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浓硫酸/浓硝酸(体积比3∶1)混酸改性、超声混融和化学水热法配制负载Fe_3O_4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将酸化改性的MWCNTs/Fe_3O_4与纳米级SiO_2以适当比例混合超声研磨所得添加剂MWCNTs/Fe_3O_4/SiO_2与聚氯乙烯(PVC)、聚乙二醇(PEG)、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共混制膜,获得MWCNTs/Fe_3O_4/SiO_2/PVC共混膜。通过对膜的纯水通量、溶胀度、孔隙率、平均孔径和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MWCNTs/Fe_3O_4/SiO_2/PVC的接触角为68.1°,纯水通量为111L·m2/h,BSA截留率为73.9%,皆较PVC膜有所提高,且膜的抗张强度(2.09MPa)和延伸率(17.01%)较MWCNTs/Fe_3O_4/PVC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溶剂蒸发成膜法,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对聚偏氟乙烯(PVDF)结晶行为、热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MWNTs的加入PVDF中α相逐渐减少,而β相晶体含量逐渐增加。且随着MWNTs含量增加,PVDF晶体体积减小,颗粒增多,完善度下降。表明MWNTs作为成核点有利于PVDF结晶,晶体颗粒明显增多,但另一方面,晶体相互制约,晶体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交替共聚物(SMA),并按不同质量比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溶液相转化成膜法制备了PVDF/SMA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膜通量测试等对不同铸膜液所形成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中交替共聚物含量增大,所成膜及膜表面交替共聚物含量增大,膜孔尺寸增大,膜孔隙率升高,纯水通量增大,蛋白质截流能力下降,膜表面亲水性和耐蛋白污染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巴胺自聚合原理生成聚多巴胺,通过聚多巴胺对PVDF膜进行共混改性,制得聚偏氟乙烯/多巴胺(PVDF/PDA)共混膜.采用SEM、纯水和酵母悬浊液超滤杯恒压过滤测试以及抗污染能力测试等对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考察,同时探讨了不同共混浓度及不同PDA添加量对膜抗污染能力的影响.PDA添加量为0.3%(质量分数)时,纯水通量从PVDF对照膜的56.19L/(m2·h)提高至69.63L/(m2·h).通过重复过滤实验考察共混膜的抗污染能力,结果表明,加入PDA后共混膜的抗污能力有很大提高,PVDF对照膜的一次和二次通量恢复率仅为68.5%和56.4%,而PDA改性后的共混膜通量恢复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添加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了MWCNTs-COOH的添加量、管径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别研究了膜的形态、结构、晶型变化。结果表明,在MWCNTs-COOH质量分数为0.03%,管径为20~30nm时,中空纤维膜纯水通量、对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亲水性、抗污染性能达到最大。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相比纯PVDF膜显著提高,随MWCNTs-COOH添加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在0.03%达到最大;但随管径增大而减小。结果显示,质量分数0.03%,管径为20~30nm的MWCNTs-COOH制备出的中空纤维膜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膜的亲水性和分离性能,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聚合物,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聚丙烯酸(PAA)为添加剂;聚乙烯吡络烷酮(PVP)为致孔剂; 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通过共混和相转换法(NIPS)制备了PAA/MWCNTS/PVDF膜(PMPM)。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膜的形貌特征,通过水通量、截留率等测试考察了膜的亲水性和分离性能。结果表明:MWCNTS和PAA的协同作用确实有利于膜的亲水性和分离性能改善,并且当MWCNTS含量为0. 5%,PAA含量为0. 6%时,膜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与纯膜相比,纯水通量和截留率分别提升了89. 04%和13. 5%。  相似文献   

7.
原油炼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采出水污染严重,亟待处理。为此,利用多巴胺对自制的纳米Fe3O4进行改性,然后再与丙烯酰胺单体混合,通过添加适量的过硫酸铵(NH4)S2O8作为引发剂,在适宜的条件下引发聚合反应,制备出聚丙烯酰胺包裹的四氧化三铁复合絮凝剂[PAM@(PDA-Fe3O4)];核壳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Fe3O4改性温度60℃,m(DA): m(Fe3O4)= 1:5,聚合过程中,m(Fe3O4): m(AM)为1:5,引发剂过硫酸鮫用量为AM质量的0.5%,反应时间4h。利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核壳絮凝剂对采出水进行絮凝处理,结果显示:在pH值为9,投加量为0.2g/L时,对采出水的浊度去除率达到79.6%;在外加磁场的辅助下,絮体在43s时基本完全沉降,取得了比常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单独使用时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疏水性和抗生物污染性能,以氧化石墨烯(GO)和膨润土为改性材料制备PVDF复合膜,并对其进行膜通量、截留率、拉伸强度、亲水性、孔隙率及抗生物污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GO添加量为0.6%,复合膜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佳;添加膨润土可以提高复合膜亲水性、拉伸强度、膜通量和截留率,但会导致孔隙率有所下降。此外,还以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复合膜的抗生物污染和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的生物污染过程明显降低,且细菌生长缓慢,说明复合膜具有减缓生物污染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抑菌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剪切黏度法对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稀溶液黏度法对各共混配比的相容性进行预测.对相容性较好的PVC/PVDF/PMMA共混体系由相转化法制备共混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共混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对共混膜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Fe3O4颗粒,并以其作为导电颗粒,与聚偏氟乙烯按不同比例混合,用精密阻抗分析仪(Agilent4294A)测试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材料中Fe3O4含量的变化,复合材料发生渗流效应,适当调节Fe3O4的含量,就能得到具有较好介电性能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PVDF/PS共混微孔膜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聚偏氟乙烯和聚砜共混,通过溶胶一凝胶相转化法研制高孔隙率微孔膜.考察了聚合物浓度、PVDF/PS配比、溶剂种类和组成、添加剂浓度、凝胶浴温度和组成、溶剂挥发时间和热处理温度对膜孔径和孔隙率的影响.实验发现:使用DMF/DMAc混合溶剂可提高膜孔径和孔隙率;随LiCl含量的增加,膜孔径和孔隙率逐步增加;凝胶浴温度对膜的水通量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凝胶浴组成对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延长溶刺挥发时间,导致平均孔径减小.选择适当的膜液组成,可制得孔径为0.2~1.0μm,孔隙率达到90%以上的PVDF/PS共混微孔膜,而且共混膜的孔隙率比单组分PVDF膜有大幅度的提高.说明共混化是一种改善PVDF膜性能的有效方法,具有极好的实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二次水热法合成SiC/Fe_3O_4/氧化还原石墨烯(SiC/Fe_3O_4/rGO)复合材料。借助SEM、XRD、XPS、VSM和VNA对材料的形貌、物相、成分、磁性及吸波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C/Fe_3O_4/rGO复合材料的电磁损耗机制主要为界面极化、涡流损耗和自然共振,其电磁损耗能力较中空结构Fe_3O_4显著增强;当复合材料的匹配厚度为2 mm时,呈现出最大反射损耗为-30.3 dB;当其匹配厚度为1.5 mm时,有效带宽超过6.65 GHz,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3.
