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将具有良好弹性的TPU加入PS溶液中进行静电纺丝,成功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比例的PS/TPU复合纳米纤维膜。润湿性测试结果表明:纤维膜具有疏水亲油性质。吸油性能表明:PS/TPU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高吸油性能,且随着纳米纤维膜中TPU含量的增加,纳米纤维膜对机油、硅油、花生油的吸油量逐渐减小。同时,该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因此该复合纳米纤维膜在处理油污污染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了纯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膜及不同甲壳素纳米晶须(CNW)含量的CNW/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CNW的添加对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不大;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观察分析表明,CNW已成功加入到PLA纤维中,且未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利用改良后的振荡烧瓶法测定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抗菌性,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并随着CNW含量的增加,其抗菌效果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聚乙烯醇(PVA)与聚对苯二甲丁二醇酯(PBT)不同比例混合进行静电纺丝,对所得PBT/PVA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单轴拉伸测试以及水接触角测试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PBT/PVA混合溶液的可纺性和所得纤维膜形貌随PVA含量增加而变化;纯PBT纳米纤维膜表现为较低的力学性能和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35°),而少量PVA的混入(PBT/PVA=20/1或10/1)可以有效提高所得纤维膜力学性能和亲水性,尤其10/1的PBT/PVA复合纤维膜在力学性能提高的同时表现为超亲水特性(水接触为0°)。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了聚乳酸(PLA)质量分数为8%的纳米纤维膜及茶多酚(TP)质量分数分别为0.5%、0.75%和1%的茶多酚/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并利用振荡烧瓶法测试薄膜的抗茵性能.SEM图分析表明,添加TP对纳米纤维形态的分布影响不大.由红外光谱图分析可知,复合纳米纤维膜中确实存在茶多酚.抗茵结果表明,茶多酚/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抗茵作用,并且随着纺丝液中TP含量的增加,抗茵性能不断提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5.
将甲壳素纳米纤维与碳纳米管在水性条件下混合,建立甲壳素纳米纤维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混合体系;利用真空抽滤制备甲壳素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复合膜,通过20%氢氧化钠低温处理制备具有连续三维纳米网络结构的复合凝胶膜,并对比凝胶化前后样品微观结构、导电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等。结果表明,凝胶化处理有助于在凝胶膜内部构建三维纳米导电网络,当甲壳素纳米纤维与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1时,凝胶膜的导电率和质量比电容较复合膜提高了2倍;2000次循环测试后,凝胶膜的比电容量仍能保持为起始比电容量的92.5%,循环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PAN/C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聚丙烯腈/二醋酸(PAN/C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截滤性能,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将PAN/CA以质量比分别为100/0、90/10、80/20共混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N/CA复合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镜(SEM)及相关测试软件,测出复合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分布...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A6纳米纤维膜,通过与铁盐络合反应和热解反映,使PA6负载上氧化铁(Fe_xO_y),成功地制备了PA6/Fe_xO_y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其除铬性能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以及相关除铬实验表明:0.1mol/L的FeCl_2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较高的铁载入量以及较好的除铬性能;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的表征结果显示:Fe(Ⅱ)与PA6发生络合反应,纤维表面生成氧化铁。除铬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好的除铬性能,最佳除铬pH值为2。因此,为除去废水中Cr(Ⅵ)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吸附剂,也为环境修复领域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PEG/PVA相变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温下制得了PEG/PVA相变复合纳米纤维。探讨了PVA/PEG和PEG2000/PEG4000各自不同质量分数、外加电压、接收距离、外加盐离子等参数对纤维直径和纤维网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EG/PVA为60/40,电压为15kV,接受距离为10cm时,成纤较好。运用DSC测试复合纳米纤维的可逆相转变特性,Tm和TC值与PEG2000/PEG4000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了溶液浓度、PAN/PVP比例、电压、接收距离和LiCl含量对聚丙烯腈(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成功的制备出了直径在100nm以下形貌优良的PAN/PVP复合纳米纤维,并通过XRD进行表征;并对PAN/PVP复合纤维在400℃下进行了低温碳化处理,采用四探针电导仪对纤维的电导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PAN/PVP复合纤维最优参数组合为:浓度10wt%、PAN/PVP为5/5、电压10kV、接收距离20cm、LiCl含量0.5wt%;随溶液浓度增大,PAN/PVP复合纤维的结晶性能增大;PAN/PVP比例为5/5时,纤维的电导率最高,能达到1.2×10-2S/m。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了纯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膜和不同TiO2含量的TiO2/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分别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形貌表征、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用改良的振荡烧瓶法测试了复合纳米膜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随TiO2含量的增加,纤维直径减小而CV值和表面颗粒尺寸有所增加;复合纳米纤维膜中含有TiO2成分,证明TiO2与聚乳酸能够物理复合;添加适量的TiO2能够提高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在光催化条件下,TiO2/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当TiO2含量为1%时,对两种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2.9%和92.2%。