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和氯化胆碱经一步缩聚反应制得阳离子环糊精聚合物(CPβCD),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壳聚糖微球(CS),再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具有CPβCD和CS双重特性的壳聚糖固载阳离子环糊精聚合物微球(CS/CPβCD),用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表征,以酮洛芬为模型药物,研究了CS/CPβCD微球的载药性能。结果表明,CS/CPβCD微球对酮洛芬的最大载药量为849.4 mg/g,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载药CS/CPβCD微球具有缓释性能,并且在模拟肠液中的缓释效果优于模拟胃液,为CS/CPβCD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石浦江  李玉宝  张利  彭雪林  周钢  邹琴 《功能材料》2006,37(11):1798-1800,1804
首先通过乳化法合成海藻酸钠/壳聚糖(ALG/CS)复合微球,然后将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n-HA/CS)复合材料混合均匀,用气体发泡法制备了载微球复合组织工程支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以及转靶X射线仪(XRD)等方法对该载微球多孔支架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n-HA/CS复合材料中无机相均匀分散在连续有机基质中,复合前后两组分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制备的载微球多孔支架中孔隙分布均匀,孔间贯通性良好,孔隙率较高;而其中的微球均呈球状,直径分布在150~350μm之间;微球表面粗糙且有大量微孔,载药后将利于药物的释放;微球在整个支架中分布均匀,而且与n-HA/CS基体材料间亲和性较高.本研究将为骨或软骨缺损提供一种性能优良且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3.
4.
文中以天然多糖果胶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乳化交联的方法制备了果胶酸锌微球,再通过自组装壳聚糖层并用柠檬酸钠固化,得到了核壳结构的凝胶微球,将药物奥沙拉嗪封装在凝胶微球中,考察了其药物缓释性能。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荧光显微镜对微球形貌和核壳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对凝胶微球的制备进行了优化,并对微球的药物负载性能及在模拟结肠环境中的释药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胶@壳聚糖载药微球的最高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9.4%和37.3%,果胶@壳聚糖复合载药微球在pH=7.4的模拟结肠液中,前12 h内的释放量仅为35.29%,72 h后奥沙拉嗪的释放量达到了89.90%,而纯果胶载药微球前12 h的释放量就已经高达78.65%,体现了壳聚糖包封层在药物缓释中的重要性。锌离子在果胶@壳聚糖复合微球和果胶微球中的释放趋势与奥沙拉嗪一致,相比于果胶微球,果胶@壳聚糖复合微球具备良好的缓释性能,可用于治疗结肠炎症疾病。  相似文献   

5.
使用环糊精和对甲苯磺酰氯制备单-(6-O-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将其与壳聚糖反应后得到可溶于醋酸溶液的壳聚糖固载环糊精,使用一步法与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球(ALg-CDS)。用FTIR、UV、TG-DTA、XRD和SEM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凝胶球在模拟肠液和胃液中的溶胀行为及载药释放性能。结果表明,ALg-CDS凝胶球在肠液中的溶胀率比在胃液中的大;对酮洛芬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方程,且ALg-CDS凝胶球的载药量(4.19mg/mg)优于ALg-CS(3.76mg/mg),ALg-CDS凝胶球比ALg-CS有更好的缓释效果,环糊精的引入提高了载药量和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以醇盐水解法为基础的生长硅溶胶的方法,制备了粒径为200nm的单分散二氧化硅球形颗粒,并将其作为核心,利用常温连续进料的钛酸丁酯水解的多步法,在二氧化硅核心外经多次包覆形成厚层二氧化钛;在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和陈化环境下,将上述TiO2/SiO2复合颗粒外再包覆一薄层二氧化硅,形成一种高折射率,可用于组装光子晶体的SiO2/TiO2/SiO2多层复合微球.对该复合微球用重力沉降法、透射电镜法(TEM)、X射线能谱分析法(EDS)进行了表征.其中,重力沉降法是一种将Stokes公式为基础推导的复合颗粒的粒径与沉降速度关系式所得的一系列数据进行拟合外延,来测定复合颗粒的粒径及包覆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以醇盐水解法为基础的生长硅溶胶的方法 ,制备了粒径为 2 0 0nm的单分散二氧化硅球形颗粒 ,并将其作为核心 ,利用常温连续进料的钛酸丁酯水解的多步法 ,在二氧化硅核心外经多次包覆形成厚层二氧化钛 ;在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和陈化环境下 ,将上述SiO2 /TiO2 复合颗粒外再包覆一薄层二氧化硅 ,形成一种高折射率、可用于组装光子晶体的SiO2 /TiO2 /SiO2 多层复合微球。对该复合微球用重力沉降法、透射电镜法 (TEM )、X射线能谱分析法 (EDS)进行了表征。其中 ,重力沉降法是一种将Stokes公式为基础推导的复合颗粒的粒径与沉降速度关系式所得一系列数据进行拟合外延 ,来测定复合颗粒的粒径及包覆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细菌感染问题,利用原位法制备了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和壳聚糖(CS)复合微球,并与纯CS载药微球和共混法n-HA/CS复合载药微球进行对比研究。