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腈纶(PAN)坯布与羟胺溶液反应,得偕胺肟腈纶坯布(AOCF),再将AOCF分别放入三氯化铽(TbCl3)、三氯化镝(DyCl3)溶液中,温度为45℃,pH=3,反应2.5h,分别制得偕胺肟腈纶坯布-铽离子配合物[AOCFTb(Ⅲ)]、偕胺肟腈纶坯布-镝离子配合物[AOCF-Dy(Ⅲ)]。对制得的坯布进行表征和荧光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线激发波长为320nm时,AOCF-Tb(Ⅲ)的荧光发射波峰为468.5nm;在紫外线激发波长为300nm时,AOCF-Dy(Ⅲ)的荧光发射波峰为475.0nm。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N,N'-二乙基-N,N'二苯基-1,1'-联萘一2,2-二(氧杂乙酰胺)(L),用调节反应溶剂极性的方法制备了其5种稀土硝酸盐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对此系列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组成为RE(NO3)3L·2H2O[RE=La(Ⅲ)、Eu(Ⅲ)、Tb(Ⅲ)、Ce(Ⅲ)、Yb(Ⅲ)],并推测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结构.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发现Eu(Ⅲ)配合物表现出较强的Eu3 特征荧光,而Tb(Ⅲ)配合物表现出较弱的Tb3 特征荧光,说明配体L的三重态能级与Eu3 的最低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同时发现Eu(Ⅲ)配合物和Tb(Ⅲ)配合物荧光强度随溶剂配位能力增强而减弱,即受溶剂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和普通PAN纤维为原料,经偕胺肟改性和Fe3+配位反应制备了两种改性PAN纤维铁配合物。考察和比较了偕胺肟改性和Fe3+配位反应中两种纤维的腈基转化率及其配合物中铁含量的变化。然后在表征的基础上分别将两种改性PAN纤维铁配合物作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应用于偶氮染料活性红195的氧化降解反应中,研究了两者在暗态和可见光辐射条件下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AN纳米纤维比普通PAN纤维更容易发生偕胺肟改性和Fe3+配位反应。PAN纳米纤维铁配合物对可见光吸收性能略低于普通PAN纤维铁配合物。在染料的氧化降解反应中,PAN纳米纤维铁配合物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尤其在暗态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王明娟  高保娇  杜俊玫 《功能材料》2013,44(Z1):142-148
采用大分子反应法,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砜(PSF)侧链,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砜PSFNA。以PSFN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Eu(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F-(NA)3-Eu(Ⅲ)与三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F-(NA)3-Eu(Ⅲ)-(Phen)1。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应用Antenna效应理论,从微观机理上分析了实验结果。同时也制备了配合物的固体薄膜,考察了固体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键合在PSFNA侧链的配基NA能有效地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大分子配基PSFNA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但是,键合在PSFNA侧链的配基NA对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无敏化作用,还会发生由中心离子激发态到配基三线态的逆向能量转移。第二配体的协同配位效应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5.
以Bi(NO_3)_3和Na_2WO_4为原料、偕胺肟纤维作为配体,采用液相法合成钨酸铋/偕胺肟纤维(Bi_2WO_6/AOCF),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以罗丹明B的降解率为指标进行考察,可知,Bi_2WO_6/AOCF最佳制备条件为:Bi(NO_3)_3用量为1.0mmol,Na_2WO_4用量为0.5mmol,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24h。以罗丹明B、活性黄、亚甲基蓝、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来考察Bi_2WO_6/AOCF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Bi_2WO_6/AOCF对4种染料都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且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光催化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α-萘甲酸(α-HNMA)、β-萘甲酸(β-HNMA)、α-萘乙酸(α-HNAA)、β-萘乙酸(β-HNAA)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啰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4种Eu(III)和4种Tb(III)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发现各配体的特征吸收峰(νC=O、νC=N)在形成配合物后不同程度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说明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捎肨G-DTG技术对8种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8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测得了各配合物粉末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4种铕的三元配合物均发出红色荧光,最强发射峰613 nm附近的强度顺序为:Eu(β-NMA)3phen>Eu(α-NMA)3phen.H2O>Eu(α-NAA)3phen>Eu(β-NAA)3phen.H2O。