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计算公式的推导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中国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研究证实:在整个量值范围内,线性回归计算公式溯源性最好;单点拟合计算公式在"拟合点"附近具有较好的量值溯源性,但在整个量值范围内不及单点拟合加权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的示值误差,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校准方法。从哈氏可磨性指数重复性、再现性等方面对校准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制定的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的校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可磨指数是煤加工利用过程中一个重要指标,就煤的可磨指数测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做好这项工作的几点建议和体会,希望能对有关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煤粉制备是水泥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我国水泥行业对煤磨系统的工艺设备研究很多,从球磨到立磨的技术发展也很快,但在国家标准GB/T 2565《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实施以来的30多年间,对煤的可磨性研究及其与磨机产量、电耗的关系和工艺设备选型方法等应用报道甚少,相比于煤炭、冶金等行业,还几乎属于空白。本文基于实测试验,对我国水泥工业用煤进行了哈氏可磨性HGI指数分级,并提出相关生产应用方面的探讨,借以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料配煤量对粉磨电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全黑生料中,煤是一种既作燃料也作配料组分的特殊原料.各厂在配制生料时,往往只注重其煅烧所需的热量,而对作为原料可能产生的不利于粉磨的因素如易磨特性、配入量等等,则未引起足够重视.这些因素中,尤以配入量对粉磨的影响最大.实测表明,在使用比原料难磨的燃料时,配煤10%~20%,生料粉磨电耗通常可增大20%~50%以上.本文对此进行了试验对比,同时提出改善措施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压辊磨机的高压料层粉碎原理,物料以“料层”粉碎时节能效果最显著,作者以实验室料层高压粉碎试验筒代替高压辊磨机,初步研究了高压预处理对煤可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0.
研究了琥珀煤中树脂体的嵌布粒度及各个组分的可磨性,揭示了树脂体的嵌布特点和各煤岩组分可磨性之间的差异,指出树脂体适合用浮选或重选—浮选法进行回收,而且磨矿工作量不大 相似文献
12.
炼焦煤变质程度对热解产品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种不同变质程度炼焦煤,利用1kg热解和化产回收实验装置对其进行热解实验研究。分析讨论了煤种变质程度对其热解产品(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H2、CH4等)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焦炭产能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逐步饱和,焦炭的市场竞争在逐步加剧,焦化企业(尤其是独立焦化企业)需要长期依靠降低配煤成本求得生存与发展。文章总结了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改进配合煤细度、优化配合煤方案以及探索无烟煤配煤方面的经验,阐述了通过改进配煤技术、降低配煤成本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选取HGI相差较大的两种高硫石油焦B、C和一种淮北煤A按不同比例进行配煤,测定煤样、高硫石油焦样和配煤样品的HGI,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将样品(0.63 ~ 1.25 mm)磨制5min,并分析粒度分布.结果表明,在难磨的石油焦中配人一定比例的易磨煤可以提高配煤的HGI;难磨石油焦B与A煤混配后的HGI与配煤比例能够很好地遵循线性可加原则,易磨石油焦C与A煤混配后的HGI与配煤比例线性关系很差;随着配煤中石油焦的比例增加,大颗粒所占的比例增多. 相似文献
15.
煤岩配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岩学在炼焦配煤技术上的应用,使炼焦配煤手段更有效,使焦炭质量预测在生产上应用成为可能,为定性的经验配煤技术跃变到定量的科学配煤技术创造了条件。夏皮洛煤岩配煤技术是目前较好的配煤方法,其相关系数可达0.93;国内许多学者在煤岩配煤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有些相关系数达0.98。目前虽然各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但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煤岩学在指导配煤技术方面将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制约壳牌煤气化装置长周期高负荷运行的主要因素---煤质问题,开展了壳牌煤气化装置的配煤研究。依据以本地煤为主、外地煤为辅的配煤原则进行了多煤种的复配试验,得到了适合壳牌气化炉运行的配煤方案,从而解决了因煤质问题导致气化炉积灰或垮渣等问题,实现了壳牌煤气化装置的长周期、高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18.
19.
淮北临涣选煤厂入洗的原煤来自周边的矿井,入洗的煤质稳定性差,配煤入洗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其配煤车间较早之前采用人工配煤,主观误差很大,系统响应慢。PLC技术和变频器的使用,实现了配煤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临涣选煤厂西区原煤仓上的配煤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设计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