利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微球进行形貌观察,结果显示原位法复合载药微球表面形态和球形度均较好。对载药微球的载药率、药物包封率和体外药物释放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原位法复合载药微球载药率和药物包封率最高,分别为(0.3907±0.0203)%和(7.4221±0.3858)%,并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天然高分子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载药纳米微球的方法。着重介绍了采用离子交联法和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合成法在乳液体系中制备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HA)复合微球,并探讨了实验条件对复合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HA质量比为4/1时,可以获得球形规则,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9μm的复合微球。此外,NaOH溶液(1mol/L)的加入量应不少于3mL;交联剂(1mL)的最佳加入浓度为8%;向油相中先加入钙盐比先加入磷酸盐时的成球效果好。以盐酸四环素为模型药物,对复合微球的体外载药和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HA的引入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而且使得复合微球比纯壳聚糖微球具有更显著的药物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陆敏  王利强 《包装工程》2017,38(19):47-51
目的探讨各因素对制备茶多酚/壳聚糖/海藻酸钠纳米微球载药率、包埋率的影响,研究纳米微球体外释放行为,为后期缓释抗菌膜的制备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考察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壳聚糖溶液浓度、CaCl_2溶液浓度、茶多酚溶液浓度对纳米微粒载药率、包封率的影响,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率。结果当海藻酸钠溶液、壳聚糖溶液、CaCl_2溶液、茶多酚溶液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10,15,0.8 mg/m L时,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微粒载药率为22.71%,包封率为61.38%,且粒径集中在500 nm左右,有较好的缓释效果。结论所得的最佳工艺制备条件为后期做缓释抗菌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纳米缺钙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CDHA/CS)复合微球中,nCDHA在微球中分布不均和含量不足的问题,在油包水(W/O)体系中,运用均匀沉淀法原位制备了nCDHA/CS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TG)、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复合微球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得的nCDHA/CS复合微球中,nCDHA均匀分布于复合微球中,其含量高达43%;复合微球粒径分布较窄,球形度良好,分散性指数(PDI)为0.291,平均粒径18.6μm。仿生矿化结果显示,复合微球表面矿化是从nCDHA生成nHA的过程,仿生矿化14 d后,微球表面形成大量均匀的片状类骨磷灰石,表明该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对骨组织再生修复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掺杂CaCO3微球为模板,利用逐层(LBL)自组装技术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锂藻土(Laponite)组装到微球表面,得到了核壳型载药微球。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zeta-电位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等对微球形貌、结构和载药释药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aCO3微球合成过程中,PSS不仅调控了CaCO3的形状,也改变了CaCO3晶型,即由方解石晶型转变为球霰石晶型;在负载布洛芬(IBU)的CaCO3微球表面,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得到核壳型载药微球。去除模板CaCO3后的微囊结构表明聚电解质和粘土成功地组装在微球表面;壳层中的聚电解质能够有效地延缓药物的释放,而锂藻土对药物的释放具有阻隔作用,能进一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14.
首次以利福喷丁为模型药物、聚己内酯为载体材料,制备了用于长效抑制骨结核生长的利福喷丁聚己内酯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特性和体外释放性能。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利福喷丁聚己内酯微球,系统考察了投药量、聚乙烯醇的浓度、乳化速度对微球形貌、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通过对制备工艺的优化,得到最佳制备条件是乳化速度300r·min-1,投药量20mg,聚乙烯醇的浓度2%。所制备的载利福喷丁聚己内酯微球圆整,表面有微孔,大小分布均匀,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27.249±0.256)μm、载药量(3.098±0.011)%、包封率(34.078±0.123)%。实验结果表明:聚己内酯是负载利福喷丁的一种理想控释材料。  相似文献   

15.