4种铽的三元配合物无明显的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α-萘甲酸(α-HNMA)、β-萘甲酸(β-HNMA)、α-萘乙酸(α-HNAA)、β-萘乙酸(β-HNAA)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啰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4种Eu(Ⅲ)和4种Tb(Ⅲ)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发现各配体的特征吸收峰(VC=O、VC=N)在形成配合物后不同程度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说明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采用TG-DTG技术对8种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8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测得了各配合物粉末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4种铕的三元配合物均发出红色荧光,最强发射峰613 m附近的强度顺序为Eu(β-NMA)3phen>Eu(α-NMA)3phen·H2O>Eu(α-NAA)3phen>Eu(β-NAA)3phen·H2O.4种铽的三元配合物无明显的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步大分子反应过程,将双齿席夫碱(SB)配基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了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SB。使大分子配体PS-SB与Eu(Ⅲ)离子螯合配位,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SB)3-Eu(Ⅲ),也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第二配体,制备了三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SB)3-Eu(Ⅲ)-(Phen)1。研究结果表明,键合的双齿席夫碱(SB)配基兼具有螯合配位与传能敏化双重功能,所制备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大分子配体PSSB本身具有强的荧光发射,但与Eu(Ⅲ)离子配位后,其自身的荧光发射大为减弱,通过配合物分子内能量转移,可强烈地敏化Eu(Ⅲ)离子发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三脚架型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可能的配位状态及荧光性质,合成了三脚架型配体--2,2,2-胺三乙酰二苄胺(L)及其6个稀土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摩尔电导率及荧光光谱等方法对L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L能够与稀土离子配位,生成n(RE)∶n(L)=1∶1的配合物;Tb(Ⅲ)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在490nm、545nm、590nm、620nm附近出现强度不同的Tb3+特征荧光发射峰,分别归属于Tb3+的5D4→7F6、5D4 →7F5、5D4→7F4、5D4→7F3能级跃迁;而其Eu(Ⅲ)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微弱,其它配合物没有荧光发射.说明L的三重态能量与Tb3+最低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能起到较好的敏化作用,提高Tb3+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Eu(Ⅲ)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u(Ⅲ)和PNIPAM有相互作用:①Eu(Ⅲ)可与PNIPAM中酰胺基团配位形成配合物PNIPAM-Eu(Ⅲ);②PNIPAM-Eu(Ⅲ)配合物兼具热敏性;③Eu(Ⅲ)与PNIPAM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当Eu(Ⅲ)含量为0.8w%时荧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配合物Eu0.5Tb0.5(TTA)3Bipy,并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Eu0.5Tb0.5(TTA)3Bipy/PMMA稀土聚合物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IR)、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仪等对稀土聚合物发光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仪(FS)等分别研究了该发光材料的微观形貌,探讨了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Eu0.5Tb0.5(TTA)3Bipy/PMMA仍保持Eu0.5Tb0.5(TTA)3Bipy原有的发光特性;在365nm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发光峰在612nm附近、谱线带宽为10.4nm的红光发射,发光亮度高,色纯度高,是性能优良的稀土聚合物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Bi(NO_3)_3为铋源,以KI为碘源,以Na_2S_2O_3·5H_2O为硫源,偕胺肟纤维为载体,通过常态液相法制备合成了纳米碘氧铋/硫化铋/偕胺肟纤维(BiOI/Bi_2S_3/AOCF)光催化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能谱(ED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呈片状结构,纳米级别,并与纤维牢固结合。以罗丹明B作为模拟污染物来验证BiOI/Bi_2S_3/AOCF的光催化性能,结果反映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能力和稳定性。总体来看,该材料光催化性能优异,稳定性较强,易于分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电纺制备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将其浸泡在盐酸羟胺溶液中进行改性,获得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纳米纤维(AO-PAN),再将AO-PAN与三氯化铁溶液在室温下反应,得到聚丙烯腈铁的配合物(Fe-AO-PAN),并采用SEM、FT-IR和EDAX能谱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然后将其作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用于活性橙K-GN染料的氧化降解反应中,同时研究了吸附不同Fe3+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对脱色率的影响,并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不同降解程度的染料吸光度。结果表明,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纳米纤维与Fe3+发生了配位反应,从而制成了Fe-AO-PAN纳米催化剂,而且催化剂中Fe3+含量的增加会促进活性橙K-GN染料的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动态激光光散射和荧光光谱技术对Eu(Ⅲ)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接枝核壳纳米微球PNIPAM-g-P(NIPAM-co-St)(PNNS)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u(Ⅲ)和热敏性的核壳纳米微球PNNS有显著的相互作用.其一,Eu(Ⅲ)可与PNNS中酰胺基团上的氧原子配位形成微球配合物Eu(Ⅲ)-PNNS;其二,Eu(Ⅲ)-PNNS微球配合物兼具热敏性;其三,该配合物在614 nm处的荧光强度较Eu(Ⅲ)增大了33倍,Eu(Ⅲ)与PNNS之间能量传递达到55%.  相似文献   

15.
