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氯化铬(CrCl3·6H2O)和氯化镍(NiCl2·6H2O)浓度和存在形式对氯化胆碱-乙二醇(ChCl-EG)低共熔溶剂的黏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结果表明,在溶解有CrCl3?6H2O和NiCl2?6H2O 的ChCl-EG(ChCl-EG-NiCl2·6H2O-CrCl3·6H2O)溶液中出现了配阴离子[Cr(H2O)2Cl4]和[Ni(H2O)2Cl4]2-。由此可以推断,Cr3+(或Ni2+)的两个d轨道、4s 和4p轨道发生d2sp3杂化,形成6个等同的杂化轨道,接受6个配体(Cl-和H2O)形成阴离子配合物。该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总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此外,溶液黏度随温度和总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电导率相反。这主要是由于镍和铬配离子的形成改变了溶液中的离子组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按18~8不锈钢成分用FeCl_2·4H_2O,CrCl_3·6H_2O和NiCl_2·6H_2O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模拟孔内溶液,测定了不同浓度和两个温度条件下模拟孔内溶液的水解速率,稳定pH值和电导率。结果表明,孔内溶液的水解速率很快,不同浓度溶液的水解速率几乎相同;孔内溶液的pH下降主要由CrCl_3水解所引起;温度对溶液的水解有很大影响;pH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则较复杂;孔内溶液的电导率很大,电偶电流通过孔内溶液不会产生显著的欧姆压降。  相似文献   

3.
黄爱红  胡成安 《广州化工》1990,(3):15-17,14
用硝酸铬(或氯化铬)溶液与碳酸氢铵(碳酸铵)溶液反应生成一种组成稳定的中间物[Cr_2(NH_3)_2(CO_3)_2(OH)_2(H_2O)_2]·3Cr(OH)_3·2NH_4HCO_3·H_2O,经520℃热分解得到粒径为0.05μm的且有反铁磁性的Cr_2O_3。  相似文献   

4.
<正> 一、氢氧化铁1.原理溶液中氢氧化铁用盐酸溶解,再用氯化亚锡还原三价铁为二价铁。过量的还原剂由氯化汞氧化,生成银丝状难溶氯化亚汞沉淀,然后用重铬酸钾滴定。Fe(OH)_3+3HCl(?)FeCl_3+3H_2O2FeCl_3+SnCl_2→2FeCl_2+SnCl_4SnCl_2+2HgCl_2→Hg_2Cl_2↓+SnCl_46FeCl_2+K_2Cr_2O_7+14HCl→6FeCl_3+2KCI+2CrCl_3+7H_2O2.试剂盐酸 6N;氯化亚锡溶液 10%;氯化汞溶液 7%;二苯胺磺酸钠水溶液 1%;混合酸 1:3硫酸和等体积1:3磷酸;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0.05N;双氧水 30%。3.步骤取试样10ml 于三角烧瓶中,加入6N 盐酸20ml 加热溶解(此时白色浑浊,溶液无色),以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水溶液中以Na_(12)[Bi_2W_(22)O_(74)(OH)_2]·44H_2O、Na_9[Bi W_9O_(33)]·16H_2O、Ce Cl_3和Na_2CO_3为原料合成了一例基于[Bi W_9O_(33)]~(9-)建筑单元的稀土多钨铋盐Na_(22)[(Bi W_9O_(33))_4(WO_3){Bi_6(μ_3-O)_4(μ_2-OH)_3}(Ce_3(H_2O)_6CO_3)]·85H_2O。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H_6P_2Mo_(18)O_(62)、[Ni(2,2'-bipy)_3]Cl_2·5.5H_2O为原料,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Ni(2,2'-bipy)_3]_3(P_2Mo_(18)O_(62))复合材料,采用FT-IR、SEM、TG、BET等手段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亚甲基蓝(MB)溶液的吸附性能。探讨了pH、初始浓度、温度等条件对MB溶液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H_6P_2Mo_(18)O_(62)与[Ni(2,2'-bipy)_3]Cl_2·5.5H_2O进行复合形成复合物[Ni(2,2'-bipy)_3]_3(P_2Mo_(18)O_(62))后,可有效克服其水溶性,大大提高了其液相吸附能力,且温度对其吸附性能影响不大。从实验结果可知,复合物对MB溶液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和ΔS~00,表明该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是自发且放热的,且对其他阳离子染料罗丹明B也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可溶性淀粉作为模板剂的情况下,以(NH_4)_6Mo_7O_(24)·4H_2O 和Bi(NO_3)_3·5H_2O为原料,以NH_3·H_2O作为酸碱剂调节溶液的pH值,用水热法合成了Bi_2MoO_6固体光催化剂,采用测试手段对Bi_2MoO_6光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并用合成的Bi_2MoO_6固体光催化剂来降解罗丹明B溶液,研究其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专利实例     
镀镍——铬合金电镀镍——铬合金。电解液由含有以下成分的水溶液组成:CrCl_3·6H_2O 50~125g/lNiCl_2·6H_2O 10~125g/l甲酸 10~115g/l硼酸 25~50 g/l柠檬酸钠二水合物 50~100g/lpH 1~5温度 20~60℃US patent 4,461,680(1984,7.24)(田风译)  相似文献   

