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荣山 《水泥》1990,(12):15-16
在回转窑热工标定中,一次风量的测定是计算热平衡和物料平衡的一个重要参数。回转窑用煤大都是由风扫式煤磨粉磨成煤粉,然后再经过煤粉仓及喂煤设备,与高压风机鼓入的一次风混合喷入窑内。一次风的特点是压头高,风量大,风速快,煤粉浓度大。因此,给测定和计算一次风量带来一定难度。现将笔者在某厂测定一次风量的有关参数列于下表,并对一次风量的计算问题拟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回转窑三风道或四风道煤粉燃烧器供风分为"煤风"和"净风"两种,国外以前将"净风"称为"一次风",国内也有不少人认为将"煤风"和"净风"之和称为"一次风"更合理。针对"一次风"概念两种不同定义并行的混乱情况,从"一次风"的由来和回转窑用风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提出将"煤风"与"净风"之和称为"一次风"更科学合理,建议应摒弃只将"净风"作为"一次风"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昌平水泥厂双辊双颚机械立窑水平料封出料器的使用情况,1981年6月曾经做过调查与测定。然而有些同志对该料封出料器信心不足,认为水平振动料封管是装不满熟料的,从而也就锁不住风。为此我们对该厂的水平料封又重新组织了一次观察和测定,再一次  相似文献   

4.
陶天峰 《小氮肥》2014,(9):12-13
<正>0前言进入流化床锅炉炉膛的风主要分为一次风、二次风、播煤风、密封风、输煤风和返料风,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后4项风的流量基本是固定的,且后4项风之和占总量的5%~7%,一次风和二次风的风量占总风量的93%以上,因此,对一次风和二次风的调整进行分析研究很有必要。1一次风调整的因素一次风在流化床锅炉运行中主要作用是保证  相似文献   

5.
与"窑外分解窑煤粉燃烧问题的看法"一文作者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宝海  赵宝 《水泥》2004,(7):17-17
在2003年第6期《水泥》上看到“窑外分解窑煤粉燃烧用风问题的看法”一文,笔者有不同看法,愿与该文作者探讨。1一次风及窑前煤粉燃烧用风的定义不应该把输送煤粉入窑的风定义为一次风,如果单纯把输送煤粉的风定义为一次风,那么在热工平衡计算及热工计算中就会出现问题,输送煤粉  相似文献   

6.
新型旋流分级机的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oanda效应和离心力场的筛分理论设计了新型旋流分级机,并测定了该机的分级点和分级精度,考察了一次风、二次风和微粉出口管径对分级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四厂的预分解窑系统热工测试结果为基础,对冷却用风、预热用风、燃烧用风等系统用风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述了各厂在不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对整个系统的用风操作提出了相应建议,即逐步提高二次风和三次风温度与用量,尽可能地提高煤风比,降低一次风比例,以加速煤粉燃烧,同时,尽量提高预热系统的固气比,降低C1出口废气量与废气温度,提高烧成系统的热效率,实现预分解窑系统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从窑外分解窑从国外引入我国之后,就有人将从冷却机抽取的、送往分解炉的、使炉内煤粉燃烧的热风称为“三次风”,并将从冷却机输送热风至分解炉的管道称为是“三次风管”。其实,根据煤粉燃烧的基本概念,分解炉中煤粉燃烧用的风应该是与窑头煤粉用的风在性质和名称上是一样的即是“一次风”和“二次风”……。只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已将“窑系统的三次风”当作了“炉用二次风”来理解。但从概念和理论上讲,此“三次风”的理解与说法,还是应该改为“炉用二次风”或“炉的二次风”较为合理一些。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窑外分解窑煤粉燃烧用风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文虎 《水泥》2003,(6):39-39
随着窑外分解窑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为了降低窑用“一次风”量,增加对窑用“二次风”的使用和能够灵活调节火焰,提高窑头煤粉燃烧的热效率,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研制开发了三通道煤粉燃烧器。尽管各种燃烧器的组成结构不完全相同,但对所用风的要求基本上是一样的。即外风为轴流风,内风为旋流风,内、外风之间是煤风。1对一次风和一次风机的一般认识三通道煤粉燃烧器的“煤风”即是大家所熟悉的窑用“一次风”,产生“一次风”的风机即是“一次风机”。那么,这里的“轴流风”和“旋流风”应该称为什么风呢?产生它们的风机又应如何称呼呢?…  相似文献   

