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彦伟  程珙  李浩然  何玉荣 《化工学报》2016,67(Z1):379-383
二氧化硅以其优越的耐热隔热性能引起各个行业的广泛关注。以硅酸钠为硅源、氯化铵为沉淀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分散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采用TG-DSC测试分散剂CTAB的分解温度,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以及扫描电镜对制备的二氧化硅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颗粒为无定形态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80 nm。  相似文献   

2.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硅酸钠为硅源,氯化铵为沉淀剂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研究了硅酸钠的浓度、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以及pH值对纳米二氧化硅粉末比表面积的影响,并用红外、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二氧化硅粉末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硅酸钠浓度为0.4 mol/L,乙醇与水体积比为1∶ 8,pH值为8.5时可制备出粒径为5~8 nm分散性好的无定形态纳米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3.
以乳酸与氢氧化钙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乳酸钙,研究了影响所制备乳酸钙粒径的因素,采用粒度分析仪、分光光度计、XRD及TEM对粉体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乳酸钙需在乳酸钙溶液接近饱和时,过滤除去未反应的氢氧化钙,抑制目标产物二次成核;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促进成核,抑制晶体的生长,并提高纳米粉体的分散性;采用化学沉淀法适宜的工艺条件制备乳酸钙粉体平均粒径分别可达52.3nm,粒度分布窄,乳酸钙纯度达到99%以上,质量符合食品级乳酸钙的国家标准(GB6226-86中砷及重金属含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水玻璃和盐酸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SiO2。工艺条件为:温度40-50℃,pH值5—6,干燥温度110℃,焙烧温度500℃,制得的二氧化硅粒径在50-60nm,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达到了工业生产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ZrOCl2.8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反向化学沉淀、有机物共沸蒸馏法制备超细ZrO2,用XRD、TEM、BET等技术研究粉体的组合结构、晶粒大小、比表面和孔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纳米ZrO2超细粉体由单斜和四方晶相组成,透射电镜分析提示产物粒径在10~20 nm;样品经400℃焙烧4 h后粉体的比表面积为115.64 m2/g,平均孔径为6.375 nm,总孔容为0.369 mL/g。该粉体具有高比表面性,可用于工业催化剂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廉价的硝酸铝和碳酸氢氨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波—化学沉淀法制备出氢氧化铝沉淀,经高温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铝粉末。讨论了滴加顺序及方式对产物粒径大小及分散度的影响,探讨了其影响机理。通过四因素(NH4HCO3与Al(NO3)3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方式,水与乙醇的体积比,马弗炉煅烧温度4个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研究了制备纳米氧化铝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化学沉淀法合成纳米SiO2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以硅酸钠和氯化铵为原料,以乙孵水溶液为溶剂,用沉淀法制备SiO2超细粉体,并用XRD、TEM和SEM对粉体的基本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SiO2粉体近似呈球形,平均粒径为40nm。  相似文献   

8.
以溶胶—凝胶法(sol-gel)为基础,乙醇作溶剂,在氨水催化作用下,研究了正硅酸乙酯(TEOS)通过水解聚合反应制备Si O2微球的方法,并探讨n(水)/n(TEOS)(简称H)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本实验借助激光散射粒度分布分析仪研究Si O2微球在溶液态的分布情况,同时使用SEM对烘烤干燥后的Si O2微球进行表征,该方法制得的纳米Si O2微球分布集中,平均粒径在90 nm左右。  相似文献   

9.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纳米SiO2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将KH-570化学键合在纳米SiO2表面,形成化学改性的纳米微粒MPS-SiO2。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70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溶剂配比对纳米SiO2表面双键含量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2表面成功地实现了化学改性。  相似文献   

10.
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设计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纳米SnO2收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验证实验显示,得到的最优条件能够很好地符合预测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实验,得到了纳米SnO2最优工艺参数: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44 min、滴加浓度为0.84 mol/L的SnCl4.5H2O 27 mL反应,产物在700℃下煅烧180 min。SnO2平均收率可达99.77%,平均粒径为23.6 nm。取得的最优工艺条件可以很好地用于纳米SnO2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粉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粉体的各种方法,评述了加碱中和工艺,均匀沉淀工艺,胶溶工艺和升温强迫水解工艺等特点,并指出加热水解法具有成本低,可直接沉淀出晶型产物且晶型易控等优势,是最具潜力的制备纳米TiO2粉体的液相法。  相似文献   

12.
以硝酸铈、酒石酸铵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eO2纳米晶体,考察了煅烧温度、原料计量比和分散剂的影响,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前驱物为Ce2L3·8H2O,样品用TEM和XRD进行了表征,样品外观形貌为淡黄色蓬松状粉体,前驱物经600℃、700℃、800~C℃煅烧2h所得样品的粒径分别为15nm、24nm,32nm左右。  相似文献   

13.
以Al(NO_3)_3和NH4HCO_3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α-Al_2O_3粉末。研究了反应物的滴加顺序、滴定速度、溶剂中水与乙醇的体积比、表面活性剂及前驱体的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纳米氧化铝粉体的晶粒尺寸和分散特性的影响,用XRD对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将硝酸铝溶液一次性加入到碳酸氢铵溶液中,可获得较小的纳米颗粒;反应体系中含有乙醇可以减轻团聚现象的产生。以PEG 6000为分散剂,硝酸铝与碳酸氢铵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采用将硝酸铝溶液一次性加入碳酸氢铵溶液的混合方式,溶剂中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1的条件下制备的前驱体,在1135℃下煅烧2h,可获得平均晶粒尺寸为27.5 nm的纳米α-Al_2O_3粉末。  相似文献   

14.
张一兵 《硅酸盐通报》2006,25(4):108-114,119
对近年来有关以无机盐为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SnO2材料的研究作综述,分析讨论了在制备纳米SnO2过程中,各主要因素对纳米SnO2材料制备的影响,简要地介绍了纳米SnO2材料的一些性能、用途。讨论了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SnO2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白炭黑,对影响纳米白炭黑生产的条件及反应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沉淀法生产纳米白炭黑的最佳实验条件。产品的检测结果证明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6.
沉淀法制备纳米碳酸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碳酸钙,获得了60nm以下的碳酸钙粉体,并讨论了不同沉淀工艺以及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条件对产物粒子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Mn2O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nCl2.2H2O和(NH4)2CO3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前驱物,并对前驱物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热处理。经处理后的产物分别作了XRD和TEM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纳米粉体Mn2O3的适合温度范围为600℃~800℃,800℃下热处理的产物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90nm左右。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环氧树脂(EP)/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SiO2用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分析了纳米SiO2的增韧机理。添加适量的纳米SiO2可显著提高EP的力学性能,添加6 phr纳米SiO2时,EP/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剪切强度、弯曲强度、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13.8 MPa,86.1 MPa,11.6 kJ/m2;适量的纳米SiO2能改善EP的内部结构,具有明显的增韧补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伟  李德玲  李扬 《化学世界》2012,53(5):282-285
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的纳米SiO2表面具有大量可反应性基团-CH=CH2。以苯乙烯和改性后的纳米SiO2为原料,利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聚苯乙烯/纳米SiO2复合材料。FT IR和TG证明聚苯乙烯大分子链已成功接枝到纳米SiO2粒子表面。由于扩散作用的影响,相对于偶氮二异丁腈引发聚合反应,热聚合反应具有更高的接枝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发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超细且分散性好的In<,2>O<,3>粉体的方法,作者以金属铟、盐酸、氨水为原料,对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铟粉末的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制备出了单相、分散性好、晶粒尺寸约为30nm,粒度分布范围窄的立方晶系纳米In<,2>O<,3>球形粉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