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三元复合驱溶液的幂律流变模式,建立了水平井三元复合驱渗流模型和井筒变质量流动压降模型,耦合得到了三元复合驱水平井流入动态预测模型,分析了流性指数和稠度系数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生产油井IPR曲线是向上凹的;随着流性指数和稠度系数的增加,水平井产量降低;不同驱替阶段三元复合驱的IPR曲线不同,产能预测时要选择相应阶段的IPR曲线;产能预测结果基本满足现场要求,为现场进行水平井三元复合驱参数控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有杆泵往复抽油方式常采用机、杆、泵优化的方法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但易忽略电动机与其他设备的合理匹配.在机采系统机、杆、泵等参数的优化设计基础上,调整冲程、冲次之后,提出了通过选择电动机极数和皮带轮直径来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理论和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能满足现场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乳化对压力的贡献程度。首先建立了乳化压差的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驱替体系类型、界面张力量级和岩心渗透率的大小对乳化压差的影响,并通过微观驱油实验,分析了不同类型驱替体系乳化压差存在差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聚合物体系相比,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体系乳化可产生较强的渗流阻力,具有较高的乳化压差;超低界面张力时,易产生较高乳化压差;岩心渗透率对乳化压差影响较大,在低渗条件下易产生较高乳化压差。  相似文献   

4.
分析张天渠油田抽油机井油管和抽油杆偏磨状况,认为造成油管和抽油杆偏磨的主要因素为井眼轨迹、管柱失稳、油井工作参数等。据此制定"地面调参、井下优化设计、井身安装防偏磨工具、加强现场监督"四位一体防偏磨技术对策,在地面采用长冲程、低冲次的抽油机工作制度,优化设计加重杆参数,采用防磨油杆和接箍扶正器及加强现场监督。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大庆油田三类油层中的开发效果,需要对该体系的配方进行优选。采用CMG数值模拟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配方浓度对体系界面张力、乳化性能以及黏弹性的影响,确定了该体系配方的最优浓度,并进行了实验结果的机理分析与体系的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HSB的质量分数在0.2%~0.3%时,所研究的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能够实现超低界面张力,且在CHSB质量分数为0.3%时,体系的吸水率保持在40%以下,说明其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2%时测得的界面剪切黏弹性均为最佳。驱油实验的结果与数模结果互为验证,基于开发效果与经济评价,得到HPAM的质量浓度为2 000 mg/L,CHSB、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1.0%时的弱碱三元复配体系,室内驱油实验表明其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23.31%。该研究成果对弱碱三元复合驱在三类油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某地具有典型性的45°倾角油砂储层为研究对象,使用当地油砂为样本构建三维实验模型,采用氢氧化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及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制备三元复合驱替剂,考察了热水驱后三元复合驱应用于45°倾角油砂储层的二次开发效果,分析了驱替剂的波及范围、储层内含油饱和度及异向水平井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替剂的流动范围产生横向扩展,波及区域显著增加,使得油砂油采收率提高了18.91%,异向水平井中平行于储层倾角方向的水平井产油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杏六区薄差储层典型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筛选,采用流动系数作为权重系数对单层归一化后的曲线进行复合,得到复合相对渗透率曲线。由复合相对渗透率曲线可知,杏六区薄差储层具有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小,驱油效率低,共渗区范围较窄的相渗特征。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含水率和采出程度,得出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分为“凸”型和“S”型两种。通过研究杏六区薄差储层的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原油黏度、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曲线可知,驱油效率随渗透率、驱替压力梯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地层原油黏度的增加而降低。对驱油效率与微观结构孔隙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半径与驱油效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小,仅仅为0.090,驱油效率和喉道半径之间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437;另外,微观孔隙结构参数中孔隙半径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较小,喉道半径与孔喉比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弱碱三元复合驱硅质垢形成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弱碱三元复合驱驱油过程中,弱碱药剂碳酸钠会导致油层及采出系统中形成硅质垢,不仅会造成油层伤害,还会给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开展弱碱三元复合驱硅质垢形成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可对现场防垢除垢技术起到理论指导作用,进一步促进弱碱三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硅钼黄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H值、温度和碳酸盐垢等3个主要因素对硅质垢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H=8.2-10.2,随pH值增大,硅成垢趋势减弱;温度为25℃-65℃,随温度升高,硅成垢趋势减弱;碳酸盐垢可促进硅质垢生成,并且随碳酸盐垢含量的增加,硅成垢趋势增强.此外,依据硅酸聚合经典理论,详细分析了弱碱三元复合驱中硅质垢的形成机理,概括为:单分子硅酸→多聚硅酸→硅酸凝胶→硅质垢.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合理井网井距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大庆油 同井距的中区西部、杏五区两个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和北一区新西、杏二区两个扩大的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的动态反映特征,在大庆油田实际油层地质条件下,模拟了计算的直列式、斜列式、四点法、五点法、七点法、九点法和反九点法7种井网布井方式对三元复合驱油效果影响的结果,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的最佳布井方式和开距。表明,五点法面积井网的驱油效果最主,七点法面积井网的最差;在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注入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强碱三元复合驱技术决策提供依据,以喇嘛甸油田取样井的采出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强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药剂加量与黏度和界面张力间的关系,探索了强碱三元复合体系段塞黏度对采出液药剂加量和色谱分离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取样井储层渗透率增加,采出液中碱、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和聚合物质量浓度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随采出液聚合物质量浓度增加,黏度增加,界面张力升高。随采出液碱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增加,黏度减小,界面张力降低。分析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色谱分离现象。通过提高三元复合体系黏度可以减弱色谱分离现象,进而改善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常规游梁机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它平衡效果差,曲柄净扭矩脉动大,存在负扭矩、载荷率低、系统效率低和能耗大无法实现加大冲程等缺点。由于游梁机存在的这些问题,冀东油田近年来逐步引进了JPCYJD长冲程智能抽油机,该机采用直立结构、砝码平衡、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且该机调速系统功率因数高,超载能力强,传动线路短,对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能耗,方便地调整参数具有明显优势。经测试,JPCYJD长冲程智能抽油机的地面效率在80%左右,接近有杆泵地面效率理论最高值,井下效率在47%左右,系统效率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将SS、SHSA-HN6两种表面活性剂和KYPAM、ZL-Ⅱ型两种聚合物以及弱碱Na2CO3进行复配,对复配体系进行黏弹性研究、界面张力的评价以及在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上进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从各种复配体系中选出最佳的弱碱三元复配体系应用于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每种复配体系的黏度都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下降,不同类型的活性剂基本不影响KYPAM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而对ZL-Ⅱ型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却有所影响。不同复配体系的弹性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几种复配体系的弹性基本相同。4种复配体系均在15min内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且稳态界面张力都保持在超低范围内,两种表面活性剂都有较好的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在驱油效果评价上,SS所形成的三元体系驱油效果均好于SHSA-HN6所形成的三元体系,KYPAM和ZL-Ⅱ型两种聚合物的三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KYPAM的占优。  相似文献   