10.
基于煤粉燃烧机理,结合骨料烘干工艺,建立了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内部场的控制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煤粉燃烧器内部燃烧状况,考察了一、二、三次风的风速对煤粉燃烧器中心轴线处CO, CO2, NO和S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风速范围内,一、二、三次风风速越大燃烧越充分,一、二、三次风风速越小,产生的NO越少;三次风风速为40 m/s时,SO2浓度最低;较合理的控制参数为一次风风速30~35 m/s,二次风风速45~50 m/s,三次风风速30~40 m/s。  相似文献   

11.
对水泥回转窑二次风温的测量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现行二次风温定义的测量点不便进行实测 ,造成实际选择的测量点不满足定义要求是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并提出了新的理论二次风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陶瓷隧道窑热量消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陶瓷隧道热工测定结果,分析了匣钵和瓷重比值、窑车和瓷重比值、漏风量、窑炉单位体积的产量、窑顶外表温度、窑体外表面温度、烧成温度、烧成带温差、加热带长度、窑道利用率对热量消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一次风量不足,造成煤粉输送脉冲波动鸦而跑煤现象的存在,严重破坏了水泥窑内的热工制度,熟料产量低、质量差。通过采取提高一次风风量、控制合理库存、改造螺旋间隙等措施,达到了稳定煤粉输送量的目的,稳定了窑内热工制度。  相似文献   

14.
高温回转窑的热工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煅烧温度在1700℃以上的高温回转窑是生产合成耐火原料的主要装置之一。回转窑要实现高温煅烧,必须具备五个条件:1)承受高温的能力;2)必须有好的燃料;3)一次风要预热到250~350℃;4)二次风温控制在600℃以上;5)入窑料要预热到400℃左右。这样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合成耐火原料。  相似文献   

15.
对使用文丘里烧嘴梭式窑自动控制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吸式烧嘴空气调节阀的手动调节给自动控制带来很大的不便,本文对自吸式烧嘴进行了改装,用可编程序调节器(PLC),将自吸式烧嘴助燃空气的手动调节转换为电信号调节,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通过实验室调试及在液化气梭式窑上进行自动控制工况调试表明:用AI人工智能调节器自动控制液化气梭式窑的温度及用PLC自动控制自吸式烧嘴的一次空气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水泥窑头和窑尾烧成系统烟气脱硝的技术原理和方案。在窑头采用了一次风量<6%的低氮煤粉燃烧控制技术,在窑尾分解炉采用高强还原燃烧控制技术,以降低回转窑内热力型NOx生成量。在3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带规格φ6.1m×31mTDF分解炉实际使用显示,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实现脱硝效率60%以上,降低了氨水用量和脱硝成本。  相似文献   

17.
窑炉用风量的合理匹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分解窑系统窑炉用风量的合理匹配对于稳定系统的热工制度,提高熟料的产量、质量都至关重要,但不同的窑炉结构及不同的操作条件,窑炉对煤粉的环境也不尽相同,燃烧所需要的气体量也不同,根据预分解窑系统煤粉燃烧的的特点,结合国内几家预分解窑的实际生产情况,探讨了窑炉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用风量,即一、二、三次风的风量大小,并根据某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为强化炉内煤娄的燃烧,而对三次风风门开度进行了再次调整后的现场检测结果,讨论了窑炉用风量的合理匹配问题及其对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性,指出生产中一定注意风的分配、窑炉用煤量的比例,并兼顾整个系统风、煤、料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8.
2.3 m×55 m的炭素回转窑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体模拟软件Fluent 和Matlab 分别对其气体空间和物料料层内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二、三次供风管的长度和供风管入口处的空气吹向,得到了相应条件下窑内的温度分布,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二、三次供风管的长度对窑内温度场的影响较小,实践中可以采用无管供风措施,以解决供风管道烧损问题;当二、三次供风管在某一长度下窑内煅烧带温度较高时,其窑内剩余的可燃气体较低;二、三次供风管入口处空气均吹向窑头时,窑尾处剩余可燃气体浓度较大,但其煅烧带温度较高,煅烧带长度较长;当二、三次供风管入口处空气均吹向窑尾时,窑尾处剩余可燃气体浓度较小,但其煅烧带温度较低,煅烧带长度较短。  相似文献   

19.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yrometer cones have been determined under definite and reproducible conditions of heating. The temperatures of the “end points” of a complete set of cones together with their bending intervals were measured at carefully controlled rates of heating in clean air and in various kiln gases. Heated at 20°C per hour in furnace gases free from SO2, the end points of cones 015 to 01 are somewhat higher than those observed when the cones were heated in clean air. Cones 022 to 016 and 1 to 42 were acted upon only slightly by kiln gases free from SO2. There is more significance in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utility of measuring the end points of the cones under accurately controlled and known conditions of heating than in the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