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O2/N2, O2/CO2和O2/H2O三种气氛下CH4燃烧特性及主要污染物生成进行了数值模拟,将出口O2浓度作为污染物排放的协同考虑因素,提出了基于O2/H2O气氛燃烧置换天然气水合物的新技术方案,比较了3种燃烧气氛对甲烷燃烧温度、燃烧速率、污染物(NOx和碳黑)生成量及燃烧效率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相较于O2/N2和O2/CO2气氛,O2/H2O气氛下燃烧温度最低、燃烧速率最高、污染物生成量最少、燃烧效率最高、出口O2浓度最低. 确定了与传统燃烧温度分布特征曲线相匹配的浓度配比为32vol% O2/68vol% H2O. 基于模拟研究结果,提出了一套O2/H2O燃烧技术与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联产的技术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彦  陈芳  徐江荣  黄雪峰  丁宁  罗丹  王关晴 《化工学报》2010,61(8):2061-2066
为了进一步全面评价O2/CO2煤粉燃烧特性,在前期实验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空气、O2/CO2两种气氛下煤粉燃烧及污染物形成特性进行数值模拟,从而更充分了解O2/CO2燃煤过程火焰形成、传热和污染物形成特性,以便为合理组织流场、控制温度、获取合理的燃料和氧浓度分布状态及O2/CO2燃烧过程新燃烧器的设计提供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O_2/CO_2燃烧技术是燃烧后捕集和存储CO2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CO2氛围的煤粉燃烧特性对于明确煤粉着火特性和锅炉温度场分布至关重要。本文运用FLUENT软件非预混燃烧模型对O_2/CO_2气氛下二维通道内煤粉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针对两种典型Ⅲ类烟煤抚顺/水城煤种进行模拟,研究不同氧分压下煤粉燃烧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在氧分压2%到20%范围内,随着氧分压的增加,由于有更多的O_2与煤粉反应,温度场分布高温区域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在30%氧分压下,温度场分布高温区域变大,这主要是火焰温度过高,辐射区域较大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李杰  李士雷  李伟  王超 《河北化工》2010,33(11):42-45
通过在沉降炉中燃烧实验,研究了O2/CO2气氛下褐煤燃烧时PM10中重金属元素在颗粒物中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气氛对重金属元素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亚微米颗粒范围内。与O2/N2燃烧相比,相同氧浓度O2/CO2燃烧PM10中的重金属向小粒径颗粒中富集。O2/CO2气氛下,氧浓度较低时重金属元素对亚微米颗粒物的生成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5.
O_2/N_2、O_2/CO_2和O_2/CO_2/NO气氛下煤粉燃烧NO_x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滴管炉研究了O2/N2、O2/CO2和O2/CO2/NO气氛下煤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O2/N2和O2/CO2气氛下,高温或高O2浓度均使NO排放量增加。O2/CO2气氛下NO排放量比O2/N2气氛下NO排放量低大约30%~40%。在O2/CO2/NO气氛下,温度不同时,O2浓度变化对NO排放量的影响规律不同,对循环NO降解的影响规律也不同。高温不利于循环NO降解。随停留时间的延长NO排放量出现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6.
O2/CO2燃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2/CO2燃烧技术不仅有效收集烟气中的CO2,还能减少NOx和SO2的排放,是一种新型的洁净煤燃烧技术。介绍了其应用、发展历程以及在燃烧、传热和污染物排放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这一技术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范潇  李辉  段永华 《硅酸盐通报》2014,33(9):2375-2380
在回转炉实验台架上,分别研究了掺石灰石及掺CaO的情况下,N2/O2、CO2/O2气氛及氧浓度对典型煤种在富氧燃烧条件下燃烧释放NO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O2/O2气氛下煤粉燃烧NO释放总量较N2/O2气氛下少;CO2/O2气氛下氧浓度的增加对煤粉燃烧NO释放有促进作用;石灰石及CaO对煤粉燃烧NO的生成均具有催化作用,且CaO的催化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煤粉O2/CO2燃烧时PM2.5及其Fe、S的生成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昶  徐明厚  于敦喜  周科  占中华  赵靓  姚洪 《化工学报》2011,62(4):1062-1069
沉降炉实验研究了煤粉O2/CO2燃烧时PM2.5的生成特性和主要成灰元素中危害较大的Fe、S元素生成特性.实验用DT烟煤、NMG褐煤和XLT褐煤,实验温度1300℃,在O2/CO2=1:9,1:4,3:7和O2/N2=1:4气氛下燃烧.低压撞击器(D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9.8μm共分为13级,分别收集燃烧...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电厂锅炉燃煤燃烧带来的NO等有害气体排放,结合华电节能减排目标与要求,在模拟实际燃煤燃烧环境的情况下,设置燃煤燃烧试验装置,并以无烟煤(SH)和烟煤(DT)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上述两种燃煤在不同气氛、不同氧气浓度、不同温度下的NO排放特性,并分析两种燃煤在不同气氛下燃烧的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指数等。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SH的NO排放浓度要整体小于DT,但SH的整体燃烧特性指数要小于DT,且通过燃煤燃烧特性指数看出,氧气浓度30%~40%燃烧特性最高。同时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燃烧燃煤的着火温度要明显高于O2/N2,说明CO2直接取代N2不利于燃煤的燃烧。  相似文献   

10.
