的时序关联特征表示;将该特征表示输入到全连接神经网络层和Softmax层,输出识别概率完成检测。在UNSW-NB15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较于对比方法,在取得较高的准确率和精度的同时,保持了最低的误警率。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僵尸网络的检测精度,解决特征表征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挤压和激励模块的多头注意力(SE-MHA)机制实现僵尸网络的准确检测。以会话为单位提取流量的初始特征,引入连接失败熵特征和n-gram序列特征,利用多头注意力(MHA)机制挖掘流量特征间的高维相关性,引入挤压和激励(SE)模块实现自适应调整不同“头”之间的依赖关系,增强MHA机制的表征能力,输入到Softmax分类器中对流量进行分类。通过ISCX-Bot-2014数据集,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加密流量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恶意软件也利用加密流量来传输恶意信息,由于其传输内容不可见,传统的基于深度包分析的检测方法带来精度下降和实时性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恶意加密流量和正常流量的会话和协议,提出了一种结合多特征的恶意加密流量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取了加密流量会话的包长与时间马尔科夫链、包长与时间分布及包长与时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统循环神经网络的加密流量分类方法普遍存在并行性较差、模型运行效率较低等问题。为实现加密流量的快速准确分类,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双向简单循环单元(SRU)与注意力(MLBSRU-A)模型的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将特征学习和分类统一到一个端到端模型中,利用SRU模型高度并行化的序列建模能力来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为了提升MLBSRU-A模型的分类精度,堆叠多层双向SRU网络使其自动地从原始流量中提取特征,并引入注意力机制为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提高重要特征之间的区分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公开数据集ISCX VPN-nonVPN上,MLBSRU-A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运行效率,与BGRUA模型相比,MLBSRU-A的细粒度分类准确率提高4.34%,训练时间减少55.38%,在USTC-TFC 2016数据集上,MLBSRU-A模型对未知加密恶意流量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9.50%,细粒度分类准确率为98.84%,其兼具对未知加密恶意流量的高精度检测能力以及对加密恶意流量的细粒度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矿网络面临由恶意软件所产生的安全传输层协议(TLS)加密恶意流量威胁和检测过程加密流量误报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煤矿网络TLS加密恶意流量检测方法。分析了TLS加密恶意流量特征多元异构的特点,提取出煤矿网络TLS加密恶意流在传输过程中的连接特征、元数据和TLS加密协议握手特征,利用流指纹方法构造煤矿网络TLS加密流量特征集,并对该特征集中的特征进行标准化、独热编码和规约处理,从而得到一个高效样本集。采用决策树(DT)、K近邻(KNN)、高斯朴素贝叶斯(GNB)、L2逻辑回归(LR)和随机梯度下降(SGD)分类器5个子模型对上述特征集进行检验。为提高检测模型的鲁棒性,结合投票法原理将5个分类器子模型结合,构建了多模型投票(MVC)检测模型:将5个分类器子模型作为投票器,每个分类器子模型单独训练样本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投票,得到每个样本的最终预测值。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特征集降低了样本集维度,提高了TLS加密流量检测效率。DT分类器和KNN分类器在数据集上表现最好,达到了99%以上的准确率,但是它们存在过拟合风险;LR分类器和SGD分类器子模型虽然也达到...  相似文献   

11.
现有加密恶意流量检测方法需要利用大量准确标记的样本进行训练,以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但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加密流量数据由于其内容不可见而难以进行正确标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加密恶意流量检测方法,首次将基于ImageNet数据集预训练的模型Efficientnet-B0,迁移到加密流量数据集上,保留其卷积层结构和参数,对全连接层进行替换和再训练,利用迁移学习的思想实现小样本条件下的高性能检测。该方法利用端到端的框架设计,能够直接从原始流量数据中提取特征并进行检测和细粒度分类,避免了繁杂的手动特征提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正常、恶意流量的二分类准确率能够达到99.87%,加密恶意流量细粒度分类准确率可达到98.88%,并且在训练集中各类流量样本数量减少到100条时,也能够达到96.35%的细粒度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恶意流量的泛滥已经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严重挑战。在这个数字时代,网络攻击者不断寻找新的方式来侵入系统、窃取数据和破坏网络服务。开发更有效的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恶意流量,可以应对网络攻击的持续威胁,极大地减少网络攻击带来的损失。然而现有的恶意流量分类方法存在一些限制,其中之一是过度依赖对数据特征的选择。为了提高恶意流量分类的效果,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即基于超图神经网络的恶意流量分类模型。这一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流量数据表示为超图结构,并利用超图神经网络(HGNN,hypergraph neural network)来捕获流量的空间特征。HGNN能够更全面地考虑流量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表征恶意流量的特征。此外,为了处理流量数据的时间特征,引入了循环神经网络(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进一步提高了分类模型的性能。最终,提取的时空特征被用于进行恶意流量分类,从而帮助检测网络中的潜在威胁。通过一系列消融实验,验证了HGNN+RNN模型的有效性,证明其能够高效提取流量的时空特征,从而改善了恶意流量的分类性能。在3个...  相似文献   

