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姬塬油田G83区长4+5油藏欠注井逐年增多,且大多数欠注井多次治理无效,急需深入认识油藏储层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研究注水井欠注机理,从而解决注水井欠注、注水压力高、欠注治理无效的问题。为此开展了储层特征研究、水驱实验、配伍性实验、注入水水质分析等。研究表明:注水不配伍、微粒运移、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导致地层堵塞是欠注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采出水注入开发时间的延长,高压欠注井日益增多,近几年已成为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此类开发矛盾,实施了注水井降压增注措施效果分析及评价,通过不断的工艺改进、对比、分析及评价,近几年实施的新工艺降压增注效果较好,为后期油田开发的欠注井治理工作开启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周清庄油田沙三段为中孔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注水开发过程中大多数注水井都出现了注水压力升高、注水量下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注水井静态和动态资料系统对比分析,明确了注采井距过大和油层污染是导致注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结合已实施的增注措施效果对比分析,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对策,现场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对葡萄花油田注水井欠注情况的现状分析,针对不同单井及区块的欠注原因和堵塞类型采取相应有效的增注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并对各种增注措施的技术和经济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今后外围油田欠注水井的治理工作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郭庆  郭艳萍  蒋宏  白良杰  陈松  李亚洲 《断块油气田》2009,16(3):105-106,109
西峰油田长8低渗储层欠注水井较多,注水效果不好,普通酸液的增注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油田长期稳产。针对注水井初投压力高,正常注水后压力上升快,地层吸水能力下降,注入困难,能耗大的问题,通过岩心溶蚀实验,确定了该油田储层主体的氧化型深部酸化工艺。西峰油田13口注水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氧化型深部酸化工艺后,试验井组注入量与吸水指数比措施前大幅度提高,有效解决了油藏欠注问题,为西峰油田油水井增产增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注水是保持鄯善油田地层能量的主要手段。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注水井欠注问题日益突出,增注措施缺乏针对性,效果不理想,注采矛盾加剧。文章通过对欠注井的油藏特征、措施状况及注水历史等的有机结合,研究分析了鄯善油田欠注井欠注的主要原因,为油田实施增注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延长油田已进入规模开发阶段,随着油田的开发,表现出来注水井欠注日趋严重。为此,研究确定了欠注井欠注原因及机理,研究适合的增注工艺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实验,通过的现场试验,效果跟踪分析,更加明确了适合于延长油田不同层位、不同欠注原因,不同井况的增注技术及施工工艺。对下步提高增注措施实施有效率,延长增注效果,实现油田注够水,夯实油田稳产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姬塬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注水井压力高甚至注不进的情况。通过实验研究和分析,明确了注水井堵塞的主要原因。研究开发了一套在线酸化处理液体系,通过室内性能评价实验证明该处理液体系适用于姬塬油田注水井。该工艺现场应用11井次,注水井增注及对应油井井组增产均取得良好效果。应用结果表明,在线酸化酸处理液及施工工艺能够有效解除近井地带堵塞,降低注水井注入压力,提高注水井配注量,对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渤南油田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削弱了油田稳产基础。通过注水井数及注采对应率变化规律研究,分析了造成水井停注的因素,指出水质不合格和套管损坏是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质精细处理、油层改造和油井转注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实施后注入水水质明显改善,增加和恢复有效注水井点43个,开发效果显著好转。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注水井污染堵塞和欠注现象越来越严重,注水井酸化增注越来越被重视。如何解除注水井伤害,以及延长注水井酸化周期是目前国内油田开发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注水井伤害的主要原因,通过室内实验结果提出了适用于注水井酸化增注的酸液体系。  相似文献   

11.
花土沟油田部分注水井由于位于油田边缘或断层附近,储层物性差,有效连通率低;或因管线长、落差大,造成压力损失大,从而导致这些井欠注,无法满足开发要求。针对这种生产现状,通过分析论证,在花土沟油田研究试验了倒置电泵增压注水工艺技术,通过三口欠注井的成功应用,解决了此类注水井长期欠注的问题,补充了地层能量,提高了对应区块的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2.
