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海底钙质结核发育的海域,由于钙质结核硬度大,分布不规律,已成为航道开挖、大堤、码头等近海工程基础设计施工前必须查明的海底障碍物之一。但由于钙质结核在海底的赋存状态、尺寸、分布情况均缺乏规律性,探测难度很大。在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中,首次将浅地层剖面法引入到海底钙质结核精细探测中,通过对大量的探测剖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比对,总结出不同赋存状态下的海底钙质结核在浅地层剖面图中反映出的图像特征,圈定了钙质结核分布区,探测成果与后期钻探验证结果非常一致,表明了浅地层剖面法对海底钙质结核探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浅地层剖面仪应用于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水下根石探测的实践,介绍了利用GNSSRTK与浅地层剖面仪技术测定水下根石的基本原理和水下根石测量的基本实施步骤,进行了水下根石探测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浅地层剖面仪水下根石探测的外业测量、数据处理等做了详细阐述,为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浅地层剖面仪结合GNSSRTK自动测量作为一种新型的水下根石探测技术,特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浅埋暗挖法具有拆迁少,施工灵活等特点,可以解决施工场地障碍物对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在市政污水截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依托某下穿粉煤灰人工填土地层的污水截流工程,介绍了浅埋暗挖法的基本原理、结构方案,以及施工方案和监控方案。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上海芦潮港至小洋山码头液化天然气海底管线施工工程实例,简单叙述了单波束测量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在项目施工中的综合探测技术及相关工艺流程,通过对两种技术所获得的测量数据、图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利用单波束系统与浅地层剖面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海底管线探测,可有效提高海底探测的精度,确保天然气管道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成龙 《江西建材》2022,(5):198-200
太原市迎泽大街下穿火车站通道建设工程是在超浅埋深的条件下进行下穿特等火车站作业,最浅埋深仅2.7m,由于太原火车站经历多次站改,地下障碍物较多,超浅埋小型顶管机的掘进对地面沉降影响较大,如果掘进过程中顶进方向控制不到位,会对土体造成较大扰动,加大地面沉降,故钢管顶进及纠偏技术在施工中至关重要。文中结合太原下穿火车站工程,阐述了超浅埋顶管的施工工序及纠偏技术,解决了地下复杂地层障碍物处理这一关键技术难题,为今后类似超浅埋下穿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红娜  邵阳 《建筑机械化》2012,(Z2):143-146
针对海底盾构施工时前方障碍物不明易造成事故的问题,基于水域地震反射波技术,结合台山核电站取水隧道施工过程中,对花岗岩风化残留体探测工程实例,探讨海底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障碍物的探测技术,为盾构施工前方障碍物的超前探测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对障碍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探测的方法,分析了其分布特点,提出了针对性预案,并对顶管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障碍物的探测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套探测、处理障碍物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冯凯 《中国市政工程》2022,(6):62-65+123-124
地震映像法在沿江沿海高潜水位城市地下障碍物探测的运用中,有着地质雷达法、电阻率法等其他物探方法无法达到的优势。以2处大型顶管工程的障碍物探测项目为例,说明在城市工程物探中地震映像法具备“小、快、灵”的特点。通过采用小道间距、小偏移距等方法技术,在城市狭窄场地内对10 m以内的地下障碍物探测取得良好效果,可为类似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方案,对地震映像法在城市地下障碍物探测中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中通过磁法、单道地震法、浅地层剖面法三种物探方式,对运河顶管管道区域中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探查,同时使用勘探验证,掌握了中运河顶管采空区的实际范围和规模大小,以及障碍物所在的具体位置和类型,对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地铁运营安全、确保盾构区间施工安全,提出了超前导洞施工和障碍物探测及排除的处理方案。超前导洞施工时采用超前注浆、设锚脚锚杆、回填注浆、基底加固注浆等辅助措施控制地表沉降,盾构内根据刀盘两种布线方案进行了两次障碍物声呐探测,采用人工开挖支护并使内径1m的PVC圆管顶进到达障碍物处,然后采取对障碍物割除的方式对盾构内的障碍物进行排除。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监测数据验证了上述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强夯处理地基的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新  朱松林 《施工技术》2005,34(5):43-45
根据强夯山区填土地基的特点,研究强夯山区填土地基的检测技术,在研究常规岩土工程检测技术的同时,还研究物探测试方法,将物探测试技术应用到强夯山区填土地基的检测中,将加快测试速度,提高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2.
