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水异地沉积是沉积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包括深水重力流沉积和不牵引流沉积两大类,对重力流沉积和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特征,沉积类型进行了综述,阐明了其油气勘探意义,并分析了深水牵引流沉积潜在的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东非鲁伍马盆地深水区古近系深水沉积砂体中连续发现大型天然气藏,该盆地已成为全球天然气勘探热点地区。但是鲁伍马盆地勘探程度低,深水沉积砂体研究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基于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东非鲁伍马盆地陆坡深水区渐新统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分析水道-朵体沉积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水道、朵体等富砂深水沉积的控制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鲁伍马盆地渐新统自下而上划分为SQ1、SQ2和SQ3共3个三级层序,水道-朵体沉积发育在每个层序的低位域。研究区SQ1和SQ2层序发育水道、朵体沉积,SQ3层序以水道沉积为主。受始新世末东非大陆抬升及全球"冰室"气候影响,盆地物源供给增加,三角洲向海进积,引发陆坡水道-朵体等重力流沉积。向北流动的南极底流改造水道-朵体沉积,通过淘洗重力流沉积提高水道和朵体的砂地比,并在水道北侧形成侧积砂体和漂积体,限制了后期重力流沉积,导致水道向南侧向迁移、朵体向南延伸。研究结果可以为鲁伍马盆地乃至整个东非陆缘盆地深水储集砂体预测及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Menno  J.  De  Ruig  曹卫东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2007,(1):26-37,74
奥地利磨拉石盆地的主要天然气储层为渐新世一中新世Puchkirchen组及其下伏Hall组地层的深海相沉积物。我们根据一个面积为2000km^2的区域性3D地震资料集建立的一种新的地震地层模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这个典型的深海前陆盆地沉积过程和储层分布的理解。 用近350口并的资料标定的区域性3D地震属性图揭示了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磨拉石盆地前渊一个低弯度大范围(宽3—5km,长〉100km)的河道带内。河道主要被含浊积岩的砾岩和砂岩以及由滑塌沉积物和岩屑流沉积物组成的杂岩所充填;漫潍区则主要由细粒浊积砂岩和泥岩组成;深切谷和阻塞的斜坡扇沿盆地南缘展布。在盆地北部,侧向分流河道与轴向河道带相交。大型天然气藏形成于河道轴向带及斜坡扇砂岩中的地层圈闭和构造圈闭中,少量天然气聚集在漫潍扣分流河道沉积物中。 盆地几何形态对河道带的结构及后来的沉积物分布具有重大影响。大型深水河道体系在前陆盆地中极不发育,利用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和广泛的钻井取心数据库可以为Puchkirchen组地层建立沉积模型。该沉积模型可以为其它狭长的深水盆地,特别是那些缺乏大量的现代资料的盆地提供类比。  相似文献   

4.
阿塞拜疆的石油工业已兴旺了一个多世纪。阿普歇伦(Apsheron)半岛、阿普歇伦岩床、阿塞拜疆陆地和陆架边缘的勘探程度都很高。但是,里海大面积海域(包括南里海深水区、土库曼斯坦陆架和中里海)的勘探程度仍比较低。深入认识这些地区储层和盖层的地层特征有助于大幅度降低勘探风险。晚中新世以来古伏尔加河、古阿姆河和古库拉河三角洲的相互作用是区内远景构造分布的一级控制因素。从上中新统至下上新统,南里海和中里海盆地西缘出现了连续的海岸上超,导致这些地层上超到中新统和白垩系之上。这些海岸上超与下、上产油层系沉积期间的湖平面上升有关。这三个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沉积方式和时间上有明显不同,对湖平面上升的反应也不一样。在南里海盆地东缘土库曼斯坦陆架上,古阿姆河三角洲发生了强烈的进积。这次进积作用与土库曼斯坦上新统雷德(Red)层系[阿塞拜疆佩雷里瓦(Pereryva)组至苏拉哈尼(Surakhany)组的同期地层]的沉积有关。因此,古阿姆河三角洲在湖平面上升过程中发生了进积作用,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物供应。 在佩雷里瓦组沉积过程中,阿普歇伦地区(南里海北缘)古伏尔加河三角洲发生了加积作用。从巴拉哈尼(Balakhany)组上段到苏拉哈尼组,中里海盆地处于海侵期,同时可能表明当时的古伏尔加河三角洲发生了后退。