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BZ气田上太古界潜山岩性以变质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储集空间具有双孔介质的特点,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为宏观裂缝、微观裂缝、碎裂颗粒粒间孔、粒内溶孔等,储层非均质性强,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BZ气田上太古界潜山纵向上具有分带性,划分为风化带和潜山内幕,储层主要受构造、古地貌、岩性等因素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2.
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分布面积广,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潜力巨大。本文基于上百口钻井的井壁取心、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对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其形成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渤海太古界变质岩以片麻岩、变质花岗岩和混合岩为主,局部地区发育变粒岩和角闪岩,具有发育规模性优质储层的岩性基础;浅埋型潜山储层自上向下由黏土带、砂化带、砂化砾石带、裂缝带和基岩带构成,深埋型潜山自上而下由风化裂缝带、内幕裂缝带和基岩带构成。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潜山优质储层形成整体受控于6个因素,构造应力控制了裂缝的形成,风化淋滤作用控制了风化壳溶蚀孔形成,古地貌控制了不同类型储层的分布部位,岩石类型控制了缝孔发育程度,深部热流体对储层具有双重控制作用,埋藏深度控制了优质储层的类型结构;优质储层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埋深储层控制因素有所差异,其中浅埋型变质岩潜山储层受风化淋滤作用和古地貌因素影响较大,而深埋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层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其次为岩性因素。本文对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丰富和完善了潜山储层研究相关理论认识,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同类潜山储层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袁静 《石油学报》2004,25(1):48-51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4类结晶岩中,以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母二长片麻岩裂缝最为发育,物性最好,产能最高,在Pt-Art不整合面以下约250m范围内一般均为有效储层,储层厚度为100~150m.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主要是裂隙缝和微裂隙含油,溶蚀孔隙(包括晶溶孔、晶间孔、晶模孔)和晶间微孔隙也有一定的储集意义.影响研究区太古界结晶岩储集性的因素有岩性、断裂活动引起的碎裂作用、岩浆侵入引起的混合岩化作用、古表生风化作用和深层溶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分布面积广,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潜力巨大.本文基于上百口钻井的井壁取心、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对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其形成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渤海太古界变质岩以片麻岩、变质花岗岩和混合岩为主,局部地区发育变粒岩和角闪岩,具有发育规模性优质储层的岩性基础;浅...  相似文献   

5.
牛心坨地区太古界变质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综合运用钻井取心、3700测井、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等资料,对牛心坨地区太古界变质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该区太古界变质岩古潜山的岩性主要为浅粒岩、浅粒质混合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裂缝,裂缝的分布在平面上、纵向上差异均很大。其解释成果已被试油和生产实际所证实,说明利用该方法研究太古界变质岩储层特征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辽河盆地基岩潜山油藏裂缝型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盆地裂缝型基岩潜山油藏的分布受早第三纪北东向伸展断层控制 ,储层主要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浅粒岩、碎裂岩以及中元古界白云岩、石英砂岩。岩石储集空间以密集发育的微观裂缝系统为主 ,宏观裂缝系统主要起渗流通道作用。裂缝系统主要是在早第三纪及中生代拉张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 ,裂缝在垂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带性。储集层裂缝的分维值大于 1 .2 ,而该值大于 1 .34为好储层 ,分维值大小与岩性和断层有关。  相似文献   

7.
深埋变质岩潜山风化壳相对致密,裂缝发育程度是储层优质的决定因素。利用岩心、铸体薄片、荧光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等实验分析方法,对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太古界深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渤中19-6构造太古界以片麻岩、变质花岗岩和混合岩为主,岩石中长英质矿物含量高、地层脆性强,极易形成裂缝,为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创造了较好的岩性条件;持续动力破碎作用使潜山内幕发育大规模裂缝发育带和动力破碎带,是变质岩优质储集层形成的关键;风化作用影响下潜山顶部形成大量次生溶蚀孔和沿裂缝溶蚀扩大孔,但深埋作用使顶部风化壳相对致密。在上述控制因素指导下,建立了“垂向贯通,横向连续”大型深埋变质岩优质储集层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太古界潜山逐渐成为渤海油田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渤中X构造潜山岩性为太古界花岗片麻岩,现场录井对于潜山岩性的准确识别有助于卡准潜山界面,降低工程作业风险。根据已钻井资料,综合利用薄片鉴定技术、XRD全岩分析技术以及测井数据对潜山岩屑、壁心、岩心资料进行分析,探索花岗片麻岩矿物特性的录井与测井关系,以指导现场作业。工程实践表明,花岗片麻岩矿物特征录测井研究成果能较好地指导现场卡准潜山界面,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成像测井等多种分析手段,对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综合研究,探讨了暗色矿物体积分数对孔隙度和裂缝密度的影响。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建立了孔隙度、裂缝密度与不同岩性暗色矿物体积分数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暗色矿物在碎裂岩中体积分数较低,而在片麻岩中体积分数较高,角闪石体积分数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黑云母体积分数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岩性中暗色矿物体积分数对孔隙度的影响界限值为5%和15%,对裂缝密度的影响界限值为10%;当暗色矿物体积分数小于10%时,构造条件对裂缝发育的影响更为关键。文中结合岩心分析、风化指数、录井、测井等资料,建立了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储层分带评价方案,自上而下划分为强风化破碎带、次裂缝带、主裂缝带、致密带和内幕裂缝带。  相似文献   