多级结构微/纳米材料SiO2球有4种主要的结构类型,中空介孔球、核-中空多孔壳球体、囊泡和多级孔球。介绍了材料合成的硬模板法、软模板法和其他几种特殊方法,简述了材料在药物、催化剂载体及模板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材料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以天然多糖果胶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乳化交联的方法制备了果胶酸锌微球,再通过自组装壳聚糖层并用柠檬酸钠固化,得到了核壳结构的凝胶微球,将药物奥沙拉嗪封装在凝胶微球中,考察了其药物缓释性能。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荧光显微镜对微球形貌和核壳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对凝胶微球的制备进行了优化,并对微球的药物负载性能及在模拟结肠环境中的释药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胶@壳聚糖载药微球的最高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9.4%和37.3%,果胶@壳聚糖复合载药微球在pH=7.4的模拟结肠液中,前12 h内的释放量仅为35.29%,72 h后奥沙拉嗪的释放量达到了89.90%,而纯果胶载药微球前12 h的释放量就已经高达78.65%,体现了壳聚糖包封层在药物缓释中的重要性。锌离子在果胶@壳聚糖复合微球和果胶微球中的释放趋势与奥沙拉嗪一致,相比于果胶微球,果胶@壳聚糖复合微球具备良好的缓释性能,可用于治疗结肠炎症疾病。  相似文献   

1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表面含可聚合官能团的亚微米SiO2粒子,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聚合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EMA)为功能单体,在复合乳化剂SE-10/OP-10的作用下,通过SiO2粒子表面上的乳液聚合成功制备出了表面光滑且具有核壳结构的SiO2/PMMA-DMEMA复合粒子,并对得到的复合粒子采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光电子能谱(XPS)和热失重分析(TGA)进行表征。TEM结果显示,SiO2处于内层,大小约170 nm;外层包覆了厚度约20 nm的聚合物。XPS表明,SiO2被聚合物包覆后,N元素的摩尔分数为2.08%,其表面Si元素的摩尔分数降到2.21%。复合粒子经TGA分析后,聚合物与SiO2质量比(fp)为69.4/100,其中PMMA和PDMEMA含量分别为29.0%和10.1%;复合粒子经甲苯抽提后,聚合物与SiO2的质量比(fp)为60.1/100。聚合物的有效接枝率(fe)约为86.6%。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3种不同粒径的SiO2微球,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微球的粒径分布情况,SiO2微球粒径分别在140nm、208nm、336nm左右,在一定范围内,硅球的粒径随正硅酸四乙酯(TEOS)/氨水的添加量增加而增大。选取粒径在336nm左右的SiO2微球,使用硅烷偶联剂3-(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将壳聚糖(CS)接枝在SiO2微球上,得到SiO2@CS复合微球。通过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对微球进行了表征。接枝CS后对SiO2微球的结晶特性没有影响,微球仍为无定形晶体。元素分析结果表明CS的接枝量为1.03%。使用振荡法进行抗菌测试,SiO2@CS复合微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il)的抑菌率分别为85.52%和47.14%,表明复合微球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SiO2载药微球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无刺激等优点,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及化工分析等领域受到了普遍关注。对于一定化学组成的载药微球,其微结构对载药稳定性、药物释放行为等都有重要影响,不同微结构的载药微球制备方法也有所不同,根据微球结构和药物在微球中分布的不同,SiO2载药微球可分为基质型、核壳型、多核型和复合型。主要按照载药微球结构的不同,综述了各类微球的制备、药物释放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目前,通过调控SiO2载药微球的结构和组成以实现功能的多样性以及药物释放的精确调控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原位仿生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复合微球中nHA团聚及分散不均的问题, 本研究在油包水的乳液体系中, 原位仿生制备了nHA/CS复合微球, 并与共混法制备的nHA/CS复合微球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和激光粒度仪等手段对不同微球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相比共混法, 原位仿生制备的nHA/CS复合微球形态圆整均匀, 分散性好, 粒径分布较窄, 平均粒径为8.62 μm, nHA晶体均匀分布在微球内部及表面, 并与CS基质以化学键结合。该复合微球有望用于骨组织工程及药物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