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分析Fe~(3+)—H_3PO_4—H_2O、Ca~(2+)—H_3PO_4—H_2O、Mg~(2+)—H_3PO_4—H_2O、Ca~(2+)—H_2CO_3—H_3PO_4—H_2O、Mg~(2+)—H_2CO_3—H_3PO_4—H_2O、Ca~(2+)—H_2CO_3—H_2O、Mg~(2+)—H_2CO_3—H_2O、Ca~(2+)—Mg~(2+)—H_2CO_3—H_2O等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出发,以较新的平衡常数,自由能等数据为依据,讨论了溶液—矿物(纯化学组成)的溶解、吸附现象。考虑到空气中CO_2对矿物溶解和吸附特性的影响,提出以“金属离子—络合配体”的方法增大矿物表面性质差异实现胶磷矿和白云石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红柱石和石英在捕收剂CSB作用下的浮选行为、Fe<'3+>对红柱石和石英可浮性的影响以及几种抑制剂对红柱石和石英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用CSB作捕收剂时,红柱石和石英在pH=3.0~3.1的强酸性条件下可有效分离;当矿浆中存在Fe<'3+>时.石英被明显活化,红柱石和石英的浮选行为趋于一致,达不...  相似文献   

3.
我国菱镁矿资源丰富,针对海城某低品位菱镁矿,采用反浮选工艺进行难免离子(Fe~(3+),Mg~(2+)和Ca~(2+))对硅杂质脱除影响的试验研究。本试验以海城某工厂的菱镁矿为原料,通过单因素浮选试验,在磨矿细度-0.074mm占85%,保持矿浆原pH值,MgCl_2用量为80mg/L,抑制剂硅酸钠用量为200g/t,捕收剂十二胺为200g/t,起泡剂50%松油4.7L/t的条件下,最终可以得到精矿Mg O品位为45.31%,回收率为80.7%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考察H_2SO_4作为pH调整剂时,不同矿浆pH测试点对某铅锌尾矿中重晶石矿物浮选规律的影响。试验发现,矿浆pH值随搅拌时间、pH调整剂用量、矿浆质量分数三者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浮选过程的控制难度增加。测试结果表明,在加入捕收剂且pH值控制在5.5~6.5范围时,将矿浆中的Ca~(2+)、Mg~(2+)的质量分数控制在较低水平可获得较高的重晶石回收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浓度的Ca~(2+)、Mg~(2+)、Fe~(3+)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以血清瓶进行批次试验,分别投加0.300、0.045、0.060、0.075、0.090 mmol/L的金属离子并进行空白试验,考察颗粒污泥的形态、可颗粒化程度(SGR)、生物量、比厌氧氨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添加适量金属离子可以促进厌氧氨氧化污泥颗粒化。Ca~(2+)、Mg~(2+)、Fe~(3+)的最佳投加浓度分别为0.030、0.060、0.060 mmol/L,最佳投加浓度情况下,以Mg~(2+)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在磷矿选矿过程中,选矿废水中除含有大量金属离子外,还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对选矿废水进行处理并达标排放,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所以回用处理后的选矿废水很有必要。对废水中常见的Mg~(2+)、SO_4~(2-)、PO_4~(3-)、Ca~(2+)等离子对磷矿浮选作业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a~(2+)、Mg~(2+)对磷矿正浮选和反浮选影响较大,SO_4~(2-)、PO_4~(3-)对浮选影响较小。采用双碱法处理选矿废水后,可用于浮选作业,在反浮选过程中可有条件地直接回用废水,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达到了"零排放"目标。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在FL108作捕收剂条件下,硫酸铝强烈抑制金红石而使磷灰石上浮,采用“FL108+Al2(SO4)3”的浮选药剂制度,可实现两矿物的分离。通过分析Al3+和金红石表面Ti4+、磷灰石表面Ca2+的水解特性,还阐述了Al2(SO4)3的选择抑制机理。  相似文献   