13.
含水率与驱替倍数关系曲线作为研究水驱油规律的一条重要曲线,对油田水淹规律、剩余油挖潜以及含水率上升规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受岩心尺寸较小及高黏原油水油流度比的影响,在无水采油期、低含水期甚至中含水期无法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出现了曲线异常现象。因此,建立了含水率与驱替倍数数学关系式,并对渤海部分稠油油田水驱实验得到的含水率与驱替倍数三类异常曲线进行了校正,根据校正后曲线对M5⁃2油田进行了水淹图绘制,进而指导该油田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4.
粘度,凡尔孔径及冲次对抽油系统泵效影响的室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原油粘度,凡尔孔径,冲次对有杆抽油系统泵效的影响。试验采用甘油掺水模拟不同油品的井下粘度,试验装置是笔者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通过试验得有益的结果,文中提出了确定有关抽汲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元复合驱对提高油田采收率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根据开发三元复合驱规划,2014年开始,大庆油田在采油一厂至六厂新注区块全部开展三元复合驱,但现有地面工艺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性。在油气集输与处理、配制注入、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及工艺流程等方面分析了三元复合驱开发与目前水聚驱开发地面工艺之间的差异,为三元复合驱在大庆油田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天然岩心和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分析了界面张力对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将微观剩余油进行分类,重点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驱动各类剩余油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张力越低,三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越大,采收率提高值最高可达23.88%。将剩余油分为簇状、柱状、盲端状、油滴状和膜状5种类型,三元复合驱后各类型剩余油的动用比例随界面张力的降低而增大,其中簇状剩余油的动用比例最大,盲端状剩余油的动用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17.
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泵的结构、加工精度、油井状况以及地面设备有关。本文立足于无游梁抽油机长冲程低冲次的运动特性,阐述其对泵效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说明无游梁抽油机由于其良好的运动特性,使得泵效远高于游梁抽油机的泵效。  相似文献   

18.
聚/表二元复合驱油技术是特高含水期油藏"稳油控水"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对高粘高盐非均质油藏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聚/表二元复合驱采收率与渗透率变异系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率受岩心渗透率变异系数V_K、原油粘度μ_o和粘度比(μ_(sp)/μ_o)综合影响,在粘度比(μ_(sp)/μ_o)和岩心参数固定条件下,随μ_o增加,水驱和化学驱采收率减小,采收率增幅下降。从技术角度考虑,结合实际情况得到目标油藏非均质储层聚/表二元复合驱合理粘度比。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庆北一区断东二类油层强碱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分析了试验区中心井伴生气中CO2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和三元液的化学作用规律,研究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复配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黏度特性、驱油效率。其中HPAM质量浓度2 000mg/L、重烷基苯磺酸盐质量分数0.3%、氢氧化钠质量分数0.8%、碳酸钠质量分数0.4%组成的复合碱三元体系(简称F21)综合性能较优。复合碱(F21)三元体系2h的平衡界面张力低至6.5×10-3mN/m;复合碱(F21)三元体系的黏度比强碱体系增加28.5%,且三元体系黏度随复合碱强度减弱而升高;复合碱(F21)三元体系比水驱采收率提高24.4%,和强碱体系化学驱采收率接近;非均质模型化学驱采收率比均质模型降低2.4%。  相似文献   

20.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挖潜优质储量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其地面采出液处理工艺技术及运行参数的优化设计依然是该化学驱技术工业化推广面临的一项挑战。通过多因素正交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乳化行为及其破乳脱水影响因素。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与温度和含水率的影响相比,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和聚合物质量浓度对体系分散性和电负性影响的显著性值更低,反映了二者对采出液乳化稳定性有更大的贡献,从而导致采出液的破乳性能下降。结果表明,提高破乳温度、延长破乳时间的单一作用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该类采出液的脱水率和降低其分离后水中的含油量,同时,水相pH的提高与流场强剪切效应会进一步恶化破乳脱水效果及分离后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