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令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无国界,但建筑绝不会没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华夏建筑有自己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它出自地域、气象,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伦理等天时地利人和,植根干自然,人与自然和谐是一整体,依托于天地人和汇成统一生态环境.阴阳结各为太极,是生命之舜,半夏建筑是固功能、时空、环境而创意,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而巧妙地融合,再现自然,富含人情伦理,学习华夏建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高效利用自然资源、节能、节水、净化空气、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生态人居环境.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2.
香港设计师吸收世界各地的养分和精华,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质,这同香港社会结构有关。看香港设计师的作品,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他们多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又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他们的设计深受各界好评。在2002年亚太室内设计大奖赛中,香港室内设计公司获得诸多奖项,充分展示了实力(图4~10)。另据香港贸易发展局去年的调查显示,香港有68%的设计公司将服务延伸至香港以外的地区,其中又以中国内地市场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青果巷是常州古城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是常州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的缩影。通过对青果巷重点文物修缮案例的研究,阐释文物的历史价值,探究青果巷传统民居的建筑理念,梳理保护修缮中的新发现,更好地保持青果巷建筑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4.
"欧陆风格"的媚俗建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元 《建筑学报》2002,(2):42-44
有史以来,香港从未象20世纪90年代这样,对内地的建筑文化和城市建设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在经济转型时期的"文化时差",使香港建筑文化借助香港的经济实力,扶"欧陆"之名,风靡内地.本文就此"香港现象",探讨商业文化对内地住宅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古村落。这些具有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古老村落,以其作为农耕文明时代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传统社会演进的标本和舞台,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秀丽的深圳湾畔,建成了一幢外观新颖,内部设施先进完善的文化建筑——“华夏艺术中心”。 “华夏艺术中心”由香港中旅集团和深圳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投资兴建,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江苏省深圳一建承建,三处施工。中心主楼建筑面积为13070平方米。1990年9月5日动土开工,1991年9月30日“华夏艺术中心”工程被深圳市评为1991年市优质样板工程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3)
随着西安城市建设的综合发展,越来越多的西安人开始注重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品位,对自然、人文要素的感受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宝贵素材。研究唐文化,将其精华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可使景观设计更有文化韵味和人文气质。  相似文献   

8.
香港是一个注重并强调服务输出的地区,政府在2002年成立了香港设计中心,2004年推出设计之优计划,并在财政预算中拨款2.5亿用于未来5年香港的设计推广。香港设计师吸收世界各地的养分和精华,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质,这同香港社会结构有关。看香港设计师的作品,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他们大都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又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他们的设计深受各界好评。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1997,(1)
一、概况:广州华夏奇观游览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萝岗镇长龙山,占地面积1200余亩,景观自然条件优越,是一处非常吻合优秀传统风水学的范例。该项目由地方政府提供地盘,香港兴武集团公司投资,计划总投资十亿港币,建起后的游览区内含十八个景区,200多个景点,为一个较为集中地反映华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文化游览区,已被广东省、广州市列为旅游重点工程。1994年8月,笔者被借聘至广州华夏奇观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景区的设计和施工工作。自1994年12月18日破土动工至今,景区总投资额评估价已达三亿元人民币。二、一个问题的郑重提出:据合作合约,由香港兴武集团独立经营四十九年后再交由地方政府继续发展。如何保证景区相对长盛不衰?对发展商来讲,是一个性命悠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香港设计师吸收世界各地的养分和精华,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质,这同香港社会结构有关。看香港设计师的作品,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他们多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又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他们的设计深受各界好评。在2002年亚太室内设计大奖赛中,香港室内设计公司获得诸多奖项,充分展示了实力(图410)。另据香港贸易发展局去年的调查显示,香港有68%的设计公司将服务延伸至香港以外的地区,其中又以中国内地市场为首选。香港室内设计协会现有专业会员200多名,今年正逢协会成立10周年,在协会会长何周礼先生(Bar…  相似文献   

11.
本土营造     
<正>秦砖汉瓦是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国秦、汉盛世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动物形象、华丽诡异的图案,如实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场景,真实再现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在考古、史学、文字、美术、书法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研究中,有着其他文物遗迹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所谓"秦砖汉瓦"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后世为纪念和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和鼎盛,对这一时期砖瓦的一种统一的称谓。  相似文献   

12.
香港人口稠密,用地局限,城市发展迅速及多元文化交织繁荣,近年来其文物建筑的保育体系与机制备受关注,因为较多成功的活化案例使得其在亚洲的文化遗产保育中成为新的焦点,同时,中国内地高度城市化进程中保育历史建筑的社会问题亟不可待。通过对于香港文物建筑活化的历史进程、保育机制、执行体系映射出中国内地在人文关怀、理智谨慎、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的较多不足之处,通过类比与案例介绍的方法为中国内地的遗产保育工作建言献策,为加快其体系与机制的完整,建立城市化与文物建筑保育之间的复杂平衡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与文化》2008,(11):39-42
东北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东北地区劳动、生息和繁衍。公元前4000年前后,远古先民就创造东北早期文化——新开流文化。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的尧舜时代,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当时东北地区为幽州境内,夏商周时期,劳动、生息在东北地区的有肃慎、东胡、华夏、古朝鲜、秽发等民族。  相似文献   

14.
蔡亮 《中州建设》2011,(13):24-24
香港是因经济发展快并能迅速实现新老交替而闻名,没有很古老的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而香港却十分注重这方面的保护工作。与内地的“保护”相比,香港提的比较多的则是“文物保育”。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在保存历史文化古建筑方面可引入“活化计划”。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5):8-11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背景下少林文化的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根基,而少林文化又是中原文化的精髓。因此,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中,应打造"少林"这一龙头文化;在打造的过程中以文化资本为切入点,以创新和固本为手段,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29日,再次造访仍健在的中国营造学社成员、我国著名文物学家和重要的文物收藏家王世襄老人,听他续讲了传统建筑文化及中国营造学社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享誉世界的东方古都,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使之与西方,特别是欧洲的古城相区别,它所荟萃的文物遗产在东方古城中颇具代表性.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旧城整体保护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原则,其中包括凸字形城廓、皇城、街巷格局等十个方面.故宫紫禁城是北京中轴线的中心,长城是世界的一大奇迹,因此,对于它们的保护、利用、修缮、建设都要十分慎重、得体,以留给后代一个完好又适合时代要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8.
建国四十年以来,我国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获得了大量奖杯、奖牌。为保存和展示我国体育文物及资料,激发爱国热情和拼搏精神,急需在北京建造一座中国体育博物馆。同时,中国武术作为我国体育的精华,向世界推广,也需要建立一个研究院。经研究中国体育博物馆、武术研究院地址选在十一届亚运会体育中心的东南角,并作为亚运会的辅助项目,它由国家体委组织筹建,由香港霍英东先生捐款投资。  相似文献   

19.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技术的集中地,其境内不可移动的文物计有35000余处之多。晋商大院,作为山西明清建筑的代表之一,展现出山西特有的传统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创造思想。  相似文献   

20.
贾倍思 《华中建筑》1999,17(1):140-141,155
亚洲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变革已彻底改变了传统民居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基础,传统民居保护的现实意义何在,是保护和发展之矛盾的中心所在,新加坡和香港是亚洲两个以中华文化为背景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文章对传统民居的保护经过一段各不相同的坎坷路程,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实例剖析和对两地社会文化的比较,揭示了以文化为主导的文物民居保护的必然结果,以生态为主导的民居保护和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