在中里海盆地的西南缘,古库拉河沉积体系在巴拉哈尼组上段和萨本奇(Sabunchi)组沉积过程中(早上新世)发生了后退。在苏拉哈尼组中段沉积期,在古库拉河三角洲的基底上发育了一个下超面。里海西缘的这一下超面可以与盆地东缘古阿姆河三角洲进积相的上部进行对比。在苏拉哈尼组上段和阿克查古尔(Akchagylian)组(上上新统)沉积的同时,还发育了古库拉河进积楔体。对于来自伊朗厄尔布尔士山脉的沉积物源影响,因缺乏必要的数据而无法进行评估。 气候变化也通过对湖平面和沉积物源的直接影响而控制着南里海盆地的沉积方式。整个产油层系的沉积期也正值上新世的黄金气候期,当时地球的气候总体上要比现在温暖得多。此外,就短期而言,地层沉积特征受控于高频气候周期。晚期低水位沉积环境以加积的辫状河和辫状三角洲为主,而海进期和高水位的沉积物由大面积的湖相页岩构成,同时夹有粉砂岩和砂岩。这些海进页岩可以作为大面积的封盖层和储层中的隔层。在湖平面下降期间,似乎极少有砂子注入湖泊中。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形成演化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是指在深水环境中弗洛德数大于1,沿水下斜坡向盆地中心搬运、在水力跳跃机制作用下发生超临界流与亚临界流频繁转化、形成易于保存的大型波状旋回坎的高密度流。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作用的沉积识别标志主要包括牵引毯作用形成的分层构造,即后积层理、短波状上攀交错层理、假前积层等层理构造;水力跳跃作用形成的侵蚀和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等局部识别标志和旋回坎综合识别标志。理想条件下,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作用在垂向上由下至上形成砾质旋回坎、砾质流槽-凹坑沉积充填、砂质不稳定逆行沙丘沉积、砂质分层沉积和沙纹沉积及正常沉积的有序组合。旋回坎可分为侵蚀型和沉积型,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呈现侵蚀型向沉积型的演化。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作用沉积演化过程主要受流体沉积物浓度、流体流量、沉积物粒度、沉积速率等内部因素和地形坡度、坡折带位置、水深及可供侵蚀的沉积物特征等外部因素的综合控制。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作用的相关研究加深了对沉积物重力流水道形成机理、深水块状粗碎屑成因、重力流沉积演化过程的认识;现阶段关于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的流体动力学特征、沉积识别标志及形成演化过程的系列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侧侏罗系三工河组中发现了湖相滑塌浊积扇系统。滑塌浊积扇均发育在坡折带之下,位于深水湖相泥岩中,其上方则发育滨浅湖相三角洲沉积,是三角洲前缘砂体在触发因素作用下,主要以浊流方式再次向深水区搬运沉积的结果。扇体中的水道砂体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由于滑塌浊积扇砂体直接被深水湖相泥页岩包裹,临近烃源岩,可以形成良好的岩性油气藏。滑塌浊积扇系统的发现对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斜坡侏罗系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意义重大,是该区域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
库南一井寒武-奥陶纪时期恰好位于塔里本地块乐部碳酸盐台地边缘与塔东槽盆之间的过渡带上,其沉积作用与沉积特征均不同于两侧的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槽盆。已鉴别出的沉积作用包括深水原地沉积、深水等深流沉积、深水重力流沉积及重力滑塌沉积。自早寒武世至早奥陶世经历了从深水槽盆至深水斜坡环境的演化,反映了碳酸盐台地边缘不断向盆地推进(加积)的过程。深水缺氧盆地的原地沉积物是较好的生油岩,但已达到过成熟阶段,所换算的镜质体反射率值(R_0)为1.74%~2.04%,因此,已不具生油能力,但仍可作为较好的气源岩。  相似文献   

8.
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和已发现油田实例分析,对传统深水重力流沉积进行了厘定,认为深水重力流沉积可划分为分异好的浊流沉积和分异差的块体流沉积,前者中富砂浊积体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富砂浊积体由水基的浊流砂(砾)、泥基的碎屑流沉积和牵引流沉积组成.从汇水区到盆地中心,一次浊流沉积可分为4个阶段:即路过沉积、限制性浊积沟道、沟道和朵...  相似文献   

9.