水蒸气纯氧条件下合成气燃烧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蒸气纯氧燃烧技术因具有高效零污染物排放的特点而备受关注,对合成气在水蒸气纯氧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扩散燃烧实验台上测量了H2O/O2为2.0时,燃烧室中心气体成分和火焰温度随停留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过量氧气系数对合成气水蒸气纯氧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量氧气系数为0时,H2和CO的燃烧主要在前28 ms内,H2的燃烧速率较快,能够快速燃尽;CO燃烧较慢,燃烧室出口含量依然很高。过量氧气系数从0增大到10%时,CO的浓度整体降低,燃烧速率提高,燃烧前期火焰温度提高。燃烧室出口CO浓度随过量氧气系数的增加逐渐降低,氧气微过量时CO浓度迅速下降,继续增大时,燃烧室出口CO的浓度下降缓慢。  相似文献   

11.
富氧燃烧技术在锅炉节能方面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富氧燃烧方式的技术特点,对其节能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以某电站300MW电站锅炉为例,采用ASMEPTC4-1998得出了空气和富氧(30%O2/70%CO2)2种气氛下锅炉的热效率,详细计算分析了煤粉在空气气氛和富氧气氛下锅炉各受热面的传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采用O2/CO2的富氧燃烧技术可大大提高锅炉热效率,且锅炉的辐射吸热量增加、对流吸热量降低,在炉内的辐射受热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锅炉的对流受热面积降低很多,同时烟气中高浓度的CO2将会降低分离回收CO2的成本。  相似文献   

12.
富氧燃烧技术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节能减排技术。本工作系统总结分析了富氧燃烧方式下关键烟气组分(SOx, NOx, H2O, Cl2/HCl等)对SO3和Hg排放规律的影响及飞灰对烟气中SO3吸附去除和Hg富集规律的影响,提出了富氧燃烧方式下较优的具可行性的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建议,为富氧燃烧技术工业应用面临的污染物协同控制提供重要参考。分析了目前富氧燃烧方式下SO3和Hg排放规律及优化控制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针对天然气掺氢燃烧技术在燃气锅炉的最佳掺混比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以小火焰燃烧器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在空气氛围、恒定过氧系数、不同甲烷掺混氢气比条件下,掺氢比对燃料燃烧温度、燃烧速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影响.其中燃烧机理采用GRI-MECH 3.0简化机理,该反应包含24个基元反应,涉及17种组分.计算结果表明,随掺...  相似文献   

14.
无焰富氧燃烧是煤粉清洁燃烧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之一,可在捕集高浓度CO2的同时显著降低NOx排放,并提升富氧燃烧稳定性和热力性能。计算流体力学(CFD)作为燃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快捷、成本低和数据丰富等优点,有效促进了无焰富氧燃烧技术发展。基于笔者团队对煤粉富氧燃烧和无焰燃烧的多年研究积累,对近十几年来煤粉无焰富氧燃烧CFD模拟方法和模拟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首先强调了煤粉无焰燃烧的试验和数学定义,其由于存在非均相反应而区别于气体燃料无焰燃烧;然后详述了煤粉无焰富氧燃烧CFD模拟方法进展,包括模拟流动、传热、燃烧和污染物生成方面的子模型和机理,其中考虑强烈烟气卷吸的可实现k-ε湍流模型、P1或DO辐射模型及针对富氧气氛修正的WSGG气体辐射模型、CPD挥发分析出模型、考虑湍流与化学反应交互的有限速率EDC均相燃烧模型、针对无焰及富氧燃烧开发验证的均相反应机理、考虑气化反应的多步表面焦炭非均相燃尽模型、含氮化学详细反应机理氮转化模拟、动态自适应反应机理加速算法等可显著提高煤粉无焰富氧燃烧的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总结了煤粉无焰富氧燃烧在基准对照试验、微观反应区域分析、宏观反应特征、污染物生成及大型化锅炉概念设计方面的模拟研究情况;最后以大涡模拟、燃烧模型、高精度反应机理及动态自适应反应机理、工业应用优化等角度展望了煤粉无焰富氧燃烧CFD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计算了玻璃熔窑采用全氧燃烧时,燃天然气和燃重油2种燃料分别需要的理论氧气量和产生的理论烟气量。并以600 t/d浮法玻璃熔窑为例,进行了天然气和重油2种燃料在使用不同纯度氧气情况下,全氧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量和产生的烟气量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6.
