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洗世界》2021,37(8)
通过金属磁记忆检测方法进行管道缺陷检测在陆上油气管道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而水下管道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特别是中海油公司很多油气管道都深埋水下甚至海底,这时对于水下乃至海底管道的缺陷预测或者探伤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水下管道缺陷检测难度极大,合适恰当的检测方法选择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在详细总结金属磁记忆检测方法在陆上油气管道检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开展了水下管道金属磁记忆数据采集与分析,用来验证金属磁记忆检测方法在水下是否适用,验证所使用的参数及金属磁记忆方法是否可以应用于水下管道缺陷的识别,以有效丰富海底管道的缺陷预测或者探伤技术。  相似文献   

2.
《山西化工》2021,41(2)
长输管线在运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能源输送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必须定期进行管道检查。目前管道检查使用漏磁技术是最成熟的方式,该方法通过漏磁检测器对管道在线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能够准确判断出管道所存在的缺陷、缺陷的程度、缺陷的方位等诸多信息,从而防止发生事故。详细对管道漏磁检测进行介绍,并对管道内检的漏磁技术以及检测设备的组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分析了管道存在缺陷的尺寸影响漏磁检测信号的程度,最终验证漏磁检测管道缺陷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高文玲 《辽宁化工》2011,40(2):169-171
介绍了电磁探伤中的漏磁检测系统及其检测原理和基本结构,定性分析了管道缺陷外形尺寸与形状对漏磁场的影响规律,为漏磁检测缺陷信号研究和实际检测工作提供参考。提出了应用有限元技术、小波消噪、神经网络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等对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指出了漏磁检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磁记忆检测技术设计了3个单输出方式的三层BP神经网络,对无缺陷、应力集中和裂纹管道缺陷进行了检测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管道缺陷识别率达97.5%,提高了管道缺陷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5.
易方 《化工机械》2014,(2):207-210
为了研究管道磁记忆检测技术缺陷判定准则的基本规律,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缺陷管道的力磁效应模型,按照拉应力和弯曲变形两种状态进行了约束和应力加载。通过应力分析和磁场分析,对两种不同应力状态下地磁场中铁磁性管道应力及其导致的磁应变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油气管道在线检测技术能够有效的测量出管道的几何变形、缺陷及裂纹的大小和准确位置,为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和安全评价提供可靠依据。近年来,管道内检测技术在检测手段、设备制造、定位技术以及与GPS、GIS相结合等领域都有较大进展。包括电磁声波检测技术(EMAT)、惯性定位技术、磁记忆检测技术、X射线成像技术等在内的高新技术手段都已在管道内检测中得到应用。不少研究单位已将检测数据与管道信息系统相结合,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管道信息管理方案。同时,在线检测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也在文献中有所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传感器提升力与缺陷漏磁场的仿真研究,介绍了漏磁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给出了漏磁信号与缺陷特征所形成的线性关系,并通过ANSYS分析研究了提升力对漏磁信号的影响。管道漏磁检测中,管道中的焊缝和管道异物等会引起传感器提升力和漏磁检测工具磁化器提升力,并且对获得的漏磁数据有潜在影响。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各种提升力对漏磁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将磁记忆检测技术应用于柱塞泵腔体检测,提出了柱塞泵腔体的磁记忆检测方法,并对发现的缺陷磁记忆信号进行分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磁记忆检测技术是检测柱塞泵腔体的有效方法,对腔体不同类型缺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
漏磁检测技术目前已经在很多领域实现了优化应用,首先对管道漏磁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缺陷漏磁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管道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对管道漏磁检测技术进行了优化控制处理,对提升管道漏磁检测技术应用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漏磁检测技术在常压储罐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常压储罐、压力管道等物体进行质量缺陷的检验检测时,最常用到的一种检测技术即是漏磁检测技术,该技术凭借其精准、快速、无需接触被检测物体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技术优势得以在铁磁性材料质量缺陷的无损检测之中广泛运用。依据多年的常压储罐漏磁检测工作经验,结合相关理论知识,首先简要阐述了漏磁检测的技术原理以及技术特点,然后分析了漏磁检测的影响因素,最后重点针对漏磁检测技术在常压储罐检测中的应用展开探究,旨在对同行同业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