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建华  查向华 《材料导报》2017,31(19):43-50
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结合了纳米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和聚合物的易加工和成膜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抗菌、催化和光电等领域。原位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形成单分散的纳米粒子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制备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主要综述了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原位生成法、原位聚合法、双原位合成法,并提出了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纳米银-氧化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抗菌复合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无耐药性、广谱抗菌和对哺乳动物细胞毒性低的特点,在生物医用材料和抗菌材料上有着潜在应用。主要介绍了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杀菌机理,提出了提高其杀菌性能的方法,对于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银负载细菌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彬  张秀菊  林志丹 《材料导报》2011,25(14):6-10,19
利用细菌纤维素超精细网络结构和高持水率的特点,在细菌纤维素上通过硼氢化钠(NaBH4)还原硝酸银中的Ag+原位生成纳米银颗粒,并对其微观结构等进行表征,同时对银负载细菌纤维素纳米复合膜的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XRD结果表明纳米银颗粒具有较完善的结晶结构,且银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XRF检测表明复合材料中含有Ag元素;由UV-Vis可知Ag/BC纳米复合材料在424nm处出现了Ag的吸收峰;从SEM图可看出随着硝酸银浓度的增大,细菌纤维素微纤表面负载的银颗粒增多,粒径大约为50~80nm。抗菌实验结果说明Ag/BC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率分别达到99.4%和98.4%。细胞相容性实验表明,Ag/BC纳米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因此将其用于抗菌伤口敷料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纳米银粒子抗菌涂料以其优越的抗菌性能和巨大的应用价值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介绍了纳米银粒子的抗菌机理,阐述了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表征方式,比较了几类抗菌剂在涂料领域的应用状况,指出了纳米银粒子抗菌涂料的优越性。展望了纳米银粒子抗菌涂料在密闭及半密闭空间内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绿色的微波辐射辅助还原合成载银蒙脱土,再将其与水性聚氨酯复合制备抗菌性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透射电镜、热重分析、力学性能、抗菌实验等分别研究了微波合成载银蒙脱土及载银蒙脱土/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表面结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抗菌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绿色的微波辐射辅助还原法于蒙脱土界面合成了粒径小、分布均匀的纳米银单质,将该载银蒙脱土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中,可提高载银蒙脱土/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硬段的最大失重温度上升了11℃,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32%和13%;抗菌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该复合材料在抗菌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绿色的微波辐射辅助还原合成载银蒙脱土,再将其与水性聚氨酯复合制备抗菌性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透射电镜、热重分析、力学性能、抗菌实验等分别研究了微波合成载银蒙脱土及载银蒙脱土/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表面结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抗菌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绿色的微波辐射辅助还原法于蒙脱土界面合成了粒径小、分布均匀的纳米银单质,将该载银蒙脱土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中,可提高载银蒙脱土/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硬段的最大失重温度上升了11℃,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32%和13%;抗菌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该复合材料在抗菌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水合肼直接还原硝酸银溶液得到稳定分散的纳米银溶胶,并通过冷冻(-20℃)、解冻(20℃)法合成了物理交联的Ag/PVP/PVA水凝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以及红外分析(FT-IR)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以大肠杆菌为细菌模型测试了样品的抗菌性能并分析了抗菌原理。结果表明,所得银溶胶中纳米银平均粒径约为50 nm,由于纳米银的引入,该新型水凝胶具有抗菌性能,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病原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纳米银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材料,其制备与应用已成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纳米银的主要合成方法,包括多糖法、Tollens试剂法、辐射法、生物法和多金属氧酸盐法等,具有原料广泛、反应温和、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基于纳米银的优异抗菌性能,总结了纳米银的抗菌机理及其抗菌应用,并展望了纳米银在抗菌涂料、抗菌包装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石墨烯/银纳米粒子(AgNP/G)复合抗菌材料简单快捷的制备方法。方法在碱性环境下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AgNP/G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紫外和透射电镜等技术对AgNP/G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探讨其形成机理,并通过平板计数法来观察AgNP/G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结果所制备的AgNP/G复合材料中,形成的纳米银尺寸较小(15 nm)、粒径均一,在石墨烯片层上分布均匀。当AgNP/G的抗菌质量浓度为20μg/m L时,抗菌率达到98.7%。结论碱的存在能加速银纳米粒子在石墨烯片层上的形成,得到的AgNP/G复合材料抗菌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0.
