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光卤石矿卤水的相图规律和青海盐湖试验盐田溶解重结晶多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对光卤石溶解重结晶工艺中氯化钾析出的影响因素:温度、光卤石矿质量及光卤石母液,作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食品级氯化钾主要通过工业氯化钾除杂和重结晶获得,工艺复杂且能耗高。青海盐湖生产的工业氯化钾的特点是浮选药剂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其中十八胺和铅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9×10^(-4)和1.63×10^(-5)。以牛骨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煅烧工艺制得比表面积为113.15m^(2)/g的活性生物牛骨炭,并采用活性生物牛骨炭一步吸附法除去盐湖工业氯化钾中的十八胺和铅。当向1 L工业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投加10 g活性生物牛骨炭进行纯化时,纯化后的氯化钾中未测出十八胺和铅,产品指标达到了食品级氯化钾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氯化钾正浮选的理论研究表明在利用盐酸十八胺浮选时氯化钠不应浮出,但在实际生产时杂盐氯化钠仍有浮出的现象,降低了氯化钾精矿产品的品质。针对氯化钠随氯化钾同步浮出的问题,从浮选母液中的钠离子、原料中的氯化钠颗粒、浮选过程的气泡夹带及盐颗粒间粘附干扰浮选过程等方面分别考察了氯化钠对氯化钾正浮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浮选母液是否存在钠离子,氯化钾浮选收率的差异都不显著;但是,当氯化钠与氯化钾的颗粒混合浮选时, 氯化钾的收率明显降低;当通气量增大时,氯化钠收率持续增大,使得氯化钾产品品质下降;根据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可知,光卤石水解后浮选得到的精矿中同时含有氯化钾和氯化钠颗粒。综合可知,浮选母液中的钠离子对氯化钾浮选的影响可忽略,但是氯化钠颗粒可通过在浮选时阻碍捕收剂与氯化钾颗粒的接触、与氯化钾晶体颗粒粘附等方式干扰氯化钾的正浮选过程,并且当通气量较大时气泡对氯化钠颗粒的夹带也是促使氯化钠浮出的一个因素。这些实验结果从原料赋存状态和浮选过程角度解释了氯化钾正浮选过程中氯化钠非正常性浮出的原因,可以为实际钾盐正浮选生产过程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合成107胶时产生凝胶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反应温度和时间、理论取代度、理论固含量这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合成107胶时产生凝胶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产生凝胶的办法。并且我们合成了理论取代度高达53%,而又在合成过程中不产生凝胶的107胶。  相似文献   

5.
介绍在硝酸铵与氯化钾复分解循环法生产硝酸钾工艺中 ,利用蒸汽通入溶钾槽中与循环母液直接混和式换热 ,以实现加热溶液和溶解氯化钾目的 ,这种新的溶钾工艺具有设备投资省、能耗低、操作简单、生产能力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氯化钾干燥尾气的净化措施,经应用验证,取得了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工业氯化钾中氯化钾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工设计通讯》2017,(6):134-135
市里面上销售的氯化钾的生产方法不尽相同,由于其生产工艺不同,所以执行标准也不同,主要有两种,GB/T7118—2008、GB/T6549—2011。二者的技术指标不同,分别以氯化钾、氧化钾的含量作为判断标准,二者的样品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对执行GB/T7118—2008的检测方法做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8.
在正浮选法制备氯化钾过程中,由于氯化钠与氯化钾一同浮出而影响了氯化钾产品的质量,因此有必要针对氯化钠随氯化钾浮出的行为进行研究。在25 ℃条件下,考察了氯化钠浓度对氯化钾-氯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钠两种浮选液黏度的影响,以及在这两种溶液中氯化钠的粒径对氯化钠的沉降速率、氯化钠的回收率、氯化钾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浮选中氯化钠随氯化钾浮出的主要原因是浮选液的黏度较大,粒径较小的氯化钠颗粒易黏附于气泡表面或进入氯化钾矿化泡沫层而被夹带浮出。当氯化钠颗粒大于125 μm时,可有效减小氯化钠对氯化钾浮选的干扰,提高氯化钾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着重讨论薄膜和薄壁管材挤出加工中常见的影响聚烯烃制品外观的凝胶粒子问题,从聚合、树脂加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青海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以相图理论为依据,通过对青海察尔汗盐湖兑卤法生产氯化钾过程进行相图分析,并根据不同兑卤比的条件下计算氯化钾的收率,分析和探讨了兑卤比对氯化钾收率的影响,提出了确定适宜兑卤比应该严格遵循“兑卤结晶、控速分解”的原则,确定了最佳兑卤比(质量比)的范围是1:(1.0—1.3)。  相似文献   