干式柔性生物电势电极不需要导电介质就能与皮肤表面直接贴合进行生物电检测,且能避免凝胶电极失水造成的信号质量降低等问题,可以完美地替代传统湿电极进行人体健康监护.本研究将炭黑(CB)和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复合,制备了CB/PVDF柔性电极,电阻率最低可达0.3Ω·cm.研究了CB含量对极化电位的影响,发现CB含量为...  相似文献   

14.
采用S/L相转化法制备了PVDF/HCEC共混微孔膜。讨论了共混比、固含量、添加剂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含量为15%,w(PVDF)∶w(HCEC)=8∶2的无水LiCl为成孔剂时共混膜在0.1MPa下的纯水通量为157.88L.m-2.h-1,对卵清蛋白的截留率为91.38%。对共混膜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蛋白质污染性与纯PVDF膜进行了对比测试,共混膜的耐酸、耐氧化性较纯PVDF膜好,耐碱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挤出流延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能够大大改善其微观结构,不但使结晶度降低,而且红外分析(IR)和广角x射线衍射(WXRD)证实,其中部分α晶型能明显地转变成β晶型;TGA研究表明,共混体系的稳定性比纯粹的PMMA稳定性提高,但PVDF的热稳定性只有很少降低;流变性能研究显示,PMMA含量在很宽的范围内体系扭矩变化不大,为选择加工条件提供了依据;力学性能测试显示出共混膜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PVDF/PMMA共混挤出膜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乙酰丙酮铁作为有机前驱体盐,在二苄基醚溶液中,以油酸、油胺为表面活性剂,十六醇作为“分解促进剂”,分解前驱体乙酰丙酮铁,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以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为“种子”,加入醋酸银,以油胺为还原剂,制备Fe3O4/Ag复合磁性纳米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仪对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进行表研究,采用铷硼磁铁对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性进行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FelO2/Ag复合磁性纳米颗粒既具有磁性又具有贵金属光谱特性;相对Fe304而言,Fe3O4/Ag复合纳米粒子具有更好的s隙S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PVDF/CA共混超滤膜制备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以醋酸纤维素(CA)作为第二种聚合物成分与聚偏氟乙烯 (PVDF)共混 ,采用相转化法流涎成膜 ;测试了膜的化学稳定性、抗污染性能以及亲水性等性质 ,对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 ;利用DSC扫描等多种手段对PVDF和CA的相容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PVDF(聚偏氟乙烯)/PVC(聚氯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混中空纤维膜,讨论了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PVDF/PVC/PMMA体系中,聚合物总浓度是影响膜的水通量的主要因素;PVDF浓度对膜强度影响最大;PMMA对膜的亲水性有较大的贡献.得到优化的制膜条件为:铸膜液中PVDF∶PVC∶PMMA=7∶1.2∶1.8(质量比),聚合物溶质的总质量分数为17%;添加剂吐温-80的质量分数为6%.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具有高介电常数的复合材料,采用注射成型法制备了原始多壁碳纳米管(P-MWCNTs)/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材料和石墨化多壁碳纳米管(G-MWCNTs)/PVDF复合材料。然后,对P-MWCNTs和G-MWCNTs进行了Raman光谱表征,对MWCNTs/PVDF复合材料进行了断面形貌、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MWCNTs比P-MWCNTs具有更高的纯度和结晶度,两种不同的MWCNTs都能均匀分散在PVDF基体中,添加MWCNTs会显著影响PVDF的力学行为。MWCNTs/PVDF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随MWCNT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与P-MWCNTs相比,G-MWCNTs有效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渗流阈值。当频率为100 Hz时,纯PVDF的介电常数为7.0;当P-MWCNTs的含量为5wt%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为23.8;当G-MWCNTs的含量为5wt%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高达105.0。注射成型法制备的MWCNTs/PVDF复合材料仍保持相对较低的电导率,进而导致复合材料的能量损耗较低,对电荷存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