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lanning》2015,(7)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有美妙的文字,更有其所特有的悲剧美。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金锁记》、《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和她们的悲剧命运入手,解读张爱玲小说主题以及其对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
《镜花缘》是一部以才女群体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进步女性思想的小说。在作者的笔下,女性形象与传统的女性大有不同:她们不仅爱好读书、多才多艺而又独立自主、勇敢坚韧。她们打破封建传统思想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桎梏,不仅在教育上享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还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这无疑是女性解放思想一个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8)
《甄嬛传》是一部描写后宫女人争斗的电视剧,剧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在男权下,女性逐渐扭曲的性格和命运的悲剧。但在同样的压迫下,只有安陵容逐渐丧失良知、迷失自我。也只有她,要求皇上平等地对待她。我们以安陵容良知渐变的过程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说明封建皇权的压迫和自身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谭君 《建造师》2010,(6):293-295
《骆驼祥子》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役心理和无法实现的希望的破灭,不仅是祥子一类车夫们,还有小福子一类下层劳动妇女都无一幸免,在困境中各自挣扎,却最终落入绝望的深渊。以小福子为代表的特殊底层女性群体,她们作为封建社会男权文化下的牺牲品,其悲凉命运更让人看到,阻碍她们正常健康发展的、影响她们命运及前途的,除了人自身心灵上的原因,影响更大的是社会文化原因。这进一步预示了:要解救她们,不仅需要来一场思想革命,更需要一场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5)
《祝福》是鲁迅《彷徨》文集中的第一篇,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鲁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经典的被封建束缚的传统女性形象,在现代历史的女性形象长廊中,祥林嫂这幅画像永远闪耀着光辉,经久不衰。而柔石作为左翼代表作家,《为奴隶的母亲》也是柔石的代表作,经过近90年漫长时光的考验,毋庸置疑地成为了现代文学的经典。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柔石能创造出"典妻"这样一个经典女性形象实则早已大大超过了左翼文学的范畴。本文将致力于探讨两位经典的女性形象,比较她们身上的异同之处,找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产生这样两位经典的女性形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1):47-49
《海边的卡夫卡》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描写承袭了此前的长篇小说中女性角色疏远他人、脱离社会的特点,同时具有与村上早期小说中不同的一面:《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女性普遍彰显了人性的温暖、较独立的人格和抗争的性格。但是她们的抗争又是不彻底的,具有向命运低头妥协的一面。村上春树为这些女性安排的自我救赎的出路是指向内心的,也表现了村上春树在思考人物命运时一贯的"内向"性态度。  相似文献   

7.
在《工厂工会》和《苦楝树》中,楚荷分别以孙千钧和吴满为主线描写了一个改革大潮的人生百态。在这两部作品中,楚荷笔下的女性例如,《工厂工会》中的梦娜和李菊与《苦楝树》中的瘦妞和梅毒,虽然具有有着不同的性格气质,对人生、命运她们也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她们却有着相类似的人生命运。她们始终摆脱不了悲苦的现实,要么是不争气的丈夫的拖累,要么是现实逼迫去出卖肉体,要么是爱情不得善终等。她们的身体无一例外地成为男性社会的欲望对象。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她们无法得到希望的美好生活,她们只能苟延残喘以获得生存。  相似文献   

8.
袁铮 《城市开发》2022,(3):98-98
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有这么一批女性同胞,她们善于用"以柔克刚"的方式处理各式各样的棘手问题;她们习惯用温和的方式对待业主;她们时常微笑待人,认真做事.她们努力工作,勇敢追梦!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默默为行业付出……在这人间最美的三月天里,我们一起迎来了第112个"三八妇女节",让我们在这春暖花开、生机无限的美好季...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5):86-87
本文通过对奈拉·拉森的短篇小说的简要介绍和分析,尤其是对其第二部作品《逾越》中混血儿黑人女性主人公克莱尔·肯德利的两次"逾越"的细致的刻画和描述,一是逾越为白人并成功嫁给一位白人中产阶级丈夫,二是基于精神上的自由又从白人逾越为黑人,从而导致了悲剧性的命运,本文旨在浅析导致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亦即美国二三十年代根深蒂固的"交错性压迫"对混血儿黑人女性的毒害和给她们带来的创伤。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1)
"他者"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他者"在文学文本中的显性和隐性探讨已经成为文学批评的一种趋势。《家》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十部作品,小说除了弗兰克回归精神家园的奥德修斯式历程这一主线外,还隐含了弗兰克的妹妹茜、女友莉莉以及祖母丽诺尔摆脱"他者"奴役,努力构建自我身份的主题,这两个并行的主题相互交织,反映了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找寻身份认同感的艰难历程,彰显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8)
萧红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女作家,始终关注着下层劳动妇女的苦难命运,她以别具一格的女性视角,深入劳动妇女的生活,塑造了一群受侮辱、被迫害的女性形象,抒写了社会动荡时期女性群体如动物般麻木的生存状态和她们所背负的民族与个人的双重枷锁。本文将以萧红作品中女性的生命苦难为中心视点,具体从封建文化束缚、男权压迫、女性自身的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揭示千百年来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进一步彰显萧红作品鲜明浓厚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4)