8.
就近年来国内外湿法磷酸的净化研究进行了综合。根据除杂原理可将净化分为五类,并综述了各类方法的研究现状及不足。离子交换树脂法是利用树脂中的H~+置换湿法磷酸中的阳离子,该法可除去Fe~(3+)、Ca~(2+)、Mg~(2+)、Al ~(3+)等,但成本高,局限于金属离子的去除;液膜分离法是利用选择透过性差异进行除杂的方法,可除去湿法磷酸中的Fe~(3+)、U和稀有金属,但目前载体选择不够明确;溶剂萃取法是依据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可除去湿法磷酸中的大多数金属离子,是一种去除率较高、应用最广泛的除杂方法;结晶法是将磷酸结晶析出而与杂质分离的方法,可除去Li ~(3+)、Mg~(2+)、Al ~(3+)、Cr~(3+)、Mn~(4+)等阳离子杂质,但多次结晶能耗比较大;沉淀法是加入外物使杂质沉淀析出的方法,可除去湿法磷酸中的As~(6+)、Fe~(3+)、Mg~(2+)、Al ~(3+)等杂质,但易引入新的杂质。  相似文献   

9.
对阳荷红色素分别在自然光、温度、pH值,Ca~(2+)、Zn~(2+)、K~+、Na~+、Fe~(3+)等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进行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阳荷红色素色泽较好,Ca~(2+)、Zn~(2+)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K~+、Na~+、Fe~(3+)对阳荷红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研究为阳荷红色素提取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其稳定性研究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动电位、吸附量及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考察了蓝晶石、石英、黑云母的浮选行为以及矿物与药剂的作用机理。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单独用十二胺盐酸盐(DAC)作捕收剂,3者可浮性差异不大,不能有效分离,必须添加抑制剂。3种抑制剂在相同的质量浓度下,对蓝晶石矿物的抑制强弱顺序为:淀粉水玻璃氟化钠。金属阳离子的添加对3种矿物的浮选影响也不同,对蓝晶石及石英的抑制强弱顺序为:Al 3+Fe3+Mg2+Ca2+,对黑云母的抑制顺序为Ca2+Mg2+Al 3+Fe3+,黑云母总体趋势变化不明显。动电位、吸附量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淀粉在蓝晶石表面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并且主要通过氢键作用来实现,这样淀粉对蓝晶石具有更强的抑制能力,能有效地实现蓝晶石矿物的反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言纯碱生产过程中各种母液成分较复杂,主要成分为Na~+、Cl~-、NH_3、CO_2,另有Fe~(3+)、Al~(3+)、Ca~(2+)、Mg~(2+)、SO_4~(2-)等杂质存在,用EDTA容量法测定SO_4~(2-)时,受到NH_3、CO_2、Fe~(3+),Al~(3+)的干扰。在分析中,NH_3和CO_2好处理,Fe~(3+)和Al~(3+)较难处理,尤其是联碱母液。当处理不当,就会影响SO_4~(2-)的测定,经常出现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有时还出现无终点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试验。  相似文献   

12.
以含稀土磷矿石中的脉石矿物石英为研究对象,进行纯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及溶液化学计算,研究Ca2+和Mg2+对石英浮选的影响。纯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捕收剂HAY浮选石英较为适宜的用量为0.5g/L。Ca2+对捕收剂HAY浮选石英具有一定活化作用,随着离子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低质量浓度Mg2+对捕收剂HAY浮选石英也具有一定活化作用,但当Mg2+达到一定质量浓度后,反而对捕收剂HAY浮选石英产生抑制作用。石英Zeta-电位测试和溶液化学计算结果表明,Ca2+和Mg2+活化捕收剂HAY浮选石英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羟基络合物Ca(OH)+。  相似文献   

