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自交联丙烯酸乳液的交联固化条件目前有不同的报道。以NMA为交联单体,设计合成了一种自交联的苯丙乳液,研究了NMA用量、链转移剂十二硫醇,以及热处理条件等因素对乳液及其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NMA在乳液聚合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链转移反应而生成交联结构;一定用量的十二硫醇可以有效阻止聚合过程中NMA之间的交联反应;NMA乳液为高温自交联体系,在室温下基本不发生交联反应,110℃以上才能有效交联。对乳胶膜性能的研究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乳胶膜的交联度、接触角和拉伸强度均相应增大,而断裂伸长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开发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纺织制品中N-甲基苯胺的检测方法。N-甲基苯胺是一种胺类物质,目前还没有检测方法。但现有颁布实施的安全性能检测方法特别是鞋类检测有关于N-甲基苯胺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紫外光谱原位跟踪的方法对N-乙基苯胺在1.0mol/L的HCl溶液中的化学氧化聚合进行了动力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合过程中,体系呈均相且颜色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加深.中间产物和聚合物分别对应的吸收峰的强度也随EA和APS的浓度而变化.通过计算推导出了N-乙基苯胺的聚合速率与EA和APS的浓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微乳液法合成纳米聚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利  陈云  刘家和  王成章 《包装工程》2005,26(1):57-58,61
采用微乳液法制得了纳米聚苯胺,并讨论了乳化剂、氧化剂的用量对聚苯胺粒子的粒经、电导率、分子链结构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N-乙基苯胺(NA)、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静态聚合法制备了导电性微纳米结构N-乙基苯胺-苯胺共聚物(PNAAN)。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形貌、结构和性能强烈依赖于NA/AN物质的量比和APS/单体物质的量比。APS/单体物质的量比为1.0时,PNAAN(10∶90)共聚物为直径139 nm...  相似文献   

6.
聚N—甲基苯胺的合成及性质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用化学法合成了聚N-甲基苯胺(PMAn),系统研究了氧化剂浓度、介质酸浓度、单体(MAn)浓度对聚合反应及所得产物性质的影响。利用FTI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PMAn具有较高电导和良好的稳定性,其本征态在一系列有机溶剂中可溶,在酸性介质中呈电活性。具有较高电导的产物的链结构主要是1,4-连接的头尾结构,链上同时存在苯式及醌式两种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7.
微乳液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微晶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谭凯元  陈晓峰  王迎军 《材料导报》2006,20(9):144-146,149
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以DTAC为表面活性剂、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为油相形成的微乳液模板,诱导Ca(NO3)2和(NH4)2HPO4在其形成的微反应器中反应,反应物经混合陈化后即可生成片状和长柱状等多种微观形貌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微晶(HA).将所得产物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分别用FTIR、XRD和TEM等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反应物浓度条件下所得HA的微观形貌分别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8.
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碳纳米管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碳纳米管的混酸处理和氨水处理, 在不使用乳化剂的情况下,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形状较为规则的碳纳米管球,比较了四种不同油相以及酸处理时间、水相中碳纳米管含量和搅拌蒸发温度对微球形成和形态的影响, 并对碳纳米管微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蓖麻油作为油相, 使用酸化处理1.5h后的碳纳米管在85℃下能制备出(2~20)μm的碳纳米管微球. 此外, 随着碳纳米管在氨水的含量从0.27wt%增加到0.55wt%, 制备出的微球越大, 表面越紧密.  相似文献   

9.
易溶性聚(N-乙基苯胺)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较好溶解性能的聚(N-乙基苯胺),并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乳化剂的用量对产物的分子量和产率有较大的影响,当乳化剂/单体摩尔比为1:2时,聚(N-乙基苯胺)具有最大的分子量和产率.盐酸掺杂态聚(N-乙基苯胺)的电导率为1.03×10-5S cm-1.此外,聚(N-乙基苯胺)具有明显的溶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0.
微乳液法合成多孔纳米碳酸钙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介绍了采用氯化钙 -碳酸钠微乳液法合成纳米碳酸钙的工艺条件、方法和影响因素。实验方案中 ,采用能使Ca2 + 和CO3 2 -的传质延缓、容易从水中分离的吐温 80 -(Tween - 80 )为主导的表面活性剂。经过一系列实验对比分析 ,提出了生产纳米级碳酸钙的最佳试验工艺条件。另外 ,对所合成纳米CaCO3 进行粉晶衍射仪 (XRD)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表明 ,氯化钙 -碳酸钠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碳酸钙纯度较高 ,平均粒径为 2 5nm ,具有良好的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11.
N-(α-甲基-丁酯基)马来酰亚胺微乳液微波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波条件下,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使N-(α-甲基-丁膏基)马来跣王胺微乳液聚合.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浓度等因素对聚合速率的影响,三条曲线的斜率分别为0.55,1.3,0.5。用PERKIN-ELMER DSC7、200 Varian核磁共振仪对聚合物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2.
微乳液法合成透明的纳米级苯-丙微乳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表面活性剂KD-1用于苯-丙微孔液的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只需用0.95%~1.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荆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30%~50%)的透明的纳米级苯-丙微孔液,并保持微胶乳平均粒径40nm~60nm。较之常规苯-丙乳液,粒径小,最低成膜温度(MFT)有所降低,而玻璃化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陈梅  冯雪钢  石磊 《硅谷》2012,(14):133-134
详细地介绍聚丙烯酰胺特点,针对反相微乳液这种合成方法展开重点讨论,并总结聚丙烯酰胺在油田中的应用,最后对聚丙烯酰胺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4.
赵祯霞  李忠  夏启斌  徐金方 《功能材料》2007,38(9):1481-1486
采用微波辐射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水凝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表面积及孔快速测试仪对PNIPAAm水凝胶的化学基团、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测试,并测定了在不同溶液温度下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曲线和平衡溶胀率,对微波辐射和常规水浴法下合成的系列PNIPAAm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可以大幅度提高了水凝胶的合成速度,缩短PNIPAAm水凝胶的合成时间,使得合成时间由普通水浴法的24h缩短为20min;与常规水浴法合成的水凝胶相比,微波辐射法所合成的水凝胶在干胶状态和溶胀状态下都具有更为发达的孔隙结构,不仅增强了其容纳水分子的能力,更为水分子提供了进出水凝胶的孔道.由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和其动力学参数可知,PM系列水凝胶具有较快的溶胀速率,在14℃下表现为non-Fick扩散,在20℃附近转变成Fick扩散;而PN系列水凝胶的溶胀速率比较慢,在14℃下表现为CaseⅡ型扩散,在20℃附近转变成non-Fick扩散.  相似文献   

