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大多数油田采用相对规则的面积井网进行开发,受储层非均质的影响,各油田开发效果差异大。为此,提出对位于渗透率低值区的采油井进行人工压裂的方法,以达到井网均衡驱替的目的。以矩形五点井网为研究对象,推导出矩形五点井网内压裂井与未压裂井的见水时间计算公式;并以各采油井同时见水为目标,结合流线积分法和等效井径法,建立非均质油藏内位于渗透率低值区的压裂井的最优裂缝半长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储层渗透率级差、注采井距、注采压差差值及裂缝导流能力对压裂井最优裂缝半长的影响可知:最优裂缝半长随注采压差差值和裂缝导流能力的增大而减小;当储层渗透率级差和注采井距较大时,压裂井所需的最优裂缝半长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段瑶瑶  王欣 《钻采工艺》2014,37(3):45-47
受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人工裂缝方向可能偏离井网方向,影响整体压裂效果。为此以白豹油田长6储层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为例,建立了整体压裂和人工裂缝方位偏转时的压裂数值模拟模型,进行了整体压裂裂缝参数优化,研究了人工裂缝方位偏转对生产动态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工裂缝方位偏转后采出程度大幅降低,特别是最有可能的裂缝小角度偏转采出程度降低最多,经分析建议裂缝方位发生偏转时应进行局部 注采井网调整或减小裂缝缝长。  相似文献   

3.
微震监测技术能有效监测出压裂井产生的裂缝方向、长度和裂缝高度,对压裂措施效果分析,避免处在注水井水线方向的油井暴行水淹、确定注入水推进方向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濮城油田沙三上5-10油藏是一套非均质性严重的低渗油藏,在开发过程中进行人工压裂是该储层进行油藏改造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压裂裂缝的监测,为该油藏井间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微裂缝发育储层实施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后的裂缝监测手段普遍存在监测精度低、成本高、现场实施难度大等缺点,亟需找到一种方便、快捷、现场适用的解释手段和方法。基于微裂缝发育储层多段压裂水平井三线性渗流规律,建立了多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进行Laplace变换,推导得到微裂缝发育储层多段压裂水平井不同特征流动段产量公式,并利用现场油井日常生产数据,分析产量变化曲线不同特征段的特点,求解得到了微裂缝发育储层多段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人工裂缝长度、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和天然微裂缝区渗透率)。将模型计算得到的裂缝参数分别与3口水平井的现场微地震监测解释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计算人工裂缝导流能力与真实值相对误差为1.9%,模型计算人工裂缝长度与微地震监测解释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解释出的多段压裂水平井压后裂缝参数多、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局限性小,适合油田现场大规模推广应用,对微裂缝发育储层多段压裂压后效果评价、指导增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力压裂选井选层的快速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保角变换和Laplace变换法,推导了无限导流能力垂直裂缝井在不同时间的不稳态产量与累积产量公式。在此基础上,以二连油田乌里雅斯太凹陷储层探井压裂为例,研究了压裂井的储层物性下限,该物性下限是一综合性评价指标,包含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生产压差及地下原油粘度等。低于这个物性指标下限的储层,不宜进行压裂。  相似文献   

6.
对于断层附近一口垂直裂缝压裂直井的试井模型,大部分现代试井分析软件都没有考虑储层的各向异性对曲线的影响,这样使得解释得到的结果与真实地层物性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利用点源函数的思想,首先建立考虑储层各向异性的上下边界封闭储层中的连续点源函数;然后对裂缝单元进行离散后利用叠加原理和线积分方法获得了裂缝与断层呈任意夹角的断层附近一口压裂井的无因次井底压力响应表达式;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法和计算机编程技术获得了不同夹角和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压力响应曲线.文中研究不仅丰富了压裂井的试井分析模型,而且对正确解释此类压裂井的测试数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菱形反九点井网在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整体压裂开发方式下,井排距的确定不但受储层各向异性程度影响,同时与边井压裂缝长密切相关。边、角井等缝长压裂会导致边井先见水,不利于角井方向的有效驱替。数值模拟结果也验证了此结果。通过以上研究,进行了不等缝长整体压裂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等缝长压裂可以提升菱形反九点井网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红河油田长8致密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大,油井技术极限井距小,必须对储层进行压裂改造才能提高单井控制储量。由于长8储层普遍发育裂缝,天然裂缝、压裂人工缝的综合作用增加了油井井距的确定难度。首先通过实验测定启动压力梯度,建立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确定基质储层区油井技术极限井距;其次考虑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总结矿场经验,综合确定油井合理井距。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暂堵转向提高重复压裂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勇  陈凤  承宁 《钻采工艺》2008,31(4):59-61
针对新疆油田老井常规重复压裂增油效果逐年下降不能满足油田发展需要的问题,在裂缝的造缝及重定向机理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人工裂缝暂堵剂以及转向压裂工艺的选井选层等方面的研究。通过选用高强度暂堵剂,使重复压裂产生不同方向的人工裂缝,打开新的油气流通道,动用剩余油富集区,提高油田采出程度。这种通过采用暂堵剂堵塞原裂缝,使重复压裂缝相对于原有裂缝方位发生偏离、转向,改造动用程度低甚至未动用的储层,不仅可提高重复压裂增油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水驱方向、提高注入水利用率。因此,重复压裂压开新裂缝及新裂缝重新定向对中高含水期的低渗透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平面径向流和半球面向心流相结合的压裂气井水锥计算模型,推导出低渗透底水气藏压裂气井见水时间计算公式,并结合数值模型模拟分析,证实了对于打开程度较低的压裂气井,裂缝的存在延缓了气井的底水锥进,见水时间延迟,并且裂缝半长越长,这种效果越明显。将该见水时间公式应用于中国石化所辖的某低渗透底水气藏YS1井的计算结果表明,压裂后气井的见水时间明显延长,无水采收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