13.
在苯甲羟肟酸浮选体系中,研究了几种多价金属阳离子调整剂对白钨矿、萤石、方解石、石榴石及石英的可浮性影响,总结了这些阳离子对矿物浮选起活化或抑制作用的pH条件,并从溶液化学及晶体化学角度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Al 3+和Fe3+存在时,白钨矿浮选受到抑制,浮选的最佳pH为9左右;Ca2+对矿物可浮性影响很小;Pb(NO3)2可作为白钨矿浮选的有效活化剂,硝酸铅的加入明显扩大了白钨矿浮选的pH范围(pH=5~11)。多价金属阳离子调整剂水解组分在矿物表面以何种状态吸附为主,不仅与矿物种类、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浓度及矿浆pH值有关,而且与所研究的特定捕收剂作用下的浮选体系有关。矿物晶体结构特性决定了矿物解离时晶体表面的微观结构特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多价金属阳离子在矿物表面吸附的难易与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4.
在碱性条件下,以油酸钠为捕收剂,考察了Ca2+、Mg2+对磷灰石和白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Ca2+的加入使糊精对磷灰石和白云石的抑制作用增强;Mg2+的加入减弱了糊精对磷灰石的抑制,在pH7~10的范围内增强了糊精对白云石的抑制.溶液化学计算分析表明,以羟基化合物形式存在的Ca2+、Mg2+吸附在矿物表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单因素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实验,研究污水中非还原性离子Na~+、Ca~(2+)、Mg~(2+)和还原性离子S~(2-)、Fe~(2+)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研究表明,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为60%时,单因素Na~+含量达到350 mg/L,单因素Ca~(2+)或Mg~(2+)含量达到100 mg/L左右,单因素S~(2-)含量达到6.5mg/L,单因素Fe~(2+)含量达到0.5 mg/L,确定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顺序是Fe~(2+)>S~(2-)>Ca~(2+)≈Mg~(2+)>Na~+,一方面,少量的还原性离子S~(2-)、Fe~(2+)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污水中非还原性离子Na~+、Ca~(2+)、Mg~(2+)含量较高,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6.
分析湿法磷酸中存在的SO_4~(2-)、SiF_6~(2-)、Fe~(3+)、Al~(3+)和Mg~(2+)等杂质离子对磷酸脲的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F_6~(2-)离子浓度高有利于提高产品收率,SO_4~(2-)、Fe~(3+)、Al~(3+)和Mg~(2+)等会降低磷酸脲的收率,但都对产品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庆油田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存在严重粘度损失的问题,研究了污水中阴阳离子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并提出改善措施。研究表明:对聚合物溶液粘度影响较大的是阳离子,其顺序是:Fe~(2+)Fe3~+Mg~(2+)(Ca~(2+))Na~+(K~+)。配置要求是Na~+、K~+含量3 000 mg·L-1,最好控制在1 000 mg·L-1以下;Ca~(2+)的含量200 mg·L-1,Mg~(2+)含量100 mg·L-1。Fe~(2+)、Fe~(3+)的影响严重,需严格控制含量;而阴离子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该镁离子为该区块影响聚合物溶液粘度的主要因素。利用腐植酸钠吸附法去除溶液中的钙镁离子,经离子吸附处理后溶液增粘14.2 m Pa·s。腐殖酸钠混合液用量为8.0 m L时对钙离子的吸附率达到77.50%,腐植酸钠混合液用量为6.0 m L时对镁离子的吸附率达到83.60%,说明可以用腐殖酸钠对钙、镁离子进行处理,且增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用湿法磷酸来生产工业级磷酸二氢钠(NaH_2PO_4)时,由于湿法磷酸中含有大量杂质,如金属阳离子Fe~(3+)、Mg~(2+)、Al~(3+)等,为了制备合格产品,必须采用适当的分离除杂手段除去这些离子。本文提出采用胶质气体泡沫(CGA)对其进行除Fe~(3+)杂质。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表面活性剂,在5000r·min-1的转速下生成胶质气体泡沫(CGA)。然后,将其通入浮选柱中。静置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气浮分离。本文主要考察静置时间、Fe~(3+)浓度以及浮选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3+)的去除率随Fe~(3+)的浓度以及静置时间的增大而降低,而随浮选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工艺条件下,经过三级萃取Fe~(3+)去除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由于湿法磷酸中Fe~(3+)、Ca~(2+)的存在会影响湿法磷酸及后续磷酸盐的正常生产及产品质量,研究了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树脂(IER-FC)对湿法磷酸中的Fe~(3+)、Ca~(2+)的吸附特性,包括对Fe~(3+)、Ca~(2+)的荷载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吸附净化效果的影响,对Fe~(3+)、Ca~(2+)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IER-FC对Fe~(3+)、Ca~(2+)载荷量分别为2.219、1.289 mg/g,Fe~(3+)、Ca~(2+)在1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反应温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较小,对Ca~(2+)的吸附选择性高于Fe~(3+)。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十二烷基亚氨基二次甲基膦酸(C_(112))是磷灰石和方解石的良好捕收剂,再分别使用水玻璃或硫酸铝作调整剂,可以实现磷灰石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C_(112)与磷灰石和方解石表面活性质点Ca~(2+)发生了化学键合,在方解石表面还有C_(112)的钙盐生成,除化学吸附外,C_(112)在两矿物表面还存在物理吸附,其中方解石表面物理吸附成分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