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玲 《高等建筑教育》2018,27(4):144-150
三峡民歌是三峡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民间歌谣。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竣工以及移民外迁,这些世代相传的民间歌谣随着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其传承岌岌可危。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是近年来对区域民间音乐文化免于流失、灭绝的传承、保护手段。与教育接轨已成未来对非遗艺术活态传承保护的新途径。文章以高校音乐专业课本科、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引入非遗项目三峡民歌"啰儿调"教学为依据,探析将非遗项目引进高校公共艺术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以求达到非遗艺术活态传承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解读英国伯明翰大学校园,分析其传承与发展并重、开放与自然并存这两个显著的特征,探讨了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一种生长状态,以期对未来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物质的不断发展,建筑和环境是当前非常重视的话题,怎样才能保证两者互敬互融,和谐共振,我从个人的认识出发,写一些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中国建筑文化传统的三个方面,即"末"与"本"、"多元"与"一体"和"道"与"象",提出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是一个多方面系统,并试图从反求诸己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文化传统的"传承——转换——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提炼了建筑摄影中的构图要素,从画面的要素、拍摄角度、画面元素的组织、取景的方式、拍摄技法在构图中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如何将好的建筑拍摄题材,结合现场的拍摄环境进行取景构图,并通过光线来展示不同建筑的特点,将建筑对象以不同的视角呈现在观众面前,拍摄出形神兼备的建筑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意匠是丰富多彩的。但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功能主义的强调,传统和现代的设计理念能否融洽的融合在一起?伴随着房地产的市场化的深入,单纯的功能主义住宅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中国人骨子里的"庭院"情结促使这个项目的诞生。论文通过对于"运河上的院子"的分析,透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希腊、罗马到20世纪的现代主义,再到如今后现代的不断发展,以西欧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建筑史的大趋势,最终导致了今天的城市问题和环境问题。人们渐渐意识到建筑应该是温柔对待大自然的建筑,是珍视自然的建筑。隈研吾用自己的语言,因地制宜的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的探索,用东方人的手法去描绘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是现代城市规划史上两个纲领性文件。它们的规划理念分别表现为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理性化。二者的根本分歧具体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明显不同,由此带给我们一些关于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中国工商银行漳州分行工行大厦的设计实践,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作一概略总结。主要对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①结构布置要点。②框架、剪力墙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各自的作用和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叶明钦 《中外建筑》2014,(1):135-137
文章通过建筑师所设计的黄金海岸健康馆的介绍,分析了建筑师对此建筑的设计创作与思考,该设计营造了一种艺术性的参观体验,它根植于黄金海岸的优美海景中,而建筑是这一体验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8)
作为一门启蒙学科,语文对于一个学生就像农业对于一个国家,是一个学生素质和修养的一种反映。不可否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阅读与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写作教学并不乐观,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的地方。为此,本文对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柳 《重庆建筑》2008,(5):23-26
本文结合实例,从湘南学院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构思、平面设计、立面造型、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阐述其建筑设计特点,对其建筑内部功能处理,建筑美学和人文特色进行了探讨。通过该项目的设计实践,笔者对于传统与现代文化教育建筑的形式及风格相融合有较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与常规的技术解决方案发展的规律相似,建筑的发展也伴随着问题的产生。通过对历史案例的回顾,指出建筑与其限制因素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发现应解决的问题从未改变,只是当前技术的无限可能性使我们日渐失去对行为约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顾孟潮 《华中建筑》2006,24(10):13-14
从解读建筑理论的定义与概念、建筑理论的框架及建筑理论的创新等问题入手,对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框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这篇建筑短评以作者的亲身体验对上海世博会进行了交叉文化的诠释。上海是一个充满动态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化大都市。回顾世博会的历史片段,思考世博会与全球经济的紧密关系,并就世博建筑如何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6.
解读格雷戈·林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雷戈·林恩是近些年涌现出的一位年轻有为的数字建筑师。通过对于他本人及他的数字设计内容的研究,本文探讨了其在构建数字技术的哲学和文化内涵上所做出的努力,及其在设计方法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董韬 《建筑师》2017,(4):32-39
本文由"建筑空间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却又被自然包裹。建筑与自然这对矛盾体,如何相互对立却又共生于场地之中"展开思索。RCR建筑事务所选择风景优美的小镇奥洛特作为事务所和实践的根据地,用现代的建筑语言和材料在自然中构建出人工与自然并存、互动的场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以建筑实践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从居住心理、住宅与环境的关系和内部空间等三个方面,比较了中日传统居住空间的异同,及影响它们因素.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来开拓耕耘新世纪的住宅设计园地.  相似文献   

19.
城市景观中人们需求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近自然、相互交往、迷人的环境、休闲娱乐的场所、私秘性与归属感是人们对城市景观共同的渴望,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设计源自于人们这些共同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文章探讨了城市景观中人们不同类别的的需求,并以实际的规划设计项目为案例,分析了城市景观中人们的需求在规划设计中的体现,以探讨实现城市景观与空间人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璐  石磊 《中外建筑》2014,(1):91-92
自古以来,人类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水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之物,还是其灵魂寓居的重要象征。水是人类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媒介,水与建筑结合,不仅能够渲染空间的气氛,还能增添空间的活力。文章通过对水元素特性以及水与建筑关系的研究,并结合具体实例总结其在建筑空间中的一些表达与运用的方式,探索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与建筑空间结合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