13.
随着加密技术的全面应用, 越来越多的恶意软件同样采用加密的方式隐藏自身的网络活动, 导致基于规则和特征的传统方法无法满足准确性和普适性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一种层次特征融合和注意力的恶意加密流量识别方法. 算法具备层次结构, 依次提取数据包的特征和会话流的特征, 前一阶段设计全局混合池化方法进行特征融合; 后一阶段使用注意力机制提高BiLSTM网络分析序列关系的能力. 最终, 实验采用CIC-AndMal 2017数据集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模型设计合理, 相比TextCNN模型和HST-MHSA模型, 漏报率分别降低5.8%和2.6%, 加权F1值分别提高4.7%和3.5%, 在恶意加密流量识别和分类方面体现良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安全传输层(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协议的特点、流量识别方法;然后给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布式自动化的恶意加密流量检测体系;进而从 TLS 特征、数据元特征、上下文数据特征3个方面分析了恶意加密流量的特征;最后,通过实验对几种常见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实现了对恶意加密流量的高效检测。  相似文献   

15.
邹福泰  俞汤达  许文亮 《软件学报》2022,33(7):2683-2698
近年来,随着网络加密技术的普及,使用网络加密技术的恶意攻击事件也在逐年增长,依赖于数据包内容的传统检测方法如今已经无法有效地应对隐藏在加密流量中的恶意软件攻击.为了能够应对不同协议下的加密恶意流量检测,提出了基于ProfileHMM的加密恶意流量检测算法.该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上的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通过匹配关键基因子序列,实现识别加密攻击流量的能力.通过使用开源数据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此外,设计了两种规避检测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具有较好的抗规避检测的能力.与已有研究相比,该工作具有应用场景广泛以及检测准确率较高的特点,为基于加密流量的恶意软件检测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量加密在保护企业数据和用户隐私的同时, 也为恶意流量检测带来新的挑战. 根据处理加密流量的方式不同, 加密恶意流量检测可分为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 主动检测包括对流量解密后的检测和基于可搜索加密技术的检测, 其研究重点是隐私安全的保障和检测效率的提升, 主要分析可信执行环境和可控传输协议等保障措施的应用. 被动检测是在用户无感知且不执行任何加密或解密操作的前提下, 识别加密恶意流量的检测方法, 其研究重点是特征的选择与构建, 主要从侧信道特征、明文特征和原始流量等3类特征分析相关检测方法, 给出有关模型的实验评估结论. 最后, 从混淆流量特征、干扰学习算法和隐藏相关信息等角度, 分析加密恶意流量检测对抗研究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7.
任何形式的信息传输都会面临信息丢失、攻击和窃取等风险,为此针对现阶段网络加密流量进行检测,以此实现对目标网络安全态势的感知。随着人们对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HTTPS和VPN等加密形式开始逐渐应用到各种网络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明文数据的数据格式和统计特点,导致一些恶意攻击流量可以通过防火墙的隔离危害用户网络。为此基于加密技术的加密协议随机性与网络上下报文等,研究并设计加密流量智能识别网络体系框架,提高对加密流量数据的深度检测能力,以期为加密流量的检测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网络攻击事件频发,正确高效地检测攻击行为对网络安全至关重要.该方法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引入自注意力机制来检测恶意行为.首先借助随机森林来选择重要的特征作为模型输入以减少输入数据的冗余问题,之后利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分别提取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将二者提取的特征"并联"得到融合特征,为...  相似文献   

19.
Web恶意请求检测旨在快速精确地识别网络中的异常攻击.当前Web恶意请求复杂多元、混淆明显,传统的检测技术存在过度依赖人工经验和规则库、易被绕过、误报率高,且忽略Web恶意请求特征语义关系等问题,无法第一时间感知未知网络攻击,无法对抗混淆和加密的恶意请求.为此,本文设计并首次将三层CNN-BiLSTM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模型应用于混淆恶意请求检测领域,并针对混淆的Web恶意请求特点进行模型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淆恶意请求检测模型OMRDetector.该模型针对混淆恶意请求特征,提出抗混淆预处理方法,利用三层卷积神经网络(CNN)获取Web请求的局部特征,再引入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网络捕获混淆恶意请求的长距离依赖关系以及上下文语义特征,通过注意力机制突出关键特征,最终由Softmax分类器计算恶意请求的检测结果,从而实现对抗混淆和检测未知恶意请求攻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能有效检测出隐蔽性较高且带混淆加密的Web恶意请求,相比于现有模型在精确率、召回率、F1值和准确率上均有所提升,对应值分别为97.734%、97.737%、97.735%...  相似文献   

20.
WebShell是一种常见的Web脚本入侵工具。随着流量加密和代码混淆等技术的逐渐发展,使用传统的文本内容特征和网络流特征进行匹配的检测手段越来越难以防范生产环境下复杂的WebShell恶意攻击事件,特别是对于对抗性样本、变种样本或0Day漏洞样本的检测效果不够理想。搭建网络采集环境,在高速网络环境中利用数据平面开发套件(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技术捕获网络数据包,标注了一套由1万余条不同平台、不同语言、不同工具、不同加密混淆方式的WebShell恶意流量与3万余条正常流量组成的数据集;通过异步流量分析系统框架和轻量型日志采集组件快速地解析原始流量,并融合专家知识深度分析几种流行的WebShell管理工具通信过程中的HTTP数据包,从而构建面向加密混淆型WebShell流量的有效特征集;基于该有效特征集使用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vectormachine)算法实现对加密混淆型WebShell恶意流量的离线训练和在线检测。同时,利用遗传算法改进参数搜索方式,克服了由人工经验设置参数方位以及网格搜索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模型训练效率也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