多频管中电流法(PCM)是防腐层检测和评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使用PCM对防腐层进行检测时,如果遇到干扰信号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阐述PCM的检测原理,分析不同测量信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4 Hz和128 Hz测量信号的对照组检测实验。城镇环境中,干扰信号比较复杂,特别是低频干扰信号,会对4 Hz的PCM检测信号产生相互叠加或者抵消,使检测和评价结果偏离真实情况。在城镇燃气管道的PCM检测中,应该优先使用128 Hz或者更高频率的信号,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外界干扰,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3.
结合供热管道泄漏位置的磁场和温度变化,提出磁温综合检测方法(弱磁检测技术与红外测温技术相结合),以非开挖方式确定泄漏位置。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模拟未泄漏、泄漏两种情况的供热管道及周围土壤温度场,结合检测结果检验磁温综合检测方法能否确定泄漏位置。针对实际泄漏管段,采取开挖手段验证磁温综合检测方法用于供热管道非开挖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磁温综合检测方法可确定供热管道泄漏位置,可用于供热管道泄漏的非开挖检测。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区桩基检测方法对比分析和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区冲孔灌注桩设计,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增加了对桩身完整性检测的难度。通过实际工程,分析探讨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提出低应变法、超声波投射法和钻芯法综合运用模式,针对不同工况灵活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组合的模式,提高了检测精度,加快检测进度,降低检测费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铁元素为例,讨论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石英玻璃中痕量元素检出限的空白选择、方法检出限的常见两种测定方法和计算依据,以及样品检出限的计算与表示.一个月内,不同时间段,分五次测定至少20个样品空白,所得检出限为真实的方法检出限,可作为日常分析使用.结果表明,增加进样量和使用新的石墨管可以提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小空间火灾探测方法单一、误报漏报率高、采集数据处理简单的问题,提出1 种小空间火灾多元探测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对火灾的烟雾、CO 气体、温度、火焰等的多元探测,多角度多方位采集火灾信号,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和算法,寻找特征信息之间的规律,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解析、优化组合,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方法,采取反复的样本训练将探测数据的误差降到最低,从而准确地判断火灾所处的阶段和类型,及时有效地采取灭火抑制措施。研究结果证明,小空间火灾多元探测方法能够满足小空间的火灾探测要求,减少了公共财产的损失,对火灾探测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丹  郑怀 《广州建筑》2003,(6):13-16
强夯加固是地基处理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加固方法,但检测方案有多种方式,各种方案的适用性和检测结果一直以来缺少充分的比较和探讨,本文通过某强夯地基加固工程采用几种检测方法获得的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探讨不同性质的地基土,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所获得的检验结果是否存在着规律和检测方案的适宜性,以指导今后的强夯地基加固设计及施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结构的压电体波和表面波检测的主要进展,对两种压电声波检测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体波检测设备一般埋入混凝土内部,需要选择合理的检测部位,检测结果较为精确;声表面波检测无需选择特定的部位,但是检测深度有限。在实际检测工作过程中,可以联合两种方法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以某高速公路基层施工为例,阐述了使用探地雷达进行路面检测的检测方案、检测参数及检测数据,探测了路面沉降发生的原因,检测结果表明,探地雷达能快速定位路面以下病害分布位置和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20.
结构损伤识别可以归结为结构损伤参数的模式识别问题.对结构响应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可以获得各频带的信号能量,将此特征向量作为输入,利用支持向量机强大的模式分类功能,可以实现结构的损伤识别.在环境振动下,对1/10比例的单层网壳模型进行损伤识别试验,将不同的杆件沿径向进行相应程度的截面切割用以模拟不同程度的损伤状态.对不同损伤情况的加速度样本进行三层小波包分解,以相应频带的信号能量作为输入建立支持向量机,利用支持向量机对未训练样本的信号能量进行损伤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验证了小波包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用于损失识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