9.
直接通过磷酸与磷矿反应,从酸解液中结晶分离出磷酸二氢钙是一条经济可行的生产路线,该新工艺的开发需要依据磷酸二氢钙在磷酸溶液中的相平衡行为。通过静态法测定了40~80℃时Ca(H_2PO_4)_2-H_3PO_4-H_2O体系的相平衡行为,并使用XRD表征平衡固相。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存在不同的结晶固相。随着磷酸浓度的增大,结晶固相分别为CaHPO_4、CaHPO_4+Ca(H_2PO_4)_2·H_2O、Ca(H_2PO_4)_2·H_2O。一定温度下,随着磷酸浓度的增大,CaHPO_4溶解度增大,而Ca(H_2PO_4)_2·H_2O溶解度减小。在磷酸浓度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aHPO_4溶解度减小,Ca(H_2PO_4)_2·H_2O溶解度增大。电解质NRTL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该体系的相平衡数据,还可用于计算Ca HPO_4和Ca(H_2PO_4)_2·H_2O在磷酸溶液中的溶解度。该研究结果可为新工艺开发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动态     
双(三氯甲基)二苯醚的制备(Cl_3CC_6H_4)_2O(Ⅰ;取代是在间位或对位)。一般用作耐热聚合物和液晶聚合物的材料。制备方法是,将(MeC_6H_4)_2O(Ⅱ)用惰性溶剂稀释,在游离基反应引发剂(防止生成焦油状物质)的存在下,通氯气进行氯化,随后用光照射,使反应完全。例如,将由3-MeC_6H_4OC_6H_4Me-4'58.5,CCl_4915,及 Bz_2O_21.8组成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通氯气(4 h)至苄基质子消失为止。在高压汞灯照射下再反应5 h。得含有98.5%  相似文献   

11.
化学法生产氯酸钾,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能耗低等特点;特别是作为平衡氯碱工业中氯气的一种有效途径并能获得当前短线产品而受到有关厂家的重视。主要生产工艺过程是氯化反应 6Ca(OH)_2+6Cl_2=Ca(ClO_3)_2+5CaCl_2+6H_2O 和复分解反应 Ca(ClO_3)_2+2KCl=2KClO_3+CaCl_2 本文以干盐图为依据,从理论上分析氯化后  相似文献   

12.
以吡唑-3-甲酸、吡唑-4-甲酸为配体,采用溶液法分别与Cu Cl_2·2H_2O、Zn(NO_3)_2·6H_2O反应,合成了两种金属配合物并通过IR、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发生强烈的结合,这些研究为人类研究药物分子与BSA相互作用的机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柠檬酸盐(C_6H_5O~(3-)_7)、苹果酸盐(C_4H_4O~(2-)_5)和酒石酸盐(C_4H_4O~(2-)_6)插层的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对Cu~(2+)、Cd~(2+)的吸收动力学。当将MgAl-LDHs加入到恒定pH=5.0的Cu~(2+)和Cd~(2+)溶液中时,Cu~(2+)和Cd~(2+)的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果表明,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主要归因于重金属离子与有机酸阴离子之间发生了螯合作用,并发现吸收速率方程取决于形成的螯合物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用铋酸钠定量地氧化铬的条件,使测定钢中之铬的方法简便而迅速。在硫酸或硝酸溶液中,铋酸钠氧化三价铬为六价铬: 2Cr_2(SO_4)_3+6NaBiO_3+6H_2SO_4→2H_2Cr_2O_7+3Na_2SO_4+3Bi_2(SO_4)_3+4H_2O 我们在硫酸溶液中用铋酸钠氧化铬;溶液中过量的铋酸钠直接用氯化钾(或钠)还原。已经得出结论,定量地氧化铬,主要依据溶液的酸度、温度及铋酸盐的数量和铬离子的浓度。在100毫升溶液中含有1~25毫升浓硫酸时,用铋酸钠可完全氧化铬。最适当的酸度是100毫升溶液中含硫酸10~15毫升。与锰恰恰相反,用铋酸钠定量地氧化铬,须在溶液煮沸时进行。氧化铬时所需最适当的铋酸钠量如下:含铬在3%  相似文献   

15.
据(Chemical Abstracts)一九八六年十月关于镍铬合金电沉积的报导,镍铬合金镀层含铬0.1~20%,在氯化物环境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抗蚀性,这可能是由于层状结构所致。镀层的微观硬度和耐磨性介于铬和镍之间。发射电子显微镜(TEM)测定表明,合金是由铬在镍中的固态溶液组成的,晶粒大小可通过改变直流电、电流密度或控制脉冲参数来调节。曾有人对以下组成的槽液进行了极谱测定:NiCl_2·6H_2O 30~40g/1;CrCl_3·6 H_2O 100g/1;柠檬酸三钠(二水合物)80g/1;非离子型的不含硫的表面活性物质。槽液pH=3.8;温度为30~40℃。  相似文献   

