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木薯淀粉、硅藻土、丙烯酸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木薯淀粉-硅藻土-丙烯酸复合高吸水树脂。分别对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与淀粉的摩尔比、中和度、硅藻土用量进行单位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并通过极差分析对影响材料吸水率的因素做统计分析。最佳的反应工艺条件为:以丙烯酸单体质量为基准,引发剂用量0.55%,交联剂用量0.06%,丙烯酸与淀粉摩尔比10.5,中和度75%,硅藻土用量18%。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木薯淀粉-硅藻土-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吸盐率分别为912 g/g,94 g/g。  相似文献   

2.
雷统席  蒋盛军  曹阳  王江 《弹性体》2013,23(2):43-46
以丙烯酸与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一锅法,在真空条件下合成了木薯淀粉矿丙烯酸超吸水树脂(CS&心)和聚丙烯酸超吸水树脂(PAA)。接枝反应树脂结构经红外光谱(Fr取)、X-射线衍射(XRD),热重一差热扫描(TGⅨ℃)和扫描电镜(SEM)表征,考察了真空度对CB-SAP吸水能力与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度加大,树脂吸水能力上升,接枝效率升高;在相同工艺条件下,P从的吸水能力远低于CSsAP,该工艺配方更适合制备CB-SAP。  相似文献   

3.
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淀粉、丙烯酸为原料,经接枝聚合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类中吸水剂,着重讨论了交联剂、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单体组成、反应温度地吸水剂吸水率的影响,得到了吸蒸馏不800-850g/g的超强吸水剂。  相似文献   

4.
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简述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结构和吸水机理,并主要介绍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目前的一些商业应用,包括在生理卫生用品、土木建筑、食品、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用过硫酸钾做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用量比、反应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对吸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木薯淀粉在接枝前和接枝后的结构和性能.最佳反应条件为:丙烯酸/丙烯酰胺质量比1∶3,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是单体质量的0.125%,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67%.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6.
陈静  沈艳琴  姚一军  胡成蒙  武海良 《化工进展》2022,41(11):5925-5935
超吸水材料具有吸水倍数高、保水能力强、外观柔软、内部呈多孔网状结构等优点,但存在对含电解质水溶液吸收能力有限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超吸水材料的吸附机理,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超吸水树脂、超吸水纤维、超吸水膜、超吸水织物基气凝胶吸水材料的制备原理与特点,其次概述了不同形式吸水材料对去离子水、盐水、合成尿、尿素的吸附机理差异,指出增加吸水材料的比表面积、亲水基团数量、分子量,适当的交联度和中和度,并结合高的渗透压、静电排斥力、额外添加无机粒子可提高吸液能力,随后简述了高分子气凝胶与纺织品相结合构筑超吸水织物在安全防护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超吸水材料的可增长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超吸水材料对含电解质水溶液的吸收能力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红  黄承亚 《广州化工》1996,24(2):30-33
本文从简化工艺路线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丙烯腈与木薯淀粉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树脂的反应,并系统进行了一些变量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丙烯腈浓度为1.0~1.5mol/L;引发剂浓度5.0~7.5×10~(-3)mol/L;反应温度20~30℃。  相似文献   

8.
淀粉接收聚合物吸水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聚合物吸水树脂合成工艺条件与吸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原料配比和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得到较高吸水倍数的树脂。  相似文献   

9.
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系列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颖 《化工时刊》2004,18(6):53-54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了木薯淀粉和丙烯酸的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有关聚合条件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吸水性能好,并具有良好加压保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均匀设计在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剂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剂.详细考察了影响单体聚合和产物吸水、吸盐性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多目标综合寻优.结果表明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和交联剂用量是决定吸水率和吸盐水率的主要因素,而分散剂用量、搅拌转速对反应结果影响不明显.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得到吸蒸馏水率、0.9%NaCl盐水率分别为580g·g-1、58g·g-1的淀粉丙烯酸超强吸水剂.  相似文献   

11.
AM/AMPS/木薯淀粉吸水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骨架,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通过接枝反应制备淀粉基吸水树脂。结果表明: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水树脂的吸夜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氧化木薯淀粉的制备和淀粉粘合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碧娜  杨辉荣 《精细化工》1990,7(6):14-16,19
本文介绍氧化淀粉的制备及氧化淀粉粘合剂的性能试验。在制备氧化淀粉时,使用多种金属盐作催化剂,得到显著的成效。本实验制得的粘合剂粘度稳定,粘合力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13.
木薯及木薯淀粉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木薯是可再生农产品资源,其淀粉含量高,适用于生产淀粉。木薯淀粉性能与谷类淀粉相似,但其产量、规模、综合利用均不及玉米淀粉。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木薯产量,扩大木薯淀粉规模,拓展木薯淀粉深加工,以提高木薯的附加值,推动木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淀粉多元接枝高效吸水剂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徐淮红  陈静 《化学与粘合》2000,(3):142-143,147
本文以对二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将丙烯酸,丙烯酰胺与玉米淀粉接枝共聚,合成了高效吸水剂。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寻求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环保型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淀粉含量、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木薯淀粉含量为10%,引发剂用量为0.3%,交联剂用量为0.025%,丙烯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度为85%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吸水性树脂吸水率达1355 g·g-1,其吸水速率快、加压保水能力强、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淀粉与烯类单体接技共聚可制得既具有天然高分子又具有合成高分子双重特性的共聚物,这种产物是一类新型的化工产品。可用作粘合剂、增稠剂、絮凝剂、造纸施胶剂和助剂以及可供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等。我们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以过硫酸盐氧化引发法使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得一种水溶性优良的高分子共聚物。将4g(干基)木薯淀粉及适量蒸馏水加入到带有搅拌及回流装置的烧瓶中,升温到92℃搅拌糊化30分钟后降温到55℃,加入适量乙醇回流15分钟,再加入弓没剂弓践册分钟后加入丙烯酸单体,在55℃下搅拌回流反应2/J‘时,再加驱净剂继续反应1…  相似文献   

17.
共聚法制备超级复合吸水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丙烯酸共聚方法制备了超级复合吸水材料,研究了浓度,添加剂等因素对吸水能力的影响,产品性能优异,可吸收上千倍于自身重量的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聚合物吸水树脂合成工艺条件与吸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原料配比和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得到较高吸水倍数的树脂。  相似文献   

19.
淀粉接枝衣康酸/丙烯酸高吸水材料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为降低吸水材料成本、拓宽原料来源、提高生物降解性、减少对石油化工产品的依赖提供指导,以水溶液接枝共聚法制备了淀粉接枝衣康酸/丙烯酸高吸水材料(S/IA/AA),讨论了淀粉糊化条件、中和度、单体含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SEM、EDX等对吸水材料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淀粉糊化最佳条件为糊化温度80℃,糊化比为10 g•g-1,糊化时间30 min;吸水材料合成最佳条件为中和度50%,衣康酸40%,淀粉20%,引发剂为4×10-3 mol•L-1,交联剂0.075%,反应温度50℃;利用40%衣康酸替代丙烯酸所制S/IA/AA同S/AA相比,其吸水性能有一定提高且保水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0.
木薯淀粉酸水解制可溶性淀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加盐酸进行水解制备可溶性淀粉。通过正交实验探索了影响因素并优选出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