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凝胶-溶胶法制备了PVDF-SiO2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3-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巯基修饰,成功制备出具有多级结构的巯基修饰PVDF-SiO2复合纳米纤维膜。除Cu2+实验表明该复合纳米纤维膜对Cu2+的最佳吸附pH为2,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计算得巯基修饰的PVDF-SiO2复合纳米纤维膜对Cu2+的最大吸附量达到145.56mg/g,同时,该复合纳米纤维膜容易在水体中取出,循环利用性能良好。因此,在去除重金属离子(Cu2+)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聚酯(PET)纳米纤维膜,并运用尿素水热法在其表面原位生长水滑石(LDH)微晶层,得到PET@LDH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等对PET@LDH纳米纤维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热反应8h,水滑石晶片良好生长在PET纳米纤维表面,成功制备出PET@LDH纳米纤维膜。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测试技术对PET@LDH纳米纤维膜的除铬效果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Mg/Al摩尔比为2∶1,Cr(Ⅵ)溶液的pH=2~3时,此纳米纤维膜吸附10d时达到吸附平衡,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为14mg/g,并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方程。因此,PET@LDH纳米纤维膜是一种有效的去除水中Cr(Ⅵ)的吸附剂,对当前水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酰肟化功能改性的纳米SiO_2/聚乙烯醇(SiO_2/PVA)复合纤维膜。采用SEM、FTIR、DSC和TGA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在水溶液中随pH值和接触时间的变化纤维膜对金属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6的条件下,纳米纤维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最佳,对Cu2+、Ni 2+金属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3.7mg/g和125.1mg/g,平衡吸附时间为240min。在纤维膜吸附的前50min内,SiO_2/PVA纤维膜对Cu2+和Ni 2+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为126.8mg/g和109.8mg/g,吸附率分别为90.18%和89.92%。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方程考察SiO_2/PVA纤维对Cu2+和Ni 2+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复合纤维对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使用酸处理纤维膜进行再生吸附试验,发现循环4次试验后,吸附效率达到53%,结果说明复合纤维膜可作为可再生金属离子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静电纺热塑性弹性体(TPEE)纳米纤维膜为模板,结合水热法成功制得花瓣状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纤维膜[TPEE@Mg(OH)_2],并对其进行表征及除铬性能研究。表征结果显示:当水温为40℃,水热时间2h时,TPEE纳米纤维膜表面形成了明显具有花瓣结构的Mg(OH)_2纳米粒子。除铬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优良的除铬性能,在pH值为2,6d后吸附达到平衡,除铬率可达74%,循环使用5次后除铬率仍可以保持在50%左右,具有较好的循环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A6纳米纤维膜,通过与铁盐络合反应和热解反映,使PA6负载上氧化铁(Fe_xO_y),成功地制备了PA6/Fe_xO_y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其除铬性能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以及相关除铬实验表明:0.1mol/L的FeCl_2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较高的铁载入量以及较好的除铬性能;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的表征结果显示:Fe(Ⅱ)与PA6发生络合反应,纤维表面生成氧化铁。除铬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好的除铬性能,最佳除铬pH值为2。因此,为除去废水中Cr(Ⅵ)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吸附剂,也为环境修复领域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杜菲菲  陈泉源 《材料导报》2011,25(20):53-58
在聚丙烯腈(PAN)、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体系中加入钛酸四丁脂水解溶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纤维膜,经预氧化、炭化、活化制备出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测定Zeta电位和表面接触角等手段对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V(PAN)∶V(DMF)∶V(Ti(OH)4)溶胶=3∶17∶3时,可制得纤维直径为600~700nm的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纳米TiO2在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中分布均匀,晶型结构易于控制;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和吸附活性,可以作为环境功能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复合溶胶-凝胶法配制复合纺丝液,通过高压静电纺丝制备出PVDF/S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采用FTIR分析了PVDF与SiO_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TEM表征了纳米二氧化硅的具体分散状态。研究了纳米SiO_2的加入对膜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复合溶胶-凝胶法使纳米SiO_2在PVDF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由FTIR可知在纳米SiO_2与PVDF分子间形成了C-O-Si键,使纳米粒子与PVDF基体形成了一定的结合力,进而提高了纤维的强度,且对纤维的热性能及结晶行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纳米纤维膜,再通过水热法将水滑石(LDH)负载在纳米纤维表面,制备出TPEE@LDH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FT-IR)、能谱(EDX)、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时间8h,温度100℃时,LDH成功负载在了纳米纤维膜表面,并生成片状的LDH。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测试(ICP-AES)对所制备的TPEE@LDH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除铬实验,结果表明:当Mg/Al的摩尔比为2、pH=2~3、吸附时间在8d时,除铬效果可以达到最大的44mg/L。所以,TPEE@LDH纳米纤维膜相比较传统吸附剂,具有除铬效果好、易分离的优点,为当今日益严重的水体Cr(VI)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活化铌酸为铌源,草酸铵为沉积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在硅藻土表面原位生长Nb_2O_5纳米棒。采用SEM、TEM、XRD、BET、FT-IR和XPS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反应14 h后,Nb_2O_5纳米棒长度为500~700 nm,直径为25~35 nm;硅藻土原位生长Nb_2O_5纳米棒样品比表面积为157 m~2/g。研究了样品对Cr(Ⅵ)的吸附与光还原行为,可见光条件下对Cr(Ⅵ)吸附量可达220 mg/g;紫外光条件下,可将表面吸附的Cr(Ⅵ)转变为Cr(Ⅲ),样品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对Cr(Ⅵ)(100 mg/L)降解率仍能保持在93%左右。样品可对重金属污染废水中Cr(Ⅵ)进行吸附与毒性降解一体化去除。  相似文献   