16.
以菱镁矿为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添加剂,采用水化碳酸化法?低温水溶液法制备了大长径比三水碳酸镁(MgCO_3·3H_2O)晶须。对产物物相组成、形貌和热化学过程进行表征,探讨Mg(HCO_3)_2溶液pH值和SDS用量对产物晶体形态的影响,研究MgCO_3·3H_2O晶体结构,并分析晶须生长机制。结果表明:Mg(HCO_3)_2溶液p H值为7.3±0.2,SDS用量为5.0 g/L时,可得到平均长度150μm、长径比达50的棒状MgCO_3·3H_2O晶须。MgCO_3·3H_2O与4MgCO_3·Mg(OH)_2·4H_2O的热化学过程类似,分解产物均为MgO、CO_2和H_2O。MgCO_3·3H_2O晶须生长是螺型位错延伸的结果,结晶过程中,[MgO_6]正八面体生长基元通过Mg?O键以共顶点的方式沿[010]方向自组装并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环三膦腈衍生六(4-甲酰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6L1)与La/Nd(NO_3)_3·6H_2O在H_2O/DMF溶剂体系,于相似合成条件下制备了两种异构配位聚合物,即{[La_2(C_(42)H_(24)O_(18)P_3N_3)(H_2O)4]·(H_2O)3}n(1),{[Nd2(C42H24O18P3N3)(H_2O)_3(C_2H_5OH)]·(H_2O)_3}n(2)。化合物1和2具有2D层晶体结构,其中延伸的六羧酸配体连接稀土金属离子形成最终的拓扑网络结构。在这两种化合物中,配体L1完全去质子化,其六个延伸的羧基臂连接四个金属节点以形成高维度框架。此外,还进行了两种配合物进行了IR,TGA和XRD表征。  相似文献   

18.
《合成纤维工业》2016,(1):35-38
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水溶液(NMMO·H_2O)为溶剂溶解棉浆粕制成棉浆粕/NMMO·H_2O溶液,研究了棉浆粕质量分数为4%~8%的棉浆粕/NMMO·H_2O溶液在85~100℃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在低剪切速率(γ)下,棉浆粕/NMMO·H_2O溶液的表观黏度(ηa)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一定温度时γ达到一定值后,ηa出现转折点呈急速下降趋势,且随着温度的升高,ηa出现转折点的γ增大;棉浆粕/NMMO·H_2O溶液体系为切力变稀的假塑性流体,一定γ下,棉浆粕浓度越高,体系黏度越大,但γ达到一定值后,体系黏度出现转折点呈急剧下降趋势,且随着浓度的增大,ηa出现转折点的γ减小;溶液体系在85~100℃内,其非牛顿指数小于1,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着棉浆粕浓度的增加,溶液体系的黏流活化能减小,溶液体系的黏-温敏感性减小。  相似文献   

19.
将亚铁氰化钴钾负载于经碱水解后的废弃皮革上,制备了一种铷离子吸附剂(KCoFC-AWL)。采用SEM、FTIR、XPS和XRD等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o(NO_3)_2·6H_2O和K4Fe(CN)_6·3H_2O的质量比、溶液pH、铷离子(Rb~+)初始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和接触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Co(NO_3)_2·6H_2O]∶m[K_4Fe(CN)_6·3H_2O]=3∶4时,制备的0.09 g吸附剂对pH为7、Rb~+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Rb~+溶液的吸附率为93.55%,且于6 h达吸附平衡。探究发现,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Rb~+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以1.5 mol/L KCl作为脱附剂,脱附率达90%以上。将该吸附剂用于提取盐湖卤水中的Rb~+,当pH=7时,吸附率为51.19%,该吸附剂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22,(7):1648-1653
研究了柠檬酸盐(C_6H_5O(3-)_7)、苹果酸盐(C_4H_4O(3-)_7)、苹果酸盐(C_4H_4O(2-)_5)和酒石酸盐(C_4H_4O(2-)_5)和酒石酸盐(C_4H_4O(2-)_6)插层的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对Cu(2-)_6)插层的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对Cu(2+)、Cd(2+)、Cd(2+)的吸收动力学。当将MgAl-LDHs加入到恒定pH=5.0的Cu(2+)的吸收动力学。当将MgAl-LDHs加入到恒定pH=5.0的Cu(2+)和Cd(2+)和Cd(2+)溶液中时,Cu(2+)溶液中时,Cu(2+)和Cd(2+)和Cd(2+)的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果表明,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主要归因于重金属离子与有机酸阴离子之间发生了螯合作用,并发现吸收速率方程取决于形成的螯合物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