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超业 《城市建筑》2020,(6):128-129
文章以原真性保护理念为基础,通过提取和分析东关街风貌设计要素,总结出东关街更新中原真性保护的两条线索,即保护物质形态、传承历史文脉,并着重从建筑形态、街区肌理、街道界面、原住居民、文化风貌等角度探讨了原真性的营造,提出东关街风貌设计的构思和具体手段,以推动东关街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竺雅莉  王晓鸣  杨建军  汪洋 《华中建筑》2006,24(10):143-145
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市黎黄陂路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开裂了历史街区建筑资源分布实地调查,进行了历史街区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性评价和差异性评价,建立了历史街区原真性保护利用机制,提出了历史街区原真性保护利用项目的启动途径和实施要素,制定了历史街区的资源整合图景,提出了历史街区可持续保护与利用的发展要素激活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连东关街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案例比较分析法,阐述了历史街区保护面临的多种困难,并结合东关街实际情况,提出了历史街区保护改造的建议,为今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规划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诠释"广义原真性"并构建其评价体系,考察成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作中代表不同理念的三代案例,对前两代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得失做出多层面的评判,并展望第三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进步,提出原真性的取舍不应有统一标准,而需在各实践案例中甄别。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面临肌理断裂及传统风貌趋同的问题,通过空间基因概念的植入及空间基因技术体系的应用,探讨历史街区中空间要素原真性的保留。以济南将军庙作为典型案例,提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类空间基因,解析评价街区要素的价值并探讨街区内存在的活力丧失、空间秩序失衡等问题,提出了维持街道格局、延续区域肌理、恢复建筑风貌等三个层次的基因传承策略,为提升历史文化街区认同感、推动街区原真性保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历史地段保护和更新的原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变迁,历史地段面临着新的需求,旅游活动的进入便是其中一种。通过对原真性概念的阐释,分析了原真性在遗产保护和旅游活动的实践运用中出现的几种类型:即客观主义原真性、建构主义原真性和存在主义原真性。并以历史地段作为研究对象,从其主体、客体和时间三个要素切入,结合原真性进行分析。在对相关历史地段的调查、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应原真性的层次,提出了历史地段在旅游活动中的更新类型,即:活态博物馆型、实景舞台型和城市客厅型。  相似文献   

7.
姚东升  邵明 《城市建筑》2021,(19):109-112
本文基于历史文本主义视角研究历史建筑原真性问题,通过引入原真度的概念,将是否具备原真性的两极判断改变为有区间的程度判断,并将原真度的内涵与历史建筑的全信息周期结合.本文发现,历史建筑信息周期各阶段的干预行为可以用原真度进行分析,并将原真度的概念运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原则”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青 《南方建筑》2008,(2):11-13
“原真性”一直是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关键的概念性问题,本文基于资料分析,展开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并由此简略总结了现代意义上的保护观念和实践方法。提出有关于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问题的争论和当下的现实困惑,正是促使我们向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毛彬  蒋献忠  徐莉君 《华中建筑》2009,27(11):107-110
首先分析扬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的历史肌理和空间特征、保护与整治的缘起,接着提出街区保护与整治的指导思想和重点,论述街区保护与整治的对策,最后阐述关于街区保护与整治模式的思考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赵颖 《城市建筑》2014,(33):31-31
本文对比国内外常见的旧城更新模式,结合广州民间金融街的改造更新实践,提出了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广州旧城更新的相关策略与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邓国安  陈平  王继彪 《规划师》2007,23(9):34-35
珠海路历史街区是北海历史文化的象征,拥有众多的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被誉为鲜活的"近现代建筑年鉴".目前,珠海路历史街区存在传统风貌遭到破坏、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应从历史保护和旅游发展角度出发,通过用地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配置、保护传统文脉、繁荣地区经济等措施促进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3.
孔强 《华中建筑》2009,27(10):100-102
该文旨在通过对前后北岸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的分析,重塑文化在历史空间中的地位,引发在历史街区景观设计中对文化恢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淑琴  陈峻  王炜 《规划师》2005,21(2):83-86
城市物流系统布局应遵循与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现代物流系统与货运主枢纽联合同步规划,注重对原有资源的整合等原则.根据扬州市产业布局现状,可选择紧邻港口工业园、江阳路与扬天公路交义口西南、原河东货运站场站内、江阳工业园东北角4个点建设物流园区。  相似文献   

15.
肖逸民 《住宅科技》2011,31(7):48-50
上海青浦区北门街历史街区处于青浦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保护范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风貌保护要求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介绍了该历史街区改造的设计目标、原则及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街区的保护首先要保护街区内不同文化的建筑和历史遗存,保护它们的建筑、文化特色及生存的历史环境。双龙巷-穆家桥街区是一个多元文化建筑遗迹共存的区域,在确立规划理念时,既要面对丰富而复杂的街区现状,又要积极发掘由于多元文化带来的潜在优势,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使之保持特色与活力,维持旧城的厚重感。  相似文献   

17.
范飞  陈泗  刘淑艳 《规划师》2004,20(1):14-17
多元化街区的保护首先要保护街区内不同又化的建筑和历史遗存,保护它们的建筑、化特色及生存的历史环境。双龙巷一穆家桥街区是个多元又化建筑遗迹共存的区域,在确立规划理念时,既要面对丰富而复杂的街区现状,又要积极发掘由于多元化带来的潜在优势,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使之保持特色与活力,维持日城的厚重感。  相似文献   

18.
宋绍杭  张扬  徐鑫 《规划师》2011,27(5):32-36
浙江省青街畲族自治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采用建筑与空间系统、功能的适应性分析路径,建立了满足原住民与其他人群空间需求的多元功能目标系统,即浙南畲乡生活村落、水绕山环风景村落、民风淳朴人文村落和传统风貌旅游村落;通过有机更新,保护、延续了传统风貌和景观空间,突出了村落的人文特色;增强了公共空间活力;保护和改善了传统风貌和...  相似文献   

19.
传统商业街区旅游景观整治研究--以安徽屯溪老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必虎  党宁  吴冬青 《规划师》2004,20(11):17-20
近年来,安徽屯溪老街面临着旅游景观走向衰败的危机。屯溪老街景观整治以地方性、保护与整治相结合、综合整治、景观实体空间一体化为原则,以达到使老街景观没有视觉污染、合理布局、与徽文化相协调、拥有统一标识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