曹禺四幕话剧《雷雨》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也是一部中国式悲剧剧作的典范。《雷雨》的悲剧意识在于剧作家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在时代语境下,其社会悲剧的意义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周朴园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卫道士和牺牲品;鲁侍萍是封建等级观念的牺牲品;周蘩漪是男权社会女性悲剧命运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开发》2014,(3):63-68
正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杂志社有几位正在家休产假的女同事。想象中都是幸福洋溢,可每次打电话或探望,她们一个个都叫苦不迭,纷纷吐槽:"带孩子可比上班累多了"!"忙死我了,腰酸背痛","这可真是无期徒刑的开始啊"......在她们还在感恩母亲的时候,也逐渐担当起家庭的重任,让人深刻地感慨:职场女性不容易!我们亲眼见到,单位有准妈妈依然奋战在工作前线,面对繁重工作毫不畏惧加班加点,辛苦劳累却从不退缩;不少"背奶妈妈",一头坚守工作,一头兼顾家庭,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家庭、孩子支撑起一片天,也为自己的独立和事业开辟了一片天。在工作中,女性从来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用她们的坚韧、力量、温和、细心、热情和开朗,去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尤其是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她们充分发挥女性特征,用贴心服务为广大业主送去温暖。比如在客服团队,女性占据绝大多数;在财务战线,女性有着细致严谨的优良品格;保洁岗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0)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著名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之一,同时也是哈代创作达到成熟顶峰的标志之作。在哈代的小说中,他擅长于处理贫穷与女性、道德的双重标准、妇女所处的被动角色以及女性获得幸福的机会如何被破坏等系列问题。这部小说从被创作完成至今都存在褚多争议,例如苔丝是否有罪,伦理道德方面等等。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诠释。作为一位传统女性的代表,苔丝尝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反抗所有阻碍她获得爱情和幸福的事物,但最终受到那个时代以及个人性格思想方面的制约而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哈代笔下的女性终究离不开那个时代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压迫以及人们道德观念的束缚而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文本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苔丝性格中的三个态度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了解更多关于苔丝及同时代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5)
苏青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描摹了她们日常生活真实的生存境况,记录了中国女性由愚昧走向觉醒的漫长成长之路,反思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苏青以自己创作的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平凡的女性形象极大的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16.
正《红楼梦》是一曲封建制度下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人物悲歌,而其中最为让人流连的莫过于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一个是"木石前盟",一个是"金玉良缘",却偏偏都在封建洪流的冲击、吞噬下,徒留一地遗憾。而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罪恶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婚姻制度。从众多像花一样的女性悲惨命运中,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说到底,《红楼梦》的世界是一个爱的荒漠,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结局算得上真正幸福。而宝黛的爱情悲剧实则是一个社会悲剧,曲终人散,只能叹一句"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0)
流浪母题作为传统母题的一个类型,贯穿于西方文学整个历史。吉娜·B·那海,作为一位犹太裔美国现代作家,以其生于伊朗犹太人聚居区,在欧洲和美国接受教育的背景,使用多种视野和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在伊朗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女性的命运。在《信仰大道上的月光》中,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借用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触,用一个犹太家族女性的流浪,尤其是女主人公"天使"罗仙娜颠沛流离的一生,从她的两次"离开"与一次回归出发,借用了其与《旧约》中《出埃及记》的互文性,折射出了整个犹太民族的在流浪过程中所经受的多重苦难,并对在美犹太人的生活寄予了新的期望,是一部大气磅礴而又贯穿古今的犹太民族流浪悲歌。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2)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摄影家延续着主体意识觉醒来的思考,同时,她们也在努力的证实着自己:女性摄影也能为受众带来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慰藉,心灵上的启迪和思想观念的升华。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女性摄影师呈现出独有的气质和魅力。本文以荣妮和她的作品《在美国-春夏秋冬》为切入点,探析出女性摄影主当代女性摄影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7)
《圣经》中命运坎坷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悲惨的命运。她们拥有追求灵魂平等、仁爱宽厚、智勇双全等品质。她们的女权意识是以合法的男权为背景,或者说是借助当时的男权社会来完成的。分析表明在男权支配的社会,发挥妇女的主观能动性是争取平等的重要途径。她们的这种自主行为对后来的女权运动的发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5)
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坛三姐妹之一夏洛蒂勃朗特的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简爱》一经面世,随即轰动世界,其中饱含的女性意识和女权主义引人思考。《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由对命运的顺从逐渐转为为生存、自由、平等和女性尊严奋起。她敢爱敢恨,追求男女平等,她为女性地位而歌,为女性尊严而战,可以说是对抗当时传统思想的叛逆者,然而,她的独特魅力最终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携手走向幸福的生活。本文通过对简爱性格发展历程的阐释,对《简爱》中的女权主义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