10.
吴鸣  高跃  王旺成  孙红梅  彭啸  吴燕 《化工新型材料》2019,47(9):155-160,165
以硅溶胶为原料,通过W/O乳液法结合溶胶-凝胶过程制备SiO_2气凝胶微球。在硅溶胶中掺杂氧化石墨烯(GO),经过洗涤、溶剂替换、表面改性、真空干燥制备出掺杂量不同的氧化石墨烯/SiO_2复合气凝胶微球(GOS-CAMs),最后经高温处理得到石墨烯/SiO_2复合气凝胶微球(GS-CAMs)。经过堆密度、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测试,选择GO掺杂量为0.4%(wt,质量分数,下同)的GS-CAMs,分别与石墨烯、SiO_2气凝胶微球进行对比,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对水溶液中不同浓度甲苯的吸附性能,并从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掺杂量为0.4%的GO制备的GS-CAMs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松散堆密度为300kg/m~3,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分别为328m~2/g、31.23nm;与纯SiO_2气凝胶微球相比,GS-CAMs的比表面积、孔径明显增加;GS-CAMs对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甲苯水溶液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211mg/g,约为SiO_2气凝胶微球、石墨烯吸附量的1.2倍、1.6倍。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在调节偏铝酸钠溶液pH制备氢氧化铝溶胶的基础上,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剂,结合水浴、水热和焙烧等过程,制得了拟薄水铝石/PVA复合薄膜,采用扫描电镜对产物的微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比研究了PVA和水热处理对产物Cr(Ⅵ)静态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PVA可以有效地促进拟薄水铝石溶胶成膜,而不添加PVA只能得到粉体样品;加入PVA后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分级拟薄水铝石/PVA复合薄膜对Cr(Ⅵ)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Cr(Ⅵ)初始浓度为20mg/L时在4h左右即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率达82.3%,循环2次后的平衡吸附率分别为76.4%和73.9%。相比之下,加入PVA后直接水浴加热处理得到分级拟薄水铝石/PVA复合薄膜的吸附性能较差,需要8h才能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率为74.7%;不加PVA时拟薄水铝石粉体在8h时对Cr(Ⅵ)溶液的吸附率仅为40.3%。  相似文献   

12.
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α-环糊精(α-CD)/聚丙烯腈(PAN)纤维膜,采用SEM、FT-IR分别对纳米纤维膜进行表征。通过考察pH值、吸附时间、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温度几个因素,系统研究了α-CD/PAN纤维膜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H=6,吸附时间为2h,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10mg/L,温度为35℃的条件下,纳米纤维膜对铜离子(Cu~(2+))、锌离子(Zn~(2+))、镍离子(Ni~(2+))和铅离子(Pb~(2+))的吸附达到最佳,吸附容量分别为9.11、9.02、9.31和8.87mg/g。  相似文献   

13.
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VP/SiO2复合纳米纤维膜,经600℃高温煅烧得到SiO2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SiO2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形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实了SiO2纳米纤维的形成;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SiO2纳米纤维的晶型及晶粒大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研究了SiO2纳米纤维膜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SiO2纳米纤维形貌稳定,并对亚甲基蓝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前驱体,季铵化聚乙烯醇(QPVA)为有机基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QPVA/TEOS有机/无机杂化膜,并将其作为吸附材料用于脱除水溶液中的Cr(Ⅵ)离子。结果表明,具有较好吸附效果的膜为TEOS质量分数为15%的有机/无机杂化膜。在Cr(Ⅵ)离子初始浓度为90mg/L的条件下,复合膜的最优吸附工作条件为吸附时间为100min,pH=3。此时计算得到的最佳吸附容量为20mg/g。动力学研究表明,实验数据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遵循Freundlich曲线。热力学数据表明,该吸附反应为吸热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中空介孔SiO2(HMSiO2)纳米微球为骨架材料,通过反相微乳液合成使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TS)沉积在HMSiO2纳米微球表面,随后在铈离子引发下于CTS表面进行丙烯腈接枝共聚并偕胺肟化,制备HMSiO2复合壳聚糖接枝聚偕胺肟(PAO)复合纳米粒子(HMSiO2@CTS-g-PAO)。通过FTIR和XRD对HMSiO2@CTS-g-PAO复合纳米粒子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HMSiO2@CTS-g-PAO复合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径进行探究。结果表明:HMSiO2@CTS-g-PAO复合纳米粒子的内层为HMSiO2,外层为CTS-g-PAO,是典型的核-壳纳米粒子。以K2Cr2O7为Cr源,探究HMSiO2@CTS-g-PAO复合纳米粒子对Cr的吸附。结果表明,HMSiO2@CTS-g-PAO复合粒子对Cr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主要为化学吸附,对pH=2.0、浓度为91.4 mg/L的K2Cr2O7溶液中铬的最大吸附量高达3.28 mmol/g。  相似文献   