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西非海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结合西非深水区油气勘探现状和深水油气藏研究结果,总结了西非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并探讨了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西非海岸盆地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裂谷和后裂谷3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西非海岸盆地烃源岩主要包括裂谷阶段下白垩统湖相烃源岩、后裂谷阶段上白垩统海相烃源岩和古近系——新近系海相烃源岩3套;深水区储层以后裂谷阶段上白垩统和古近系——新近系深水浊积砂岩为主;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地层或构造-岩性圈闭,其次为构造圈闭和地层-岩性圈闭。西非海岸盆地中以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勘探前景最好,其次是科特迪瓦盆地、贝宁盆地和塞内加尔盆地深水区,杜阿拉盆地和里奥穆尼盆地深水区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宽扎盆地深水区目前勘探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0.
深水沉积特征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深水沉积根据沉积物来源可分为深水异地沉积和深水原地沉积.深水异地沉积是指海洋或湖泊深水区经横向运移而形成的沉积,它是相对于垂直降落沉积作用形成的原地沉积而言的.通常前者形成的沉积物比后者的粒度粗.深水异地沉积主要包括重力流沉积和深水牵引流沉积;深水原地沉积主要包括深水页岩沉积和深水岩盐沉积.重力流沉积还可按其发育于各种不同的沉积环境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沉积体系,划分为扇状沉积体系(海底扇或湖底扇)、沟道或槽谷沉积体系、层状或带状沉积体系等.深水牵引流沉积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沉积学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等深流沉积和内潮汐、内波沉积.深水牵引流沉积的储集性能优于浊流沉积,故具有非常重要的含油气潜能.  相似文献   

11.
关于深水重力流的流体类型、发育机制及其所形成的砂体内部构成存在诸多争议。基于对南非Karoo盆地二叠系深水沉积露头及意大利Tuscan盆地始新统-渐新统钙质浊积岩露头、英国北海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大量深水岩心实物的精细解剖,重新厘定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构建深水浊流沉积模式,并进一步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深水重力流沉积可划分为块体流沉积和浊流沉积;前者以水下泥石流为主体,垂向上分异不明显,而后者从下至上依次表现为浊流、碎屑流和牵引流沉积,发育大量层理构造,垂向分异性好。受古地貌、物源、构造背景等因素控制,浊流沉积表现为不同的主流态、规模,具有不同的岩性、岩相组成,主要包括沟道、溢岸和朵体3种深水沉积类型。流体性质决定了砂体储层物性、内部非均质性及其勘探价值,浊积沟道中的浊流沉积部分及牵引流沉积部分、朵体核部以及决口扇砂岩储层物性较好,而碎屑流沉积和水下泥石流沉积储层物性差,这也是造成油藏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库南一井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特征与生油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南一井寒武-奥陶纪时期恰好位于塔里本地块乐部碳酸盐台地边缘与塔东槽盆之间的过渡带上,其沉积作用与沉积特征均不同于两侧的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槽盆.已鉴别出的沉积作用包括深水原地沉积、深水等深流沉积、深水重力流沉积及重力滑塌沉积.自早寒武世至早奥陶世经历了从深水槽盆至深水斜坡环境的演化,反映了碳酸盐台地边缘不断向盆地推进(加积)的过程.深水缺氧盆地的原地沉积物是较好的生油岩,但已达到过成熟阶段,所换算的镜质体反射率值(Ro)为1.74%~2.04%,因此,已不具生油能力,但仍可作为较好的气源岩.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储层类型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储层类型与构造、沉积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经历了裂陷期、裂坳过渡期、坳陷期3个沉积演化阶段,不同沉积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储层。深水区的储层主要包括:始新统—下渐新统裂陷期的河流和扇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裂坳过渡期的(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裂后坳陷期中新统的滨海相砂岩、台地碳酸盐岩及深水浊积砂岩。其中,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广泛分布的斜坡扇、盆底扇、进积楔形体和峡谷水道等低位砂体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
陆内前里海盆地位于欧洲板块,图兰板块和哈萨克板块的三点结合部,该盆地主要属于哈萨克斯坦西区,前苏联时期对该地区进行了较好的勘探。盆地的东部边缘是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产油区之一,有众多石炭系-白垩系石油发现和油田,过去,绝大多数勘探目标为盐下远景区和覆盖盐丘的浅层构造。  相似文献   

15.