绥中36-1油田注水井注入压力普遍偏高,导致注水量下降,地层能量亏空,油田开发受到影响。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受到堵塞,此文从注水水质、储层敏感性和工艺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绥中36-1油田注水井堵塞的原因,提出了解除注水井堵塞的对策,并以D17井和E7井为例论述了氟硼酸体系对绥中36-1油田注水井解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青油田樊107块注水井高压欠注难题,通过对该油田储层的物性、注入水水质、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试验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高青油田樊107块储层欠注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储层原始物性差(平均渗透率为8.7×10~(-3)μm~2),注入水水质不达标,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是欠注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储层损害的措施和手段,以期改善注水效果,提高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4.
绥中36-1油田欠注井占总注入井井数的23%,主要是注入压力高导致欠注。对该油田储层特征、注水水质、注聚井堵塞物等因素进行分析,剖析注入压力高的原因。研究表明:储层胶结疏松、泥质含量高、微粒易运移、水敏性强是储层欠注内在因素。外因主要是注水水质超标、管壁腐蚀结垢严重、聚合物吸附堵塞。通过加强腐蚀研究工作、水质分级控制、除铁杀菌以及优化加药系统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注水水质。注水井酸化体系中强化对Fe、O、S等元素化合物的溶蚀,注聚系统通过加多重滤网过滤并运用复合型化学解堵剂进行解堵可有效解除注入井堵塞,达到增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低渗油田注水井随着注入年限增加,经常会出现水井欠注现象,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分析,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地层污染、水质处理不达标、井间干扰等。另外随着井底压力的升高,注水系统压力无法满足工艺要求也是原因之一。生产过程中应由技术部门加以分析,找出欠注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渤海L油田部分注水井投注后表现出注入压力快速升高、注入困难的情况,注水量无法满足油藏配注量。为此对L油田注水井欠注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评价储层岩石敏感性、钻完井液损害以及注入水对储层伤害,采用静态配伍性实验评价注入水与地层水之间的配伍性。结果显示储层具有强速敏损害,而部分注水井在投注初期注入量即远远超过了速敏损害临界注入量,造成了不可逆的微粒运移伤害。钻完井顺序工作液对岩心渗透率损害率可达35.5%~48.2%,单一注入水对岩心渗透率损害率达31%~35.2%,钻井液固相侵入和注水水质长期超标造成的储层损害是L油田注水井普遍注入能力较差的关键原因。建议L油田新井返排后投注或在投注初期进行酸化减弱钻井液损害,初期注入量应控制在速敏临界流量之下,逐级提高注入量避免发生微粒运移伤害,同时加强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含油量以及硫酸盐还原菌等关键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莫北油气田莫109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低孔渗、中强水敏等特点,油井转注水初期,普遍存在注入压力高、注不进的问题。通过对该区注水井欠注原因的分析,结合室内酸液体系的评价研究,提出了针对该井区注水井的酸化增注方案,现场实施8井次,均获得显著的降压增注效果,成为该区注水井增注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注水井堵塞欠注的问题,通过对注水井堵塞机理及现场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水力解堵的选井条件,总结出了注水井解堵的新方法,在江汉油田的钟市、广华、浩口等地区进行了实验及推广应用,取得了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黄3区块作为姬塬油田重要的增储上产区块之一,其主力开采油层三叠系长8油藏属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近年来注水井欠注现象尤为明显。为了有效补充黄3长8油藏地层能量,降低油层产量的递减,通过对长8储层特征、注入水配伍性、井筒治理、注水系统进行研究,从地层、井筒、地面注水系统三方面分析了导致注水井欠注的原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对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为下步治理同类油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红河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近年来通过注水开发减缓了产量递减,但还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欠注甚至注不进水的问题,地层能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分析认为,长6特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孔喉半径小,其次是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结垢,加之注水过程中黏土膨胀运移等进一步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为此,提出利用多元复合酸酸化技术来解决该油藏的注水井欠注问题。酸液配伍性、腐蚀速率及岩心的溶蚀速率等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多元复合酸与该油藏的注入水、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具有腐蚀率小、黏土膨胀率低、岩心溶蚀慢的特点。8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多元复合酸酸化技术能够解除注水井近井地带的污染,恢复、提高地层渗透率,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