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综合分析了极复杂断块文明寨油田卫7、明16块的构造及剩余油的分布、搞清了油田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设计了挖潜方案并进行了经济评价,方案实施后,将大大改善卫7、明16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冷43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控制,如油藏构造、微构造、沉积微相、微观特性、储层非均质性、流体性质等,同时受井网条件等各种开发因素的影响。截止目前,冷43断块区S3^2油层共投产各类井287口,注水井43口,生产井244口,断块核实累产油354.8009×10^4t,累产水165.5714×10^4m^3,综合含水56.48%,采油速度0.71%,采出程度10.71%。油藏含水率较高,开采难度较大,本文应用动态分析法研究平面水淹状况,根据水淹程度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出了剩余油相对富集的部位,为油田日后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真武油田是苏北盆地一个富有代表性的复杂小断块油田,它具有多含油层系、多断块、多油水系统、多油藏类型的特点。在精细建模的基础上,应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与硼中子测试、油藏工程综合分析多种手段,研究剩余油的宏观三维分布规律和现状。应用核磁共振和微观水驱油物模试验相结合确定剩余油的微观分布规律。为高渗高含水油藏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也为剩余油的高效挖潜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5.
码头庄油田庄2块1995年正式投入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2001年完善注采井网意见的指导下,逐年分批进行调整。2010年实施了以E1f2^3层系井网完善为重点的开发调整,并兼顾E1f^121层系水淹状况认识。由于剩余油分布复杂,投产新井未达到预期目的。庄2块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井网相对完善,水驱控制程度均较高,新井钻遇显示:受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影响,不同区域砂体水淹状况差异较大、剩余油分布复杂;因此重新认识油水运动规律,量化剩余油分布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7.
在对文16断块油藏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及精细储层评价,结合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针对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断层控制、整体分散、局部富集的特点,提出并建立断块型油藏特有的剩余油富集理论,在油藏中寻找局部构造高点、高含油饱和度韵律层段、低采出程度砂体和低效条带或低含水、低采出程度单元等剩余油富集区,并采取配套对策实施分类治理挖潜,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13)
在断块油藏分析作业中,剩余油分布研究难度较大,因而在此基础上,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结合油藏地质特征,选用正确的研究方法,达到最佳的油藏研究状态,为油藏开采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利的资料参考,提升开采效率。如,大庆油田升554断块区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即引入了断层分析法、微构造分析法等地质研究方式。本文从油藏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当前地质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次研究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从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控制因素着手,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而为复杂断块油藏的二次开发提出相应的挖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藏构造复杂,砂体发育不稳定的地质特征,注水开发时间长,采出程度较高,剩余油分布零散的开发现状,加强了基础地质研究,重新落实,组合断点,对区块构造再认识,在此基础上,综合参考多种资料,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开展剩余油分布定量化研究,指出了油藏的调整挖潜方向,不仅使区块储稳产,而且也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可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潜山油藏复杂的储集空间决定了其开发过程中油水分布关系变化的复杂性,尤其是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油水关系更加复杂,许多时候单靠某一方面的信息资料很难判断地下的真实状况。该文提出了一种运用地质信息、监测信息、动态信息、数值模拟信息叠合判断,综合分析油水分布关系的多信息叠合技术,研究油藏开发过程中油水分布关系。该技术在垦利潜山油藏研究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4)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中上组合的主要勘探层位,采用圈闭成因分类的方法,将已发现的圈闭分为4大类8亚类。对不同类型的圈闭进行了空间上分布特征的研究,并对其形成时间、空间组合规律、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等进行了分析、描述。 相似文献
17.
JZS低潜山带油藏是渤海油田勘探的又一次重大发现。通过采取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综合评价、应力场分析等岩性及裂缝研究方法指出JZS太古界潜山带储层为一套结晶岩,以斜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为主,储集空间包括裂缝和溶蚀孔隙,裂缝在整套潜山储层中相当发育,其中构造高角度缝占主导地位,裂缝发育优势方位为北东~南西向、北北西~南南东向。储层发育受到岩性、构造运动、古风化溶蚀作用、充填物的影响。潜山储层的分布具有纵向分带,横向分区的特点,纵向上分为4个亚带,油气富存在前两个亚带,有效储层厚度为不整合面以下平均150~200m,风化壳顶0~5m,不作为主要产能区。 相似文献
18.
赵永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7):141
曙178块已进入开发晚期,区块开发矛盾突出,边底水锥进,油井高含水。大部分油井因采油速度低、高含水关井,严重制约油藏高效开采。经过长时间关井压锥,在重力作用下,油水重新分布运移,为油井挖潜提供了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19.
针对欢西油田锦611块蒸汽吞吐开发效果逐年变差、开发矛盾逐渐显露的局面,分析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利用吸汽剖面资料分析油层纵向动用状况及利用加热半径法、动边界无网格计算法分析油层的纵向动用状况,总结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为区块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辽河油田稳产形式日益严峻,加强剩余油研究,充分挖掘剩余油潜力是油气田稳产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潜山油气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细致的分类,以指导潜山油气藏的后期开发,提高油田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