黄强  张立麒  周栋  李小姗 《化工进展》2018,37(3):1152-1160
富氧燃烧技术具有大幅度降低单位燃料的NOx和SOx排放的优点,但酸性物质及汞等污染物的存在对CO2的后续资源化利用和埋存造成极大影响。本文从富氧燃烧烟气净化技术角度出发,简述了CO2压缩过程中NOx和SO2单独脱除、联合脱除的研究情况,以探寻协同脱除过程中NOx、SO2相互影响的规律以及具体N-S反应的路径;分析了压缩过程协同脱汞的研究进展,探讨压缩过程汞脱除的具体机制,观察NOx、SO2、H2O的含量对汞脱除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富氧燃烧烟气压缩净化技术的中试应用情况。分析表明,现有研究大多注重于孤立地分析各种工况参数对NOx、SO2、HgO吸收脱除的影响,因此难以从反应机理上揭示多种污染物脱除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机制,只有实现NOx、SOx及HgO等多种污染物的联合脱除,才能实现富CO2烟气的有效净化,从而大大减少富氧燃烧技术的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有效促进该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消耗与日俱增,造成了大量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不容乐观。为了减少CO2排放,需要对高浓度CO2进行捕获、利用与封存,而富氧燃烧技术能有效实现碳捕集,是目前最具潜力的碳减排技术之一。富氧燃烧过程中,SOx、NOx、Hg等污染物以及惰性气体的存在不利于碳的捕集与封存。烟气中各成分浓度会对管道运输、地质储存和提高采收率(EOR)产生影响,介绍了烟气中CO2及各种杂质浓度的不同标准,系统综述了国内外脱硫、脱硝、脱汞和惰性气体脱除以及联合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脱硫部分除介绍传统脱硫技术外,重点描述了富氧燃烧烟气中CO2气氛对SOx脱除的影响以及加压条件下SO2的转化与去除。发现CO2气氛下SO2的吸收速率相比N2气氛有所降低,且SO2吸收过程中临界pH发生变化。脱硝部分重点描述了氧化吸收法脱硝技术以及加压条件下NO的氧化机理,并对高压下NO的氧化动力学进行阐述。随着压力的增加,NO氧化速率常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证明了反应器压力对液体夹带率的影响比较显著。总结了Hg脱除技术中不同烟气成分对Hg氧化的影响,HCl与Cl2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增加孔结构比表面积以及吸附剂表面的活性位点,提高Hg的脱除效率。介绍了惰性气体的净化技术,主要采用变压吸附方法来吸附和解吸附,降低了CO2气流中惰性气体去除的成本,实现一部分惰性气体再次循环回到锅炉中,提高CO2的捕获。重点讨论了在烟气压缩液化系统中的联合脱除技术,有效利用压缩过程条件将SOx、NOx、Hg分别以硫酸、硝酸、Hg(NO3)2形式协同去除,随着压力的增加,SOx与NOx去除效率提高,有利于SO4-2、NO3-、HADS和HAMS(N-S化合物)的生成,同时也导致了N2O生成量增多。证明了Hg与NO2是气相反应,提出了高压下NO2与Hg反应产物的不确定性。简单介绍了低温碳捕集技术,有潜力取代洗涤器和其他烟气处理方法,但目前还缺乏可行性的研究。未来需对不同压力下NO氧化速率常数的变化趋势进行解释,高压下NOx与SOx联合脱除的产物以及NO2与Hg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流化床富氧燃烧是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燃烧中碳捕集技术。为更深入认识固体燃料的流态化富氧燃烧行为,构建了微型流态化反应-质谱联用实验系统,反应器直径10 mm,燃烧温度700~900℃,探索了基于在线质谱分析的流态化燃烧过程特性表征方法,以烟煤和花梨木为对象,研究了煤、生物质及其混合物在富氧气氛和流态化条件下的燃烧行为,重点考察了氧浓度、燃烧温度、煤与生物质质量比对CO2谱峰曲线形态、反应总时间、起始反应时刻、烟气中富集CO2体积分数、颗粒燃烧产生CO2量、CO2相对生成率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2/CO2燃烧气氛下,随着氧体积分数增加,燃烧总反应时间缩短,颗粒燃烧产生的CO2量和生成速率均增加,但烟气中富集的CO2体积分数减小;提高燃烧温度,缩短了燃烧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促进CO2的富集,烟气中CO2浓度、颗粒燃烧产生的CO2量和生成速率均增加;生物质比例增大,起始反应时间提前,燃烧反应所需总时间减少,烟气中富集的CO2浓度和颗粒燃烧产生的CO2均减少,但CO2生成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