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针对我国煤矿开采的特点,分析了煤矿综采自动化通信控制系统的现实需求,并且在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综合应用了现场总线技术,数据库技术,传感器技术,实现了煤矿开采用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并且具备远程故障诊断功能,可以有效实现煤矿开采作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大幅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煤炭开采规模的扩大,开采区地表变形和沉陷现象愈发明显.随着通信技术、定位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沉陷监测技术也向着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余学祥等著、测绘出版社2014出版的《煤矿开采沉陷自动化监测系统》一书首先介绍了煤矿开采变形和沉陷监测相关知识,接着对煤矿开采沉陷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做了阐述,并...  相似文献   

3.
于坤 《矿业装备》2022,(1):282-283
井下开采是煤矿开采的常见形式,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井下深度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地面与井下的实时通信存在较大困难.就目前我国煤矿井下作业通信情况而言,部分企业尚不能完全实现地面与井下的全面实时通信.从煤矿井下事故人员伤亡的具体情况上来看,事故的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搜救困难都与不了解井下人员准确位置有关.面对这种情况,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各类矿产资源,许多资源需进行开采作业之后才能进行提炼、加工等工艺流程,制造出所需的钢铁及其他有色金属材料,以保证工业发展所需的基础材料和社会运作所需的能源物质.随着开采作业技术不断提高,部分开采作业不用下井,但煤炭和许多非煤矿的开采方式仍以井下开采为主.在矿井中进行作业,首先面临的就是通风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鹏祥 《矿业装备》2022,(1):114-115
煤矿矿井通风技术以及通风系统的优化是保障井下施工作业的重要基础.随着煤矿矿井开采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井下通风的难度不断增大.文章探讨了煤矿矿井通风技术及通风系统优化策略,以期为同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煤矿开采行业也不断向现代化、机械化迈进。随着机械化掘进采煤液压系统设备的使用,使得煤矿开采的效率不断提高,为煤炭企业的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液压系统设备容易发生故障,对于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保证煤矿开采的效率,做好掘进采煤液压系统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势在必行。本文对机械化掘进采煤液压系统设备使用维护以及保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煤矿开采环境复杂、多变,伴随井下作业深度不断增加,关于巷道布置和采煤技术相关问题受到了采矿企业高度重视.文章主要就煤矿开采中巷道布置和采煤技术相关内容着手分析,在把握技术要点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采煤技术积极践行到实处,以促进煤矿开采效率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综合机械化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体现了高效益的技术水平,打破了煤矿开采技术的局限性。综合机械化的开采技术,为煤矿作业提供了良好的作业环境。本文通过对煤矿作业进行研究,分析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应用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巷道支护技术是煤矿井下掘进中常用技术之一,对于煤矿井下开采作业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在不稳定矿岩地层的井下掘进开采中,巷道掘进支护技术的应用更是对于煤矿井下开采的安全有着直接的作用影响。本文将结合某煤矿不稳定矿岩井下掘进开采中支护技术的应用实例,进行不稳定矿岩掘进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以提高煤矿掘进开采中的支护技术水平,保证煤矿掘进开采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工作已经由机器设备代替了人工作业,大量减少了对人力的使用,机电设备的使用加快了煤矿开采的进程。在工作中保持机电设备的良好状态,机电设备发生故障能及时进行修复是保证煤矿井下工作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WiFi通讯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还能有效地保证煤矿井下的正常通信、大大提高煤矿井下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对WiFi通讯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煤矿井下采掘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技术在煤矿开采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国的煤矿开采不断朝着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煤矿企业对于开采机械的电气系统需求越来越大,电气系统的技术程度对于井下开采的效率和成本,高效率的电气控制技术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开采过程的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周期。2014年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李俊成编著的《煤矿井下智能设备电气控制实用技术》以先进的煤矿井下智能型采掘设备及控制  相似文献   

13.
李强 《矿业装备》2022,(1):12-13
我国科技不断的发展,促进了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完善,煤矿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相关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不仅关系到井下作业的安全性,也直接关系到井下工作人员的开采效率.基于此,文章对煤矿开采中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并对采煤工艺进行探究,旨在促进采煤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井技术》2016,(4):59-60
正煤矿井下作业人员数量是衡量一个煤矿生产系统复杂程度、现代化水平和事故风险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煤矿生产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装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井下用人数量总体下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但一些煤矿安全基础依然薄弱,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系统复杂,超能力、超强度开采,采掘工作面数量多,井下作业用人多,不仅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电牵引采煤机的技术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内与国外电牵引采煤机的发展情况。国内电牵引采煤机发展迅猛,不仅促进了我国煤矿开采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体现了工作效率高、速度快、作业安全的优势。通过对电牵引采煤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以期为促进煤矿开采的顺利进行提供设备和技术的保证,提高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采矿技术随着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而快速发展。虽然我国煤矿资源总量相对较大,但由于区域分布不均匀而且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化差异,因而在开采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类型的开采技术。而且,近年来我国煤矿工程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频次相对较高,这也说明了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并未严格遵照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不少小型煤矿企业仍存在技术认知相对薄弱、安全管理不严谨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煤矿开采中,井下作业危险性很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为确保井下开采的安全性,有必要加强对井下安全监控技术的研究。鉴于此,分析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总结了当前煤矿井下安全监控系统中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改进方式,以期能为煤矿井下作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煤矿井下作业人员数量是衡量一个煤矿生产系统复杂程度、现代化水平和事故风险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煤矿生产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装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井下用人数量总体下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但一些煤矿安全基础依然薄弱,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系统复杂,超能力、超强度开采,采掘工作面数量多,井下作业用人多,不仅效率低,而且安全保障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煤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煤矿企业在开采深度和区域上不断拓展,面临的问题也在增多,特别是一些集中型的煤矿开采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复杂。需要不断对在掘进过程中加大支护技术的实施,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和可靠。结合工程案例,对煤矿开采中遇到复杂地质条件后,如何做好支护技术的施工展开讨论,期待能够为后续提高煤矿开掘工作的安全水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5G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包括煤矿智能化开采在内的各行各业升级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必将推动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创新与变革。首先阐述了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态势,系统分析了智能化开采技术在应用推广过程中亟待解决8个方面的问题,即:工作面自动找直技术、复杂环境下的高清晰可视化技术、煤炭开采多场动态信息融合的4D透明地质构建技术、煤岩自动识别及智能截割技术、高质量传感器研制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采矿工艺智能化技术、煤炭智能化开采的微服务系统平台架构、危险源智能感知与预警技术;并从宏观角度分析凝练了技术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以5G技术为核心汇聚而成的技术生态必将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次,深入研究了通信技术和煤矿开采技术之间的关系,分析了5G技术在智能化开采中的特点和优势,构建了智能化开采核心技术与5G技术生态关联矩阵,指出5G大带宽、泛在万物互联、低时延高可靠、切片技术等特性和技术在煤矿智能化开采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阐述了5G生态在煤矿智能化开采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随着5G技术生态的不断成熟,煤矿智能化开采将探索衍生出的一些高效关键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最后,从多个方面探索了5G技术在智能化开采中的关键应用,包括:系统计算分析管控模式、4D-GIS透明地质和实时推演、工作面自动找直、视频驱动的智能化开采、井下环境感知等。最后针对煤矿智能化开采提出了一种基于5G技术的解决方案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