周禾丰  王华  张婷  陈柳青  许慧侠  郝玉英 《功能材料》2011,42(6):1054-1056,1060
分别以1,10-邻菲啰啉、三苯基氧膦,2,2'-联吡啶为第二配体,并以苯甲酰丙酮为第一配体,合成了3种铽(Ⅲ)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确定了其结构,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发光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种铽(Ⅲ)配合物的光吸收以第一配体为主,激发下均能发射Tb3+的5D4→7F4的电子跃迁特征峰...  相似文献   

16.
以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为第一配体,三苯基氧磷(TPPO)为第二配体,通过与稀土铕离子进行配位,制备Eu(TTA)_3(TPPO)_2发红光的配合物;同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基质,与樟脑磺酸(CSA)掺杂的导电聚苯胺(PANI)及荧光配合物Eu(TTA)_3(TPPO)_2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导电纳米纤维Eu(TTA)_3(TPPO)_2/PANI/PVP。用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FL)、宽频介电松驰谱仪对荧光导电纳米纤维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荧光导电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及良好的导电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三脚架型配体与其稀土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关系,合成了三脚架型配体--2,2,2-胺三乙酰-吡啶及其6种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差热-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配体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组成、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Re(NO3)3·L·6H2O(Re=Ce3 ,Sm3 ,La3 ,Tb3 ,Y3 ,Eu3 );在DMF中属于2:1型电解质,其中,配合物中既存在以单齿形式与中心离子配位的NO-3,也存在游离的NO-3.荧光光谱分析表明,Tb(Ⅲ)配合物具有较强的Tb3 特征线状荧光,说明T(L)→5D4(Tb)的能级较匹配,从而使Tb3 荧光发射大大增强.同时,研究了溶剂中荧光增强效应,说明在极性较强、中性体系中配体对Tb3 的敏化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8.
以偕胺肟纤维(AOCF)为载体,与TiCl_4进行配位后再水解,制得TiO_2/纤维复合物(N-TiO_2)。再将NTiO_2与FeCl_3反应,获得Fe、N共改性纳米TiO_2/纤维复合材料(Fe3+/N-TiO_2)。采用SEM、XRD、EDS等对复合物的形貌、晶态结构、表面元素进行表征。以染料降解率为指标,优化制备条件:Fe~(3+)初始浓度5.0mmol/L、pH=2.0、改性反应时间为20min。考察了Fe~(3+)/N-TiO_2对活性黄、活性红和甲基橙三种染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显示:在可见光下其对3种染料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且可多次重复使用与再生,光催化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PL和UV-Vis分析表明:Fe、N共改性使TiO_2禁带宽度窄化,吸收带边红移,其光谱响应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19.
水溶性纤维素醚/Eu(Ⅲ)的合成及发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叶君  熊犍 《功能材料》2005,36(10):1572-1574,1577
合成了具有发光性能的水溶性纤维素醚/Eu(Ⅲ)的配合物,即羧甲基纤维素(CMC)/Eu(Ⅲ)、甲基纤维素(MC)/Eu(Ⅲ)和羟乙基纤维素(HEC)/Eu(Ⅲ),讨论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并由FTIR加以证实.这些配合物的发射光谱为Eu(Ⅲ)在615nm处的电偶极跃迁(由5D0→7F2)所产生.CMC的取代度对CMC/Eu(Ⅲ)的荧光光谱和强度都产生影响.Eu(Ⅲ)含量也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产生影响,当Eu(Ⅲ)含量为5%(质量比)时,这些水溶性纤维素醚/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2,2-联吡啶-6,6-二羧酸作为配体,合成了稀土配合物[Ln2(bpydc)3·3H2O]·H2O·3CH3OH(1,Ln=Eu,Tb,Yb,Gd;Hbpydc=2,2-联吡啶-6,6-二羧酸)。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磷光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和配体与发光中心的能级匹配程度的测定,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与能量传递效率。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两种不同环境的配位中心,促使配合物在空间上具有层状堆积结构;Eu(Ⅲ)与Tb(Ⅲ)配合物分别在612与548nm处有强烈的红色与绿色荧光发射,特征荧光敏化效果明显;配体三重态能级26666cm-1与稀土离子Eu3+(5D0,17300cm-1)、Tb3+(5D4,20500cm-1)最低激发态能级匹配,存在明显天线效应,具有优良的能量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