16.
以多孔阳极氧化铝膜为模版,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利用SEM、XRD、N_2吸附-脱附和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SiO_2纤维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依赖于所使用的模板(阳极氧化铝膜)的孔直径和膜的厚度.而介孔SiO_2纤维中纳米孔道的取向可以通过改变陈化环境米控制.在有水存在的环境下,SiO_2纤维其纳米孔道取向是环绕于纤维轴向的;而在无水存在的环境下,SiO_2纤维其纳米孔道取向则是平行于纤维的轴向的.  相似文献   

17.
以癸酸(CA)、月桂酸(LA)和肉豆蔻酸(MA)为原料制备了新型的脂肪酸三元低共熔物(CA-LA-MA),并将其作为固-液相变材料,以沉积2 h银(Ag)纳米颗粒的静电纺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膜为支撑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了新型的CA-LA-MA/PAN和CA-LA-MA/PAN/Ag定型相变复合纤维膜。研究了磁控溅射Ag纳米层对定型相变复合纤维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Ag纳米层后定型相变复合纤维膜的储热和放热时间分别缩短了31%和25%。制备的CA-LA-MA/PAN/Ag定型相变复合纤维膜的融化温度和结晶温度分别为19.87℃和11.63℃,融化焓值和结晶焓值分别为123.1 kJ/kg和121.5 kJ/kg。  相似文献   

18.
以银纳米颗粒作为传热增强材料制备新型的静电纺聚丙烯腈/纳米银(PAN/Ag-NPs复合纳米纤维支撑膜,以癸酸-肉豆蔻酸(CA-MA)二元低共熔物为固-液相变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CA-MA/PAN/Ag-NPs复合定形相变纤维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观察显示CA-MA被成功地吸附到静电纺PAN/Ag-NPs复合纤维膜的孔隙网络结构中。DSC测试结果表明添加Ag-NPs对复合纤维膜的储热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其相变温度约为10~31℃之间,相变焓值约为131~147kJ/kg。此外,添加10wt.%Ag-NPs后CA-MA/PAN复合纤维膜的储热和放热时间分别缩短了约47%和49%。  相似文献   

19.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麦饭石(MS)进行改性处理,通过静电纺丝法将改性后的麦饭石(KH550-MS)与聚乳酸(PLA)复合,制备了一种可降解MS/PLA复合纤维薄膜,并研究了其对空气中悬浮微粒的过滤行为,探讨了KH-550改性前后MS的表面特性、分散性、活化率及粒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经KH-550改性后,MS的表面活化率从5.5%增至91%,粉体表面每nm~2羟基数从8.6降至3.2,比表面积从22213.78m~2/kg增至23546.28m~2/kg,颗粒平均直径由0.31μm降至0.29μm。对空气中悬浮微粒的过滤性能测试结果表明:KH550-MS/PLA复合纤维膜对粒径在0.5~1μm、1~2.5μm、2.5~5μm以及5~10μm不同区间粒径的颗粒过滤效率分别为91.32%、97.11%、99%和99%,高于MS/PLA复合纤维膜。复合纤维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初阻力维持在34~37Pa范围内。与MS/PLA复合纤维膜相比,KH550-MS/PLA复合纤维膜过滤性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柯惠珍  李永贵 《功能材料》2020,(1):1100-1104
以不同质量比例的聚丙烯腈/纳米碳化硅(PAN/SiC)复合纤维膜为支撑材料,以癸酸-棕榈酸-硬脂酸(CPS)三元低共熔物为固-液相变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CPS/PAN/SiC定形相变复合纤维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传热测试装置研究不同含量纳米SiC对定形相变复合纤维膜的形貌特征、储热性能、热能储存和释放速率的影响。SEM图像显示负载不同含量纳米SiC对CPS/PAN/SiC定形相变复合纤维膜的形貌结构没有显著影响。DSC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支撑纤维膜中SiC颗粒含量的增加,定形相变复合纤维膜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值没有明显变化。根据传热测试数据显示随着纳米SiC含量的增加,定形相变复合纤维膜的融化与结晶时间显著缩短了约20%~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