15.
刚性聚芳醚腈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G,DTG方法研究了聚芳醚腈在N2氢气保不同升温速率β时的热降解过程和动力学。实从难从严当现,随着β的增大,其降解温度呈线性升高, 在空气中的热降解比较,降解率和降解温度的提高。同时,我们利用Freemancarroll法进行了动力学处理,确定聚芳醚腈在N2气氛中的热分解为进一步发应,是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210.8kJ/mol。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表面活性剂JFC、正辛醇、环己烷和水溶液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通过调控水相/油相体积比(R),分别合成出φ30~80nm球形,φ80nm×350nm棒状,厚度50nm片状结构氧化锌纳米材料.XRD、SEM和HRTEM分析表明,合成的氧化锌纳米材料虽然维度不同,但晶体结构相近,初步分析其合成机理为:微乳液水核形状控制了合成材料维度,水核之间反应物动态交换的特点和氧化锌在水溶液中各向异性生长的特性共同决定了纳米材料晶体结构;微乳液电导率变化趋势与水核形状密切相关,可依据其合成不同形态氧化锌纳米材料;以甲基橙水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评价不同维度纳米氧化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一维棒状纳米氧化锌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酸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为单体,采用复合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纳米乳液。研究了有机硅、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及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对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硅丙乳液的聚合速率随乳化剂、引发剂、HEMA和MAA质量百分数的增加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A151质量百分数的增大而减小。纳米硅丙乳液的聚合速率Rp与乳化剂浓度CE、引发剂浓度CI、A151浓度CA151、HEMA浓度CH、MAA浓度CM的关系为Rp=kCE0.2757CI0.1446CA151-0.3672CH0.0941CM0.0576。转化率在20%~80%范围内为恒定速率区,该区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2.90kJ/mol。  相似文献   

18.
微乳液反应法合成二氧化钛超细粒子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4  
施利毅  房鼎业 《功能材料》1999,30(5):495-497
含NH3.H2O和TiCl4的微乳液经混合,反应,得到TiO2超细粒子前驱体-水合TiO2,用紫外-可见光对不同反应时间t和ω时含产物混合液作跟踪测定,结果表明吸收峰位置随反应进行或ω增大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9.
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热分解动力学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态TGA分析和Coats-Redfern模型研究了预氧化聚碳硅烷(PCS)纤维的热分解动力学,用IR、XRD、SEM和HRTEM等研究了其热分解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预氧化PCS纤维热分解过程为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9.826kJ/mol;在初始分解阶段,主要为小分子PCS逸出,≡Si-H键之间以及≡Si-H与≡Si-CH3键发生了脱氢、脱CH4反应,从而导致交联程度的增加;随热分解温度进一步提高,分子的有机侧链急剧热解,分解产物从有机物转变为存在部分微晶的无机结构;热分解温度继续提高,纤维无机化结构进一步完善,β-SiC晶粒尺寸增加,纤维中出现自由碳;1250℃以上,β-SiC晶粒急剧长大,晶粒尺寸增加导致SiC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TATB及其杂质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法测得了 TATB及其杂质在升温速率分别为β =5 K . min-1、10 K . min-1、2 0 K . min-1的热重曲线 ,根据 Ozawa公式和反应深度计算得到了 TATB及其杂质的热分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 ETATB =12 7.14 k J. mol-1,ATATB =3.74 1× 10 9s-1;ETCTNB =111.5 5 k J.mol-1,ATCTNB =3.6 79× 10 13 s-1;ETCDNB =72 .30 k J. mol-1,ATCDNB =1.6 88× 10 8s-1。研究了TATB及其杂质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