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Planning》2019,(4)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定量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桂越经贸合作的影响,结果表明,桂越双方的经济规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及"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桂越双边的经贸影响显著。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桂越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推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山东省对于"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运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道国的经济总量、劳动力禀赋、技术水平、政府的治理能力、地理距离是影响山东省对其投资的主要因素。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构建引力系数,提出山东省对外投资区位选择、贸易合作、产能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22-24
提升贸易效率是我国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算和分析200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的贸易效率特征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外贸依存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拥有共同边界显著促进双边贸易合作,而地理距离阻碍贸易往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畅通"取得阶段性成果。从区域来看,我国在亚洲大洋洲地区和南亚地区的贸易效率较高,东欧和中亚地区贸易效率偏低。从东道国发展程度来看,在发达经济体贸易效率值最高,发展中经济体贸易效率增速最快,转型经济体不断缩小与发展中经济体间贸易效率差距。文化距离对我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贸易效率影响差异明显,发展中经济体门槛值最小,发达经济体次之,转型经济体门槛值最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1)
东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汽车出口能反映一国工业水平,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测度中国汽车出口东盟的贸易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引力模型为基础通过选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双边距离、东盟十国港口建设质量等变量来分析中国汽车出口到东盟十国的影响因素。进而对贸易潜力值做进一步分析,探究中国汽车出口到东盟十国的贸易潜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影响。实证检验发现:双边GDP、东盟十国人口总量、海关通关手续效率和港口建设质量与中国汽车出口到东盟十国是正相关的;中国人口总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地理距离和公路里程则是负相关的。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汽车出口到东盟十国的贸易潜力虽然有所增加,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7)
产业联动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以产业联动视角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战略实施的着力点。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业联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制约因素,得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文化产业联动的重点在于加强文化交流、完善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及推进贸易自由,最终达到推进沿线国家经济协同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开放新局面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作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有着新的历史机遇。自2009年7月以来,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迅速发展,但仍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的经济、金融、主权信用水平以及与中国的经贸金融合作呈现区域化、多层次的特点,对当前中国与沿线国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带来了不同的机遇与挑战。在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17-18
物流业发展水平特别是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质量对国际贸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鉴于全球物流绩效指数是反映各国物流发展水平和贸易便利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和地区物流绩效指数及其分项指标,运用拓展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其物流绩效水平对我国对外贸易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绩效水平不高且差距显著;物流绩效显著正向影响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额,且物流绩效指数分项指标中的海关效率、物流基础设施质量、国际货物运输便利性、物流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指标显著正向影响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额;不同线路中的物流绩效指数及其分项指标对我国对外贸易及其潜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为更好地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与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一要改善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南线和中线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骨干物流通道建设;二要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积极推广"安智贸"模式,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通关一体化水平;三要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业服务水平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得到沿线国家的普遍认同,正在成为支撑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开花的重要手段,这也为中国开发区规划技术走出去提供了机会和提出了需求.本文系统梳理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状况,在分析相关法定规划体系架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对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的规划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对既有境外园区规划类型与内容、规划技术标准、规划编制组织和管理体系等进行了总结,结合园区就业者对规划建设的评价和需求等,分析了境外园区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境外产业园区规划体系创新的策略性建议,为构建全球化的境外产业园区规划技术体系提供支撑,也为中国城乡规划技术走出去探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我国的能源消费长期依赖进口,能否通过能源OFDI带来能源进口创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能源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2006年至2018年的能源投资和进口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能源投资的进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沿线国家的能源OFDI具有进口创造效应,东道国能源资源越丰富,越有利于我国能源进口。与沿线国家进行设施联通,也会促进能源进口。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经过多年建设,“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具备提升发展质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文章研判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梳理了相关文献和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发展概况及其转变发展方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而辨析、揭示和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路径,并以中白工业园区为例进行实证,进而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6)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合作区域。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必将有助于实现辽宁省经济复苏以及国家"东北振兴"的目标。在分析辽宁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开展金融合作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促进辽宁省与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
以"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汇率变动、邻近效应对高技术产品出口溢出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高技术产品应注重对产品需求一致的国家实施相似的出口策略;双边实际汇率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溢出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9)
目前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研究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阐述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和技术进步现状,从理论上梳理了产业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三种影响机制,运用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含量和贸易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与贸易结构对技术进步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贸易结构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最大,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投资以及产能合作提供了机遇。如何借力"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制造业对沿线国家进行较好地对接,增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图表分析、RCA分析和TSC分析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现状以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对接,竞争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借鉴美国和日本对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将制造业成功进行海外转移的经验,提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对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8)
选取2002—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Eviews7.0计量软件实证分析中国与德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指数与6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呈现出较高的水平,两国国民平均收入促进了两国间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两国对差异性产品的需求还有待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值上升会引领中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继而推动了社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升级;德国对我国的投资会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并从两国政府、企业和跨文化交流方面提出促进两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情况,具体结合柬埔寨、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亚三国的标准体系、标准化管理机构、管理体系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国际化合作的潜力和路径,为推动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1)
基于1998以来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外工程承包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处于先行和主导地位,东道国经济规模、基础设施水平对其构成正向影响,东道国风险、与中国的地理距离对其构成负向影响。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承包应采取以下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其对外贸及对外投资的引领作用,在追求规模扩张和盈利的同时兼顾东道国经济发展,在行业选择上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和优先领域,在地域选择上重视远距离市场拓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0)
引力模型现已广泛应用于空间经济学领域,成为研究经济主体空间相互作用的核心工具之一。利用引力模型对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得到产业转移引力模型的引力指标及大小,并结合相关指标数据进行计量实证检验,借此探讨决定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大小,为解决产业转移滞缓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2,(1):51-54
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问题突出,已严重阻碍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整合、重组全球范围内的各类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制造业资源配置,缓解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冲突。将传统两要素C-D生产函数扩展为包含劳动、资本、能源及污染的四要素C-D生产函数,并假设规模报酬递减,测算2006—2018年中国制造业整体、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及低能耗低污染行业的资源错配程度,分析各要素错配在总体错配中所占的份额;在此基础上,运用断点回归模型量化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资源错配程度在2006—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若各要素得到有效配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平均提高65.67%;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错配程度已超过劳动错配,成为资源错配的主要贡献者;低污染低能耗行业劳动错配对总体资源错配的贡献较为显著,能源错配和污染错配的贡献为负;"一带一路"倡议对制造业各要素错配的抑制作用强于促进作用,倡议的实施降低了制造业整体及低能耗低污染行业的资本错配和污染错配、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劳动错配,以及制造业整体、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及低能耗低污染行业的能源错配,加剧了低能耗低污染行业劳动错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2)
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以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为依据,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合理归并,并分析各国经济发展驱动力。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前十的国家为新加坡、卡塔尔、印度、俄罗斯、沙特、捷克、波兰、以色列、匈牙利、马来西亚;"一带一路"沿线呈现区域经济水平接近的形态,由高到低大致排列为:中东石油产出地区西欧>中亚>东南亚>南亚>巴尔干半岛;影响各国宏观经济的因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一是国家综合产出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吸引外资能力三者的宏观经济实力,二是个体经济发展水平,三是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