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非ISDN网与ISDN互连是向ISDN过渡的策略之一,其中PSDN与ISDN的互连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研究PSDN与ISDN互连的技术问题,在对两种网比较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几种可能的互连方案,并讨论了互连层选择、号码制度互通、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信令转换、信关结构等技术问题和性能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围绕B-ISDN与现有各种网络(如PSPDN、PSTN、LAN等)的互连问题展开讨论,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提出了相应的互连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分组交换数据网与ISDN互连的性能分析,文中考虑了分组肉与窄带ISDN和宽带ISDN互连时信关所应完成的功能,分别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的信关排队模型;在信关存储容量分别为有限和无限的情况下,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求解,给出了阻塞概率和平均延迟的表达式。对于与B-ISDN互连的情况,提出了用开关确定性过程来描述输出排队的分组到达流,并提出了一种小时隙方法分析SDP/D/1排队。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集中控制方式的集群系统与ISDN互连的两种接口方案,讨论了使用MPT1327信令与ISDN用户/网络间协议,以及与No.7信令的ISDN用户部分(ISUP)的交换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ISDN与LAN远程互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永明  徐亮 《电信科学》1998,14(3):23-25
本文主要介绍了ISDN与LAN远程互连的模式和互连设备,分析了ISDNMAC网桥和ISDNIP网关的体系结构,并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ISDNMAC网桥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VSAT卫星通信网与ISDN互连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卫星广域网的组成与应用,TCP/IP协议,VSAT网与ISDN互连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景发  朱辉碧 《世界电信》1999,12(7):3-5,48
电话网是覆盖最广的电信业务网,湖北省内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和智能网(IN)建设应与PSTN综合考虑,湖北省N-ISDN的发展目标是在2000年前完成由叠加网向混合网的转变,并实现和各公用网络的互连互联,省内智能网的建设则根据湖北省的实际情况采用TS/SSP/IP方案,智能网还将实现为与移动网和INTERNET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LAN(局域网)与MAN(都市网)通过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来进行互连的问题。这种互连显示出B-ISDN具有真实前途的一种应用,因为它可避免常规LAN互连中大多数传统缺点。然而,必须选择正确的协议才能有效地利用B-ISBN。为了能及早经济地实现LAN/MAN互连,早期就应仔细考虑互连的要求。简言之,人们期望B-ISDN新的可能性将开辟有吸引力的新的LAN互连的可能性,同时提供现时尚无法达到的性能。这一定可以促进该地区通信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明华 《电信科学》1996,12(10):14-18
本文研究了LAN和ISDN业务互通的经济性和一般结构,并给出了现有NETWARE、TCP/IP等局域网和公用程控电话数字网成互连一体化网络的几种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人简要介绍了ISDN网和因特网,根据我省网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ISDN网和因特网互连的两种方案。旨在能对我省即将实施的ISDN网和因特网的互连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宋桂生  郭丰国 《电信科学》1998,14(11):17-19
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网间互通能力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然后阐述了网间互通能力的需求和各种可能的网间互通方案。最后,本文介绍了网间互通功能在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网产品中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在介绍无线局域网HiperLAN/2标准及GPRS/UMTS网络的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HiperLAN/2与GPRS/UMTS网络的互联进行了讨论。有两种不同的互联方式:紧耦合互联方式和松耦合互联方式,由于松耦合互联方式对GPRS/UMTS网络的影响最小,本重点对其安全性、移动性和QoS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叙述C^3I系统互连互通的很必要性,列举美军在信息系统互连互通方面的重要举措,阐明未来战争对C^3I系统互通性的要求,扼要介绍我所在系统互通技术研究方面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跟踪3GPP2和3GPP的CDMA和LTE的互操作相关热点问题的标准最新进展,包括LTE与eHRPD数据业务互操作和LTE与CDMA1x的语音1xCSFB及SRVCC标准,跟踪研究3GPPPCC增强工作的研究成果等。  相似文献   

15.
黄凯 《中国新通信》2010,(17):21-27
H.248和SIP是NGN网络中的两种重要协议,而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则是实现它们互通的重要设备之一。文章在分析了它们互通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别对H.248和SIP协议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提出MGC的内部结构模型及协议互通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具体实例来研究它们互通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国内电信运营企业3G可视电话业务的网间互通架构,介绍了WCDMA/TD-SCDMA系统网间互联互通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 ATM和帧中继、X.2 5三种网络互连的各种方法 ,并主要对帧中继和 ATM互连中的协议转换和数据封装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李瑞超  张思东 《电信快报》2005,(11):26-28,33
通过对MGCP和H.323协议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MGCP和H.323协议互通的实现方法,重点探讨了协议互通模型和呼叫处理模块的设计方法,并分别以MGCP和H.323终端发起呼叫为例,详细描述了MGCP和H.323互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从系统需求和网间配合两方面考虑制定本地网ISUP (ISDN用户部分 )互通方案 ,并就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The formal method of interworking network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effort being pursued by both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and the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CCITT) is described. The problem is introduced, the applicable OSI concepts are defined, and the basic architectural model for interworking and the resulting requirements on protocols, relaying, addressing, and routing are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interwor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ottom four layers of the reference model (RM)-OSI is approached in a heuristic and informal fashion. The necessary background material is presented using a rigorous set of tools is developed by the work on the RM-OSI. The concepts of interworking are further developed. Conclusions and observations concerning ongoing work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