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本实验室自行组装的静电纺丝装置制备了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e Ester Elastomer,简称TPEE)的纳米纤维无纺布,固定固化距离,通过控制纺丝电压、溶液浓度及溶液压力,进行了该体系纺丝状态的探索,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该无纺布的微观形貌及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SANS拉伸仪于室温下对TPEE进行了单轴拉伸试验,采用TG-DTA热分析仪对其耐热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轻溢油事件给生态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天然可降解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为材料,采用静电纺制备不同共混比的PLA/PCL复合纳米纤维膜用于疏水吸油。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表面形貌,并测试不同共混比PLA/PCL纤维膜的直径、拉伸性能、水接触角、吸油倍率和保油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CL添加量的增加,纤维直径减小,断裂强度减小,而纳米纤维膜的断裂伸长率则从原来的72.53%增加到了118.45%,具有良好的韧性;共混后的PLA/PCL纳米纤维膜的水接触角最高可达140.56°,相比纯PLA纳米纤维膜水接触角增加了2.66°,对机油、花生油和菜籽油的最大吸油倍率分别为47.10g/g、41.13g/g和37.93g/g,对机油的保油率最高可达76.16%,具有良好的疏水亲油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速熔融纺丝制备纳米抗菌涤纶PET纤维。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改性后纳米抗菌粒子在PET中分散良好。纳米抗菌剂的加入,对纤维的结晶性能、伸长率、断裂强度等均有影响。纳米抗菌材料的添加量为5%时,纤维的断裂强度和伸长率都有较大值。在PET中添加了少量抗菌剂后,抗菌剂起了成核剂的作用,使共混体系的冷却结晶温度Tc较纯PET的Tc升高了1-5℃,但熔体的熔点%基本无变化。抗菌PET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90%)和耐洗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聚酯(PET)非织造基材表面在线复合了二醋酸/有机蒙托土(OMMT)增强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透射电镜分析了OMMT片层在二醋酸纤维纳米纤维中的分布;测试分析了OMMT添加量对纤维形貌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纤维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OMMT的添加量为1%时,其在纤维中分散均匀,纤维强度为原来的1.5倍。但是,过量的OMMT添加,会使其团聚,使得纤维直径变细且纤维出现珠节,不利于其强度的增加。而珠节的出现,不利于保持复合滤料高效的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电纺丝法和水热法,成功地制备了PA6/FexOy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其除铬性能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的表征结果显示:有分层结构的晶体氧化铁(FexOy)在PA6纳米纤维上生成。除铬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优良的除铬性能,最佳除铬温度是24℃,吸附过程是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的多分子层吸附,吸附效果较好。因此,该研究为除去废水中六价铬提供了一种高效吸附剂,也为环境修复领域提供了一种了简单、高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了聚乳酸(PLA)与茶多酚(TP)质量混比为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和20/80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分别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KDⅡ-0.05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观察薄膜表面形貌及测试力学性能.SEM图分析结果表明:当PLA与TP的质量混比从100/0变化到50/50时,均能纺出较连续、光滑的纤维.随着纺丝液中PLA含量的减少,TP含量的增加,所纺纤维直径逐渐变小.超出这个范围,纤维断裂现象加剧,甚至出现纳米级颗粒团聚的现象.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逐渐减小,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了不同种类和含量的环糊精/聚苯乙烯(CDs/PS)超细复合纤维膜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纤维的形貌、组成和结晶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UV)研究了复合纤维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发现纤维的吸附性能与环糊精种类和含量有密切关系。在相同的环糊精含量时,复合纤维的吸附性能顺序为β-CD/PSα-CD/PSγ-CD/PS;而在相同的环糊精种类时,则纤维的吸附性能随环糊精含量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朱琳 《包装工程》2021,42(11):103-107
目的 为拓展可降解材料玉米秸秆纤维和PVA的应用领域,研究二者混合流延制备成膜过程.方法 通过先球磨再氧化制得纳米秸秆纤维(CSF)悬浮液,再制备PVA/CSF混合液,并流延制得薄膜.对流延过程以及薄膜的拉伸强度、透明度及透气性进行研究.结果 随着流延速度的增加,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三温区(90,70,30℃)的温度设定可保证良好的成膜质量;随着CSF含量的增加薄膜的阻隔性逐渐变好,但透明度不断下降.结论 流延的速度、温度等工艺参数直接影响成膜的质量及性能,CSF含量对薄膜阻隔性及透明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不同含量的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PI/GO)复合纳米纤维膜,并研究其结构、表面润湿性、热氧化特性、力学性能和过滤性能。结果表明,添加GO有利于纳米纤维的直径分布趋于均匀,在GO用量为0.5%(wt,质量分数)条件下,PI/GO复合纳米纤维膜平均纤维直径最小为(231±36)nm,孔隙率高达89.61%,拉伸强度为14.43MPa,杨氏模量为1.36GPa,断裂伸长率为10.84%,热氧化稳定性较纯PI纳米纤维膜提高了15℃,过滤效率最高达到96.5%,较纯PI纳米纤维膜提高了8%。添加GO能有效提高PI/GO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疏水性、力学性能及热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静电纺丝制备肉桂醛/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溶液饱和法制备了肉桂醛/β-环糊精包合物,将其添加到聚乳酸(PLA)溶液中,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肉桂醛/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直径及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通过红外光谱对其做特征官能团分析,同时对其热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肉桂醛/PLA复合纳米纤维膜纤维形态良好,其直径范围在133~177nm。红外光谱显示肉桂醛与PLA属于物理混合;随着肉桂醛/β-环糊精包合物添加量增加,其纤维膜拉伸强度逐渐降低,但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不显著。纤维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具有抑菌性能,且随着包合物添加量的增加抑菌性逐渐增强,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