11.
氯碱生产中氯化钾盐水除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碱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三氯化氮爆炸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通过对事故的形成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生产过程中的氨为三氯化氮的形成提供了生成条件,而盐水恰恰是生产过程中氨的一个主要来源,所以降低氯碱生产中盐水含氨量,切断三氯化氮生成的原料供应,对避免或减少三氯化氮的生成是必要的.讨论了氯碱工业生产中,盐水除氨简便有效的实验方法.证明采用盐水直接氯化-还原除氯的工艺,可以使其中的氨质量浓度达到≤4 mg/L的标准要求.表明此方法简便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氯化钾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用肥,主要通过正浮选法从盐湖卤水中分离提取,浮选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捕收剂。但在以传统的十八胺为捕收剂生产氯化钾时,低温下的浮选收率较低;而以混合胺为捕收剂时,低温下的浮选收率明显提高。为了解释混合胺的作用机理,研究了十八胺和混合胺在KCl和NaCl晶体表面的相互作用。通过表面能的计算确定稳定晶面的厚度及晶面结构,计算了H2O分子和捕收剂在KCl和NaCl晶体表面的吸附能,结果表明:相对于NaCl,十八胺更易在KCl晶体表面发生吸附,混合胺有着对KCl更强的吸附能力;混合胺捕收剂在KCl晶体表面的吸附能小于ODA+离子在KCl晶体表面的吸附能,这是由于混合胺中二十胺的加入使捕收剂的疏水基碳链长度增加,提高了捕收剂分子在晶体表面吸附后的表面疏水性;而十二胺的加入则发挥了类似起泡剂的作用,改善了捕收剂在KCl饱和溶液中的分散状态,3种胺之间产生了协同效应,提高了捕收剂对KCl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酰胺凝胶过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高浓度氧化剂溶液中使用三价铬离子作交联剂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影响因素。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用量、交联剂的配制、交联温度的影响、成胶粘度的变化等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针对球形氯化钾结晶过程与聚结机理不明的问题,以冷却结晶法通过过程取样制备与表征了两种不同形貌的氯化钾在不同结晶阶段的晶体形貌与粒度分布特征,从而对比分析了球形氯化钾的结晶过程。并从结晶热力学、经典浸润理论和Lifshitz-Van der Waals酸碱理论出发解释了球形氯化钾形成的主要机理是添加剂的添加减小了结晶体系的介稳区宽度及增大了晶体颗粒在结晶溶剂中的粘附自由能,导致结晶体系更容易以聚结的方式实现球形结晶。介稳区宽度减小和晶体颗粒在结晶溶剂中粘附自由能增大的同步调控有助于实现氯化钾的球形结晶。  相似文献   

15.
王明忠 《聚氯乙烯》2009,37(6):45-45
在乳液聚合反应过程中易产生凝胶(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块状聚合物,小的像砂粒,大的像核桃,甚至更大,有的发软、发黏,有的则发硬、发脆,多孔,并且釜壁挂胶呈片状),不仅影响聚合釜的传热效率,降低产品收率,更重要的是出料、清釜困难,降低聚合釜的生产强度,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成怀刚  张晓曦  程芳琴 《化工进展》2016,35(5):1321-1325
研究了超声波对氯化钾颗粒和十八胺盐酸盐的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规律,并用于强化钾盐浮选分离过程,提高钾盐的捕收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经超声处理后的氯化钾颗粒表面更为粗糙,形状多呈现椭球形。将超声处理不同时间的氯化钾颗粒进行系列浮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氯化钾的捕收率稳定上升,超声40min的颗粒的捕收率可从14.32%增加到46.66%。此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经处理后的捕收剂十八胺盐酸盐在氯化钾饱和液中有更好的分散性,从而使浮选氯化钾的捕收率增加。结果显示捕收剂经超声处理20min后,可使氯化钾的捕收率由20.84%增加到94.24%。因此,超声波预处理是强化钾盐浮选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氯化钾镀锌生产中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化钾镀锌工艺镀层性能优良,环境效益较好,对电镀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生产实践指出:在大规模生产中,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和工艺试验,对原材料、光亮剂、工艺参数及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提高电解液的综合性能指标,是获得优良镀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反胶团系统及蛋白质萃取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反胶团系统和蛋白质萃取过程,将反胶团萃取系统按单一反胶团系统、混合反胶团系统和亲和反胶团系统划分,强调了研究开发生物相容性表面活性剂以及在反胶团系统中引入亲和作用的重要性。另外,指出了深入开展反胶团萃取设备和过程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该文用热重力分析法(TGA)、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和脉冲核磁共振(NMR)法对白炭黑填充的胶料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橡胶凝胶的流动性比填充凝胶的流动性好。  相似文献   

20.
黄原胶水凝胶具有亲水性强、无毒、可降解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常作超吸水性树脂、药物载体和微胶囊。对黄原胶水凝胶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