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混合正磷酸盐作用,采用湿法工艺制备淀粉磷酸单酯.选取酯化剂配比、pH值、酯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5个因素为变量,以产物的取代度DS为试验指标,通过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出这5个因素与DS的关系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NaH2PO4:Na2HPO4=3:1;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2—3h.pH值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重量的4%-6%.  相似文献   

2.
颗粒状冷水可溶木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了常压下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特征。试验表明,醇解法所得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溶解度可以达到98.1%。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相对加入碱量为28mL,乙醇浓度为80%,淀粉乳浓度为14%,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50min,对应的最佳颗粒冷水可溶木薯淀粉的冷水溶解度为95.3%(60g木薯淀粉)。经醇解法处理后所得到的不同冷水溶解度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样品,颗粒保持完整,但其表面不再光滑,呈现出凹陷、空隙和裂缝等特征;随着冷水溶解度的提高,淀粉样品的偏光十字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结晶性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3.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混合正磷酸盐作用,采用湿法工艺制备淀粉磷酸单酯.选取酯化剂配比、pH值、酯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5个因素为变量,以产物的取代度DS为试验指标,通过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出这5个因素与DS的关系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NaH2PO4:Na2HPO4=3∶1;反应温度130~140 ℃,反应时间2~3 h,pH值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重量的4%~6%.  相似文献   

4.
甘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淀粉含量约为块根干质量的50%~80%,其中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在17.5%~26.7%的范围内,是制备甘薯抗性淀粉的重要来源。利用甘薯淀粉制备的抗性淀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甘薯抗性淀粉具有均衡体重、降血糖、降血脂、预防疾病和促进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等生理功能。综述了几种常用制备甘薯抗性淀粉的方法,以及甘薯抗性淀粉在食品、医药等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对甘薯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及应用进行了比较,以期为扩大我国甘薯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枯草杆菌为菌种摇瓶培养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并采用有机溶剂二次沉淀法对SOD提取液进行纯化.实验结果表明:产酶的最佳温度为37℃,培养基最佳起始pH为7.8,发酵培养用250 mL锥形瓶以60 mL装液量时酶活力最高,最佳接种量为1.5%(体积分数),最佳培养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SOD酶活力为2 186 U/(g.h).纯化方法可行,纯化倍数是提取液的9.2倍.研究结果为SOD提供了新的酶源.  相似文献   

6.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甘薯淀粉为基材,与丙烯酸、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可生物降解型高吸水材料。正交试验得出反应的较佳条件: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3∶1,AM与AA质量比为0.5∶1,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淀粉用量的3.0%,交联剂用量为单体量的0.04%,丙烯酸的中和度为70%,温度60℃,时间4h,产物饱和吸水倍率可达399g/g,接枝效率为87.1%。考察了合成的吸水材料的应用性能,并采用FITR与SEM对接枝产品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单体成功发生接枝聚合反应,高吸水材料呈现漩涡结构。  相似文献   

7.
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rabender粘度计法研究了甘薯原淀粉的糊化特性其起始糊化温度为75℃糊化温度范围为75~84℃粘懈值为470Bu老化值为220Bu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相比具有优良的蒸煮稳定性和抗剪切性能且冷糊回凝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MnO2氧化法制取Ba(OH)2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a(OH)2除去工业铝酸钠溶液中的硫,将产生大量废渣(其主要成份为BaSO4,BaCO3),和消耗大量Ba(OH)2。本提出了利用除硫废渣并补充重晶石(BaSO4)作为原料,用软锰矿(MnO2)作氧化剂,制取价廉的Ba(OH)2的工艺方案,并对MnO2氧化工艺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αmxτ)[L9(3)^2]正交试验,得到了分子比(αm),反应时间(τ)与氢氧化钡产出率(ηBH),钡的利  相似文献   

9.
制备微孔淀粉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早籼米为原料,研究了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糖化酶水解淀粉形成微孔淀粉,主要考虑时间、温度、pH值和酶用量等条件的影响。并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得出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麦芽三糖淀粉酶AMT1.2L酶制备麦芽三糖糖浆,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糖化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5%,温度为55℃,AMT1.2L加酶量5u/g,初始DE值8,酶解24h,可以得到麦芽三糖比例在70%以上,转化率在68%以上的糖浆,用活性炭柱对糖化液进行分离提纯,核磁共振图谱证实其结果为3个葡萄糖残基以α-1,4键相连接。  相似文献   