10.
从辽河坳陷元古界和太古界古潜山的勘探开发实践出发,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鉴定古潜山的主要岩性,结合测井交会图技术,确定前中生界基岩古潜山油藏的内幕储集岩和非储集岩的储隔层岩性、储层特征;分别建立了碳酸盐岩、变质岩基岩古潜山内幕储隔层的岩性、储层识别标准.在系统建立岩性、储层识别标准的基础上,对碳酸盐岩和变质岩古潜山储层的储集能力进行评价,碳酸盐岩按泥质含量分为储集岩储层和非储集岩隔层,变质岩储层按暗色矿物含量将辽河坳陷变质岩古潜山分为储集岩储层和非储集岩隔层.  相似文献   

11.
埕岛地区前寒武系强烈变形基底变质岩类,经多期构造运动及风化改造,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基岩溶蚀孔洞及裂缝普遍发育,油藏具有众多独立潜山构造整体含油的局面。埕岛潜山构造演化经历了印支期潜山雏形的形成,燕山期拉张断陷复杂化,喜山期潜山定型3个阶段。形成了3组大的断裂,将基底潜山分割成带,形成了不同的断块、残丘、褶皱潜山储集体。基岩为前寒武系太古宇泰山群块状混合岩类变质岩。储层岩性变化大,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复杂。原生储集空间不发育,裂缝和溶蚀孔洞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储集空间发育程度及分布主要与岩石岩性、断裂和构造应力以及成岩后生作用有关。潜山构造演化及储层特征研究较好地指导了区域找油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大民屯凹陷潜山古地貌是基底块断差异升降和风化剥蚀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但控制着潜山残留地层的分布,也影响了上覆房身泡组和沙四段地层的分布。在详细分析潜山地层接触关系的基础上,应用房身泡组和沙四段地层厚度构成及地震资料预测,其存在4类参数组合:Ⅰ类组合反映潜山古地形隆起区,出露岩性为太古界变质岩;Ⅱ类组合反映潜山古地形洼陷区,出露岩性为中生界砂、砾岩;Ⅲ、Ⅳ类组合则反映潜山古地形斜坡带,出露岩性为元古界碳酸盐岩。平面上Ⅰ、Ⅲ、Ⅳ类组合的分布区为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埕宁隆起带埕北低凸起断裂带埕北古7潜山,是东部断陷盆地基底造山期走滑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逆推构造。潜山地层为以前寒武纪花岗片麻岩为主的变质岩类,因经多期构造运动及风化改造,成为孔洞、裂缝发育的良好油气储层。但区域上这套地层岩性复杂、普遍发生混合变质结晶作用,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利用埕北古7块潜山油藏开发过程中获取的丰富的岩心及电成像测井资料,开展了区块变质岩类岩石特征、储层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研究,结合区块构造特征及井间对比分析,对储层平面展布及纵向发育规律、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埕北古7潜山变质岩具有粒状变晶结构,片麻岩构造。储层裂缝及溶蚀发育程度高,裂缝明显受构造及期次影响,发育具有平面差异性及纵向分段性。  相似文献   

14.
基岩油藏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发育段预测的准确程度决定了基岩油藏勘探开发的效果.针对基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多,导致储层预测难度大等问题,以辽河油田兴隆台潜山为例,综合分析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识别裂缝发育段地质、地震、产能特征.结果表明,潜山内幕储层可划分为3类:酸性侵入岩、混合花岗岩为...  相似文献   

15.
辽东湾锦州25-1 南潜山变质岩储层四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岩心、常规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运用岩石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辽东湾锦州25-1 南地区潜山变质岩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岩性以片麻岩类和碎裂岩类为主,局部出现变质花岗岩,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变质花岗岩和碎裂岩含油性较好,片麻岩较差。物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储集层物性整体相对较好,但非均质性强。在常规双侧向测井曲线上,变质岩有利储层正差异明显;在孔隙度测井曲线中,声波时差测井和中子测井值高,密度测井值低。锦州25-1 南地区潜山变质岩有利储层厚度在西部较薄,东部较厚。系统研究锦州25-1 南地区潜山变质岩的四性特征,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岩性识别是变质基岩储层评价的核心与难点,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浅变质基岩潜山为例,应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资料,通过测井交会和地震相等方法,识别与建立主要岩性的测井-地震响应标准。从风化淋滤和断裂对储层的改造程度上,分析岩性对构造裂缝、溶蚀孔隙等主要储集空间发育的控制作用。通过岩性、物性、油产量的定量统计方法,建立不同级别储层与岩性序列的对应关系,应用地震频谱聚类、多属性神经网络聚类等物探技术对储层岩性序列进行平面预测。结果表明:布达特群复杂浅变质基岩发育5类9种主要岩性,它们具备不同的测井响应值与地震反射特征。不同岩性的矿物成分、含量、岩石强度、抗风化能力差异性控制储层发育程度及类型。储层岩性序列分为4类,Ⅰ类岩性序列为含火山碎屑沉积岩、正常沉积岩的中-细粒岩,为好储层,日产油大于15 t; Ⅱ类岩性序列为火山碎屑岩,为较好储层,日产油1~15 t; Ⅲ类岩性序列为沉积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中的泥质岩,为中等储层,日产油小于1 t; Ⅳ类岩性序列为中基性火成岩类,为差储层,试油为干层。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区主要分布于贝15、贝38、贝32井区和塔拉汗构造带东部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在岩心、铸体薄片、成像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渤海辽西低凸起JZ25-1S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裂缝发育主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区内潜山岩性为片麻岩类及其碎裂岩类,矿物结晶较粗、暗色矿物含量低、碎裂作用较强,为储集层发育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溶蚀孔洞和微孔隙,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变质岩储集层裂缝的形成是沙三沉积期拉张应力场和东营期右旋走滑应力场叠加作用的结果。此外,储层裂缝发育的其它控制因素包括储集层岩性、古风化作用及后生成岩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