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由于同时具有陆源有机及海洋有机质备受众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南海地区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崖城组陆源海相泥岩是油气生成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由于深水区烃源岩埋深较大、现有钻井较少,极大地限制了该地区烃源岩研究与勘探进展。为了对泥质沉积物沉积与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本文以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崖城组地质背景为基础,设计沉积模拟实验,对沉积物沉积过程进行观察,并对沉积体进行取样,测定样品粒度组成,结合定性观察与定量对比,对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泥质沉积物的沉积规律进行探究,对陆源海相烃源岩的优势发育部位进行揭示。研究结果表明,由物源向浅海方向,沉积物的泥质含量呈整体增大的趋势,在三角洲前缘斜坡处由于水动力条件的骤降出现突增,但沉积物的总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使得泥质沉积物的总量向深水方向呈减少趋势;三角洲前缘斜坡—浅海沉积范围是泥岩发育的优势区域,在三角洲沉积体内局部低地势、弱水动力条件的部位也可沉积并保存泥质沉积物;地形坡度的增大有利于泥质沉积物向深水区搬运。三角洲前缘—浅海区是泥质沉积物堆积的主要部位,即近海盆地的近岸地区,这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陆源海相烃源岩优势发育部位的预测提供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中新生代陆相湖盆勘探为主的中国,随着勘探领域由湖盆的浅水区转向深水区,打破了深水区为油气勘探禁区的观念。而深水细粒沉积的研究程度低,早期大多集中于烃源岩生油潜力分析。为了更好地认识深水区细粒沉积类型及成因,为非常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该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在调研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深水区的沉积相及岩石沉积成因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深水原地沉积、凝灰岩、深部热液、远端浊积岩、放射性铀等的特征及成因,认为岩矿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研究细粒沉积的主要手段,而纳米技术将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研究方法。深水区细粒沉积中发育一定量的孔隙,且由于其紧邻烃源岩,很容易聚集成藏,今后可作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内波、内潮汐沉积——一个潜在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波、内潮汐沉积是近10余年发现和研究的一种新的深水异地沉积类型。现代海底普遍发育由内波、内潮汐引起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不仅可形成各种厘米级的深水牵引流沉积,还可建造千米级的大型沉积物波。这种深水异地沉积是一个潜在的油气勘探新领域。我国塔里木盆地已发现了这种沉积类型,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吐哈油气》2005,10(4):375-375
岩相古地理研究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岩相古地理研究是重建地质历史中海陆分布、构造背景、盆地配置和沉积演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油气资源远景预测评价和勘探开发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勘探实践表明,岩相古地理的研究为推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开拓了在河流、三角洲及滑塌浊积扇、深水重力流沉积、滩坝、礁以及碳酸盐岩中找油的新领域,有效地指导了岩性一地层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震前积反射特征确定古水流方向的沉积几何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水流条件分析是确定沉积盆地古水系、古物源及沉积体系展布,进行岩相古地理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古水流研究方法主要分为统计方法或百分比法、沉积几何学方法2类。根据地震剖面上前积反射的成因,利用交叉地震剖面上前积反射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定量地确定古水流方向。这种方法适用于盆地勘探的不同阶段,与传统的沉积几何学方法比较,其不仅易于操作,而且便于更准确、定量地判定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性的古水流主方向。盆地演化后期的构造改造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该方法的适用性,此时应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中发育大量水下重力流沉积,根据重力流发育位置及沉积特征,可划分为浅水浊流沉积、深水浊流沉积、水下滑塌沉积和水下泥石流沉积4种类型.通过对本区区域地质背景、钻井岩性、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水下滑塌和水下泥石流沉积为再搬运和再沉积作用的产物,常与断裂相伴生;但浅水及深水浊流沉积常发育在前扇三角洲部位,大部分是由阵发性水下分流河道水流事件形成的,部分属于滑塌浊流二次沉积成因.油气勘探成果表明,研究区水下浊积砂体的储集物性普遍较好,并已有油气勘探突破,证实位于二号断层下降盘的梁家构造带和万昌构造带周缘的深水浊积砂体和浅水浊积砂体有着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