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帮助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政府、学校、企业要各尽其能,建设贴近市场需求、资源得到整合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创新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制度,实施培养方案、专业动态设置机制,依靠行业企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鼓励多元化投融资政策,让学生在工厂与学校的结合中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2.
针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校内无法进行生产性实训,企业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培养方案中缺少企业定制模块,工匠精神的培育缺少载体,教师课程教材资源开发滞后导致学校教学和行业技术发展脱节等人才培养难题,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形成基于校企"双主体、双基地、双轨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诸多难题,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大幅提升,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离职率过高的难题,在政府主导下,高职院校加强了与酒店企业的校企合作.通过借鉴西方国家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针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如建议学校积极配合政府、行业、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校企联合招生;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校企联合制定教学方案;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共建培养标准;将学校现代学徒制课程与与企业岗位培训体系、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相融通,推进"三证融通"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职业教育新理念。本文在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以及对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政府主导、学校、企业和学生参与的改革办法。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培育是强国战略,也是时代呼声.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系统阐述工匠精神内涵和培育问题.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大环境影响、企业参与程度不高、学校执行不到位、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行业中介机构发展不成熟.应加强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体作用,企业要深入参与人才培育全过程,并注意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中介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职学校"潜能班级"的教育管理遇到的难题,制约着中职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立足现状、正视问题、寻找对策、挖掘潜能,是突破难题、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出路。笔者以中职汽修班为例,通过勤为人先、勤学成人、情感化人、文化育人四大对策,汽修困难班的教育管理效果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对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至关重要。以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方需求契合建班育人、以校企二元多企共同实施的"需求导向,二元多方"现代学徒制模式,解决了当前政府缺位条件下,现代学徒制的动力问题和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双创"背景下,国内众多高职院校以"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为载体,通过选拔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和学生组成比赛团队,在比赛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参赛学生的双创能力。这种临时组合的团队能够很好地完成比赛任务,但很难形成可持续的"双创"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本文围绕科研平台的建设吸引和组织一批有交叉学科背景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通过学校和企业"双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研发,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高职"双创"人才的选拔方式、高职"双创"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及高职"双创"人才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较多,而且资助体系中资助的范围和数量有限,学生中又普遍存在"等"、"靠"、"要"的现象,因此本文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探索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新模式。但是开展校企合作资助育人模式仍存在国家政策缺失、企业参与乏力、学校理念陈旧、学生参与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育人的功能,需要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方联动"机制,从而达到校企合作资助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双主体-准员工"(学校、企业)培养模式是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原则下,以专业为基础合作企业,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建设专业,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共同开发与职业岗位需求和专业技术更新相适应的项目课程教学课程体系;实施"双主体—准员工"管理模式,提升学生企业文化素养;实施"双主体—准员工"教学模式,提升岗位职业技能与素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分流培养模式,让学生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能力目标;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和软件工程项目研发中心,在企业文化与真实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11.
完善订单式培养拓展产学研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订单式培养"的实践体会,阐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模式,以及实施过程中怎样处理好全人教育与岗位技能培养的关系、岗位技能培养与适应岗位群的关系、处理好学校、学生、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讨论了"订单式培养"的企业的选择、教学组织和教师、学生质量考核与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人才是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针对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脱节严重,学生综合素质低、工程实践能力差、不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等问题,以南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为试点,深化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深化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促进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及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纺织类专业工学结合实施现状的多项调查,全面分析实施瓶颈的构成因素.从社会、企业.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多个层面深入研究实施对策,以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防止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严重脱节,实现学校职业指导与企业职业培训的对接,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概述了"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职业指导与企业职业培训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学校职业指导与企业职业培训对接的意义,认为学校和企业只有在统一理念、畅通机制、外包课程、共培师资、互派学员、评估效果等对接途径中作出共同的努力,才能彼此收益促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以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项目来介绍,通过选手对设备装配调试、自动化控制、加工,展示职业学校机电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C+C"是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前进入公司,熟悉公司工作的项目,积极参与到企业项目中,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以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以后工作的适应能力,带动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质量视域的课程建设应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课程质量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教育课程的开发模式和教学模式,职业成长规律决定了高职教育课程的实践性,高职教育师资的"双师"构成决定了高职教育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建设是开放的,利益相关者涉及学校师资、行业企业、学生和社会等.把握高职课程建设质量,特别强调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原则,选择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让学生好学,使学生勤练、全面设计,全程监控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发凸显,如何更好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破解就业难题,支持青年创业,已成为高校亟需解决的一项工程。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高校四大功能有机整合。针对目前面临的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缺失的窘境,应建立高校、社会、企业、家庭和大学生"五位一体"的培养机制,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特色提出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3C模式"(college-corporation—college),该模式的基本运行过程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前两年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在校定单式培养,第五学期学生全部下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检验学习效果,发现问题,第六个学期3C专业班级学生与部分在职员工一道回到学校进行回炉再造。该培养模式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针对企业的用工需求,在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打造特色班级,健全特色专业,指定专业教师,校企联合培养学生;二是针对企业员工培训需求,为其量身制定一套完整项目管理培训等计划,利用院校优势为企业打造高素质企业人才队伍。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证明实施"3C模式"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共赢。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用人机制改革是各项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职院校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实施用人机制的改革就是要搞活用人机制,加大二级分院用人的自主权,引进企业的优质资源,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通过"混编师资团队"建设完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