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Planning》2016,(9)
TPP谈判的目的实质上是阻碍亚太地区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是美国重新制定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的手段。长时间来看,TPP谈判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和挑战,同样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是机遇。本文主要分析TPP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2)
日本自宣布参加TPP谈判以来,其国内的相关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日本参加TPP谈判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出口机会,振兴国内低迷经济,强化日本与美国同盟关系,改变贸易自由化落后局面等。然而,日本加入TPP谈判使本已艰难的谈判进程更加复杂化,不仅日本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问题很难获得实质性突破,而且也将进一步加大日本与TPP各国之间的谈判难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9)
服务贸易自由化是美国推动TPP谈判的重点领域,美国在谈判中竭力推行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在阐述TPP谈判的进展和服务贸易议题重要地位的基础上,从承诺方式、架构设计、重点服务部门、监管一致性四个方面揭示了美国在TPP中"高标准"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的创设。美式"高标准"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是为美国的利益而量身打造,切实地服务于美国服务业。这些机制正通过TPP平台进行强化和推广,对中国形成倒逼之势。因此,中国应加强对TPP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的研究,寻求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6)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由美国主导,呈现开放性、高质量、扩张型的区域一体化推进方式等主要特征。美国推行TPP战略是为了追求未来国际经济规则制定的主导权。美国处于实力下降期,通过TPP先确立国际经济规则符合自身利益。在TPP压力下,中国面临加入和区域合作战略调整等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实力上升期,不是加入的最佳时机;应稳妥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并做好国内各项体制改革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2)
TPP作为规格最高和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开创了新的投资和贸易秩序,对加快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也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其中制造业首当其冲。阐述了TPP形成的背景、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并深入分析了TPP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提出以下对策:主动扩大开放与加强合作,加快制造业生产和贸易标准与国际接轨,加快制造业转移及结构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8)
出口退税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旨在鼓励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公平竞争的税收措施。我国自1985年开始恢复实行出口退税制度以来,至今已有30来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多次的重大改革和政策调整,并在改革和调整中不断发展完善。该制度在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及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系统分析了出口退税的作用机制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从出口贸易增长、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商品结构及其短板效应等几个维度阐析了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1)
本文通过使用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作为判定式,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并不能改善中美贸易失衡。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美之间的出口政策不对等,改善中美贸易失衡未必需要使用汇率工具。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否能够实现共赢是由双方贸易效应决定的。影响贸易效应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对贸易效应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本文以水果贸易为例,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
近年来,美国频繁发起针对我国的337条款调查,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较大影响:导致我国涉案产品出口美国受阻,影响整个产业链发展;恶化了我国对外贸易环境;遏制了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基于阐述美国337条款的内容与特点,分析我国面临美国337条款调查的现状、原因以及影响,提出我国企业应强化法律意识及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诉以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8)
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称为外溢成本,把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称为外溢效益,这类现象统称为外溢效应。私人成本和私人效益是指从企业的角度计算产品的成本和效益。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是指从社会的解度计算产品的成本和效益。全运会在辽宁的召开能够为辽宁带来巨大的贸易外溢效应,包括投资、餐饮、环境、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会从这种贸易外溢效应中获益。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0)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泰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引用巴拉萨模型和引力模型定量分析中泰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农产品贸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泰农产品贸易既具有贸易转移效应,又具有贸易创造效应。中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两国对外贸易发展及福利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一直都是热点话题。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有利也有弊,长短期的效应不同。短期内,人民币升值抑制出口的增长而利于进口,长期内,对我国转变外贸也有积极的作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缓解贸易摩擦都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的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各种挑战。我国应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对外贸出口依赖;采用合理的对外贸易结构,提高产品技术的含金量[1],促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2)
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很难界定,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表现形式多样、影响范围广泛。近年来,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大量的直接损失,同时对我国政府、相关产业和普通公民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全社会应携起手来,共同为建立健全适应WTO规则的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8)
近来随着贸易公司的大量出现,对贸易公司在贸易中的作用的研究也相继出现,本文梳理该领域的研究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贸易公司是如何对贸易产生促进作用的;二、贸易公司与直接出口的公司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6)
我国经济的开放促使我国对外贸易量不断增大,贸易额不断攀升,人民币汇率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其变动对我国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进行了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汇率制度的逐步完善,对外贸易顺差等原因,人民币呈现稳重有升的态势。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有利影响,可以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降低进口成本,提高国际购买力,优化贸易环境,减少贸易摩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推动外贸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3)
TPP草案中最引人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有关知识产权内容的谈判,中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内容与TPP草案中知识产权条款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TPP知识产权条款进行跟踪和研究,分析TPP中涉及的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将TPP知识产权内容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目前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TPP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1)
对贸易自由化引致福利效应的研究一直是国际贸易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梳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理论研究主要沿着两条主线展开,完全竞争框架下的Eaton and Kortum(2002)模型和垄断竞争框架下的Feenstra(1994)模型;相应的实证研究则主要基于一般均衡分析GTAP模型、局部均衡分析SMART模型和引力模型三个模型而展开。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指出这些模型的不足之处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6)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金融危机的传导与扩散过程正如一场多国参与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溢出效应、金融溢出效应、季风效应以及净传染效应等把金融危机传导到各国。我国要稳妥处理好对外依存度与扩大内需的关系、金融全球化与资本开放的关系、劳动密集型增长模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以及金融监管与创新的关系,使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2)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和实施,对海峡两岸经贸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采用巴拉萨模型,对ECFA签订前后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闽台贸易额以及福建省对外贸易额(除台湾外)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福建省对外贸易受ECFA影响较大,闽台之间存在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福建省贸易总量不断增长,不存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