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丙烯腈与丙烯酸的共聚合及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腈与丙烯酸在二甲基亚砜中的自由基溶液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分别用称重法和乌氏粘度计测定了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IR,DSC和TG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是:总单体质量分数22%,AIBN占总单体质量分数1%,反应温度和时间为60℃和24h。  相似文献   

2.
以氧化还原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组成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两性离子单体(DMAPS)与丙烯酰胺(AM)在盐溶液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获得了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共聚物P(AM-DMAPS),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考察了总单体的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引发剂各组分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获得最适宜反应条件:总单体的质量分数30%,引发剂用量0.025%,反应温度20 ℃,氧化还原引发剂组分与偶氮引发剂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1∶3。在该反应条件下,可获得特性黏数高达20.2 mL/g的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3.
丙烯腈与丙烯酸的共聚合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旺玺  王艳芝  蔡华苏 《化学世界》2000,41(11):577-581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研究了丙烯腈与丙烯酸在二甲基亚砜中的自由基溶液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单体浓度 ,引发剂浓度 ,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分别用称重法和乌氏粘度计测定了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 IR,DSC和 TG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的反应条件是 :总单体浓度 2 2 % ,AIBN占总单体浓度 1 % ,反应温度和时间为 6 0℃和 2 4h  相似文献   

4.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采取一次性加料方法,分步升温工艺,以特征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对5%阳离子度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进行了制备工艺优化研究.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聚合反应温度、Na4EDTA用量、引发剂用量和熟化温度等对产物特征黏度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单体质量分数(以反应液总质量计)为16%,聚合反应温度40℃,Na4EDTA质量分数(以单体质量计)为2.0×10-4,引发剂质量分数(以单体质量计)为7.4×10-4,熟化温度为60℃,产物PDA特征黏度为19.4 dL/g;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PDA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5.
李顺常 《合成纤维》2013,42(6):11-13,17
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酸甲酯-甲叉丁二酸三元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对聚丙烯腈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58℃,反应时间为2.5 h,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5%时,聚合物的黏均分子质量达3.8×105,单体转化率为79%。  相似文献   

6.
以马来酸酐(MA)和异丁烯(IB)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MA-IB共聚物.筛选了溶剂体系和引发剂类型,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单体质量分数对聚合产物的分子质量的影响,最后研究了不同分子质量的产品对分散氧化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分数为40%,反应温度为70℃,引发剂用量为1%的条件下合成的MA-IB产品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 ,研究了丙烯腈与丙烯酸甲酯在二甲基亚砜溶剂中的自由基均相溶液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 ,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分别用称重法和乌氏粘度计测定了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研究结果表明 ,制备高性能聚丙烯腈纺丝溶液最佳的反应条件是 :总单体浓度2 5 % ,AIBN占总单体浓度 1% ,反应温度为 6 0℃ ,时间为 30h  相似文献   

8.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亚硫酸氢钠同时作链转移剂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钠。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及连转移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75℃、单体用量25%~30%(质量分数,下同)、引发剂用量0.40%~0.60%、链转移剂用量4.0%~5.0%、反应时间6.0h时,可制得聚丙烯酸钠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3000之间,单体转化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氧化还原体系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作引发剂条件下,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酸(AA)经水溶液共聚合成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DAA。探讨了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和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并以硅藻土模拟废水对制得的产品进行了絮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DAA的较佳条件为:单体质量分数为35%,引发剂用量占单体质量分数为0.1%,反应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0.
多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醚作分散剂,将接枝单体和引发剂均匀分布到聚丙烯(PP)粒子表面,改善相间传质;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固相接枝方法制备了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接枝PP。考察了接枝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界面剂用量等对接枝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分散剂消除了普通固相反应出现的结块现象,接枝单体分布比较均匀;PP为20.0 g时,n(BA)/n(MAH)/n(St)为2:1:1,接枝单体质量分数为6%,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3%,在80℃反应1.5 h,得到了接枝率为3.48%的接枝产物;产物的拉伸强度没有变化,但极性和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董伟  范旭  曹光群  林己 《陕西化工》2011,(9):1618-1619,1622
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通过调节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用量和催化剂NaHCO,溶液浓度调控PVP的质均分子量,制备出适用于定型剂睹喱所需的PVP。结果表明,当m(AIBN):m(NVP)为0.4%、NM-IC03溶液浓度为0.4mol/L、聚合温度70℃、聚合时间2h条件下,合成的PVP质均分子量为66829;其所配制的定型剂睹喱对头发卷曲保持率为86.9%,且具有光泽度好、易清洗、不易发粘、梳理性好等性能。  相似文献   

12.
谷春旭 《山西化工》2012,32(3):14-16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组成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两性离子单体(DMAPS)与丙烯酰胺(AM)在盐溶液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获得了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共聚物P(AM-DMAPS)。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考察了单体总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引发剂各组分摩尔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单体总质量分数30%,引发剂用量0.025%,反应温度20℃,氧化还原引发剂组分与偶氮引发剂组分的摩尔比1∶3。  相似文献   

13.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胺(DM)和1,3-丙基磺内酯为原料,在55℃下反应20 h,合成了3-(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胺基)丙磺酸盐(DMAPS);并在盐溶液中与丙烯酰胺(AM)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获得了净电荷为零的磺基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共聚物P(AM-DMAPS);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考察了总单体的质量分数、单体摩尔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c(NaCl)以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获得最佳反应条件:总单体的质量分数25%,x(DMAPS)=5%,w(引发剂)=0.03%,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25℃,c(盐)=0.5 mol/L,n(氧化剂)∶n(还原剂)=1.4∶1。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共聚物特性粘数为18.5 mL/g。  相似文献   

14.
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用过硫酸钾(KPS)作为引发剂,通过乳液聚合作用来合成直径为375nm的聚苯乙烯(PSt)微球,并作为种子用于种子乳液聚合.用PEGm大分子单体作为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聚合苯乙烯和丙烯腈,制得特殊形态的亚微米尺寸的PEGm接枝共聚复合颗粒PEGm-g-PS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苯乙烯和丙烯腈同时促成了特殊形态.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浓度、总单体浓度、引发剂类型和单体加入方式显著影响复合聚合物颗粒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丙烯腈与丙烯酸混合介质悬浮聚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旺玺 《合成纤维》2000,29(3):6-8,40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酸(PVA)为分散剂,研究了丙烯腈与丙烯酸在水和二甲基甲酰胺混合介质中的自由基悬浮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分别用称重法和乌氏粘度计测定了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IR、DSC和TG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是:总单体浓度30%,AIBN占总单体浓度1%,PVA占0.1%,反应温度为60℃,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阳离子功能单体,与醋酸乙烯酯(VAc)和马来酸酐(MA)反应,制备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以及聚合物用量对颜料分散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体的摩尔配比(DMDAAC:VAc:MA)为1:2:2,引发剂为AIBN,在80℃条件下反应7h制备的聚合物对颜料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鉴  宁媛媛  徐洋  赵觅 《化工文摘》2009,(6):29-30,33
以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为接枝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加入少量有机溶剂作分散剂,对聚丙烯进行固相接枝改性制备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以PP质量为基准)为0.3%,单体(n(BA):n(St):n(MAH)=2:1:1)总投料量为4%时,得到了接枝率为3.26%的接枝产品。单体利用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18.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链,以聚氨酯为侧链的共聚物,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溶剂含量及大分子单体用量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的加入对自由基溶液聚合有一定的影响,共聚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39.93kJ/mol,聚合速率同引发剂质量分数的0.278次方成正比,聚合速率在20%溶剂含量时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