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 行业技术进步服务.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政府支持和企业协作,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以平顶山市政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和河南城建学院三方共建的尼龙产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政校企三方在协同育人模式中的职能,以及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势,以期为地方本科...  相似文献   

2.
地方工科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生态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南京工业大学坚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化专业设置,将新工科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健全实践育人体系,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校推动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把科研势能转化为育人动能,推进校企协同、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双创”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相关实践经验可供同类型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文章通过剖析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共建多功能协同创新实训平台、科学设置课时、抓好岗位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等加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针对专业转型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实习基地、校企共建实验室、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校企合作途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为适应国家产业发展而推出的高等教育领域重大举措。文章从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出发,介绍了宁波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从“合作、共享、交叉”三个方面进行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文章提到的政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五共协同”、校内实训基地共享共建、多元交叉育人等改革思路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在应用型高校化工类专业实行"成长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的三导师制育人模式,从而建构"德育+学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三位导师实行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该模式克服了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的缺点,为应用型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博  李悦  朱晓丽  王晓柳 《广东化工》2022,(14):210-211+214
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凝练专业课程特色,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的内涵与重要性,并根据锂电应用型人才需求及行业特点,总结了本校从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项目驱动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锂离子电池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高校办学向应用型、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加强高层次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成为行业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可持续性强的有效途径。学院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引企入校,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及师资融合等多举措并行。在提高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科研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在同类院校工程人才培养中探索出了一条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转型为应用型高校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据化工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特点,本文以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开放办学、协同育人、依法治校”为办学理念,围绕学科建设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协同育人、课程综合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多措并举,提升了教师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健 《广州化工》2022,(24):211-212+229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高职专业建设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校企共建工程创新中心、企业工作站等形式协同构建化工特色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共同开展“教学研”融合教学改革,使得创新科研成果交互转化,促进资源反哺教学更新,最终实现校、企、生三方受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吉 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平台革新为切入点,提出 “产学研赛”四维一体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增设多学科交叉课程、搭建一流科教融合平台、 构建逐层递进的竞赛体系,实现深度的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该模式的实施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 的一流化学应用型人才,同时为地方院校应用型专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化学化工类"双创"人才的需要,应在理工科院校实施PCRRT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就是产学合作,校企协同,企业参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政府为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实现高校、政府和企业协同育人的多元联合;以研促教,以教带研,加强转化,实现研教融合;通过层次化和模块化的实践实训,强训提能,注重综合实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兴赛促学,促练促创。参与协同教育的各方平等合作、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实施的"2011计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建立校企协同创新联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分析给排水专业校企协同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校企协同创新培养给排水专业应用型人才有效对策。目的是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积极联合政校企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多维支持结构,形成高校特色的协同模型和策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科教融合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创新育人的发展方向,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滁州学院基于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实行班导师制度、科研融入教学、校企协同育人等多种途径培养了一批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滁州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提高了学校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学生创新素质和工程应用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高素质创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目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双方优势,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达到了更好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中发挥了巨大优势。以吉林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为例,通过剖析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等多个方面入手,尝试通过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建环境类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以协同教育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战略,结合广西地区经济发展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制定基于"学校、企业及研究院所"的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运行管理机制、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多元评价体系.建立由学校、企业及研究院所协同参...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遵循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标。本文结合地方高校基础薄弱的现状和化学化工专业注重实践应用的特点,构建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化学化工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和评价反馈体系,覆盖了学生、教师、高校和社会四个维度,贯穿了教学、实践、入职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阶段,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推动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房静  宋丹  陈克 《天津化工》2023,(5):147-150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我院药品制造专业集群构建了“一六三”校企协同创新育人模式,企业深度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实现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紧密对接,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社会、学校、企业、学生的多方共赢。为国内相关院校的三教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石化行业的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对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针对行业需求,福州大学采取“2+2”校-地-企联合办学模式,以海西特色石化上下游产业为引领,以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多种类型的校企共建平台,使产业链与人才培养链互融互动,促进校企协同发展、共同育人,构建了服务于石化产业链人才培养的“泉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