11.
淀粉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很宽,回生过程不容易出现规律性数据,这是研究淀粉回生动力学的主要障碍。为了准确了解此过程,选用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窄的甘薯直、支链淀粉及二者混合物,按照常规回生方法制备不同回生时间的淀粉,测定相应的差热数据,计算动力学参数,分析不同甘薯淀粉的回生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室温(7~28℃)、4℃、25℃、70℃条件下,甘薯直链淀粉Avrami方程指数n均小于1,成核方式为一次成核;甘薯支链淀粉在4℃和25℃温度下n均大于1,成核方式为多次成核;甘薯直、支链混合淀粉仅在4℃出现多次成核。70℃条件下甘薯直、支链淀粉混合后回生速度明显加快。甘薯淀粉回生过程核生长方式为一维生长,所得回生晶体应为针状晶体。当回生淀粉中含有非晶区时,差热法研究其回生动力学的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为了减轻淀粉回生,含甘薯淀粉食品最好不要在4℃贮藏。  相似文献   

12.
紫甘薯色素作为天然食用色素,具有资源丰富、色泽自然、安全可靠、兼具药理功能等特点,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笔者采用浸提法,以新鲜紫甘薯为原料,考察了提取剂种类、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温度对紫甘薯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紫甘薯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0%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时间为1h,提取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甘薯破碎后的褐变机理,确定了在甘薯破碎的最初阶段加入一定量的酸式亚硫酸钠,同时在淀粉乳沉降的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pH值,使淀粉的白度和淀粉乳的沉降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测定发现其白度在同等条件下与不加酸式亚硫酸钠相比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4.
燕麦(Avena sativa L.)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淀粉是燕麦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约占籽粒干重的50%~65%。目前,提取燕麦淀粉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碱提取法、酶提取法和水提取法。燕麦淀粉独特的结构特点及其具有的低热稳定性、糊状透明度、抗剪切性和高黏度性质,直接影响着燕麦产品的热稳定性和黏弹性等性质。通过热(蒸制、烘烤、过热蒸汽、微波、挤压膨化、红外、蒸汽爆破等)和非热(脉冲电场、低温等离子体、高静水压力、超声波等)处理方法来改性燕麦淀粉,能够改善其水化特性以及产品的感官和食用品质,这将大大提升燕麦淀粉的市场竞争力,并有望将燕麦淀粉作为各种应用淀粉的独特来源。目前对于燕麦淀粉物理改性的机制了解还比较有限,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从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等方面入手,探究燕麦淀粉物理改性的机制。本文综述了目前在燕麦淀粉的提取、结构、理化性质和物理改性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推动燕麦基食品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微波有机相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微波条件下以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在乙醇介质中对玉米淀粉进行改性以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工艺条件;着重讨论了乙醇、OSA、NaOH用量、淀粉含水量以及辐射时间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早籼米为原料,研究了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糖化酶水解淀粉形成微孔淀粉,主要考虑时间、温度、pH值和酶用量等条件的影响.并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得出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 ,采用麦芽三糖淀粉酶AMT 1 .2L酶解制备麦芽三糖糖浆 .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糖化条件为淀粉乳浓度 2 5 % ,温度为 5 5℃ ,AMT 1 .2L加酶量 5u/g ,初始DE值 8,酶解 2 4h ,可以得到麦芽三糖比例在 70 %以上 ,转化率在 68%以上的糖浆 .用活性炭柱对糖化液进行分离提纯 .核磁共振图谱证实其结构为 3个葡萄糖残基以α 1 ,4键相连接 .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用正交试验法筛选优化工艺条件制备交联淀粉酯,并对试验结果和产品性能指标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双氧水氧化马铃薯淀粉最佳工艺条件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H2O2为氧化剂,Fe2 为催化剂,采用湿法工艺制备氧化淀粉.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反应体系的pH值、双氧水的用量、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并用红外吸收光谱确定产品中羧基的存在.结果表明在pH=7.8,催化剂用量0.032%,H2O2用量8%,反应温度在46.0℃,反应时间4.0 h条件下,可以制得羧基含量为0.33%的氧化淀粉.通过对不同羧基含量产品的透明度和凝沉性研究发现氧化淀粉的透光率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可用公式定量γ=99.97-21.35exp(-x/0.2点)表示,相反,马铃薯氧化淀粉凝沉性随着羧基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羧基含量达到0.33%时,糊透光率可达到98%.产品6 d内不凝沉.  相似文献   

20.
糯小麦交联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小麦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固定淀粉乳质量分数为40%,探讨反应时间、pH值、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对交联度(即沉降体积)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宜制备工艺为:反应时间4 h、pH 9.75、温度45℃、交联剂用量9%.同时考察了交联程度高低对其淀粉糊性质的影响,经交联后,与糯小麦原淀粉相比交联淀粉有良好的冻融稳定性、耐酸性能、耐剪切性能和一定的透明度、溶解度和膨润力,并且随交联程度的提高,交联淀粉的耐酸、耐剪切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