氧化石墨烯(GO)-纳米银(AgNPs)复合材料(GO-AgNPs)由于GO与AgNPs各自具有的优异性能,并能够产生协同作用,使其物理化学性能得到增强。近年来,GO-AgNPs复合材料在抗菌、光学、化工催化、改性聚合物材料、电化学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对GO-AgNP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纳米银纤维是在尼龙等柔性织物表面沉积纳米银颗粒而得到的复合材料,它不仅保持了原有的纺织品属性,还具有银的特殊功能。银具有很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同时还具有非常有效的广谱抗菌性,因此银纤维具有很好的防辐射性和抗菌性,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综述了磁控溅射法制备纳米银纤维的研究近况和成果,介绍了其防辐射和抗菌性能的机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一种壳寡糖(CSO)修饰的纳米银抗菌材料。将含有羧基和二硫键的硫辛酸(LA)共价接枝到壳寡糖上合成了壳寡糖-接枝-硫辛酸共聚物(CSO-g-LA)。利用硫辛酸分子上的二硫键与纳米银的共价螯合作用,将壳寡糖修饰到纳米银表面。这种经壳寡糖共价修饰后的纳米银,其粒径大小为96.4nm,分散均匀没有团聚现象,且在广泛p H值和高盐浓度条件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应用于环境复杂的工业领域。这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复合材料,有机地将壳寡糖和纳米银各自的优良抗菌能力协同起来,使得其在抗菌领域中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硝酸锌(zinc nitrate, Zn(NO3)2)为锌源,以壳聚糖(chitosan, CS)为基底,以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 NaOH)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氧化锌-壳聚糖(zinc oxide-chitosan, ZnO-CS)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 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考察ZnO-CS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组成以及ZnO在CS表面的吸附情况;将ZnO-CS悬浊液涂抹在新鲜熟白米上进行ZnO-CS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Zn2+-CS表面首先生长了一层棒状ZnO粒子膜;通过受热反应CS表面的氨基与Zn2+、 ZnO形成交联网络,使棒状ZnO进一步生长形成片状ZnO;CS表面的氨基所形成的交联网络吸附ZnO,得到ZnO-CS复合材料;在时间为6 d时,用ZnO-CS悬浊液处理后的新鲜熟白米没有生成菌落,在时间为12 d时菌落无明显扩散,表明ZnO-C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孔杰  李国强  叶菁芸  曾戎  屠美  赵剑豪 《功能材料》2012,43(12):1662-1664
在壳聚糖/1,2-丙二醇凝胶中采用抗坏血酸原位还原硝酸银生成纳米银,进而通过碱液置换得到具有不同纳米银含量的物理交联的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和低分辨率TEM照片的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内形成了分散良好的纳米银.高分辨率TEM照片结果表明纳米银的直径在20~50nm之间,但其结晶状态并不均一.抗菌性实验证明,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石墨烯因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比表面积大以及生物共溶性好等优点,很多研究者将其应用于生物领域。在本工作中,我们以高比表面积的三维石墨烯作为载体,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对其表面进行改性,然后负载银纳米粒子,制备出纳米银/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通过SEM,TEM以及Zeta电位仪进行一系列的表征和跟踪分析,摸索出制备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最佳条件。该复合材料在抗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出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并作为导电填料,以提高导电油墨的导电性能。方法 -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以葡萄糖作为还原剂,采用同步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纳米银,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和纳米银按不同比例混合作为导电填料来制备导电油墨。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分析测试方法表征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并通过四探针法对油墨的导电性进行检测。结果 -纳米银颗粒均匀地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上,纳米银粒径约为35nm;掺杂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质量分数为12%时,导电油墨的电阻率可达到1.08×10~(-7)Ω·m,导电性能提高约64%。结论 -制备的复合材料石墨烯呈片状,结构完好,添加到导电油墨中能明显提高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7.
纳米复合薄膜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纳米复合包装薄膜一般为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可分为纳米材料/合成聚合物复合材料与纳米材料/天然聚合物复合材料。阐述了这2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综述了纳米TiO2复合薄膜、纳米SiO2复合薄膜、纳米CaCO3复合薄膜、纳米银复合薄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纳米复合薄膜在果蔬保鲜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朱华杨  曹从军 《包装工程》2018,39(13):42-46
目的制备出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并作为导电填料,以提高导电油墨的导电性能。方法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以葡萄糖作为还原剂,采用同步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纳米银,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和纳米银按不同比例混合作为导电填料来制备导电油墨。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分析测试方法表征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并通过四探针法对油墨的导电性进行检测。结果纳米银颗粒均匀地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上,纳米银粒径约为35 nm;掺杂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质量分数为12%时,导电油墨的电阻率可达到1.08×10~(-7)?·m,导电性能提高约64%。结论制备的复合材料石墨烯呈片状,结构完好,添加到导电油墨中能明显提高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9.
纳米材料     
我国建成年产可达10吨以上的纳米银微粉生产线 我国科研人员日前研制出新一代抗菌产品,并建成一条年产可达10吨以上的纳米银微粉生产线,可年产700万平方米抗菌布,从而标志着我国纳米材料在医药抗感染领域的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纳米技术产业化与投资高峰论坛”上获悉,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控股的深圳清华源兴纳米公司成劝研制出了“防聚集纳米银抗菌微粉”,这种纳米银微粉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纳米银粒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其中大多数纳米银为25纳米左右,棕色,呈粉末状。  相似文献   

20.
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先进抗菌材料一直是社会的重大需求。目前,各式各样含银纳米抗菌材料已被合成出来,并被认为可应用于许多商业产品领域中。然而,整合与创新基于纳米银的微/纳米结构,对于制备得到性能优异的抗菌剂仍颇具挑战性。基于此,利用简易的超声混合方法,成功合成了一类纳米银颗粒原位生长于氧化石墨烯银盐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现代分析手段对所得材料纳米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不仅可作为带负电荷的大分子捕获大量带正电的银离子,还可作为还原剂将银离子原位还原成纳米银粒子,由此得到了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同时含有均匀分散的纳米银粒子和银离子的杂化结构。这一先进结构使得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可充分利用银纳米粒子及氧化石墨烯银盐二者的优势,对金葡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强的抗菌活性和持久的抗菌能力,是一种高效的抗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